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心理问题案例解析啊
1、我给你发一个案例分析你自己咨询看看
2、吴某,女,19岁,某学院某系学生。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进行心理咨询,咨询已坚持了三个学期。学期初始阶段很少来询,每到期末复习考试前一个多月就主动来询,与咨询老师常有电话联系。主要问题是考试焦虑,并伴有睡眠障碍。 [主诉及咨询过程]小吴的心理咨询开始于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原因是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数学不及格。小吴学的虽是文科专业,但要学习数理统计方面的课程。她在中学学习时数学就不是强项,因而报考了社会科学专业,没想到这个系也要学习数理统计,数学和统计学在大一、大二两个学期都要学,这就给她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每到期末复习考试临近期间,她就紧张焦虑起来。小吴还伴有较严重的睡眠障碍。案情介绍:一年级下学期开学初,因数学不及格进行了补考。情绪低落。她写了一封很长的信给班主任老师,诉说她的苦恼和焦虑。班主任老师告诉她,学校有心理咨询室,建议她前来咨询。首次来咨询时,咨询老师热情地接待了她,交待了心理咨询的原则,介绍了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建立相互信任的咨访关系后,小吴谈了自己的情况。小吴原在某市的中学读书,父亲在市里工作,母亲是县里的小学教师,有一妹和母亲住在一起。平时她在市里读书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假期回县里与母亲妹妹团聚。上高中时父亲因病去世,她自己仍住在市里父亲的住所坚持读书。她自幼学习上进,记忆力较强,深受老师的器重。但对数学兴趣不浓,不过也能在考试中得到80多分的成绩。每逢市里的一些学科竞赛,老师都选她去参加,因此增加了她的学习负担。参加竞赛前老师要对她个别辅导,布置很多作业,虽然对她的学习有所促进,但给她的精神压力也很大。老师深怕她在竞赛中考试失利,对该科的学习抓得很紧,使她比其他同学的负担更重了许多。她对这种竞赛性的考试很反感,但老师说这是一种荣誉是学校和老师对她的器重,坚持要她参加,她也不好违抗。在竞考的前几天她往往要背书到深夜。有一个晚上,她正在宿舍背书,强记第二天竞考科目的内容,恰逢隔壁几个青年人在宿舍娱乐,用音响放音乐、唱歌,吵得她无法看书。她又急又气,心里烦燥极了。她心头充满了怨恨:一恨老师总让她参加竞考为学校增了光,而她自己却疲惫不堪;二恨隔壁的青年吵闹,扰乱了自己的复习。在这种焦虑怨恨的情绪状态下,她一夜也没睡着。第二天拖着乏力的身躯来到考场,在考场上脑子很乱,原来复习过的内容也想不起来了,急得她浑身是汗、心慌意乱,勉强交了考卷,成绩可想而知。从此以后,她就出现了睡眠障碍,特别是考试期间,总是焦急、心慌和失眠相伴随,为此参加高考失利。但她从小一直是学习较好的学生,不甘心考不上大学,所以又复读一年,第二次高考才被录取。因为在中学学习时数学是弱项,所以报考了社会科学专业,不想这个专业也要学习数学和统计学,而且难度不小,教学进度很快,每一堂课比中学讲的内容多很多,学起来非常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不及格,心理负担很重,入大学后,住在集体宿舍每晚大家都免不了要聊天,她高考前已经有失眠的病史,入大学后睡眠状况也一直不好。每到期末考试来临之前,他的神经就紧张起来,越紧张越难入睡,白天疲劳乏力,复习效果不佳。但每学期前半段情况较好,因为学期开始还没有考试的压力,情绪比较放松。首次咨询谈了两个小时,听小吴主诉后,咨询员与她进行了指导性的讨论。建议她加强体育锻炼,放松情绪,增强信心,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愉快地结束了首次咨询。大一第二学期复习考试开始前,小吴主动来到了心理咨询室,谈她的不安和焦虑。她现在特别担心数学再次不及格,而且对其他过去认为没问题的学科也担心起来。最令她着急的是晚上不能及时入睡。考试前同学们都在抓紧时间复习功课,同宿舍有一个同学熄灯后还要打手电筒看书,这对她是一个很大的干扰。她很敏感,宿舍只要有一个同学没睡,她就睡不着……。她希望得到老师的电话号码,希望和老师经常取得联系。一天晚饭后,小吴打来电话说:"老师我最近心里很乱,今晚能和您谈一谈吗?""可以"。于是,在校园里进行了第三次咨询。小吴又谈了她的苦恼和焦虑,中心还是为即将来临的期末考试着急,叙述了自己的焦虑心情以后,她向老师提出了一个要求:"老师,您能不能和我们系的老师说一下,让我数学缓考。这学期我把其他几门考了,开学回来,我再考数学。"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咨询老师告诉她,缓考是不可能的,因为她躯体上并没有可证实的疾病,缓考没有理由,也没有先例。她的主要问题是心理负担太重。这种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她情绪一直不能平静,反而影响了复习效果。又给她讲了情绪对智力活动的影响作用,良好的心境,充足的信心有利于增强复习效果,而紧张焦虑的心态使自己不能专心致志地复习,反而影响复习效果。鼓励她放"包袱",专心学习,勇敢地迎接考试。万一考不好,补考也没关系,不必在考试前就这么紧张。她答应接受老师的建议,认真复习。结果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各门课程考试都合格了。二年级第一学期又来咨询过几次,并常通过电话谈自己的种种烦恼,每谈一次心情好一些,但每当考试临近,情绪就又紧张起来。睡眠情况半学期较好,后半学期较差,考试前经常很晚才能入睡,有时还伴有腹泻尿频等情况,这些都是心理紧张的表现。从咨询中发现,小吴同学个性较为敏感多疑,在许多问题上都是顾虑重重,给自己增添很多烦恼。例如,考试前,她要准备好几支笔,怕考场上万一有同学向自己借笔而打断自己的思路,把复习好的内容忘掉影响自己,所以就多准备几支。外语考试往往要求自己准备耳机,她也顾虑重重,一会儿怕耳机发生故障,影响听,一会儿又想万一有的同学耳机坏了向我借该怎么办?……这些说明她还有强迫型人格倾向。 [分析诊断与指导帮助]吴某的心理障碍较为严重。中心是考试焦虑,但又伴随着睡眠障碍和强迫型人格障碍。矫正起来比较费事。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帮助和指导:第一、从领悟认知入手,从思想上消除对考试的不必要顾虑。依照分析疗法的理论,通过谈话、回忆,寻找"致病"根源。从讨论中得知,在中学那次竞考失眠以前,她并不惧怕考试,因为她从小学习不错,记性好,所以深得老师赏识,过去的考试成绩一般都较好,考前亦无畏惧心理。中学竞考失利,与考前对参加竞考的怨恨情绪、隔壁邻居的燥声干扰等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她在心理上对考试产生了畏惧。进入大学后第一学期又有一门功课补考,又强化了对考试的畏惧。通过分析讨论使他认识到,自己其他各门功课成绩尚属中等或中上,比较差的是数学,这是她学习中薄弱环节。对数学应加强平时的复习和练习,对成绩的期望值不要过高。退一步说,万一有一门补考也不必惧怕,补考及格也同样可以升学、毕业。第二,改善睡眠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加强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调剂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助于睡眠状况的改善。同时要有意识地放松情绪。在考前不要人为地加剧紧张,考前复习也要有劳有逸,适时进行休息、散步。失眠严重时,可找神经科医生进行治疗,将心理治疗与躯体治疗相结合。第三,帮助其分析自己个性中的优点与缺点。通过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的测验,找出自己的强项与弱项,有意识地克服敏感多疑、情绪不稳定等弱点,培养豁达大度的个性。第四,在心理咨询室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学会放松情绪。复习考试期间也坚持了治疗,使疲惫的大脑得到松驰与休整。 [效果与点评]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小吴同学们的睡眠状况有所改善。连续两个学期未有补考科目,对考试的紧张焦虑有所减轻。她主动与咨询老师进行了长期的咨询与电话咨询联系,心理问题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学习与考试焦虑是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性格内向敏感、学习方法不灵活的同学更易产生此类问题。如伴有失眠和神经衰弱的症状,矫正起来就更费力,需进行多方面、较长期的咨询和治疗。
二、一例考试焦虑求助者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为一例焦虑情绪求助者进行了心理咨询,针对其非理性的信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矫治,指导求助者学会用新的、合理的认知方式,结果很好地改善了求助者的考试焦虑,不安,紧张等情绪,并帮助她学会用现实,合理的思维方式。在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同时辅助放松疗法,使她能以正确的积极的方式面对即将到来的升学考试。本文详细记述了本案例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咨询的过程。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案例报告
鹏(化名),男,12岁,六年级一学生。成绩优异,是班里的班长。平时和同学相处得很融洽,是同学学习的榜样,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足月顺产,自幼身体健康。在读幼儿园时就表现出聪颖可爱的一面,深得幼儿园老师的喜欢。进入小学,因为其母亲是小学教师,对他要求严格,他也很懂事,每次考试都能讨得母亲的欢心,母亲一直也引以自豪。通过了钢琴业余八级。还参加了作为班、奥数班、绘画班的辅导。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习至今,似乎都没有过失败,从来都是一帆风顺。求助者的性格有两面性: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表现的较内向,听话;在同学面前则能说会道,具有一定的领导才干,在同学中威望较高。
主诉:近一个月来,情绪烦躁不安,焦虑,睡眠差,上课时易走神,作业效率明显变差。害怕各类考试,想到升学考试就更加烦躁。
个人自诉:求助者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班级前三名。学习上特别勤奋,认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今年春节走亲访友时,亲戚朋友对求助者期望很高,认为她肯定能考上市最好的中学。母亲虽然没有给予求助者以压力,但行为表现出来,每天陪到深夜。一个月前,一次数学考试求助者得了七十几分,被数学老师批评了一下,自己也懊悔不已,自责自己考这么的分数,以后怎么参加升学考试?以后上课加倍认真,生怕考试再考砸,可是越担心越容易出状况,两个星期后的考试又不是优秀。这样上课时开始走神,注意力难以集中,作业效率也明显变差,不该出错的地方老是出错。一想到几个月后的升学考试,就浑身出汗,变得烦躁不安。晚上睡觉有时也会翻来覆去睡不觉,故睡眠质量不高,担心长期下去自己会出什么问题,想尽快摆脱这一窘境,前来寻求帮助。
求助者独自求诊,长得眉清目秀,衣着整洁,举止得体,对咨询师极有礼貌,有涵养。说话时言语表达流畅,思路清晰,表述自己近日为成绩退步感到恐慌,睡眠质量不高。
躯体方面:求助者无重大生理疾病,身体疼痛也无不适感,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
人格方面:人格稳定,生活习惯均无异常。
社会功能方面:能正常地学习,做好班长工作,与家庭成员、老师、同学正常交往。
医学检查:母亲曾带求助者上医院作医学常规检查,均无异常。
综合临床所收集的资料,该求助者智力正常偏上,自知力完整,无感知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个性稳定,无重大躯体疾病,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求助者主要问题是不良的情绪反应和行为不适。主要表现在求助者目前尚未从几次考试失误的事件中解脱出来,从而有了焦虑的情绪。其症状表面上与考试失误有关,其实质与求助者存在非理性的信念密切相关,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
(二)诊断:一般心理问题,属于焦虑情绪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能主动就医,并且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局限在考试的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从病程看,病程只有1个多月,综合以上,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a)心理测试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分,粗分52,标准分65,提示有中等焦虑。
b)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不主动求医,有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能主动就医,并且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己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和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因此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1生物原因:该求助者的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1)存在负性生活事件,接连几次考试不理想,自信心严重受挫。
(3)学校老师,同学对求助者期望值也过高。
(1)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作为优等生,每次考试必须优秀这样才能保证考上最好的初中。
(2)学习的目的性就是为了讨父母欢心,在老师和同学的面前证明自己的实力。
(3)性格上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4)被焦虑情绪所困扰不能解决。
1.咨询目标: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分析考试失常引起的非理性信念所导致的情绪困扰,尽可能地减少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情绪困扰与不良行为的后果,缓解求助者的焦虑,担心等情绪,并改善睡眠状况。学会了肌肉放松技术,初步控制心理紧张。
远期目标:改变非理性信念和不合理的行为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
2.方法:本案例求助者认为在学业上必须优秀,这样才能在升学考试中发挥正常,只有考上最好的初中,才对得起父母和老师。可见其焦虑情绪与不理性信念密切相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了合理情绪疗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并建立起合理,正确的理性观念,促使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
肌肉放松训练的具体方法是针对身体上各个肌肉群先集中注意使肌肉绷紧,仔细感受并保持肌肉的紧张状态,5秒钟之后,解除肌肉的紧张状态,并注意体会肌肉放松后的松软、无力、温暖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情绪从紧张到放松的变化,心情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变得愉悦。
3.原理: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该理论又称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引发人的情绪和行为变化的不是诱发事件,而是个体对诱发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求助者常用一些现实不协调的非理性的认识和信念来分析看待事物,从而产生自我焦虑情绪。通过改变其对事物的非理性认识,态度和看法就可以改变其不良情绪和行为。该求助者就可以正确面对生活中的一些挫折,从而促使身心的和谐发展。
肌肉放松训练的原理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身体肌肉的放松与情绪的紧张是一对互相制约肉的状态。在同一时刻,个体身上这两种状态不可能同时并存。一种状态的出现或加强必然导致另一种状态的减弱或消除。因此,放松技术就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得到深度放松的技术,以放松的状态对抗紧张的状态,从而达到缓解、消除紧张情绪的目的。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受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1)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
(2)费用:属于学校工作,免费。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
方法: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求助者。用摄入性会谈法收集求助者的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让求助者做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52,标准分65,提示有中等焦虑。初步确定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所在。运用解释技术,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使求助者尝试接受该理论,使求助者认识到ABC的关系,使她能结合自己的问题给予初步的分析。
布置作业:建议求助者将自己最近困扰自己的内容记录下来,同时让她写出自己的情绪,行为困扰结果(C)和诱发事件(A),并对其作初步的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地方。
小结:试图让求助者找出其非理性的信念。
任务:通过进一步解释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帮助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适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件,而在于自己的认识和信念与现实不协调,找出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并结合求助者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促使其改变自身的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改变其不良情绪和行为模式。
方法:通过苏格拉底辩论来启发求助者对非理性的信念和行为模式的认识,并代之以理性信念,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
过程:先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在心理问题的核心作用。
咨询师:谈谈你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
求助者:以前我没有太在意自己的想法,通过回忆,原来我一直以来对考试成绩太在意,连续几次考试的失利,是我不能接受,也是我不知道如何去面对的,各种不好的想法从脑子里跑了出来。
咨询师:能具体谈谈有哪些不好的想法吗?
求助者:考试考砸了,也就考不上重点初中,考不上重点初中,重点大学也就没希望了,这会让家人、老师、亲戚们失望,自己也无颜面对他们。作为班长,平时特崇拜我的同学们也会取笑我,总之我心里十分苦恼。(诱发事件A:几次考试失利。具体结果C:我的内心十分苦恼。)
咨询师:你是说,这几次考试考差了,你就会考不上重点中学和大学?
求助者:是的,肯定会考不上一六八的。
咨询师:你有什么理由这么肯定呢?
求助者:如果要考上一六八的话,每门成绩基本上要达到优秀,现在我的数学成绩退步了二十多分,这么大的退步,肯定考不上了。(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肯定会考不上。)
咨询师:你能保证,你的估计准确无误吗?
咨询师:几次考试失利就认为会考不上,这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有科学根据的?
求助者:是自己的想法。(说完就开始沉默)
咨询师:你的这些想法只是你的主观看法,根本没有科学根据,不能保证会是事实。考试的几次失利并不说明你的学习能力差,更不能说明你的知识基础差。其实在我们学校每年考重点中学的同学中,几乎有一半是在最后一次考试杀出来的黑马和平时比较最优秀的,他们凭借着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挺进了重点中学。即使到那时侯你的分数离重点中学的分数差点,还有很多的选择机会,育才、四十二中……它们也都是重点,你这样想想可以吗?
求助者:这样一想,我的感觉好多了。
通过与求助者的谈话找到了其不合理的信念:考试的几次失利就不能考上重点中学。找到影响自己情绪的想法后,接着再找出理由来反驳这些想法,从而增强自信心。用同样的方法先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在心理问题的核心作用,逐步找出其它非理性信念。
(1)作为班长,应该每次考试都得是优秀,这样才能上最好的中学。
(2)只有考上最好的中学,自己才是父母,老师心中的好孩子,好学生。
接着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从理性到感悟,从一般到具体就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让求助者学会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帮助求助者彻底改善原先适应不良的焦虑,紧张,担心等促使其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关键是学会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须”“应该”等,从而使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信念,提高自信心。
1、虽然我是班长,我也不可能在每次考试中得到优秀,几次的失误并不说明什么。
2、通过我的努力,即使考不上最好的学校,我仍然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3、我读书不是为了讨父母和老师的欢心,而是为了实现我人生价值,个人成长,以后为社会做贡献。
4、要想成绩稳定,不退步,只有放松再放松。
小结:通过苏格拉底式辩论,使求助者认识到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学会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须”“应该”。
目标:在求助者逐步已经建立合理,正确的理性观念时,求助者反映感觉仍然有焦虑情绪存在,第二次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出粗分44,标准分55。数据显示焦虑情绪有明显减弱,但仍然还有,故考虑运用肌肉放松训练减轻其焦虑情绪。
肌肉放松训练的原理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身体肌肉的放松与情绪的紧张是一对互相制约的状态。在同一时刻,个体身上这两种状态不可能同时并存。一种状态的出现或加强必然导致另一种状态的减弱或消除。因此,放松技术就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得到深度放松的技术,以放松的状态对抗紧张的状态,从而达到缓解、消除紧张情绪的目的。
过程:让求助者在练习时穿舒适、宽松的衣着,去掉一切装饰品,不要带眼睛,尤其不能带隐形眼睛,跟随老师一起做肌肉放松练习。求助者可以坐在椅子上,保持躯体舒服。
咨询师:现在,我们开始做放松练习,尽量做得舒服些,闭上眼睛,按我的指导语紧张、放松某些肌肉群,并注意紧张和放松时的不同感觉。每组肌肉紧张5秒种,然后慢慢放松,保持10秒钟,再做第二次或下组肌群的练习。
1.握拳曲腕:双手握拳,向上弯曲手腕,感觉手和前臂的紧张(保持5秒)。松开拳头,伸直手腕,自然放松,注意放松的感觉(停10秒)。
2.屈肘耸肩:前臂向上弯曲并外旋,双肩向耳部耸起(保持5秒)。现在放松,体验紧张和放松间的不同感受(停10秒)。
3.曲项皱眉:头向后紧靠椅背,皱起眉头(5秒)。舒展眉头,颈部放松,体验紧张、放松的感觉(停10秒)。
4.闭眼咬牙:紧闭双眼,咬紧牙关,嘴角向后,双唇紧闭,感觉面部的紧张(5秒)。自然放松,体验放松的感觉(10秒)。
5.下巴贴胸:将下巴贴近胸部,感觉到颈前部肌肉的紧张(5秒)。现在放松下来(10秒)。
6.拱背挺胸:现在注意后背肌肉,拱起后背,挺起胸部和腹部,你能感觉到后背的紧张吗?(5秒)。现在放松,你感觉很轻松(10秒)。
7.吸气缩胸:现在深吸气,憋气(5秒)。好,呼吸放松,感受紧张、放松的差别(10秒)。
8.收腹憋气:现在将注意力放在腹部,绷紧腹部肌肉,憋气(5秒),呼吸,
9.提肛收臀:收缩肛门括约肌和臀部肌肉,感觉紧张(5秒)。现在放松(10秒)。
10.伸腿跷趾:伸直双腿,脚趾向上跷,使脚,小腿,大腿肌肉紧张起来(5秒)。现在放松,全身放松。。
(休息5分钟,再重新练习一遍全部肌群)。目标是让求助者初步学会10组肌肉放松。
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在家中安静的房间中练习肌肉放松,每天练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随着练习的熟练,每次的时间可减少到20分钟左右或更短一些,日练次数也可减为一次。放松训练的时间一般应安排在午饭过后一小时或晚间睡觉之前。经过一段时间对紧张和放松的交互练习后,应能在需要时,随心所欲地充分放松自己的身体。要注意的是,放松训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必须经过数周乃至几个月的练习,方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因此,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
另外,可用一张表格来记录评定每日的训练情况,用1至5的级别来表示自己达到放松状态的深度。1代表最浅的放松状态,5代表最深的放松状态。由此可以了解自己练习的进展,也便于咨询师的检查和指导。
目标:继续巩固求助者学到的理性信念和行为模式,懂得自我接受,自我释怀,达到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检查求助者的肌肉放松训练的记录,在求助者渐进性放松肌肉训练的同时运用想象放松。
方法:对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进行及时的阳性强化,并想象放松练习。
咨询师:想象在考试过程中马上要发考卷,你也不知道什么样的题,这时候大多数考生可能会比较紧张了,心快提到嗓子眼了,有些人可能全身肌肉就比较紧张,紧张率增高,你这时候全身肌肉紧张,手心出汗,腿脚发麻,想一下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求助者:好的,让我想象一下,(沉默一会儿)……我可以轻轻地闭上眼睛,刚开始感觉头部很沉重,重重地落在双肩上,双肩沉重,上臂沉重,前臂沉重,重重地落在腿上,我的手心有汗了……
咨询师:请你好好想一想,你该怎样让紧张的肌肉变得放松呢?
求助者:我想可以尝试着渐进式肌肉放松,让我感觉一下自己的呼吸,现在我深吸气,憋气(5秒)。好,呼吸放松,(10秒)。头向后紧靠椅背,皱起眉头(5秒)。舒展眉头,颈部放松,(停10秒)现在将注意力放在腹部,绷紧腹部肌肉,憋气(5秒),呼吸。
求助者:我感觉好多了,心也平静下来了,整个身体也放松了,不感到紧张了,我想考试时我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了。
咨询师:很好,恭喜你初步学会调节自己的紧张情绪,在以后生活中多加强练习,平时各部分肌肉放松都做完之后,还可以继续给自己一些暗示语:现在我感到很安静,很放松……非常非常安静、非常放松……全身都放松了……(自己从1默数到50)……最后睁开眼睛。这样效果更好。
小结:肯定求助者的自我改变,强调咨询要点,使求助者进一步了解自己问题的前因后果,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帮助求助者运用学到的方法和经验应付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促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作为最后一次咨询,在咨询中,我第三次让求助者做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出粗分36,标准分45,提示适度焦虑。求助者感觉一切良好,每天睡觉前做一次放松练习,睡眠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她高兴得告诉我她把放松肌肉训练教会了同学们,同学们希望我在心理课上多教大家一些放松技巧呢。在整次咨询中我采取了相对被动的姿态,让求助者处于自动的角色,引导求助者以独立、自主、积极的角色和方式,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分析、处理自己的问题。我是这样结束这次咨询的“通过这件事,你是不是可以从中体会到很多的东西,如如何理性地思考问题,如何对待焦虑而不会被焦虑情绪所打倒,如何让自己快速放松下来,诸如此类的,你好好想了,并应用于今后的生活中,相信你会越来越健康和成熟。”求助者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
求助者的自我评估:求助者的睡眠状况已有良好的改善,心情好转,学习成绩明显稳定。
老师与同学的评估:求助者学习热情高涨,效率高。
咨询师的评估: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36,标准分45,提示适度焦虑。(求助者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应该有一些焦虑情绪,可视为是适度焦虑。)
求助者学会简单的放松法,以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紧张情境。
本案例中,咨询师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比较全面地了解求助者的情况,并取得了求助者及父母、老师的信任,并得到他们的配合,适当给求助者减压。在咨询过程中应用合理情绪疗法,认识其不良的认知模式,协助求助者建立理性、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在咨询时我发现求助者即使建立了理性、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但仍然还存在焦虑,就运用放松疗法,对求助者进行肌肉放松训练,使得咨询效果较好。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势在必行。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小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象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小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大学三年级,小A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讯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小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对待?
小A与小B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嫉妒。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克服呢?
如前所述,嫉妒的危害一是打击了别人,二也伤害并贻误了自己。遭到别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又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一举多害。认清这些是走出嫉妒误区的第一步。
嫉妒是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置过于膨胀的具体表现。总怕别人比自己强,对自己不利。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正如我们常说的“心底无私天地宽”。
个案基本情况:李某, 1987年出生,广东人。初中一年级男生。
家中排行第五。七岁上小学,二年级以前很好学,很听话,是家人和老师的好孩子、好学生。三年级开始经常出没于电子游戏室,并逐渐沉迷于电子游戏,无心上课、读书。在电子游戏室学会了抽菸,并结交了一些行为不端的伙伴。上课时经常听不懂、打瞌睡,作业无法完成,学习成绩急剧下降。为此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他不但不思悔改,反而与教师作对、顶撞老师,并经常逃学旷课。当父母知道后受父亲严厉责打,便离家出走。该生入校以后,很快适应学校环境,与同学相处较融洽。学习基础一般,组织纪律较差,上课随便讲话,下课与同学哄闹,抽菸,生活自理能力差,不关心集体。
家庭背景:核心家庭。家庭成员关系和睦,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家庭教育方式民主,但有时方法粗暴简单。父亲,50岁,初中文化,系承包工程的个体业主;母亲,小学文化,家庭主妇。有二位兄长和二位姐姐,除二姐正在广州读大学外,其他几位哥姐都文化程度不高且已上班。李某在家中倍受父母及兄姐的宠爱,每周的零花钱除了父亲给以外,两个哥哥也经常会主动给予。因为年纪最小家中的任何事务均无须其操心,就连其力所能及的事,包括其个人生活琐事也是父母或哥姐代劳。但家庭成员中因为姐姐的文化程度最高,更加得到家人及该生的格外
尊敬和器重。李某也时常夸耀和羡慕自己的姐姐。
智力发育正常。言语表达能力强,热情,有一定的好奇心,喜欢提问。
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显示:该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正常。无学习焦虑,热情大方,易结交朋友,自信。
个性分析:该生性格外向,坦白直率,易信赖他人,独立性、敢为性均较高,敏感性低,理智性强,注重现实。坚持性差,缺乏责任感,易冲动。好胜性不强,较谦虚顺从,忧郁,有时有烦恼。
学习动机分析:该生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热情低,劲头不足,考试中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实力,故难以取得好成绩。
学习认知因素分析:该生学习计划较差,不能严格的制定和执行计划。学习技术、听课方法、应试方法及读书笔记方面表现一般。
学习社会因素分析:该生与同伴相处基本融洽,学校及家庭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一般。与老师疏远,不太接受教师的帮助与批评。并因此影响了该生学习能力的发挥和提高。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显示:该生从小虽倍受父母的偏爱,但业时常受到父母的严厉惩罚,尤其是母亲。父母过分干涉其学习和生活,过分保护。
该生自今年九月中旬开始,经常来心理咨询室咨询。约每周1——2次。开始时,是和同学一起来,一是好奇,觉得这里氛围比较宽松,舒适;二是可以换换环境,来这里聊天。以后逐渐对心理测试发生兴趣,并希望了解自我,并逐渐开始反省自己,和咨询医生谈自己的困惑和心里话,碰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也会来向心理医生请教解惑。
如:该生抽菸历史长,抽菸量大,成瘾。平均每周抽菸2——3包。当遇到不开心时,抽菸量更大。虽然自己也知道抽菸对身体有极大的危害,有戒菸的愿望,但就是戒不掉。
结合该生的个性特征,对其进行了不定期的建设性心理咨谈。并采取了以下步骤:
1.首先与其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咨商关系;
2.通过一些心理诊断技术对其性格特征及生活学习环境进行分析诊断,帮助其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识自己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分析其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
3.向其宣传有关抽菸危害人类健康的科学知识,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抽菸有害健康”的概念。
4.肯定其性格特征中积极的一面,并以咨询者个人良好的人格行为影响他,并积极鼓励和支援其修正不良行为习惯;
5.为其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如介绍消除心理烦恼的各种手段和方法;当别人抽菸时,如何控制住自己不跟着一起抽;鼓励其利用住校,时间充裕,多学习一些文化知识,以自己的姐姐为楷模,好好学习,争取以满意的成绩回报父母。鼓励其课间多参加一些户外体育活动,丰富课余生活等等。
6.以积极的、信任的态度关心他,帮助他,一旦发现其有一点进步均即时给予极大的关注,给予口头表扬和鼓励。
经过双方共同的努力,该生的心理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试探性地来看看,到现在遇有不开心或困惑时就想着来找心理医生,自我的克制能力大大提高。当别的同学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时,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随声附和随大溜”,而是动动脑筋自己想一想再做决定。如,当有人鼓动同学做坏事时,能自己冷静地想一想,这样做对不对,这样做的后果,最终做出正确的选择。遇有别人冒犯自己时,也不再那么冲动了,而是学习从多角度看问题,从更多的方法中选择适合的解决方法。现在该生抽菸次数已经明显减少,抽菸量也由过去一周2——3包减少到现在一周不到一包。不文明的语言也明显减少。并且自己感到“现在学习劲头很大,上课注意力也比较集中。对数学学习又有兴趣了,经常主动作课堂练习,同学和老师都感受到其最近有很大进步。现在是越学越有劲,住在学校里也不太闷了。”
但该生性格中坚持性较弱,要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尚须各方面的鼓励和支援。特别是教师及家长的鼓励将有利于该生改正不良行为习惯的勇气和信心。教师应主动关心该生,改善师生关系,以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去影响学生,这将更有利于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建立。该生家庭教育环境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如:父母对该生在生活上过分保护,影响了该生自信心的培养和生活技能的培养以及引导孩子合理健康地安排自己的业余生活等等。目前尚未对此进行干预,有待进一步的工作。
讨论分析:造成该生不良行为的原因是多重的,既有该生自身因素,也有学校和家庭因素。该生是一个性格外向,热情活泼的孩子,有极强的好奇心和合群性,希望经常与人沟通,且容易信赖他人。家庭中除姐姐一人大学文化水平外,其余成员文化水平不高,且为了生计,父兄们平日都各自忙于自己的事业,除为该生提供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外,无其他更多的帮助,对于如何合理的安排闲暇时间,参与那些文化娱乐活动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的更是缺乏引导。且当该生出现心理矛盾和困惑时,也无法与之沟通,制使该生留连与电子游戏厅,逐渐沉迷于电子游戏,并受到不良少年的影响,沾染了抽菸的恶习,学习成绩下降,对学习失去兴趣,加之家长和教师粗暴简单的教育方法,造成该生与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疏远,而更加与那些不良少年为伍,以至于出现逃学、旷课、夜不归宿的不良行为,并造成恶性回圈,不能自拔。据本人在本校所接待的心理咨询来访者的情况粗略统计,本个案极具代表性,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有类似的经历。故笔者认为,在为孩子们提供优裕生活环境的同时,作为成年人更应关注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合理的、科学的、健康的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做既会学习、工作,又会生活、休息的心身健康的人。
男生小未,十一岁,现就读某小学五年级。该生表现为:贪玩,学习兴趣不高,和同学关系不好。最近,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他竟欠了班上几个同学共计248元的债!经查,原来,他为了同班里几个爱玩、会玩的同学一起玩,竟然提出“玩一次,许诺给对方多少钱”,到那天为止,除去欠款,他已付出了300多元的交友代价!
这是一种人际交往习得性失助感导致不正当的自我防卫机制的个案。患者不是从自我方面去找原因,努力改变自身的毛病,而是以消极的方式来应对,借用金钱、物质外在手段以排遣人际交往不良带来的压力。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成人社会黑暗面给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孩子善于观察、善于模仿的天性使然。不可否认。但这样做的结果,给成长中的孩子埋下了痛苦的心理隐患。他没有真心朋友,也不可能交到好朋友。
他为什么会令自己陷入失助的状态?有必要提及他的家庭生活情况:
他生活在一个问题家庭,在他四岁时,父母的感情就亮起了红灯。母亲竭力挽救,总算维持。为了孩子,母亲委曲求全,但又处心积虑、小心提防“背叛”的父亲,对孩子,总觉有些愧疚,希望多一点补偿。是否能从家庭寻求到慰藉,就可想而知了。
在班里,他不爱学习,作业常不能完成,又爱以各种理由搪塞,同学们早已习惯了他爱讲大话;在与同学的交往中,由于其情绪反复无常、常推卸责任;意志薄弱自制力差、不讲信用,常说话不算话;。不注意个人卫生,身上总有一股说不清的臭味。同学们都不太愿意和他交朋友。他也一度处于自卑、自弃的失助状态之中。沦为个别霸道学生的“攻击目标”,动不动被人欺负一顿。
基于小未身上出现的人际交往习得性失助感,眼前必须建立一次成功的经历,并让他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他在学校门口买了几条金鱼,喜滋滋地拎回家了。第二天,我主动询问他关于饲养小金鱼的问题,他非常热情地作了解答。看得出来,他对饲养好小金鱼有浓厚的兴趣和一些不错的经验,还有充足的信心。我真诚地鼓励他,希望他注意观察和积累,争取在合适的时候向大家介绍。我告诉他,我相信他能成功。
二提高人际交往水平,增加大众的支援
“结交真心朋友、主动帮助别人”“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问题”。这是获取友谊的基础和前提。趁着他在饲养小金鱼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我请他在班里向同学们介绍经验,解答个别同学在这方面的问题。我发现他的自信心有所增强了。他还主动将自己心爱的一条金鱼送给了一位养金鱼没有经验,将金鱼喂死了的同学。我顺势让同学大声说出他的优点,他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
三多进行自我暗示,建立积极的内在对话
我请他及时奖励自己,可在内心表扬自己几句。他告诉我,他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来自同学之间的真正友情。我要求他将自己成功的经验迁移到其他方面,去改正自身的缺点。诸如:爱说大话、自制力差、不注意个人卫生等。这样才会被大多数人接受,成为受欢迎的人。
告诉他:人生在世,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会遭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在压力面前,要有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找信赖的朋友倾诉、可以写日记、与同病相怜的人诉说、独处沉思,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要自己坚强起来,时刻提醒自己身上的责任。
小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好多与他们未成年,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所处的环境太复杂有关。不成熟的想法得不到正确的指引,堆积在心里就容易造成一些人格缺陷,进一步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并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我们可以运用在某一领域先成功再迁移的例子,助其走出失败的阴影。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