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学前儿童心理学测试和学前儿童心理学自测题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学前儿童心理学
  2.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3.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有答案吗

学前儿童心理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一切科学研究所必须遵循的,尤其在研究心理时要特别注意。因为研究与被研究的都是“人”,都有主观意识,会使材料带有主观性,以致不能反映人心理本来的面貌。因此,在心理学研究中特别强调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指的是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不仅要注意已经形成的心理特点,更要注意那些刚刚萌芽的新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三)教育性原则

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贯彻教育性原则,是研究者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研究工作对学前儿童心理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研究过程本身往往就是教育过程,因此研究者必须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负责。从设计研究方案、安排时间到研究者的举止行为,都必须考虑到对婴幼儿的心理可能产生的影响。例如:曾有心理学家为研究遗传、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从孤儿院找了一些儿童,使其处于与人隔离、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该研究严重影响了这些儿童的发展。虽然他的研究课题很重要,研究材料也是独一无二,但由于严重损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而遭到了强烈的谴责。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的方法。

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最基本的方法。因为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有突出的外显性,通过观察其外部行为,就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同时,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对象处于正常的生活条件下,其心理活动及表现都比较自然,研究者可以比较真实地获得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资料。

日记法或传记法是一种长期的全面的观察方法。

观察法要求有一定的技术训练。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时应注意:

1.观察前观察者要做好准备

在观察前观察者一定要做好准备,即根据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研究题目确定观察的任务和记录要求。观察前必须要明确目的,并制订好观察计划,其中包括考虑好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记录等。

2.观察时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

在制订观察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观察者对被观察儿童的影响,要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最好不让儿童意识到自己是观察对象。我们可以根据观察目的和任务的不同,采用局外观察或参与性观察。

局外观察是使儿童不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例如可以通过专门的观察窗或单向玻璃,利用有关的仪器设备来进行观察和记录。

参与性观察是观察者以某种身份参加到儿童活动中,在和儿童共同活动中观察儿童。这种观察能使儿童表现自然,但应避免使儿童意识到自己正在被注意。

3.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

观察记录不仅要记录行为本身,还应记录行为的前因后果。由于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主要表现于行动中,其自我意识水平和言语表达能力又不强,因此必须详细记录,以便依靠客观材料进行分析。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学前儿童的言语表达方式和成人不同,要避免以成人的言语记录,改变了儿童言语的本来面目。为了使记录准确迅速,可以采用适当的辅助手段,如录音、录像等;也可以依靠已经设计好的表格记录。如:要研究幼儿助人行为,就可以设计如下的表格(表1-2-1):

表1-2-1幼儿助人行为观察表

幼儿姓名

性别

发生背景

指向对象

动作

语言

效果

4.观察应排除偶然性,一般应在较长时间内系统地反复进行

由于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不稳定性,其行为往往表现出偶然性,因此对学前儿童的观察一般应反复多次进行。另外,由于对学前儿童行为的评定容易带有主观性,因此通常需要两个观察者同时分别评定。

观察法最大的优点在于:由于被研究者处于自然状态,因此其心理活动和表现比较自然真实,有利于研究者获得真实可靠的资料。但也正因为强调让儿童处于日常的自然状态,故无法控制刺激变量,使得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也就是说,观察者可能得不到所需要的资料。

(二)试验法

试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学前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引起其心理活动的有规律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学前儿童心理学常用的试验法有两种:实验室试验法和自然试验法。

1.实验室试验法

实验室试验法是在特殊装备的实验室内,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心理研究的一种方法。

实验室试验法在研究初生头几个月的婴儿时广泛运用。心理学家们为了研究婴儿的某种心理想象,设计了特殊的装置,如为了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设计的“视崖”等。

实验室试验法最主要的优点就是能严格控制试验条件,可以通过特定的仪器探测一些不易观察到的情况,取得有价值的科学资料,如利用微电极技术研究新生儿对语音和其他声音刺激的辨别能力。但实验室条件本身往往使学前儿童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而且也难以研究较复杂的心理现象。

2.自然试验法

自然试验法是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某些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的方法。如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求不同年龄班的幼儿讲述相同的图片,以分析各年龄幼儿观察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幼儿观察力发展的趋势。

自然实验室的试验整体情境是自然的,因此被试往往可以保持正常的状态,试验获得的结果也比较真实,这与观察法相同。但其与观察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研究者可以对某些条件进行控制,避免研究者处于被动的地位,所以说,其兼具观察法和试验法的优点。正因为如此,自然试验法和观察法一样,成为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主要方法。

自然试验法的不足在于:由于强调在自然的活动条件下进行试验,难免出现各种不易控制的因素。此外,一般而言,自然试验法中对条件的控制不如实验室试验法那么严格。

(三)测验法

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测验主要用来查明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也可用于了解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的差异。学前儿童心理测验一般采用个别测验,逐个进行,不宜用团体测验。测验人员必须受过训练,测验中要善于取得婴幼儿合作,使其表现出真实的心理水平。

测验法的优点是比较简便,在较短时间内能够粗略了解儿童的发展状况。但测验法也有严重缺点。如:测验所得往往只是被试完成任务的结果,不能说明达到结果的过程,也就是说测验法无法反映儿童思考的过程或方式;测验题目很难同时适用于不同生活背景的各种儿童等,另外,由于年幼儿童心理活动有极大的不稳定性,任何一次测验的结果,都难以作为最终评定的依据。因此,对测验法的争议较大。测验法和儿童心理研究的其他方法一样,只能作为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之一,还应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四)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被查儿童的人,以了解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调查法可以采用当面访问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书面调查的方式,也就是问卷的形式。

当面调查可以用个别访问,也可以是开座谈会。个别访问有利于深入了解情况,而座谈会则有利于集体讨论研究,相互补充情况。对学前儿童的家长一般采用个别访问法,对托儿所和幼儿园的教师则可以用个别访问或座谈法。

当面调查访问必须有充分准备,事先拟定调查提纲。调查访问人员还应善于向被访问者提出问题。

当面调查访问的缺点是比较浪费时间。此外,其不足还在于被调查者的报告往往不够准确,可能由于记忆不确切,也可能是受个人偏见及态度的影响。

书面调查法,即问卷法的优点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所得资料便于统计,较易作出结论。但是编制问卷表并非容易的事情。即使是较好的问卷,也容易流于简单化,其题目也可能被回答者误解。此外,儿童心理的复杂情况,有时难以从一些问卷题目上充分反映出来,因此,也不能过高估价由此得出的统计结论。

(五)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

谈话法是通过和幼儿交谈,以研究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方法。谈话的形式可以是自由的,但内容要围绕研究者的目的展开。谈话者应有充足的理论准备,非常明确的目的,以及熟练的谈话技巧。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由于幼儿在创造活动过程中,往往用语言和表情去辅助或补充作品所不能表达的思想,因此脱离幼儿的创造过程来分析作品,难以充分了解其心理活动,对幼儿作品的分析最好是结合观察和试验进行。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往往采取综合方法。应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课题,以及研究的具体条件,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实证研究法——英国哲学家培根(F.Bacon)说:“科学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儿童心理学与其他科学一样,重视用理性方式去整理感性材料。具体体现为以下三种方法。

1.观察法观察法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儿童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细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他们心理活动的特点的方法。观察法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通过观察,人们可以收集到最直接的资料,包括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相关的数据。按不同的维度,观察法分为以下几种具体类型。从时间上看,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长期观察指研究者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连续进行系统观察,积累资料,并加以整理和分析。定期观察指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持续观察(如每周一次),到一定阶段后予以总结。从范围上看,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全面观察指在同一研究内对若干心理现象同时加以观察、记录。重点观察则是在同一研究中只观察、记录某一项心理现象。从规模上看,可分为群体观察和个体观察。群体观察指研究者的观察对象是一组儿童,记录这一群体中发生的各种行为表现。

个体观察又称个案法,是对某一特定儿童作专门的观察。个案法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具有启蒙和试点的作用。

2.调查法: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3.实验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有答案吗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1)

一、选择题(10分)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B)。

A.6个月—1岁B.1岁—1.5岁C.1.5岁—2岁D.2岁—3岁

2、(A)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B.思维C.记忆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A)。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D)。

A.婴儿期B.学前期C.少年期D.先学前期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C)。

A.记得快忘得也快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D)。

A.客观性B.发展性C.教育性D.理论性

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B)。

A.思维具体形象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

C.爱玩、会玩D.个性初具雏形

8、(C)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B.想象C.感知觉D.思维

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B)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B.4岁C.5岁D.6岁

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C)。

A.顶叶B.颞叶C.枕叶D.额叶

二、填空题(10分)

1、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_图形_、图表、__符号_,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_分类法_、排除法、解释法_、守恒法。

3、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_事物之间或者事物与其特征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4、_四岁左右_岁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_直觉行动思维_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6、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三、名词解释(20分)

1、问题言语

问题言语是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等等。

2、情绪情感

情绪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通常是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通常是指人的社会需要是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3、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的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又一重要社会关系。

4、能力

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条件。

5、理智感

理智感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四、简答题(30分)

1、创造想象有何表现?

(1)独立创造,一定新意性

(2)提出不寻常

(3)讲故事,编结尾

(4)讲出画面中没有画出的情节

(5)脱离现实与现实混淆

2、简述依恋感发展的四个阶段?

(1)对人反应无差别的阶段(出生—3个月)

(2)对人反应有差别的阶段(3—6岁)

(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

(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3岁左右)

3、简述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趋势。

(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

(2)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3)讲述的逻辑性逐渐提高

(4)逐渐掌握言语表达技巧

4、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总趋势。

(1)从思维工具的变化来看,从主要借助于感知和动作,到主要借助于表象,再过渡到借助于概念;

(2)从思维方式的变化来看,从直觉行动性思维,到具体形象性思维,再过渡为抽象逻辑思维;

(3)从思维反映内容来说,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应未来事物。

5、影响幼儿有意注意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活动目的与任务的明确性

(2)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3)活动组织的合理性

(4)与已有知识经验的关系

(5)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论述(30分)

1、为什么幼儿中期常常出现“告状”现象。

(1)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2)中期幼儿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们可以因为自己在行为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中班幼儿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3)中班幼儿常常“告状”就是由道德感激发起来的一种行为。

2、为什么幼儿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效果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接近?

这与幼儿两种信号系统的特点及其协同活动的发展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幼儿的头脑中,形象和词都不是单独起作用的,都不是某一个信号系统的孤立活动,而是两个信号系统的共同活动,再形象记忆中,固然是事物生动的形象起主要作用,但词所表达的事物的形象也是重要的记忆材料。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学前儿童心理学测试和学前儿童心理学自测题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点赞(2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