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心理测试你的抗挫能力,如何简单测试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心理测试你的抗挫能力 如何简单测试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本文目录

  1. 如何简单测试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2. 心理不正常的人会有什么表现
  3. 挫折心理测试量表有没有

一、如何简单测试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针对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现状,对中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进行分析。依据体育运动的特性:规则性、竞争性和娱乐性,提出在运动中,体育教师运用创设挫折情境、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挫折观、指引学生对挫折进行正确的归因、恰当的运用教育评价等方法来培养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关键词:运动;中学生;抗挫折;能力前言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中学生处在青春发育阶段,身心发展还不太成熟,社会阅历较少,并且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溺爱现象严重,使得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明显减弱。近些年来,各大报纸、媒体对中学生自杀和杀人的现象时有报道,中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随着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学生承受不了来自学习生活、交往等各方面的压力,对于身边所出现的挫折不知道怎么解决,抗挫折能力较差。体育活动具有竞争性、规则性和娱乐性等特性,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始终处在与人竞争、对抗,不断地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情景中,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1、中学生产生挫折的主要原因 1.1家庭的过分保护和溺爱处在生长发育期间的孩子,其身心的发展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对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没有基本的判断能力,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也没有基本的认知和判断,家长在这个阶段给予孩子保护和指导是必要的。然而,由于现在独身子女的增多,家长们对孩子的疼爱越来越多。比如,孩子摔倒时,家长赶紧把孩子抱起来;当孩子成绩不好时,家长对孩子说“是教师没有教好,你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不是你的错”;当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出现吵架或者是打架时,家长不是批评自己的孩子,从自己的孩子身上找原因,而是批评别人的孩子等等。家长过分的溺爱和保护孩子,使孩子以为在世界上没有困难和挫折,任何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都会有家长帮忙解决。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在走入学校,进入社会后,面对学习、交往、生活带给他们的困难和挫折,表现出无能为力和沮丧,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这样容易使学生心理压力增大,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救能力,经不住挫折的考验。 1.2学校的应试教育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是学生进入社会前接受教育时间最长,对人影响最大的地方。由于高考的指挥棒和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多学校都采用以应试教育为主,分数至上的方针,来开展教学工作,即“考试考什么,教师教什么”的教学形式。这种教育使学生缺乏生活锻炼、交往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差、依赖心理强,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走入社会后,很难适应快速发展和多变的社会,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学生却无力解决,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以至于报道上出现很多学生的伤害事故、自杀和他杀的现象,对社会健康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1.3个体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不同从生理条件来说,由于先天因素造成的残疾人、智障儿童、盲人和聋哑人等,他们出生时身体就存在某些缺陷,有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事故和其他原因造成身体方面的挫伤,这些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扭曲心理,他们经常受到周围的人的歧视和另眼相待,在求学的过程中还会受到很多的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他们时时都在经历着挫折,经历着未知的挑战。另外从心理方面来说,处于生长阶段的中学生,他们向往独立和自由,存在童趣、贪玩的心理。然而学校的分数至上,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使学生出现动机冲突,容易出现既不想努力学习,又害怕考试不及格受老师、家长批评;既想参加比赛,又害怕失败的矛盾心理。 1.4社会环境的影响由于经济的腾飞,技术的发展,全球化的推进,信息的共享,使人与人的距离越来越近,获得信息也越来越方便。各种观念、想法和诱惑,通过传播媒体向中学生狂轰乱炸,使得中学生不知所措。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不完全,心理发展不成熟,认知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差,使中学生对所面对的挫折无力以对,不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 2体育运动的特性 2.1规则性无规矩不成方圆。每一种体育运动都有它特定的规则和目的,运动员在比赛或练习时要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活动,比赛优胜者能获得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的鼓励,对不遵守规则的运动员给予一定的惩罚。让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中意识到做什么事情都不是随心所欲、一帆风顺的,都要受一定条件的限制。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在遵守一定的规则下适应万变的处境,并迅速的做出应对策略的能力,使学生明白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处处都会有挫折,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不应该逃避,应该勇敢面对。 2.2竞争性只要是比赛就会有对抗和竞争,就会有或输或赢的结果。由于体育是通过身体运动而进行的,体育活动的竞争性更强。在比赛中运动员不仅有身体的对抗、耐力的抗争,还有心理素质的考验。谁能顶得住压力、困难、挫折,坚持到最后,谁就会取得成功,获得快乐。经常从事体育运动的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强,并能够在大的压力下,勇往直前、积极乐观地克服困难,走向成功。因此,经常参与体育活动,能使学生意识到成功来之不易,它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辛勤的汗水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2.3娱乐性体育活动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产生的,身体活动的目的从狩猎、祭祀、军事到现在的增强体质、缓解压力、娱乐等等,体育伴随着人类生活的始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运动员,能深刻体会到运动的快感,体会到通过挑战自己的极限而带来的心理上的满足感,体会到在活动中与同伴相互合作,得到同伴信任的认同感;运动的快感可以吸引学生不断地投入到运动中来,心理上的满足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伴的认同可以使学生得到同伴的支持和鼓励,有勇气和胆量战胜挫折和困难。 3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方法 3.1教师创设挫折情景学生对挫折的感受和对挫折的承受程度,与受到的挫折阈大小有关,挫折阈越低,对轻微挫折也就越敏感,挫折承受力也相应越低;挫折阈越高,对轻微的挫折也就越不敏感,挫折承受力也相应较高。因此,在体育课上,教师针对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创设不同的挫折情景,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使他们战胜困难和挫折,走向成功。例如:在跨栏技术教学中,由于中学生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存在差异,教师要因材施教,给予中学生不同的要求和指导。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好的学生,让他们在一定的高度进行跨栏练习,而对于体质不好和害怕不敢跨的学生,让他们先从简单的学起,逐渐的增加高度,不断的战胜自己,挑战自身的极限。进而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战胜困难的喜悦,不断建立他们的自信和自尊,使学生以后在生活中面对压力和挫折时,能积极应对。 3.2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挫折观挫折和世间的任何事都一样,有它的普遍性和两面性。普遍性是说挫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存在于任何一件事件中。因此,要让学生意识到挫折是普遍存在,挫折是不可能避免的。如在体育活动中,让学生进行800米的长跑,学生就会觉得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很难坚持下来,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到困难,体会到挫折;又如在篮球比赛中,学生要想突破防守,提高命中率,就要正视困难,解决困难。只有使学生真正地意识到困难存在的普遍性,学生才不会对困难有害怕心理,才能正视困难和挫折,勇于接受挑战。挫折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好事也是坏事。说它是坏事是因为它给人们的身体、心理以沉重的打击,造成人们身体上的疲惫和精神上的烦恼,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造成困难,会使意志不坚定的人一蹶不振。说它是好事,是因为挫折可以使人们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增强自己的体力。它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经的过程。但是挫折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挫折由不好的影响转化为好的影响的条件是:受挫折必须有坚强的意志,能够承受挫折的打击,在挫折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找到失败的根本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振奋精神,重新鼓足勇气,变压力为动力,从而走向成功。 3.3指引学生对挫折进行正确的归因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正确的归因是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归因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在未来学习中的成就动机,在归因的诸要素中,“努力”这一要素对激发学生成就动机作用特别重要,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动力。因此,教师需要指引学生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努力,这样容易使学生明白无论未来成败都是努力与否的结果,只有坚持不懈,最终都能取得成功。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结果进行全面的原因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指导学生客观地进行“归因”。 3.4教师恰当的教学评价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教师不同的教育和评价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学评价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知识的一种诊断,一种总结,以便于在以后的锻炼和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肯定性的评价对于学生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否定性的评价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的提高。如在健美操教学中,学生听到否定性的评价时,自尊心就会受到挫折,就会出现肌肉僵硬,动作不协调,学习的效果会更差,并且也容易打消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4小结根据我国现在的教育状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吃苦教育,进行耐力教育。其实真正的挫折教育是要学生多接触挫折,多经历挫折,在挫折中勇敢地站起来,从而能深刻体会到从挫折中站起来所拥有的自信、自尊、快乐和喜悦。根据体育活动“小课堂,大社会”的特点,在体育活动中,学生能经常遇到挫折,经历成长的艰辛,体验收获的喜悦。因此,在体育活动中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有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心理不正常的人会有什么表现

心理不正常的人会有以下几个表现:

喜欢炫耀的人,内心是缺乏的,甚至缺乏什么,就炫耀什么。曾经的匮乏会让一个人在心理上得不到满足,产生巨大的心理预期,一旦得到了,就会无限放大、夸大这种得到的东西。

炫耀的目的就是让外在世界肯定他的得到,满足他的虚荣心,把曾经不足的、曾经失去的补足,这是骨子里的自卑感作祟的缘故,得治。

反对别人、回嘴是一种常有的现象,比如大家一起商量个事,讨论个事,总有人习惯性的认为别人说的是有问题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这类人有习惯性的”言语攻击“倾向,其深层原因就是内心的自卑。

内心的自卑驱使他要不断地确认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要比别人的更加全面、更加有利,莫不知这其实是骨子里自卑的体现。

因为内心的不确定性已经成为了习惯,一个自卑的人他不知道自己拥有的、自己得到的是不是好的,是不是最好的,跟别人的比较到底谁的好,他受不了未知,自卑的人天然的会认为自己的不好,自己得到的没有别人的好,所以他总是在寻求比较,其实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做法,只会让他活在别人的影子下,焦灼不安,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而不是永远在模仿。

容易紧张、容易担忧是自卑的外在直接体现,之所以紧张、担忧源自于对自己的不相信,对自己完成一件任务、解决一个问题没有信心。

取而代之的是充满了怀疑、紧张、焦虑,自卑的人会根据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来设想自己去做一件事的场景和结果,万一搞砸了怎么办?万一失败了怎么办?这种假象成了一个自卑者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三、挫折心理测试量表有没有

心理学上所说的挫折,是指人们为实现预定目标采取的行动受到阻碍而不能克服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心理和情绪反应。

1.在过去的一年中,你自认为遭受挫折的次数

A. 0~2次 B. 3~4次 C. 5次以上

A.大部分都能自己解决 B.有一部分能解决 C.大部分解决不了

3.你对自己才华和能力的自信程度如何

A.十分自信 B.比较自信 C.不太自信

A.知难而进 B.找人帮助 C.放弃目标。

A.无法工作 B.工作照样不误 C.介于A、B之间。

A.无法应付 B.应付自如 C.介于A、B之间。

A.破罐破摔 B.使失败转化为成功 C.介于A、B之间。

A.焦躁万分 B.冷静地想办法 C.介于A、B之间。

A.失去自信 B.为解决问题而动脑筋 C.介于A、B之间。

A总是想着疲劳,脑子不好使了B休息一段时间,就忘了疲劳C介于A、B之间

A.无法工作 B.能克服困难干好工作 C.介于A、B之间

A.不想再干工作 B.立即振奋精神去干工作 C.介于A、B之间。

13.上级给了你很难完成的任务时,你会

A.顶回去了事 B.千方百计干好 C.介于A、B之间。

A.厌恶之极 B.认为是个锻炼 C.介于A、B之间

1~4题,选择A、B、C分别得2、1、0分;

5~14题,选择A、B、C分别得0、2、1分。

19分以上:说明你的抗挫折能力很强。

9~18分:说明你虽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但对某些挫折的抵抗力薄弱。

8分以下:说明你的抗挫折能力很弱。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点赞(6)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