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心理学钟表测试,以及人在夜晚仔细听表的滴答声说明了什么心理学原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心理学上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说明了什么
  2. 人在夜晚仔细听表的滴答声说明了什么心理学原理
  3. 什么是逆反心理术

心理学上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说明了什么

实验详情该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Zimbardo等人在1969年展开的。

目的:调查人的虐待心理倾向是先天还是后天

参与者:24个大学男学生(无入监经历,不吸毒,身体以及心理健康)作为酬劳一天15美元。

地点:调查人员在斯坦福大学心理系的地下室中建了一个模拟的监狱

过程:参与者由警察逮捕,并押至试验地点。以抽签的形式将参与者分成两批,12个人为囚犯,12个人为狱警。囚犯将先脱掉衣服洒上除虱药粉,穿上类似于女人的连衣裙一样的白色袍,不能穿底裤,头戴丝袜,为每个人编号来代替名字,并且在右脚脚踝出有铰链。狱警则穿制服,有警棒,带不反光的墨镜(CoolHandLuke)来防止目光接触。由于没有钟表也没有窗户,所以囚犯们并不知道时间。狱警可随自己喜好进行惩罚。

结论:后天原因,由于监狱的特殊环境使得狱警的行为更加暴力,到后期有些严重的甚至以惩罚犯人为乐。由于社会的多方干扰,该实验不得不被迫提前结束。事实上只进行了6天。作为囚犯的参与者称之为可怕的魇。也对他们造成了不同程度上的伤害。这个实验也导致了关于监狱虐待一条新法律的诞生。以上皆为事实,或许会与电影情节有一些出入。

人在夜晚仔细听表的滴答声说明了什么心理学原理

夜深人静,连手表的声音有的时候自己都会听得见。那么这种情况的心理是一种什么样的呢?这就说明人的心理很坦荡,没有什么郁闷的事情,更没有什么一些让他感到闹心的想法等等,心是清静的,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听到一些非常微妙的声音。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呢,人的想法才会想得更远,就像我们说的那句话叫做宁静致远。这是形容一个人只要心很静的话,什么样的事情都会想起来联想的功能呢也会发挥到极致,会想到很远很远的事情,而且还想的很清楚。

什么是逆反心理术

【心理战术】

逆反术是一种巧用逆反心理而达到说服目的的心理战术。对某一事物褒贬过头,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具体地说,对某一事物你越是想否定它,别人则越是想了解它,越是想找着理由加以肯定;反过来,对某一事物你越是过分赞美,别人则越是要否定它,找出理由来加以挑剔。这便是心理学上所谓的逆反心理。心理学认为,“当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意识遭到抑制和否定时,才能明显地显示出来。”

心理学家詹姆斯·鲁宾逊说过:“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习惯,只要感觉到不怎么大的抵抗,就会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被人指责自己的错误,就很容易引起不满,而且变得更加固执。”詹姆斯说:“人都有逆反心理,如果对他的欲望禁止得越严厉,他实现其欲望的信念就越强。”因此,灵活地运用这种心理倾向,往往可以使顽固的反对派来个180度的大转弯。这便是逆反法谋略的原理和价值。

▲本来不想参加的,结果偏要抢着参加

某语文教师很着急,他班的作文成绩不太好,于是他决定下午上完课后全班同学留下补课,他请来班主任老师助阵,竭力地说明补课的重要性、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他声嘶力竭地说:“学习语文十分重要,第一……第二……必须全班留下补课,谁要是不来补课,第……第二……”

总之,该说的都说了,该做的都做了,但是见效不大,逃课的人越来越多。怎么办呢?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决定成立语文提高班,规定这个语文提高班第一期只招10名,而且必须交5元的学费,规定严格按条件录取,不准开后门。这个消息一宣布,语文办公室门庭若市,学生抢着报名,有些学生怕进不了这个学习班,还请来家长帮着说情。

同样一件事,同一个老师,做法不同,客观效果就大不相同。你竭力地要他参加语文补课班,学生们却竭力不来参加;相反,你竭力地压制他的欲望,他们却要想方设法参加。

▲逆向推销

利用逆反心理来推销商品,常常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一般广告都是全力鼓吹产品质量如何好,如何“誉满全球”,这些话吹多了,人们也就听腻了。有个个体户却利用逆反心理来推销商品。这位个体户到常州人民广播电台花做了一次广告。他不是为了推销商品,而是为了寻找一位在该店买了劣质皮鞋的顾客。

一般人到个体户买东西,多持怀疑态度,害怕上当受骗,而这位个体户不吹嘘自己的商品质量如何优良,而是主动在电台为不慎出售劣质皮鞋的经营行为承担责任,使自己诚实无欺的商人形象树立在消费者心中,因而这则广告扫除了消费者心理上的障碍,大大提高了这家皮鞋店的声誉,销售量也大为增加。

瑞士的一家钟表店门庭冷落,生意不太景气。一天,店主贴出了一张广告,称:本店有一批手表,走时不太准确,24小时慢24秒,望君看准择表。广告贴出之后,该店门庭若市,生意兴隆,不多时就销完了积压的手表。

逆反心理就是这样巧妙,你对某一事物宣传过头,旁人都会认为你在吹牛,殊不知有了这种印象,他就会持怀疑态度,对你百般挑剔;而你如果自己否认自己的事物,别人则说你是谦虚,是诚实,他也反过来帮你说话,想出理由加以肯定。

▲强加于人,不如借用逆反心理

日本心理学家湖辉介绍过这样的例子:有人为了拍摄各种人的脸谱,想出了一个办法。有人在一堵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的墙上开了个洞,洞也没有什么引人之处,但在洞的旁边贴上一张纸,上面写着:“不准往里看。”结果,十有八九的行人都忍不住往里边看上两眼,拍摄者隐藏在暗处用胶卷把过往行人的各种各样的表情拍摄下来,得到了众多的“脸谱”。

▲止之,不妨装作纵之

逆反心理往往反常用兵,这种独特的形式会引起欲擒故纵的效果。某教师曾介绍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天两个学生打架,旁边自然也有不少劝架的人,但越劝这两个学生打得就越厉害。可是有个老师却站了出来,说:“你们嚷什么!站在旁边看着当纠察,让他们打,我要看看谁厉害,谁英雄!”

说完,他就装着无事的样子站在旁边悠闲地抽烟,观看“打架表演”,奇怪的是,这两个学生却停下来不打架了。

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现象,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规律,正确巧妙地运用逆反心理,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点赞(1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