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好久不见,今天小编给大家分析以下问题,主要对荣格心理类型测试八维,荣格的八维测试结果看不大懂..求分析进行剖析,大家看完之后应该会有所吸收。
本文目录
一、荣格八维 如何确认第一功能
1、相比于MBTI测试,我对它背后的荣格八维理论更感兴趣。当然,并不敢说对荣格理论了解多少,毕竟我连最经典的《心理类型》也还没读过。但是仅就我这些年浅薄的认知,它就已经让我受益良多了。在我的有限认知里,荣格八维理论就像一个(试图)解释世界的框架,宏大、深刻、体系化。它也如同其他成千上万个理解世界的角度,只是刚好我选择了它。由于我对理论原理研究不深,下面这些内容可以理解为理论应用层面的非常个体化的经历和感受。
2、第一弹先阐述下什么是荣格八维以及它和十六人格的对应关系。
3、荣格认为可以依据两大维度的不同偏好对人进行粗略的划分。这两大维度分别是:“感知/收集信息”和“判断/处理信息”。在“感知/收集信息”中,根据偏好不同分为N(直觉)和S(感觉);在“判断/处理信息”功能中,根据偏好不同分为F(情感)和T(思考)。好了现在已经有N/S/T/F四维了,在每个维度下可以再拆分为内倾(i)和外倾(e),于是就有了荣格八维:Ni/Ne/Si/Se/Ti/Te/Fi/Fe.
4、那十六人格和八维之间是怎么对应的呢?荣格又认为,不同人格感知和处理信息的模式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他们对上面8个功能键的偏好程度和使用频率是不一样的,有主使和次要的先后之分。总之八维功能的不同排列组合,构成了16种人格。排在越前的功能表示主体越偏爱,使用频率越高。下图只截取了每种人格的排在前4名的功能,比如INTJ的前四个偏好功能依次是:Ni,Te,Fi,Se.
5、前4个功能中,根据先后次序,分别命名。以及荣格认为随着年龄增长逐步成熟或有意识的开发,个体才能熟练应用排序靠后的功能。
6、主角(主导功能):是我们人生中分化的第一个功能,在童年时期便进行发展。在常态情况下,我们会相当依赖这一主导功能,并本能地去使用它应对任一情景,这几乎是下意识的。主导功能是我们最信赖和最常使用的功能,通常是相当成熟完善的。然而,有时我们也会过分依赖主导功能,此时它会起消极作用。
7、配角(辅助功能):通常与主导功能搭配使用,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之一。若和主导功能搭配得当,则相互促进发挥更大的效益。然而,若个体的主导功能太过强势,辅助功能会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8、替补队员(第三功能):是第二功能的对立面,能补足一二功能的某些劣势,但在心智发展度不那么完善时,它很难发挥作用,通常是会被我们忽略的对象。在某些情境下,我们的一二功能可能会因压力过大宕机,此时当发育不那么成熟的第三功能占据大脑时,基本会带来负面感受,比如个体会感觉到“陌生”、“不舒服”、“不安全”等。
9、龙套演员(劣势功能/第四功能):是第一功能的对立面,通常发展较晚,在人生早期以“捣蛋鬼”的形式出现,我们感到恐惧/不安等负面感受基本是第四功能发育不足带来的。很好理解,比如INTJ的主导功能是N,那与N对立的S自然就发展缓慢,带来的负面感受也可以理解为N发展过度S不足,最后导致失衡带来的。我们通常会感觉要投入相当多的精力才能“驾驭”好第四功能,但如果我们不再抗拒、恐惧或敌视它,甚至与它协同合作(本质来讲是达成自我和解),我们的生活会get到新的平衡,自我认知更高,带来意想不到的美妙体验
二、荣格的八维测试结果看不大懂..求分析
心理类型理论的首次出现是在1913年。当时正值召开国际精神分析大会。荣格在该次会议上提出个性的两种态度类型:内倾和外倾。1921年他在《心理类型学》一书中又作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四种功能类型,即理性功能的相互对立的两种类型——思维功能与情感功能和非理性功能的相互对立的两种类型——感觉功能和直觉功能。由此,荣格将两种态度类型和四种功能类型组合起来,形成了八种个性类型:外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外倾直觉型、外倾感觉型、内倾思维型、内倾情感型、内倾知觉型、内倾感觉型。
美国心理学家布里格斯和迈尔斯母女在荣格的两种态度类型和四种功能类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判断和知觉两种类型,由此组成了个性的四维八极特征,它们彼此结合就构成了十六种个性类型。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后,编制成了《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从而把荣格的类型理论付诸实践。继而,迈尔斯又在荣格的优势功能和劣势功能、主导功能和从属功能等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功能等级等概念,并有效的为每一种类型确定了其功能等级的次序,又提出了类型的终生发展理论,对心理类型理论作出了新的发展。
MBTI理论认为一个人的个性可以从四个角度进行分析,用字母代表如下:
对待不确定性的态度:判断J---知觉P
其中两两组合,可以组合成16种人格类型。实际上这16种类型又归于四个大类之中,在此我们将四个大类型筛选,并总结如下:
具有SJ偏爱的人他们的共性是有很强的责任心与事业心,他们忠诚、按时完成任务,推崇安全、礼仪、规则和服从,他们被一种服务于社会需要的强烈动机所驱使。他们坚定、尊重权威、等级制度,持保守的价值观。他们充当着保护者、管理员、稳压器、监护人的角色。大约有50%左右SJ偏爱的人为政府部门及军事部门的职务所吸引,并且显现出卓越成就。其中在美国执政过的41位总统中有20位是SJ偏爱的人。
George Washington乔治•华盛顿
有SP偏好的人有冒险精神,反应灵敏,在任何要求技巧性强的领域中游刃有余,他们常常被认为是喜欢活在危险边缘寻找刺激的人。他们为行动、冲动和享受现在而活着:约有60%左右sp偏好的人喜欢艺术、娱乐、体育和文学,他们被称赞为天才的艺术家。
我们熟悉的歌星麦当娜、篮球魔术师约翰逊、音乐大师莫扎特等都是具有SP性格特点的例子。
Michael Jordan迈克尔•乔丹
Marilyn Monroe玛丽莲•梦露
Pablo Picasso帕布洛•毕加索
达尔文、牛顿、爱迪生、瓦特这些发明家、科学家你一定不陌生吧!
NT偏爱的人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喜欢梦想,有独创性、创造力、洞察力,有兴趣获得新知识,有极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是独立的、理性的、有能力的人。
人们称NT是思想家、科学家的摇篮,大多数NT类型的人喜欢物理、研究、管理、电脑、法律、金融、工程等理论性和技术性强的工作。
Albert Einstein阿伯特•爱因斯坦
Margaret Thatcher玛格丽特•萨切尔
精神领袖NF偏爱的人在精神上有极强的哲理性,他们善于言辩、充满活力、有感染力、能影响他人的价值观并鼓舞其激情。他们帮助别人成长和进步,具有煽动性,被称为传播者和催化剂。
约有一半的人在教育界、文学界、宗教界、咨询界以及心理学、文学、美术和音乐等行业显示着他们的非凡成就。
VLadimir Lenin弗拉基米尔•列宁
Oprah Winfrey奥普拉•温弗尼
Mohandas Gandhi莫汉迪斯•甘地
职业咨询专家说,大部分人在二十岁以后会形成稳定的MBTI类型,此后基本固定。当然,MBTI的类型会随着年龄的增加、经验的丰富而发展完善。
根据MBTI理论,每种个性类型均有相应的优点和缺点、适合的工作环境、适合自己的岗位特质。使用MBTI进行职业生涯开发的关键在于如何将个人的人格特点与职业特点进行结合。
MBTI能够让人们更好的认识和了解自己,可以帮助HR部门对不同类型的员工进行更好的组合。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识别人与人差异的测评工具之一。MBTI主要用于了解受测者的处事风格、特点、职业适应性、潜质等,从而提供合理的工作及人际决策建议。
在美国每年约有300万人以上参加MBTI的测评和培训,在世界500强企业,如迪斯尼、百事可乐、西南航空公司等,约有80%以上的高层管理者使用过这个工具。MBTI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性格测试工具。它已经被翻译成近20种世界主要语言。
IBM公司是成功运用MBTI工具的公司之一。IBM公司曾准备在印度市场拓展业务,由于对印度的缺乏了解和文化的偏见,没人愿意前往。IBM相关部门负责运用 MBTI工具对候选人进行了性格类型的针对性研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于IFSE(内向情感带外向实感)型的人,采用情绪渲染的手段,说明在印度工作不仅有自我发挥的巨大空间还可以领略印度灿烂的古代文明,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体验。而针对ETNI(外向思考带内向直觉)型的人就用晋升、加薪和新工作富于挑战性和提升自身能力等手段来进行游说,最终顺利的完成了这项工作。
IBM还成功运用MBTI帮助员工选择更好的职业发展途径。ALAN是IBM公司MBTI战略中的典型一员:ALAN与下属沟通不畅,完成任务也有些困难。通过MBTI的测试,ALAN是ENTP(外向直觉带思考知觉)型的人,而他的下属是ISTP(内向感觉带理智知觉)型的,ALAN的领导风格倾向于一种互动的领导行为,更具创造性和应对变化的能力,不可避免地会与下属存在分歧。ALAN更适合于创造性较强的领域,因此建议他选择品牌经理这个上升通道,这样更利于他的职业发展
一、基本概念和类型的四维八极及其特征
心理类型理论包括下述部分:类型的四维八极及其个性特征、类型的功能等级和类型的终生发展。
理解心理类型理论首先要认识类型这一概念。类型就是指出现在许多个体形式中的一般态度的特殊模式。荣格认为,“类型是一种样本,或范例,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再现种类或一般类别的特征。”在十六种类型中每一种类型均在质上有别与其它类型。偏好是类型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它可以被理解为“最自然、轻松的去做”。类型理论经常使用利手的比喻来解释偏好的意义。利手的每一个动作都比不利手要自然、轻松、容易。而在运用不利手的时候就需要更多的注意和努力因此更疲劳和更困难。这意味着个体在外部行为和内部心理过程中均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但在每一个维度的两极中个体总是自然的倾向于使用某一极的方式。偏好和行为之间有着很高的相关,但并不完全一致。这一点在下面还会讨论。
该维度用以表示个体心理能量的获得途径和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程度,即个体的注意较多的指向于外部的客观环境还是内部的概念建构和思想观念。外倾型态度表现为主体的注意力和精力指向于客体,即在外部世界中获得支持并依赖于外在环境中发生的信息,这是一种从主体到客体的兴趣向外的转移。外倾型个体需要通过经历来了解世界,所以他们更喜欢大量的活动,并偏好于通过谈话的方式来思考,在语言的交流中对信息予以加工。而内倾型态度表现为主体的注意力和精力指向于内部的精神世界,其心理能量通内部的思想,情绪等而获得。内倾型个体在内部世界中获得支持并看重发生的事件的概念、意义等,因此他们的许多活动是精神性的,他们倾向于在头脑内安静的思考以加工信息。外倾型个体经常先行动后思考,而内倾型个体经常耽于思考而缺乏行动。
该维度又称之为非理性维度或知觉维度,表示个体在收集信息时注意的指向。即倾向于通过各种感官去注意现实的、直接的、实际的、可观察的事件还是对事件将来的各种可能性和事件背后隐含的意义及符号和理论感兴趣。感觉型的个体倾向与接受能够衡量或有证据的任何事物,关注真实而有形的事件。他们相信感官能告诉他们关于外界的准确信息,也相信自己的经验。他们重现在,关心某一刻发生的所有的事情。而直觉型的个体自然的去辨认和寻找一切事物的含义,他们重视想象力,更注重将来,从事努力改变事物而不是维持它们的现状。直觉型的个体看到一个环境就想知道它的含义和结果可能如何。感觉型的个体被视为较具有实际意识,而直觉型个体被视为较有改革意识。感觉—直觉维度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该维度又称之为理性维度或判断维度。该维度用于表示个体在作决定时采用什么系统,即作决定和下结论的方法,是客观的逻辑推理还是主观的情感和价值。情感型的个体期望自己的情感与他人保持一致,他们做决定的基石是何者对他们自己和他人是重要的;其理性判断的依据是个人的价值观。而思维型的个体通过对情境作的客观的、非个人的逻辑分析来做决定,他们注重因果关系并寻求事实的客观尺度,因此较少受个人感情的影响。
该维度用以描述个体的生活方式。即倾向于以一种较固定的方式生活(或做决定)还是以一种更自然的方式生活(或收集信息)。这一维度是一种态度维度。虽然个体能够使用直觉和判断,但是这两极不能够同时被运用。多数个体会自然的发现采用某种生活方式时总是比另一种更加轻松,因此总是在和外部世界打交道时采用这种生活态度。判断型个体倾向于以一种有序的、有计划的方式对其生活加以控制,,他们期望看到问题被解决,习惯于并喜欢做决定。而知觉型个体偏好于知觉经验,他们不断的收集信息以使其生活保持弹性和自然。他们努力使事件保持开放性,让其自然的变化,以便出现更好的事件。
以上是类型的四维八极,八极的基本个性特征如下:
倾向于对外部世界的客体作出反应倾向于在内部世界里沉思
从外界获得心理能量从精神世界获得心理能量
采用尝试–错误的工作方式采用持久稳固的工作方式
偏好新异刺激偏好静态的外部环境
重视现实性和常情重视想象力和独创力
关注具体性和特殊性,善于细节描述关注普遍性和象征性,使用隐喻和类比
循序渐进的工作方式跳跃性的工作方式
看重常规,相信确定有形的事物不拘常规,相信灵感和推断
倾向于观察具体事件倾向于把握事件的全局图面
退后思考,对问题进行非个人因素的分析超前思考,考虑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公正,坚定,怀疑温和,同情,体贴
倾向于分析性和逻辑性的工作方式倾向于和自己的情感一致的工作方式
行为简洁、经济、带有批判性行为期望他人认同
奉行清晰一致的客观原则奉行清晰一致的主观价值观
行为有组织性和系统性行为保持开放性
时间观念严谨,认真对待最后期限时间观念宽松,经常变动最后期限
倾向于解决问题倾向于使问题带有弹性
认真完成预设目标在获取新信息的过程中不断改变目标
心理类型理论认为,个体中存在着两种根本的差异,即我们是如何收集信息的和我们是如何加工所收集到的信息并作出决定的,由此形成了第二、第三的认知功能维度,它们经常被视为最重要的维度。第一、四维度是态度维度,它们描述了我们对心理能量的处理以及如何面对外部世界。要注意的是类型不存在好坏之分,并且个体在不同时间、场合能够使用所有的偏好。类型理论并不能解释一切也不用于测试能力,它只是说明了个体在态度和功能上的倾向,定性而不定量。
上述四维八极构成了十六种不同的心理类型。特列表如下:
注:I:内倾 E:外倾 S:感觉 N:直觉 T:思维 F:情感 J:判断 P:知觉
二、心理类型的功能等级和终生发展
心理类型理论认为,心理功能是一种在各种情况下仍保持同一性的某种确定的心理活动形式。荣格声称,“从能量的观点看,功能便是里比多的表现形式,它在理论上是永恒不变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它与物理力一样被看成是物理能量的形式或暂时的显现。”心理类型理论认为,个体在知觉及获得信息的方式和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并作出决定的方式上存在两种基本的差异,而这两种差异是先天就具有的。
这两种差异就构成了四种基本的心理功能,即下述的两个维度,即感觉(S)—直觉(N)维度和思维(T)—情感(F)维度,前者被称之为非理性维度和知觉维度,后者被称之为理性维度和判断维度。个体偏好于感觉功能时,他对周围外在环境中发生的事件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对非现实的事件很少关注;而个体偏好于直觉功能时,他对事件所代表的意义和可能性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对现实本身却几乎视而不见。当个体在行为中考虑事件前后的一致性和逻辑性时,他在运用判断维度的思维功能;当个体在行为中考虑事件是否能使他人愉悦或者是否和自己的价值观一致时,他在运用知觉维度的情感功能。
第四维度,即知觉(P)—判断(J)维度,反映的是个体在生活风格上的外在行为的差异。个体总是要么偏好于知觉,要么偏好于判断,由此就造成了对第二和第三维度二者之间的一种偏好。由之,判断和知觉过程就形成了个体个性的核心,而个体在思维、情感、直觉、感觉四种功能之间的偏好就在个体的行为上构成了本质的差异。
迈尔斯说,“很自然地,个体在知觉和判断上的本质差异相应的造成了外显行为上的区别”,因为,知觉维度“决定了个体在情境中获得了什么样的信息”,而判断维度“决定了个体对某一事件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下决定”。心理类型理论认为,由于各种功能在类型上存在着不同方向,因而个体想使他的所有四种心理功能在现实中同时获得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个体在类型发展的过程中,其心理功能必然会产生分化。而首先获得发展的功能就成为个体最自然的偏好。“或多或少地这种偏好被完成了,而这种得到最大程度发展的功能就形成了心理类型”。即是说,在个体的行为中,总是有某种功能成为从心理内部影响行为的支配性功能。因为,“这一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是独自属于一种功能,而且只能属于一种功能,因为另一种功能同样独立的介入势必产生另一种不同的倾向,它至少会部分地同第一种倾向发生冲突。”这种功能对一个特定个体来说是终生不变地,始终是他的支配性功能,并最早的从其意识中分化出来。而这一功能既是支配性功能,又是主导功能,也是优势功能。
支配性功能为个体定位其生活提供了坐标。如果支配性功能是感觉功能,个体会最大程度地利用其各种感官去收集现在正在发生地事件及有关信息;如果支配性功能是直觉功能,个体会尽可能地去得到将来可能会发生的事件的“全局图面”;如果支配性功能是思维功能,个体则期望并追求有序的生活并尽力运用非个人的逻辑来对其生活加以控制;如果支配性功能是直觉功能,个体会努力使其生活与其价值观相一致。在类型发展过程中其它三种偏好的功能也日益得到发展而相继参与到意识层面上来。
由于意识的调节过程使某一种功能明显的成为了支配性功能,所以,相应能力的第二种功能的出现就自然的受到了压抑。因此,另一功能就只具有次等的重要性。这种次等的重要性在于:在特定情况下,它自身并不是作为主要的功能,即作为一种绝对可靠和决定性因素产生作用,而是更多地扮演一种辅助性和补偿性功能的角色。但是,只有它的性质不足以与支配性功能相对抗时才能表现为辅助功能。例如,情感功能就不能作为支配性思维功能的第二功能,因为它的性质过分的与该支配性功能相对抗。从属性功能的性质虽然不能与支配性功能相对立,但却总是与之不同。对支配性的思维功能来说,只有感觉功能或直觉功能才可以作为其辅助功能。因此,辅助性功能只有当它服务于支配性功能并且与支配性功能不相冲突时才是可能的和有效的。
从上述说明可以看出,支配性功能总是和辅助性功能在第四维度即知觉(P)—判断(J)维度上相对立,由此才能形成它们性质上的不同。即是说,如果支配性功能是知觉维度的感觉(S)或直觉(N)功能,则其辅助性功能必然是判断维度的知觉(P)或判断(J)功能,反之亦然。这一点从补偿作用看是可以理解的。对于任何个体,其理性的判断功能总是需要与非理性的知觉功能相互配合。荣格认为,“对实际出现的所有类型来说,这一原则都是普遍有效的,即除了意识的主导功能以外,还存在一种相对无意识的辅助性功能,它在每一方面都与主导功能的性质不同。”
迈尔斯认为,支配性功能和辅助性功能应该在三个方面有所不同。
第一,从感觉(S)—直觉(N)维度来看。个体在注意指向于内部的精神世界还是外部的客观环境上有所不同。内倾型个体主要注意于内部的概念、观念、思想等精神世界;而外倾型个体主要注意于外部的人和事件。因此,在环境许可的情况下,内倾型个体总是将其知觉、判断指向于观念、思想等;而外倾型个体总是将其知觉、判断指向于外在的环境。因此,外倾型个体必然外倾运用其支配性功能,而内倾型个体必然内倾运用其支配性功能。这里要说明的是,外倾运用必然都导致在外倾或内倾上的另一极的失衡指的是在外部客观世界里运用,内倾运用指的是在内部的精神世界里运用。
第二,从补偿作用来看。心理类型理论认为,对于良好的类型发展来说,个体在外倾的外部世界和内倾的内部世界中都得到发展是必要的。而无论单一的外倾运用还是内倾运用支配性功能,。因此,必须在辅助性功能上对之加以补偿。即是说,如果某个支配性功能是外倾运用的,则辅助性功能必然是内倾运用以达到平衡。例如,ENFP型的支配性功能是直觉,辅助性功能是情感,那么该类型的个体将在外部世界中运用直觉功能,同时又通过内倾运用情感功能而得到平衡。而对ISTJ型,其支配性功能是感觉,辅助性功能是思维,那么该类型的个体将在内部的精神世界里内倾运用其支配性的感觉功能,并在外部世界外倾运用辅助性的思维功能。
第三,从知觉(P)—判断(J)维度看。在考察了荣格的类型理论的基础上,迈尔斯通过对知觉功能和判断功能的分析提出了心理类型的第四个维度即知觉(P)—判断(J)维度。这一维度反映了个体在与外部世界打交道时所习惯采取的生活风格上的偏好,因此该维度可用于鉴别个体在知觉功能和判断功能上偏好于外倾运用何种功能。即是说,当一个外倾型个体在知觉(P)—判断(J)维度上偏好于知觉时,则其支配性功能是知觉功能;而当这个个体是内倾型时,则该个体外倾运用知觉功能,又由于内倾型个体内倾运用其支配性功能,因而根据补偿作用其必然是外倾运用辅助性功能,因此其辅助性功能必然是知觉功能。例如,一个ENFP型个体在外部世界运用其支配性的直觉功能,同时通过内倾运用其辅助性的情感功能而得到了平衡。
两种功能维度内有两极分别成为了支配性功能和辅助性功能,而另外两极相应的将得到较少的发展和注意。相对于支配性功能的另一极——荣格称之为劣势功能——作为支配性功能的对立形态,它受到了支配性功能最大程度上的压抑,进入了无意识层面,由于其在性质上与支配性功能的对抗而在发展上有潜在地困难,因此这一功能只能最后得到发展。“优势功能总是作为意识层面上个性的表现而存在着,而劣势功能则仅得到较少的发展因而只能被简单地称之为‘存在着’”。因此在功能等级的排列中劣势功能只能成为第四功能,而与辅助性功能所在的维度内与辅助性功能相对的另一极就成为功能等级的第三功能。
上述原则即是类型的动力学机制。
下面以上述原则对ESTJ型和INFP型作具体应用。
对于ESTJ型,该类型个体存在四种偏好:外倾、感觉、思维、判断。通过第四维度的偏好可以看到个体在外部世界时倾向于判断,由于个体的外倾态度,因此其支配性功能是判断维度的思维功能。因此,他的辅助性功能是知觉维度的感觉功能,由于思维功能是支配性功能,因此相对的情感功能是第四功能,而直觉功能是第三功能。其次序依次为:思维、感觉、直觉、情感;对INFP型,其四种偏好是:内倾、直觉、情感、知觉。通过第四维度的偏好可以看到个体在外部世界时倾向于知觉,由于个体的内倾态度,因此知觉维度的直觉功能是辅助性功能,而判断维度情感功能是支配性功能,因此与支配性功能相对的思维功能是第四功能,而感觉功能是第三功能,其次序依次为:情感、直觉、感觉、思维。通过对上述原则的应用,就可以对每一种特定的个性类型作出认知功能的两个维度上的四种功能的等级排列。特列表如下。
*转引自《组织机构中的类格入门》一书
心理类型理论认为每个个体对这四个维度的八种偏好都能够使用,但很少有人能够自然而适当的运用所有的偏好,他们总是在这四个维度内自然的分别偏好于其中一极。在类型发展的过程中,个体依据兴趣“自然地去做”地发展了他们的偏好,因而他们的表面的行为和动机都有其本质上偏好的动力学原因。
迈尔斯认为类型的发展是一个终生过程。虽然在两个功能维度上对等的发展所有的能是不适合的。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发展不同的功能是可以的。结合心理类型理论的动力学机制就可以看到,随着个体发现他们最适合的偏好,他们将首先发展其支配性功能,继而,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步的开始发展辅助性功能,青年期是个体对其偏好的明确和发展的时期。而在生命的中后期个体开始发展其早期被压抑和忽视了的偏好,即剩下的第三和第四功能。
心理类型理论认为,个体在出生时就带有先天性的气质和功能上的偏好,,这种先天的性质就是形成类型的原因。但来自家庭、社会等外在环境上的影响非常重要。迈尔斯说,“这是因为环境因素既可以促进个体的先天偏好的理想发展,也可以通过在行为和动机上的消极强化而造成个体先天偏好的发展遭遇困难甚至被阻止。”这种对个体类型发展的理想途径造成转变被荣格称之为“篡改”并认为它将造成神经症或生理上的严重衰竭。
以上是心理类型理论的功能等级理论和类型的终生发展,这两个部分通过类型的动力学机制相互结合,构成了类型理论的主体部分。
文章已分享完,关于荣格心理类型测试八维,荣格的八维测试结果看不大懂..求分析的内容先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