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心理投射测试学到了什么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心理投射测试学到了什么的知识,包括心理投射测试学到了什么内容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心理投射测试学到了什么 心理投射测试学到了什么内容

本文目录

  1. 心理学上的“ 投射”概念
  2. 投射测验是什么
  3. 投射的心理学解释

一、心理学上的“ 投射”概念

1、   投射是指我们将自己的认知、情绪置于外界的事物或者他人呈现的一种心理本能。一般投射分为两种,一种是将我们积极正向的部分投射到外界,认为自己认可的别人也同样认同,例如对于知识如何影响我们的桥段“当一个人手里拿把锤子,他的眼中哪都是钉子”。的确是这样,想想我们喜欢观察外墙这个职业病就很好理解了。第二种是将自己无法接受的负面的东西投射到外界,以减轻自己的内心冲突。例如一个低价值感的人总想证明其他人没用。

2、   心理作家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中,最为经典的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就是对投射现象做出的最好的解释。关于投射现象的例子还非常的多。例如,红楼的经典桥段“黛玉葬花”,在普通人看来寻常不过的花开花落,在林妹妹那里却有非常多的内心戏,不懂的人以为她是“贱人矫情”,但是懂“投射”的人便知道,林妹妹哪里是在怜悯花,明明是在为自己的命运而悲伤,后来的结局也证明了这一点。典故“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中在偷着乐的庄子,何尝不是将自己的好心情投射给了鱼呢?

3、   投射是精神分析理论中重要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之下发展出了像,“夏洛克墨迹测验”和“OH卡牌”这样的心理测试,通过一些模棱两可的图片来反映被测试者的心内状态。下面是测试用的一些图片,

4、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东西,说出不同的感受,这就是人讲自己主观意识向外投射呈现的结果,这时候这些卡片便可以像镜子一样,反射出我们内心的潜意识东西。其实我们每天无时无刻不在这样的照镜子。投射的过程就如同投影仪把画面投射到墙上,墙上呈现什么是由投影仪决定的,如果我们努力在墙上做修改图画,是不会改变意义和效果的,因为我们想要改变的信息根本就不在墙上,而在投影仪里,及在我们大脑中。明白了投射这个概念以后,我们就有了通过外界来觉知自己的意识,而我们大脑奇特的地方就在于往往觉知及解决,可以说懂得投射概念帮我们开启了解决内心冲突的一道大门。

二、投射测验是什么

要知道什么是投射测验,要先知道什么是投射:弗洛伊德将其描述为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愿望转移到他人身上,结果是在别人而不是在自己身上看到了这个愿望。作为防御机制,投射的目的是消除由不能接受的愿望引发的内心冲突,而且是无意识的。在心理测验领域,认为投射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一种个人倾向,即个人的的需要、兴趣和整体心理组织对知觉或解释***具有的影响倾向。

所谓投射测验是指那些相对缺乏结构性任务的测验,包括测验材料没有明确结构和固定意义,以及对反应的限定较少的测验,因此被试着一般并不知道测验的目的,如此可减少来自被试者的掩饰和伪装。投射测验主要有罗夏墨迹测验、画人测验、主题统觉测验、耽子完成测验、图片挫折测验等。

由瑞士精神医学家罗夏克于1921年设计。

结构:10张墨迹图片,五张彩色,五张黑白

施测:每次按顺序给被试呈现一张,同时问被试:“你看到了什么?”“这可能是什么东西?”或“你想到了什么?”等问题。

被试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图片,做出自由回答。主试记录被试的语言反应,并注意其情绪表现和伴随的动作。

(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TAT)

美国心理学家H.A.Murray和C.D.Morgen1935年编制。

结构:由30张模棱两可的图片和一张空白图片组成。图片内容多为人物,也有部分风景,但每张图片都至少有一个物。如图所示。

测试:每次给被试呈现一张图片,让被试根据看到的内容编故事。每次被试都必须回答这样四个问题:

房树人测验(Tree-House-Person),又称屋树人测验,它开始于John Buck的“画树测验”。John Buck于1948年发明此方法,受测者只需在三张白纸上分别画屋、树及人就完成测试。而动态屋、树、人分析学则由RobertC.Burn在1970年发明,受测者会在同一张纸上画屋、树及人。这三者有互动作用,例如从屋及人的位置与距离都可看出受测者与家庭的关系,所以这两种分析学多数会结合使用。

投射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简单地说可以理解为每个人内心潜意识会在我们不知不觉中筛选我们看接收到的信息,并决定我们的联想、喜好、表达。因此,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投射出不同的反应。

投射测验是给受测者一系列的模糊***,要求对这些模糊***做出反应。如TAT测验是以一系列图片要求测试者叙述图片内容,罗夏墨迹测验是要求测试者看到“墨迹”后解释或者叙述。上述测试都是提供给测试者一系列可以作多种解释的未完成图片,绘画,但对范同一***,不同的人在潜意识里会做出不同的联想、解读,这就可以让我们得以分析解释受测者的潜意识。

其实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同样是一条热闹的街道,艺术家会看到夕阳西下时照耀在橱窗玻璃上的美丽光影,企业家会看到店铺人流量的大小或者商品流通的顺畅与否,而警察会看到疑似扒手、小偷的嫌疑人群,女生也许只关注了漂亮衣服、美丽帅哥,男生呢可能就只注意到了美女、游戏机房等等。不太严谨的说,对这条街道的不同叙述就可以看做一个笼统的投射测验,你所看到的、关注的、记住的不同情境,其实就足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你内心的人格特质和行为风格了。

林达塞将投射测验分为5类:联想型(文字联想测验、罗夏墨迹测验等)构造型(主题统觉测验等)完成型(语句完成测验等)选排型(内田测验等)表露型(画人、画树测验等)我国有的学者把投射测验分成4类,即没有选排型其中画房树人测验是我们心理学比较常做的测验类型

你理解的有点偏差:心理防御机制的启动是以心理冲突为前提的,这个没错;投射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这个也没错。但并不是说投射必然以心理冲突为前提。投射是心理学术语,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但精神分析理论的投射,主要是指作为防御机制的投射,即“精神分析学者认为投射是个体自我对抗超我时,为减除内心罪恶感所使用的一种防卫方式。”可以看出,这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这两个定义一个为广义、一个为狭义。投射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表现为正常的心理活动,也可以表现为心理防御,这都是投射。“幻想”“合理化”都是心理防御的一种,但在平时也都可能是正常的心理活动,也未必存在多严重的心理冲突。

要求被试者对一些模棱两可或模糊不清、结构不明确的***做出描述反应,通过对这些反应的分析来推断被试的内在心理特点。它源于弗洛伊德的一个理论主张。

缺少客观常模信度和效度仍有争议,临床工作者常依据自己的主观印象来解释测验结果投射测验的表现对于行为的预测力通常不理想

投射技术(projective technique)或投射测验是心理测验的另一门类。投射技术在人才测评中的应用是指给被试呈现一些意义不明显的***图形,让其根据自己的体验来说明看到了什么,即将自己的人格特点投射到***中去。最普遍流行的投射技术是罗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这些测验在大多数情况下运用于临床心理诊断,只是在有限的情况下运用于高级管理人员的选员。

以Freud的心理分析人格理论为依据。这种理论主张,人一些无意识的内驱力受到压抑,虽然不易觉察,但是却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在投射测验中,给受测者一系列的模糊***,要求对这些模糊***做出反应。如抽象模式,可以作多种解释的未完成图片,绘画。分别要求受测者叙述模式,完成图片或讲述画中的内容。受测者的动机、态度、情感以及性格等,就会在回答的过程和内容中不知不觉地投射反映出来,从而了解受测者的若干人格特征。常用的投射方法有:1.罗夏克墨迹测验(RIBT)由瑞士精神医学家罗夏克于1921年设计。共包括10张墨迹图片,五张彩色,五张黑白。主试每次按顺序给被试呈现一张,同时问被试:“你看到了什么?”“这可能是什么东西?”或“你想到了什么?”等问题。被试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图片,做出自由回答。主试记录被试的语言反应,并注意其情绪表现和伴随的动作。2.主体统觉测验(TAT)美国心理学家H.A.Murray和C.D.Morgen1935年编制。由30张模棱两可的图片和一张空白图片组成。图片内容多为人物,也有部分风景,但每张图片都至少有一个物。每次给被试呈现一张图片,让被试根据看到的内容编故事。

三、投射的心理学解释

投射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体将自己的内心感受欲望、冲动、情绪等内在体验投射到外界环境或他人身上的心理机制。

1、它是一种防御机制,通过将内在的不舒适感和冲突感转移到外界或他人身上,个体能够减轻内在的紧张和不安从而逃避自我批评和责任。

2、投射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例如一个人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不满意而责备他人,将自己的不满情绪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避免对自己的问题和责任进行反思。

3、个体也可能会将自己的观点、信念和偏见投射到他人身上,认为他人和自己一样,具有相同的意图和动机,这种投射可能导致误解、偏见和冲突

4、投射现象可以被应用于心理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例如使用投射法来分析受测试者的内心世界。通过向受测试者提供意义比较含糊的刺激情境,让其自由发挥并分析其反应,从而推断其人格特征和潜在的内心需求。

5、投射是个体在面对内在冲突和不安时将注意力从自身转移到外界的一种心理机制它在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有助于理解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例一、政治立场是一个人的政治观点和态度,通常与其价值观、经济状况、文化背景等相关。在政治话题上,个人的立场通常以强烈的情感表达出来,而这种情感往往是基于投射效应的结果。

例二、在人际关系中,投射效应也非常常见。人们经常用自己的特质来评价他人,比如一个自私的人可能会认为别人也是自私的,而一个善良的人则更容易看到别人的优点。

例三、在文化交流中,投射效应也很常见。由于文化差异,人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来理解和评价别人。

完结,有喜欢的朋友请收藏本站。

点赞(8)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