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测试孩子心理的实验报告,以及心理学有哪几大著名的实验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测试孩子心理的实验报告?心理学有哪几大著名的实验

本文目录

  1. 心理实验报告范文
  2. 心理学有哪几大著名的实验
  3. 有哪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一、心理实验报告范文

心理实验报告范文1:

有关“划消测验”的心理实验报告

有关“划消测验”的心理实验报告

自变量:所用时间t值、准确度A因变量:工作效率E

控制变量:限定工作量e(表示检查过的符号的个数)

划消测验是比较不同个体在完成工作的速度和准确性上的差异的常用测验。自从19世纪末以来,划消测验曾用来了解和比较被试的知觉速度、辨认的准确性、注意力、智力落后、疲劳、校对工作的效率等。为了完成划消任务,被试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准确而迅速的在许多类似的对象中辨认出规定的特定对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被试的坚持性、意志力、是否易疲劳等。

(三)生产厂家:北京心灵方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实验材料是一张随机分布的数字表,含25×25个数字。事先规定3为划消目标。要求被试逐行检察数字表,通过点击划清其中的目标数字。当被试认为划消完成后结束实验;

2、本实验分为安静环境与有干扰的环境。被试先后在两种环境中完成划消任务。

1、由表1数据可知,划掉个数c、漏划个数o、错划个数w差距不大;

2、从工作效率E来看,被试一的工作效率E的最高,被试三的工作效率E最低; 3、从精确度A来看,被试三精确度A最高,但用时T最多,被试二精确度A最低,但用时T相对较多。

1、实验数据受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尤其是需要安静条件下进行实验的数据 2、实验次数少,被试者少,实验数据没有说服力

3、在实验过程中,进行第二次试验时,被试心理更放松,操作更熟练,产生了练习效应,使得实验结果出现偏差

4、实验需要测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力的稳定性,但在该实验中,被试会比生活中更加专注,所以被试的划消工作效率与他平时一般工作效率不一定一致 5、总体工作效率约为0.693

1、被试一的工作效率与总体稍有差距,比总体平均水平略高一些,被试二、三略低于总体平均水平; 2、总体的工作效率不高;

3、男女在工作效率上差异略大,男性注意稳定性低于女性。

《心理实验指导书(普通心理学)》P8-10

表1划消实验三个被试的相关数据表

平均数1为每个试验者工作效率的平均数;平均数2为每个试验者精确度的平均数。

了解划消测验,学习限定工作量的实验方法,测定划消任务的个体差异。

摘要:以40名大二本科学生为被试,考察信息反馈对画线准确性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练习可以提高画线的准确性;(2)无反馈组的画线准确性的成绩提高不显著,反馈组的画线准确性的成绩提高显著。

反馈又称回馈,是控制论的基本概念,指将系统的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输入,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过程,即将输出量通过恰当的检测装置返回到输入端并与输入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心理学家很早就将信息反馈应用于动物的研究中,巴甫洛夫通过对动物和人的反射活动的实验研究,发现了许多神经系统高级部位机能活动的规律,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反馈就是巴甫洛夫反射说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指反射活动的结果有返回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现在,信息反馈的方法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如在考试之后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的成绩分数,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改进。

本研究希望通过这个实验研究揭示出信息反馈对遮挡画线准确性的影响。本实验的研究假设是:有反馈前测后测的画线准确性差异显著,无反馈组前测后测差异不显著;有反馈组和无反馈组两组的后侧成绩差异显著。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心理专业本科生40名,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以前未参加过类似的实验。将40名被试随机分派到两个组(反馈组和无反馈组)中,每组20名被试。

1)一张10cm×10cm的白卡片,上面画有一条2cm长的直线,将画有直线的白色卡片放入镜框内,直线与水平面平行,居于镜框中间,作为实验的标准刺激。

2)镜框一个,短尺一把(最小单位为毫米),用于测量被试所画直线的尺寸长短。

3)两支笔,用于画线和记录实验结果。

4)每个被试3张卡片,编号分别为A1、A2、A3,分别作为被试练习前(前测)、练习和练习后(后测)测试被试画线的结果。

5)一条长30cm的纸带,方便固定被试与白卡片之间的距离。 1、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单因素、两因素(“有反馈”与“无反馈”)的实验设计。每2人为一组进行实验。共20组。一人作为被试,一人作为主试。进行完反馈组实验后,两人交换角色。被试分组与实验处理安排如下:

前测练习后测反馈组(20人)画20次画80次画20次无反馈组(20人)

1)让被试1(有反馈组)坐在桌边,在其正前方距离被试30cm处放一个装有白卡片的镜框,白卡片上画有2cm的直线。在镜后放置一张A1的白纸,被试手拿笔放在镜框后,镜框挡住被试的视线,不让其看到画线的手和所画的线。然后对被试说以下指导语:

“请你用你平时写字的手拿好笔,眼睛看着镜框内的黑色平行线,用笔在白纸上画横线,要求按照你看到的线的长短画,使自己画的线与镜框内的线段一样长,画线的时候,你不能看见自己画线的手和正在画的线。总共画20次,先从左边画起,你可以左右移动画线的手,但不要移动胳臂,头部和变换身体的坐的姿势。”在确认被试明白上述指导语后,开始前测,完毕后准备进行练习实验。

2)主试换一张编号为A2的纸,对反馈组被试说以下指导语:

“现在请你用同样的方法画线,当你每次画完一条线时,我就把你画的线的结果是多长告诉你,要求你注意自己画线时的感觉,记住这种感觉,并与反馈的结果进行对比。如果这次画长了,下次你就要画短些,如果这次画短了,下次就要话长些。总之,要求你尽量把线段画的准确些。这样总共画80次,我相信你会越画越准的。”

被试每画完一条线,主试就尽快量好,并立刻告诉被试画线的结果,如“长了”就报告“长了”,如“短了”就报告“短了”,如果正好为2cm,就报告“相等”,直到画完80条线段,结束练习实验。

如果是非反馈组,对被试说如下指导语:

“现在请你用同样的方法画线,当每画完一条线时,要求你注意自己画线时的感觉,记住这种感觉,按照一致的画线标准尽量画出与标准线段尺度相等的线段。如果自己感觉这次画长了,下次你就要画短些,如果感觉这次画短了,下次就要话长一些。总之,要求你尽量吧线段画的准确些。这样总共画80次,我相信你会越画越准的。”

3)主试再换一张编有A3的白纸,并对反馈组被试说如下指导语:“现在请你再画20条线段,我这次不告诉你画的结果了,请你尽量画的准确些。”

如果是非反馈组,对被试说如下指导语:“现在请你再画20条线段,按照一致的标准尽量画出与标准线段长度相等的线段。” 4)主试与被试交换角色,用A1、A2、A3三张白纸,按照上述的方法和无反馈组的指导语(练习时每次画线的结果不反馈给被试)进行实验,其他实验过程与上述实验相同。 5)主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并整理实验结果。

所有数据资料的计算、统计均用spss16.0版统计分析软件在计算机上完成。本研究的统计方法采用描述统计和t检验。

图1 40名被试前测后测误差平均数的变化

观察图1发现后测的误差平均数相较于前测的误差平均数总体有所降低。降低的显著性水平可进行t检验。

表2前测后测的误差平均数及标准差前测 M 0.454

通过对40名被试的误差平均数进行他检验说明,被试前测后测的差异显著,(t39)=3.219,p=0.003<0.05。

图2反馈组无反馈组误差平均数的变化

观察图2发现无反馈组的误差平均数要高。

表3反馈组与无反馈组的误差平均数及标准差

通过对反馈组和无反馈组的误差平均数进行t检验说明,反馈组和无反馈组的误差平均数差异显著,t

(38)=—2.11,p=0.004<0.05。

3、反馈组前测后测与无反馈组前测后

图3反馈组与无反馈组前测后测的比较

图3的柱状图显示反馈组的前后侧差异比无反馈组的前后侧差异要大,具体分析如下:

二、心理学有哪几大著名的实验

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是1971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设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地下室的模拟监狱内,进行的一项关于人类对囚禁的反应以及囚禁对监狱中的权威和被监管者行为影响的心理学研究,充当看守和囚犯的都是斯坦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志愿者。囚犯和看守很快适应了自己的角色,一步步地超过了预设的界限,通向危险和造成心理伤害的情形。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评价为显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倾向,而许多囚犯在情感上受到创伤,有2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实验。最后,津巴多因为这个课题中日益泛滥的反社会行为受到警告,提前终止了整个实验。蔡格尼克效应心理学家蔡格尼克(Zeigarnik)曾做过的一个有趣实验:他要求一些参加实验的人去完成20件指定的工作,其中半数工作最终允许其完成,而另一半的工作则中途人为地加以阻止,使其无法完成。当这些人完成实验任务后,要求他们对所做的工作进行回忆。实验结果发现参加实验的人对未完成工作的回忆要优于对以完成工作的回忆,前者的回忆量几乎是后者的两倍。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蔡格尼克效应”,是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反馈效应实验心理学家罗西和亨利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反馈效应心理实验:他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后就进行测验,测验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反馈方式:第一组每天告知学习结果;第二组每周告知一次学习结果;第三组只测验不告知学习结果。8周后将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反馈方式对调,第二组反馈方式不变,实验也进行8周。反馈方式改变后第三组的成绩有突出的进步;而第一组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第二组成绩稳步上升。这则实验说明,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的及时了解,对学习积极性有强化作用,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反馈方式不同,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也不同。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对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及时反馈比远时反馈效果更好。迟延满足实验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人员给一些4岁小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可以吃糖,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则能吃两颗。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孩子却能等待对他们来说是无尽期的20分钟,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他们闭上眼睛不看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唱歌,有的甚至睡着了,他们终于吃到了两颗糖。在美味的奶糖面前,任何孩子都将经受考验。这个实验用于分析孩子承受延迟满足的能力,所谓的延迟满足,就是能够等待自己需要的东西的到来,而不是想到什么就要什么,这是一个很通俗的解释。这个实验后来一直继续了下去,那些在他们几岁时就能等待吃两颗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而不急于求成;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了一颗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容易有固执、优柔寡断和压抑等个性表现。当这些孩子长到上中学时,就会表现出某些明显的差异。对这些孩子的父母及教师的一次调查表明,那些在4岁时能以坚忍换得第二颗软糖的孩子常成为适应性较强,冒险精神较强,比较受人喜欢,比较自信,比较独立的少年;而那些在早年已经不起软糖诱惑的孩子则更可能成为孤僻、易受挫、固执的少年,他们往往屈从于压力并逃避挑战。对这些孩子分两级进行学术能力倾向测试的结果表明,那些在软糖实验中坚持时间较长的孩子的平均得分高达210分。研究人员在十几年以后再考察当年那些孩子现在的表现,研究发现,那些能够为获得更多的软糖而等待得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他们的学习成绩要相对好一些。在后来的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发现有耐心的孩子在事业上的表现也较为出色。恐惧是如何形成的 1920年,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华生及其助手进行了心理学史上著名的一次实验。该实验揭示了在一个婴儿身上是如何形成对恐惧的条件反应的。实验对象是一个叫阿尔伯特的小男孩,当他还只有9个月大的时候,研究者把一只白色的老鼠放在他身边,起初他一点都不害怕;可是,当用一把锤子在他脑后敲响一根钢轨,发出一声巨响时,他猛地一打颤,躲闪着要离开,表现出害怕的神态。给他两个月的时间使这次经历淡忘,然后,研究者又开始实验。当一只白鼠放在阿尔伯特的面前,他好像看到了一个特别新奇有趣的玩具,伸出手去抓它;就在孩子的手在碰到白鼠时,他的脑后又响起了钢轨敲响的声音,他就猛地一跳,向前扑倒,把脸埋在床垫里面。第二次试的时候,阿尔伯特又想用手去抓,当他快要抓住的时候,钢轨又在身后响起。这时,阿尔伯特跳起来,向前扑倒,开始啜泣。此后,又进行了几次这样的试验,把老鼠放在阿尔伯特身边,钢轨在他脑后震响,阿尔伯特对老鼠形成了完全的恐惧条件反应,华生后来在实验报告中写道:“老鼠一出现,婴儿就开始哭。他几乎立即向左侧猛地一转

三、有哪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是1971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设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地下室的模拟监狱内,进行的一项关于人类对囚禁的反应以及囚禁对监狱中的权威和被监管者行为影响的心理学研究,充当看守和囚犯的都是斯坦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志愿者。囚犯和看守很快适应了自己的角色,一步步地超过了预设的界限,通向危险和造成心理伤害的情形。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评价为显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倾向,而许多囚犯在情感上受到创伤,有2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实验。最后,津巴多因为这个课题中日益泛滥的反社会行为受到警告,提前终止了整个实验。蔡格尼克效应心理学家蔡格尼克(Zeigarnik)曾做过的一个有趣实验:他要求一些参加实验的人去完成20件指定的工作,其中半数工作最终允许其完成,而另一半的工作则中途人为地加以阻止,使其无法完成。当这些人完成实验任务后,要求他们对所做的工作进行回忆。实验结果发现参加实验的人对未完成工作的回忆要优于对以完成工作的回忆,前者的回忆量几乎是后者的两倍。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蔡格尼克效应”,是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反馈效应实验心理学家罗西和亨利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反馈效应心理实验:他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后就进行测验,测验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反馈方式:第一组每天告知学习结果;第二组每周告知一次学习结果;第三组只测验不告知学习结果。8周后将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反馈方式对调,第二组反馈方式不变,实验也进行8周。反馈方式改变后第三组的成绩有突出的进步;而第一组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第二组成绩稳步上升。这则实验说明,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的及时了解,对学习积极性有强化作用,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反馈方式不同,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也不同。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对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及时反馈比远时反馈效果更好。迟延满足实验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人员给一些4岁小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可以吃糖,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则能吃两颗。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孩子却能等待对他们来说是无尽期的20分钟,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他们闭上眼睛不看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唱歌,有的甚至睡着了,他们终于吃到了两颗糖。在美味的奶糖面前,任何孩子都将经受考验。这个实验用于分析孩子承受延迟满足的能力,所谓的延迟满足,就是能够等待自己需要的东西的到来,而不是想到什么就要什么,这是一个很通俗的解释。这个实验后来一直继续了下去,那些在他们几岁时就能等待吃两颗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而不急于求成;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了一颗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容易有固执、优柔寡断和压抑等个性表现。当这些孩子长到上中学时,就会表现出某些明显的差异。对这些孩子的父母及教师的一次调查表明,那些在4岁时能以坚忍换得第二颗软糖的孩子常成为适应性较强,冒险精神较强,比较受人喜欢,比较自信,比较独立的少年;而那些在早年已经不起软糖诱惑的孩子则更可能成为孤僻、易受挫、固执的少年,他们往往屈从于压力并逃避挑战。对这些孩子分两级进行学术能力倾向测试的结果表明,那些在软糖实验中坚持时间较长的孩子的平均得分高达210分。研究人员在十几年以后再考察当年那些孩子现在的表现,研究发现,那些能够为获得更多的软糖而等待得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他们的学习成绩要相对好一些。在后来的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发现有耐心的孩子在事业上的表现也较为出色。恐惧是如何形成的 1920年,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华生及其助手进行了心理学史上著名的一次实验。该实验揭示了在一个婴儿身上是如何形成对恐惧的条件反应的。实验对象是一个叫阿尔伯特的小男孩,当他还只有9个月大的时候,研究者把一只白色的老鼠放在他身边,起初他一点都不害怕;可是,当用一把锤子在他脑后敲响一根钢轨,发出一声巨响时,他猛地一打颤,躲闪着要离开,表现出害怕的神态。给他两个月的时间使这次经历淡忘,然后,研究者又开始实验。当一只白鼠放在阿尔伯特的面前,他好像看到了一个特别新奇有趣的玩具,伸出手去抓它;就在孩子的手在碰到白鼠时,他的脑后又响起了钢轨敲响的声音,他就猛地一跳,向前扑倒,把脸埋在床垫里面。第二次试的时候,阿尔伯特又想用手去抓,当他快要抓住的时候,钢轨又在身后响起。这时,阿尔伯特跳起来,向前扑倒,开始啜泣。此后,又进行了几次这样的试验,把老鼠放在阿尔伯特身边,钢轨在他脑后震响,阿尔伯特对老鼠形成了完全的恐惧条件反应,华生后来在实验报告中写道:“老鼠一出现,婴儿就开始哭。他几乎立即向左侧猛地一转身,倒塌在左侧,作四肢撑起身体快速地爬动,在他到达试验台的边缘前,用了相当大的劲才抱住他。”更进一步的实验显示,阿尔伯特对其它毛乎乎的东西也产生了恐惧:兔子、狗、皮大衣、绒毛玩具娃娃,还有华生装圣诞老人戴的面罩。停止一个多月以后,又对阿尔伯特进行试验,正如研究者所预测的,他哭了起来,对老鼠和一切展现在他面前的毛乎乎的刺激都感到害怕,这时候,并没有任何钢轨敲击的声音。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华生认为,狗可以通过训练建立条件反射,人也有类似的情况。如果我们经常给人的某中行为施以正强化(奖励),那么这种行为就会巩固下来;如果不给强化或给以负强化(惩罚),那么该行为就会减弱或不再出现。因此,强化很重要。华生认为,我们只要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再根据条件反射原理加以强化,使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起牢固的关系,那么就可以预测、控制和改变人的行为。感觉剥夺实验 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这个实验表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

测试孩子心理的实验报告和心理学有哪几大著名的实验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点赞(13)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