大家好,武志红心理测试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爱情匹配测试武志红,谁有武志红的书《七个心理寓言》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武志红心理测试和爱情匹配测试武志红,谁有武志红的书《七个心理寓言》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爱情匹配测试武志红,谁有武志红的书《七个心理寓言》
  2. 投入—看见就会发生--武志红《成为你自己》有感
  3. 武志红《心理学》(十)-大师的“自我”

爱情匹配测试武志红,谁有武志红的书《七个心理寓言》

提起爱情匹配测试武志红,大家都知道,有人问谁有武志红的书《七个心理寓言》,另外,还有人想问从武志红讲李雪,谈为什么不要和心理师谈恋爱,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很多人说爱上渣男的马思纯很傻,武志红却说她很清…,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谁有武志红的书《七个心理寓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情匹配测试武志红

1、爱情匹配测试武志红:谁有武志红的书《七个心理寓言》

(一)成长的寓言: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

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但是,它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譬如,第二年,它结了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

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个果子……

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是最重要的。

心理点评

你是不是一个已自断经脉的打工族?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你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相信“”。但现实很快敲了你几个闷棍,或许,你为单位做了大贡献没人重视;或许,只得到口头重视但却得不到实惠;或许……总之,你觉得就像那棵苹果树,结出的果子自己只享受到了很小一部分,与你的期望相差甚远。

于是,你愤怒、你懊恼、你牢骚满腹……最终,你决定不再那么努力,让自己的所做去匹配自己的所得。几年过去后,你一反省,发现现在的你,已经没有刚工作时的和才华了。

“老了,成熟了。”我们习惯这样自嘲。但实质是,你已停止成长了。

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之所以犯这种错误,是因为我们忘记生命是一个历程,是一个整体,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成长过了,现在是到该结果子的时候了。我们太过于在乎一时的得失,而忘记了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好在,这不是金庸里的自断经脉。我们随时可以放弃这样做,继续走向成长之路。如果你是一个打工族,遇到了不懂管理、野蛮管理或错误管理的上司或企业文化,那么,提醒自己一下,千万不要因为激愤和满腹牢骚而自断经脉。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因为你的成长永远比每个月拿多少重要。

(二)动机的寓言:孩子在为谁而玩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心理点评:

这是我在年6月18日的《你职业枯竭了吗?》一文中提到的寓言。这个寓言是苹果树寓言的更深一层的答案:苹果树为什么会自断经脉,因为它不是为自己而“玩”。

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算计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板、上司?而美分,像不像是你的工资、奖金等各种各样的外部奖励?

如将外部评价当作参考坐标,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出现波动。因为,外部因素我们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离我们的内部期望,让我们不满,让我们牢骚满腹。不满和牢骚等负性情绪让我们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就只好降低内部期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一个人之所以会形成外部评价体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欢控制他。父母太喜欢使用口头奖惩、物质奖惩等控制孩子,而不去理会孩子自己的动机。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初动机,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评价。上学时,他忘记了学习的原初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工作后,他又忘记了工作的原初动机——成长的快乐,上司的评价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快乐和痛苦的源头。外部评价系统经常是一种家族遗传,但你完全可以打破它,从现在开始培育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让学习和工作变成“为自己而玩”。

(三)规划的寓言:把一张纸折叠51次

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张足够大的白纸。现在,你的任务是,把它折叠51次。那么,它有多高?

一个冰箱?一层楼?或者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不是,差太多了,这个厚度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心理点评

这是我在年12月24日的文章《职业规划:帮你设计人生》中提到的一个寓言。

到现在,我拿这个寓言问过十几个人了,只有两个人说,这可能是一个想象不到的高度,而其他人想到的的高度也就是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

折叠51次的高度如此,但如果仅仅是将51张白纸叠在一起呢?

这个对比让不少人感到震撼。因为没有方向、缺乏规划的人生,就像是将51张白纸简单叠在一起。做做这个,明天做做那个,每次努力之间并没有一个联系。这样一来,哪怕每个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它们对你的整个人生来说也不过是简单的叠加而已。

当然,人生比这个寓言更复杂一些。有些人,一生认定一个简单的方向而坚定地做下去,他们的人生达到了别人不可企及的高度。譬如,我一个朋友的人生方向是英语,他花了十数年努力,仅单词的记忆量就达到了十几万之多,在这一点上达到了一般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也有些人,他们的人生方向也很明确,譬如开公司做老板,这样,他们就需要很多技能——专业技能、管理技能、沟通技能、决策技能等等。他们可能会在一开始尝试做做这个,又尝试做做那个,没有一样是特别精通的,但,开公司做老板的这个方向将以前的这些看似零散的努力统合到一起,这也是一种复杂的人生折叠,而不是简单的叠加。看得见的力量比看不见的力量更有用。

现在,流行从看不见的地方寻找答案,譬如潜能,譬如成功学,以为我们的人生要靠一些奇迹才能得救。但是,在我看来,东莞恒缘心理中心的师毛正强说得更正确,“通过规划利用好现有的能力远比挖掘所谓的潜能更重要。”

(四)逃避的寓言:小猫逃开影子的招数

“影子真讨厌!”小猫汤姆和托比都这样想,“我们一定要它。”

然而,无论走到哪里,汤姆和托比发现,只要一出现阳光,它们就会看到令它们抓狂的自己的影子。

不过,汤姆和托比终于都找到了各自的解决办法。汤姆的方法是,永远闭着眼睛。托办法则是,永远待在其他东西的阴影里。

心理点评

这个寓言说明,一个小的心理问题是如何变成更大的心理问题的。

可以说,一切心理问题都源自对事实的扭曲。什么事实呢?主要就是那些令我们痛苦的负件。

因为痛苦的体验,我们不愿意去面对这个负件。但是,一旦发生过,这样的负件就注定要伴随我们一生,我们能做的,最多不过是将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去,这就是所谓的忘记。

但是,它们在潜意识中仍然会一如既往地发挥作用。并且,哪怕我们对事实遗忘得再厉害,这些事实所伴随的痛苦仍然会我们,让我们莫名其妙地伤心难过,而且无法抑制。这种疼痛让我们进一步努力去逃避。

发展到,通常的解决办法就是这两个:要么,我们像小猫汤姆一样,彻底扭曲自己的体验,对生命中所有重要的负实都视而不见;要么,我们像小猫托比一样,干脆投靠痛苦,把自己的所有事情都搞得非常糟糕,既然一切都那么糟糕,那个让自己最伤心的原初就不是那么疼了。

很多人说爱上渣男的马思纯很傻,武志红却说她很清…

白云心理医师李凌说,99%的者有过痛苦的遭遇。他们之所以,是为了让自己逃避这些痛苦。这就像是躲进阴影里,痛苦的事实是一个,为了躲避这个,干脆把自己卖给更大的。

还有很多酗酒的,他们有过一个酗酒而暴虐的老爸,挨过老爸的不少折磨。为了忘记这个痛苦,他们学会了同样的方法。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错误方法外,我们人类还发明了无数种形形的方法去逃避痛苦,弗洛伊德将这些方式称为心理防御机制。太痛苦的时候,这些防御机制是必要的,但糟糕的是,如果心理防御机制对事实扭曲得太厉害,它会带出更多的心理问题,譬如症、社交焦虑症、多重人格,甚至精神症等。

真正抵达健康的方法只有一个——直面痛苦。直面痛苦的人会从痛苦中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它们最终会变成当事人的生命财富。阴影和光明一样,都是人生的财富。

一个最重要的心理规律是,无论多么痛苦的事情,你都是逃不掉的。你只能去勇敢地面对它,化解它,超越它,和它达成和解。如果你自己暂时缺乏力量,你可以寻找帮助,寻找亲友的帮助,或寻找专业的帮助,让你信任的人陪着你一起去面对这些痛苦的事情。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是最孤独的人,但当他面对这个事实并化解后,他成了真正的人际关系;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见本报1月7日的《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有一个暴虐而酗酒的继父和一个糟糕的母亲,但当他挑战这个事实并最终从心中原谅了父母后,他成了这方面问题的专家;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曾是严重的神经症患者,但他通过挑战这个事实并最终发明出了森田疗法……他们生命中最痛苦的事实都变成了他们最重要的财富。你,一样也可以做到。

(五)行动的寓言——螃蟹、猫头鹰和蝙蝠

螃蟹、猫头鹰和蝙蝠去上补习班。数年过后,它们都顺利毕业并博士学位。不过,螃蟹仍横行,猫头鹰仍白天睡觉晚上活动,蝙蝠仍倒悬。

心理点评

这是黄永玉的一个寓言故事,它的寓意很简单:行动比知识重要。

用到心理健康中,这个寓言也发人深省。

心理学的知识堪称博大精深。但是,再多再好的心理学知识也不能自动帮助一个人变得更健康。其实,我知道的一些学过多年心理学的人士,他们学心理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治自己,但学了这么多年以后,他们的问题依旧。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身体力行,那样知识就只是遥远的知识,知识并没有化成他们自己的生命体验。

我的一个喜欢心理学的朋友,曾被多名心理学人士认为不,不适合学心理学。但事实证明,这种揣测并不正确。他是不够,但他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知道一个好知识,就立即在自己的生命中去执行。这样一来,那些遥远的知识就变成了真切的生命体验,他不必“懂”太多,就可以帮助自己,并帮助很多人。

如果说,高度是一种天才素质,那么高行动力是更重要的天才素质。

这个寓言还可以引申出另一种含义:不要太指望神秘的心理的力。最重要的力量永远在你自己的身上,奥秘的知识、玄妙的潜能、炫目的成功学等等,都远不如你自己身上已有的力量重要。我们习惯去外面寻找答案,去别人那里寻找力量,结果忘记了力量就在自己身上。别人的知识不能自动地拯救你。

如果一些连珠的妙语打动了你,如果一些文字或新信条启发了你。那么,这些别人的文字和经验都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你把你以为好的知识真正运用到你自己的生命中去。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的这句话,我一直认为是最重要的:

你必须自己开始。假如你自己不以积极的爱去深入生存,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为自己揭示生存的意义,那么对你来说,生存就将依然是没有意义的。

(六)放弃的寓言:蜜蜂与鲜花

玫瑰花枯萎了,蜜蜂仍拼命,因为它以前从这朵花上过甜蜜。但是,现在在这朵花上,蜜蜂的是汁。

蜜蜂知道这一点,因为汁苦涩,与以前的味道是天壤之别。于是,蜜蜂愤不过,它吸一口就抬起头来向整个世界抱怨,为什么味道变了?

终于有,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蜜蜂振动翅膀,飞高了一点。这时,它发现,枯萎的玫瑰花周围,处处是鲜花。

心理点评

这是关于爱情的寓言,是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的真实感悟。

有一段时间,她失恋了,很痛苦,一直想约我聊聊,希望我的心理学知识能给她一些帮助。我们一直约时间,但快两个月过去了,两人的时间总不能碰巧凑在一起。

一次约她,她说:“谢谢!不用了,我想明白了。”

原来,她刚从九寨沟回来。失恋的痛苦仍在纠缠她,让她神情恍惚,不能享受九寨沟的美丽。不经意的时候,她留意到一只正在一朵鲜花上采蜜。那一刹那间,她脑子里电闪雷鸣般地出现了:“枯萎的鲜花上,蜜蜂只能到汁。”

当然,大自然中的不会这么做,只有人类才这么傻,她这句话里的蜜蜂当然指她自己。这一刹那,她顿悟出了放弃的道理。以前,她想让我帮她走出来,但翅膀其实就长在她自己身上,她想飞就能飞。

放弃并不容易,爱情中的放弃尤其令人痛苦。因为,爱情是对我们幼小时候的亲子关系的复制。幼小的孩子,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离不开爸爸妈妈。如果爸爸妈妈完全否定他,那对他来说就意味着死亡,这是的伤害和恐惧。我们多多少少都曾体验过被爸爸妈妈否定的痛苦和恐惧,所以,当爱情——这个亲子关系的复制品再一次让我们体验这种痛苦和恐惧时,我们的情绪很容易变得非常糟糕。

不过,爱情和亲子关系相比,有一个巨大的差别:小时候,我们无能为力,一切都是父母说了算;但现在,我们长大了,我们有力量自己去选择自己的命运。可以说,童年时,我们是没有翅膀的,但现在,我们有了一双强有力的翅膀了。

但是,当深深地陷入爱情时,我们会回归童年,我们会忘记自己有一双可以飞翔的翅膀。等我们自己悟出这一点后,爱情就不再会是对亲子关系的自动复制,我们的爱情就了自由,就有了放弃的力量。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两个完全平等的、有独立人格的人的事情。你可以努力,但不是说,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效果,因为另一个人,你并不能左右。

所以,无论你多么在乎一次爱情,如果另一个人坚决要离开你,请尊重他的选择。

并且,还要记得,你不再是童年,只能听凭痛苦的折磨。你已,你有一双强有力的翅膀,你完全可以飞出一个已经变成的关系。

(七)亲密的寓言:的玫瑰

小王子有一个小小的星球,星球上忽然绽放了一朵的玫瑰花。以前,这个星球上只有一些无名的小花,小王子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花,他爱上这朵玫瑰,细心地呵护她。

那一段日子,他以为,这是一朵人世间的花,只有他的星球上才有,其他的地方都不存在。

然而,等他来到地球上,发现仅仅一个花园里就有朵完全一样的这种花朵。这时,他才知道,他有的只是一朵普通的花。

一开始,这个发现,让小王子非常伤心。但,小王子明白,尽管世界上有无数朵玫瑰花,但他的星球上那朵,仍然是的,因为那朵玫瑰花,他浇灌过,给她罩过花罩,用屏风保护过,除过她身上的毛虫,还倾听过她的怨艾和自诩,聆听过她的沉默……,他驯服了她,她也驯服了他,她是他的玫瑰。

“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这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一只被小王子驯服的狐狸对他说。

心理点评

这是法国名著《小王子》中一个有名的寓言故事,我曾读过十数遍,但仍然是直到年才明白这一点。

面对着朵玫瑰花,小王子说:“你们很美,但你们是空虚的,没有人能为你们。”

只有倾注了爱,亲密关系才有意义。但是,现在我们越来越流行空虚的“亲密关系”,最典型的就是因网络而泛滥的。

我们急着去拥有。仿是,每多拥有过一朵玫瑰,自己的生命价值就多了一分。网络时代,拥有过数十名情人,已不再是太罕见的事情。但我所了解的这些者,没有一个是不空虚的。他们并不享受关系,他们只享受征服。

“征服欲望越强的人,对于关系的亲密度越没有兴趣。”广州武志红心理中心的师荣伟玲说,“没有拥有前,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拉近关系的距离。但一旦拥有后,他们会迅速丧失对这个亲密关系的兴趣。征服欲望越强,丧失的速度越快。”

对于这样的人,一个比起一朵的玫瑰花来,更有吸引力。

然而,关系的美,正在乎两人的投入程度和被驯服程度。当两个人都自然而然地去投入,自然而然地被驯服后,关系就会变生养料,让一个人的生命变得更充盈、更美好。

但是,无论多么亲密。小王子仍是小王子,玫瑰仍是玫瑰,他们仍然是两个个体。如果玫瑰不让小王子旅行,或者小王子旅行时非将玫瑰花带在身上,两者一定要黏在一起,关系就不再是享受,而会变成一个累赘。一个既亲密而又相互独立的关系,胜于一千个一般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会把我们从不可救药的孤独感中拯救出来,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种救赎。

如果不曾体验过,你就无法知道这种关系的美。

以上就是与谁有武志红的书《七个心理寓言》相关内容,是关于谁有武志红的书《七个心理寓言》的分享。看完爱情匹配测试武志红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投入—看见就会发生--武志红《成为你自己》有感

而其中之一的方式就是了解自我的心理。出于了解自我的原始动力,我一直以来对心理学,人文社会学科都比较感兴趣,前阵子也不知道是出于浏览什么,而知晓了一位”知识网红“的课程《成为你自己》,说实话,这类标题对我这样的受众就很有作用,一下子就射中靶心。我没有理由不去找来看看,因为我想”成为我自己“也是”寻找自己“的课题之一吧。

这堂课,我目前看到第二季,短短十几集下来,我对其中的很多表达重点,深表认同,借此,我也表达一些自己看课程的感受。

第一季,10集下来,我得到的一个感触比较深的点,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是渴望被理解,渴望与他人建立连接的,但是,在中国,往往表达的含蓄和反馈的原因,会形成一种普遍而扼杀情感建立的一种现象。

比如,当一个小孩考试考了90分的时候,可能家长的反应并不是鼓励,而是批评,批评孩子没考到100分,而当孩子考了100分的时候,却警告孩子不要骄傲。

在这种孩子通过考试成绩,想要获得大人的一种肯定和理解孩子的努力的时候,孩子是不被看见的,而这种正向能量被浇灭的同时,会反击回来,伤害孩子自身,比如会形成一种自卑感,挫败感,甚至会在后期的人格成长中,永远想要获得他人的认可与理解,于是会形成一种很强的证明自我的心以及自卑的内心。

其实这种现象,很普遍,因为中国人的表达和教育方式,使得当孩子在想与父母建立一种关联时,可能得不到确认,得不到理解,不为大人所看见。

就像我们在与他人对话时,很典型的场景就是各自不看对方的眼睛,喜欢看向别处,比较回避直接的眼神交流一样,这种回避连接的形式,也使得人与人直接的连接建立比较困难。

以我自身的例子来看,我小时候也是有自卑的,当前最当下的自我,有时候也会存在类似的情况,但是我想这也可能与小时候的经历相关。

我的自卑我想可能来源于一些长辈的否定吧。

小时候我是那种会被欺负的小孩,曾经也被同学一起围攻,被逼回家,当然那时候很小,哭着哭着就回家了,爷爷看到我哭,就骂我没用,还被人欺负了,奶奶一直是善良慈祥的人,我记得她牵着我的手,带我回到了学校,那时候孩子都小,10岁左右,见了大人就害怕了,后来就一个个主动跟我和好,但是,我仍然记得的是,爷爷对我的这种爱哭小孩的不喜欢。

小时候的家族氛围普遍是,喜欢性格要强的人的,在叔叔小孩,家里的姊妹当中,我小时候的性格是属于柔弱型的,爱哭的那种非常女性化的小孩,这种性格的小孩在家族里是不被大人喜爱的。

我想这个可能是我自卑的来源之一吧。也可能是这一点,才逐渐颠覆了我的性格。

不被看见,还有在学校的时刻,我特别记得,当时小时候,一位给我们上课的德高望重的语文老师,他确实是上课比较有趣有水准的老师,那时候我大概三年级了,已经知道什么是荣誉感,骄傲感,和自卑感了,他也曾经带过我的一位姐姐,他会经常在学生面前夸赞我姐姐,这位他曾经带过的学生,但是,在教我的时候,我是一直不被看见的,我那时候,尝试过几次举手回答问题,但是,从未被叫起来过,这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对比感,我和我的姐姐,在一位老师这里,受到了完全相反的对待。因为是我的姐姐,这种既羡慕姐姐,现在看来,或许带着一些嫉妒,和被却别对待而产生的自我否定的感受可能便来源于小时候。

而这种情绪,最后演变成一种方式,那就是证明自己。

当我认知到需要表现出他人期待的样子才能得到肯定和赞扬的时候,我改变了我的行为

改变行为的契机之一则是5年纪时,带我的一位语文老师,看见了我。

我这一生,都永不忘记的老师,就是这位在芸芸学子中看到了角落里的我的老师。因为他,我从一个上课回答问题需要极大的勇气甚至是紧张到面红耳赤的小孩,变得在他的课堂上能够自信回答和交流的活泼的女孩,甚至,到了6年级的时候,成为了男孩口中的“男人婆”,而那时候,我听到男生喊我“男人婆”的时候,我是不生气的,甚至内心深处是开心的,这是一种刚毅,强大的外在证明。

我通过他人对我的认可,完成了自我的认可。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当下的我,有时候即使心里有了想法,也希望通过与他人的沟通来获得进一步的确认,才能达到自我确认的原因吧。

而关于我这一行为惯性如何去改善自己这种情况,我想我还需要去思考,目前我还没有找到方式方法。

这是武志红《成为你自己》第二季的主题,主要是讲投入。

投入一段感情,投入一份工作,投入一件事情中。

他在讲这段的时候,我是比较有感触的,因为前阵子正好在学习三节课的产品入门课程,同时又在准备毕业论文,所以每天的时间都是很满,整个人甚至有时候都日夜颠倒,当时最揪心的事情,就是写作业,每周两份课程作业,要真刀真枪的去做资料整理与收集,要根据作业问题点,去反复观看课程视频,理解要义,然后梳理出作业思路与流程来,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拓展了我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当自己真的一遍遍去做一些app的流程测试的时候,通过测试去写流程的时候,感受与平日里玩这个app的感觉不同,有时候甚至感觉自己完了个假app,原来一个自己以为是深度用户的app,自己其实并不知道其隐藏了这么多的功能,简直打开了新世界。

这种新的发现和探索,为我的课程作业的完成带来了良好的刺激,我通过不断整理和优化,也获得了助教的认可,得到优评,这种良性的激励促进关系,得到的结果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全情投入,以及从中获得了一种久违的成就感,满足感,以及自我认可。

所以,当武志红讲这一论点的时候,我能够感同身受。

当然,武志红讲了更多的生活情感方面的例子,他举了他姐姐的做饭的例子,因为他姐姐在做饭时,总是分心,想着她那些伟大的事,于是她姐姐做到饭总是不好吃。而这是源于她的姐姐小时候不被爱的经历,而不被爱的结果是她姐姐两次离家出走,寻找想象中的好父母,这种行为模式延续到以后之后,就是会觉得当下的事情总是不对的,那么总有一件想象中的好事情出现,那么这样是姐姐为什么总是分心的原因。后来武志红终于有一次告诉并分析了她姐姐的这种行为现象后,姐姐投入的去做饭时,就做的很好吃了。

所以武志红则总结出来,当我们无法投入的时候,那就是因为我们所做的事情我们潜意识中觉知为不好的事情,那就会去回避这种不好的事情。

这一点也是对我很有警示和隐喻作用。

我的成长阶段中也有过类似无法投入的阶段,上课时期,以前有段实习时期,我也有过这种情况,上课无法专心致志,上班无法更深层次的去理解数据和业务,似乎停滞了。

那么,当我觉察到自己这一点时,我想这就是需要我去意识和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为什么我会分心,为什么我的觉知会感到不好,如何去判断和改善这种情况,这也是我接下来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似乎对自己的了解更深了一步。

武志红《心理学》(十)-大师的“自我”

如果我们能人手一根蜡烛,

齐步走入黑室,

自能看出象的全貌。

这篇文章主要讲讲各种大师理解的“自我”,客观叙述大师们的理论。

我之所以这个“自我”打引号,是因为后面弗洛伊德了理论有个自我,两个自我还不太一样,这个打引号的“自我”的范围比较广。

分三个派系:1、弗洛伊德,2、罗杰斯,3、温尼科特

1.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由三部分组成,也就是本我、超我和自我。

本我:本我也就是本能,由各种欲望组成,像性欲和攻击欲,还有后来弗洛伊德提出的生本能和死本能。它是一个人人格的基础和核心,是燃料,也是能源。本我遵循的原则,是享乐原则。

超我:相当于是人格中的管制者,代表着道德。超我遵循的原则,是道德原则。如果一个人只有超我,那这个人所有行为的出发点,都不是为了自己。

所以,你会发现本我和超我是一对严重的对抗者,那中间有一个“劝架”的人,这个“劝架”的人就是自我。

自我:作为协调者,自我奉行的,是现实原则,也就是环境允许一个人做什么,这个人就做什么。如果环境特别强调道德,那一个人的自我,就会将呈现出来的人格面具,朝超我的方向调节一下。相反,如果环境是鼓励个性解放和自由的,那自我就会将呈现出来的人格,朝本我的方向调节一下。所以军训的时候就得朝着超我的方向调整,而在做足球观众的时候,就可以朝着本我的方向调整一些。

2.罗杰斯

罗杰斯和马斯洛并称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两位宗师。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无论是成为你自己,还是自我实现,其中都有一个关于自我的看法:人最宝贵的,就是你自己。所以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把你自己活出来,而不是被文化规范所教化。

这也是人本主义的假定,人本主义相信人性本善。自我实现者,或成为自己的人,都是道德最高的人,而不是最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罗杰斯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诠释,他说“我,是一切体验的总和。”罗杰斯这个对“自我”的定义,特别强调了“体验”这两个字,罗杰斯认为思想是体验的镜像。

既然罗杰斯说“我”是过去一切体验的总和,那怎么能认识一个人的“我”呢?罗杰斯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现象场。现象场就是一个人的体验和时空等环境因素的结合。

美国有一个心理学家,他发展了一个很有趣的相亲测试。相亲活动中有几十个问答题,全是对一个人生活历史的调查,而且调查的就是我们众所周知的关键事件,比如你什么时候上的小学,你在小学中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等等。要求相亲者在相亲中完成,最后,再让每一对男女四目相对,专注地看着彼此4分钟。最后的结果是,任何两个人都可能爱上彼此。

这些问题相当于现象场。这样一来,我的体验就会被你看到,就相当于,我向你敞开了我自己,而你把我作为关系的中心,听到我的体验,我就感觉,你给了我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和真诚等等,我认为这就是爱!

3.温尼科特

温尼科特一生中一共观察了6万对母亲和孩子,他和弗洛伊德不同,没有构建出一个理论体系,而是提出了很多经典术语。这些术语虽然没能构成辉煌的理论大厦,但却影响非凡,让他成为精神分析学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但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温尼科特,因为他没有理论体系,所以我们就用对比的方法来介绍一下这位大师,对比的当然是他的师爷弗洛伊德了。说句题外话,弗洛伊德最大的成就之一当然是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这个门派,还有一个很大的成就,就是有N多学生很NB,温尼科特是其中一个脉络。

有人说,精神分析学说,其实是育儿学。那么,究竟该如何育儿呢?

弗洛伊德认为,超我和本我必然是冲突的,而温尼科特却认为,作为孩子最初超我的源头,父母应该支持孩子的本我,让孩子获得这种感觉——我的本能可以汹涌澎湃地涌出。如果能实现这一点,孩子的自我力量,也可以得到极大的鼓励。

弗洛伊德将本我视为兽性,必须经由超我驯服,先是由父亲在家庭中树立规则,而后由社会文化这个大超我去驯服本我。

但在温尼科特看来,本我的原始野性是非常宝贵的,如果原生家庭能提供抱持性的环境,让一个人获得这种感觉——“我”的本能可以喷涌而出,那么这个人既可以最终成为有道德的人,同时也不会失去他的原始野性。

温尼科特最知名的术语,应该是“足够好的妈妈” ,英文是Goodenoughmother,意思是,妈妈不能是差劲的匮乏性的妈妈,也不必是完美妈妈,刚刚好就可以了。国内精神分析学家曾奇峰把它翻译为“60分妈妈” ,这个翻译方法更容易帮助你理解。

温尼科特认为父母、老师和其他权威,尤其是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活出本我,活出野性,因为本我和野性,才是生命,而超我永远不会是生命。

我觉得这也是我想活出的样子,而且非常鼓励周边的朋友活出自己的野性的那一部分。对这部分我自己也相对比较敏感,压抑的或是释放的,比如我在写这个笔记的时候,有些话题因为自己非常有共鸣,所以写起来非常又感觉,完全沉浸在忘我的过程中,有些话题,我可能还没有觉知的非常深刻,所以写起来有些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那些非常有共鸣的,就是野性的生命力,根本不管对不对,不管作者本身的论据论点,只是在充分的释放自己。

温尼科特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球,能量球可以是伸展的,也可以是萎缩的,可以是彩色的,也可以是灰白的。你可以问问自己,你是一个什么样的能量球。

下面介绍一下觉知自己能量球的方法:

第一步,找出五个形容词,来描绘你自己的个性; 

第二步,找出这五个形容词的反义词;放松,中正地坐着或站着,闭上眼睛,想象在你身前,出现了一个能量球,感觉一下它的大小,它的色泽…… 

如果你有瑜伽或静心等训练,你的姿势可以是这样:中正地站着,双脚岔开和肩同宽,搓手约10秒钟,然后闭上眼睛,张开双手,手心相对,去感知两只手间,真的会有一个能量球一样,如两只手距离近了,你能感知到两只手间,有一股张力在。

在想象中,将那五个形容词,逐一放到这个能量球中,看看这个能量球会变大,还是会变小。如果只是放形容词进去,可能还不够,那你可以将符合这个形容词的自己的形象,比如说,某一情景中你就是某种样子的,就可以想象着放进这个能量球中,看看会如何。

几位大师对于“自我”的定义就到这里,下次我们会说到自我的“现象场”。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概念!

文章分享结束,武志红心理测试和爱情匹配测试武志红,谁有武志红的书《七个心理寓言》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点赞(16)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