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掌握心理测试技能英语,以及怎样测试英语运用能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英语教学技能包括哪些
  2. 初中英语教资笔试备考详细资料 英语教学知识4
  3. 怎样测试英语运用能力

英语教学技能包括哪些

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包括那些

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演示技能

摘要: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借助于演示可以给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直观性强的教学情景,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快速地获取新的语言材料和知识。教师的演示技能,直接影响教育和教学的效果。本人主要阐述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等方面的做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演示技能

所谓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挂图、黑板画以及录音机、录像机、幻灯片、影片等电教媒体创设情景与环境,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使其获得知识的教学行为。演示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到“百闻不如一见”的作用。在英语课堂上也是如此,教师借助于演示可以给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直观性强的教学情景,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准确、快速地获得新的语言材料和知识的效果。下面就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切身体验,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示范法

示范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范读、领诵和示范发音,或放录音,使学生有模仿的对象。也就是说,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能在如何准确读音断句,做到语句流畅,语气连贯,语速适度;怎样运用语调、语音的变化,传达出作品思想感情的变化等方面作出示范。

在朗读词组、句子时,要在连读、失去爆破、不完全爆破、同化以及重读、弱读等语音技巧方面作出示范。以pleasesitdown为例,通过语调、重读的变化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

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技能包括哪些方面?

营造说英语的氛围和环境帮助学生用英语思维学生主动学习、克服懒惰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教师具有成就感提高课堂英语口语技能的途径规范语法(使用标准正确的语法)不断修正语音面貌(eg.听、练)坚持使用英语组织教学借助测试强化学习如何教授和使用课堂用语初次使用配以肢体语言或汉语有意训练学生,持之以恒富有情感,引起学生共鸣(Great!Good!Muchbetter.Itdoesn’tmatter.)节奏与停顿语速(innormalspeed)对于母语与英语教学的适度使用问题,请认真阅读下面资料:母语与目的语的辨证统一:“在英语课上能不能利用母语?”我们认为,用英语上英语课,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广大英语老师普遍在做的。但是,在某些场合,使用一点汉语,是完全可以甚至必要的,这无碍于在宏观上培养学生英语交流(首先是听)习惯的养成。此外,一般来说,我们不赞成主要以“语法翻译法”来授课。避免孤立学习新单词,汉英一一对应;只见字母不见词;只见词不见句;只见句子不见文。适合使用母语的情况:低年级第一次接触的抽象的课堂用语,对比Openyourbooks.与Repeatafterme.;高年级:抽象词的词意interesting,already;核心句型的词意,对Where’sthepostoffice?与Youlookgreat!;语法规则,文化的渗透.省时高效。“能允许学生在讲英语时夹杂汉语单词吗?”可以允许,这有助于学生克服单词掌握少而不敢说的顾虑。“能允许学生在汉语歌谣中夹杂英语单词吗?”我认为不妥。汉语语流语调会影响英语单词的发音。例,黑色黑色,black,black,black是黑色。在这样的歌谣中,学生在汉语的语调语流中说英语,a发不到位,ck后加元音。总之,外语学习中,不应把目的语和本族语对立起来,而是要妥当安排,使母语的利用起积极作用而不是消极作用。当然,过多使用母语,甚至依赖母语来教学,是我们不赞成的。

英语教学中基本阅读技能包括

这个问题是否指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在阅读方面的技能呢?

比较专业方面的是通过phonics,即自然拼读的学习来掌握阅读能力,

学生掌握了自然拼读法,看到陌生单词和句子就能准确地读出来。

该学习体系在国外己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哪些技能

能够调动小朋友的积极性,1.有一些才艺,2小学英语老师发音要准确,一年级是打基础阶段,是培养学习主动性的时候,3.老师多积累一些课外英语小常识,故事。一、英语专业知识英语是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对于从事未来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师来说,掌握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是适应未来英语教学的保障。尽管小学英语教学的内容是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是很难胜任未来的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英语专业知识一般指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内容,还包括准确而流利的英语语音语调,一定的贴近儿童生活的词汇量,牢固的语法修辞及文体方面的知识以及本国与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政治结构、价值观念等领域的文化知识。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文化修养几方面。良好的言语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几方面。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听、说、读、写等教学理论与技巧,应该具有如何培养儿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具备上好新授课、复习课等课型的良好的专业授课技巧等。此外,他们对语言测试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也应有所了解。国家教育部门规定,小学教师应达到大学专科水平,那么,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就应该达到英语专业大学专科水平。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具有较为系统和扎实的现代英语语言知识,具备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的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只有达到这样的专业水平,才能全面地掌握教材,才能解答学生提出的与课内外知识有关的问题。总之,学习外语学科的语言知识、基本技能及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加强自己所教语言材料的储备能力对小学英语教师基本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二、理论素养.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还涉及到相关的其它专业知识。就理论素养而言,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具有现代外语学习理论、二语习得理论、外语教育心理学、课程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知识。1.外语学习理论。母语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英语测试、英语教育史、英语教学法等对小学英语教师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些知识有助于小学英语教师充分认识小学阶段英语教学规律及科学的教学测试评价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必备知识。不掌握现代语言学习理论,就不能使自己在现代教育系统中自觉、准确地定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外语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教学法知识。外语教学史上有多种外语教学流派,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暗示法、沉默法等等。这些教学法都是在一定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小学英语教师应了解不同教学法的历史和体系的特点,汲取长处,掌握外语教学中的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丰富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知识和教学技能,改进课堂教学。2.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具有科学性,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的指导,特别是素质教育更需要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心理学理论的指导。21世纪的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掌握小学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外语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遵循教育规律,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儿童学习外语的心理特征,如儿童的记忆、观察、思维和兴趣、习惯、意志、性格等心理现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教育现代化的新成果,如课程、教育测验与评价、教育研究方法等,特别对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和在儿童发中的启蒙作用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并对儿童发展的内涵和特点、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有清晰的了解。小学英语教师要善于把教育科学理论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自己把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使教育科学理论真正发挥作用。此外,教师还必须懂得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外语学习心理。少年儿童学习外......>>

在英语教学中有哪些teachingmethods

(一)听说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美国军队中形成并获得成功,五十年代初在美国流行,六十年代中叶发展到顶峰,流传到世界各国,蜚声世界英语教学界。其特点是:

1、注重语言结构、形式,意思为次,机械记忆为主

2、语言学习项目不必语境化;

3、语言学习的目标就是掌握语音、句型、单词,因此,大量使用机械练习;

4、句型操练为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技巧;

5、发音要求近似本族语人的标准;

6、课堂上禁止使用语法解释,禁止使用母语,禁止在初期水平上使用翻译;

7、只有在长期严格的句型操练和大量机械练习之后,方可进行交际活动;

8、先听说后读写,即在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口语之后方可从事阅读与写作;

9、通过教授语言结构(即句型的系统教学)来掌握英语的语言系统;

10、以语言能力的形成为教学所追求的最大目标;

11、以语言项目的难易来安排学习顺序;

12、教师为中心决定内容,控制学生并使学生严格纳入此法的训练轨道,尽力避免语言错误;

13、语言的准确性是追求的主要目标;

14、学生学习状态被动,实践量少,实践时间短,实践范围窄;

15、方法机械、单调,学生易厌倦。

(二)交际法

七十年代产生于西欧,是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需要,特别是欧洲共同体成立以来,各种专业英语人才的需要越来越迫切,于是,这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便产生了,并很快在世界上流行开来。与听说法相比,它的特点是:

1、意思是最重要的;注重意义,围绕交际功能使用或练习结构;

2、语境化是教学的基本前提;

3、语言学习目标就是学会有效地进行交际;

4、句型操练属辅助训练手段;

5、发音以可以理解为标准;

6、依据年龄、兴趣等条件,只要有助于学习者,可以解释语法,母语在适当的场合可以适当使用,翻译可根据学生需要使用;

7、从开始就鼓励交际活动;

8、如需要,读写可以与听说同时进行;

9、通过交际过程或活动,学生学习英语的语言系统;

10、交际能力是教学所追求的最大目标;

11、以交际的需要、兴趣、意义等来决定学习顺序;

12、考虑学生的需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尝试错误学习语言,并鼓励学生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无需严格规定被使用的语言项目;

13、流畅、熟练、得体、易被人接受的语言是基本的教学原则和主要追求目标,准确性不是抽象的,它应体现在语境之中;

14、学生学习状态主动,实践量大,实践时间较长,实践范围宽;

15、方法灵活多样,有与现实接近的东西;学生兴趣浓厚。

(三)折衷法

由于各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都不能包医百病,所以,近年来国内外英语教学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普遍的趋向,就是对各种英语教学法流派采取折衷的态度,取长去短,优化配置,把一对对相互矛盾的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于是产生了新的方法即"折衷法"或"新教授法"。与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等相比,它的特点是:

1、在母语问题上实行折衷。即实行既利用又控制的原则,既不象语法翻译法那样完全依靠母语,也不象直接法,听说法那样绝对排斥母语,而利用理解、比较、对比等积极作用,排除其不利于思维的习惯、语感等消极干扰;

2、在处理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上实行折衷。即既要注重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又要加强语言的知识性学习和训练;

3、在对待口语和书面语问题上实行折衷。听说读写是教学目的,也是教学手段,相辅相成,应阶段侧重,目标侧重,综合训练,而不能象某些教学法那样或偏爱听说、或侧重读写;

4、在处理整体与局部关系上实行折衷......>>

英语微格教学的综合教学技能有哪些

英语微格教学简介微格教学与微型课1、产生:60年代美国大规模的教育改革中,斯坦福大学对“角色扮演(类于“试讲”)进行改造,使之完善、形成了“微格教学”。我们从课程的角度将它称为“微型课”。2、实质:它实质是应用现代视听技术对教师(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进行系统培训的一种新方法。3、分格:它将复杂的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教学技能进行科学分类,对各类(合格)教学技能单独进行训练。4、过程:按规定的教学目标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实践,应用现代视听技术手段反馈信息,使教师和评估者能更直观形象地评议受训者的教学活动。5、特点:使受培训者能作为第三者来观察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即受培者与评价者合一。6、意义:A能更有效、更迅速地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B它是一个可控的实习系统,针对性强,反馈信息快,是迅速提高教学技能的好方法。C它是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主要形式。※什么是微格教学?微格教学英文Microteaching,意思是微型化教学,是一种用于培训师范生或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方法。

英语老师职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和其他能力

在国际大趋势的影响下,我国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学也在不断地调整、改革和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对从事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教学的教师职业技能不断提出了新的培养要求。特别是对内陆地区来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加强基础教育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尤为迫切。

一、基础教育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构成我们知道,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基础教育英语教师,所需要具备的教师职业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英语语言技能。这是最根本也是最主要的职业技能,是作为一名基础教育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它要求基础教育英语教师必须掌握语音、语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领会6000个左右词汇,复用式掌握其中2500个左右单词及其基本词组,并能在听、读、写中正确灵活地运用,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及技能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交际的能力。

2.英文书法和汉字书写技能。音乐美术基础与技能(包括英文歌曲教唱,英文美术字书写和简笔画):普通话技能;能用英语写出有条理的教学计划、教案、作业评语、教学经验总结及科研论文、英文书信、便条、启事、广告、海报等各种应用文体。

3.教学技能。这是特别能衡量和体现基础教育英语教师能力的重要技能。它要求教师要能较好地把握大纲,制订教学计划,妥善处理好教材和确定课型,选择好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据此进行教材编写、板书设计、资料选编。英语授课过程是一系列复杂多变的“科学实验”过程,也是创作与再创作过程。它要求英语教师做到:(1)熟练掌握课堂用语和身态语言(non-verballanguage),利用较好的表达技巧有效地传递教学信息;(2)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能运用各种应变策略,去组织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3)能较好地运用教学技能,去启发学生思维,并通过准确的演示,让学生不断操练,达到强化知识技能的目的;(4)善于设疑和解难,不断地创造各种生动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身于一种假想型、联想型空间,自始至终兴趣昂然,留连忘返;(5)利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比如人与实物,图表与黑板画,电教硬件和软件,计算机等辅助英语教学。教学技能还包括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辅导和测试,都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学技能,教学技能离不开语言技能。因此,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技能和教学技能是基础教育英语教师的基本要求。

4.教学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指为配合教学活动而必备的动手能力。如电脑文书处理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语言实验室、录像机、电影机、投影仪、幻灯机、电视机、收录机等电教仪器设备的使用;教学录像的自我制作;利用因特网等。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和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自觉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

5.教学管理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英语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能力。它要求英语教师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课堂英语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以及班级管理等活动之中,并能对有障碍学生进行及时的思想教育及转化工作。同时,它还要求具有指导班级、团队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劳动的能力;进行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教育和生存教育的能力;进行青春期教育的能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以利于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学生管理意识;进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处理突发事件;协调班级与学校以及社会教育;指导家庭教育等。

6.一定的科研能力。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从事教改和科研,改善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将会逐步培养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英语教学理论素养包括哪些方面啊?急求高人指点

英语教学理论素养主要包括英语专业知识、英语教学相关的理论素养、英语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四个要素。一、专业知识扎实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是构成教师向学生“授业”的基本内容。二、理论素养教学活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涉及到相关的其它专业知识。就理论素养而言,如英语教师应该具有现代外语学习理论、二语习得理论、外语教育心理学、课程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三、教学能力教学技能是评价教师的核心技能。它是指教师如何教的技能,具体地说就是指教师对教学设计、课堂活动实施、课堂教学组织和在课内外充分展示英语在交流中的工具性的能力。四、教研能力由于教育活动是极具个性的实践活动,所以,除了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是教师专业化持续发展的关键。缺乏科研指导的教育只是一种工匠式的教育,不可能有创新的教育。

初中英语教资笔试备考详细资料 英语教学知识4

第四章英语语言技能的教学

第一节

听力教学

一、听力教学原则:

①分析性的听与综合性的听结合

②听力教学与其他技能结合起来

③确定听力的适当难度

④注重过程与注重意义的结合

二、影响听力的主要因素

1.听力材料

2.听力任务

3.文化背景知识

第一:心理因素    第二:知识技能因素第三:方法与策略因素

三、常见的听力教学模式 P240

【1】Bottom-upModel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主张在听力理解之前,安排适当的听力技能训练以及词汇、语法知识的讲解。

【2】Top-downModel 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

激活背景知识,组织学生对所要听的材料内容进行预测。

【3】InteractiveModel 交互式的听力教学模式  P241

【4】PWP教学模式

【5】任务型教学模式

四、听力教学过程

(1)听前阶段Pre-listening

在听前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做好听力的准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他们已有的图式schemata、向学生展现话题、教关键词或句型以及基本训练为主要目标。

(2)听中阶段While-listening

听中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泛听主旨、精听细节的能力。

泛听(extensivelistening):是让学生初步听材料并回答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和基本信息,如时间、地点、原因、方式等。

精听(intensivelistening):是通过听课文,让学生再把文章的内容感知一遍,同时可以加深对文章细节的深入了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来检验听的效果(FillinginBlanks/TrueorFalse/Questions/Forms.)

为保持学生对听力课堂的兴趣,设计的语言任务应该由易到难、泛精结合。要鼓励学生第一遍去精取粗,抓住内容要点和前后线索;第二遍听取一些具体的信息,也就是听细节,明确主题句、关键词和信号词。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精听与泛听训练注意事项:P243习题答案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精听训练时,要与语音、语法和词汇的学习结合,可以与“听”“读”和“写”的技能训练结合,还可以与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在进行精听训练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反复学生在反复听的基础上完成一些辨音、填充缺失内容、听写练习,之后还可以进行一些拓展练习,如总结听力材料出现的语音现象、跟读和朗读内容,分析听力材料的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泛听训练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听力过程一气呵成,中间不能停顿和来回重复。在泛听训练中可以使用的听力练习包括:测试对听力内容是否理解的选择题、判断题,测试能否抓住重点词句的填空题,以及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或口述出所听到主要内容的练习等。完成这些练习后,教师要注意和学生及时总结,或与学生共同讨论泛听的策略,例如,如何根据上下文判断生词的含义、如何预测下文等。

(三)听后阶段(Post-listening)

根据笔记写出梗概。

五、听力基本技能和教学活动 P243

(1)Discrimination                   辨音能力

(2)Recognizingcommunicatingsignals交际信息辨认能力

(3)Listeningforgist                 大意理解能力

(4)Listeningforspecificinformation   细节理解能力

(5)Word-guessing                  词义猜测能力

(6)Inferringandpredicting           推理判断和预测的能力

(7)Note-taking                     记笔记的能力

六、听力教学策略  P245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1.培养语音的感觉

2.培养语义的感觉

3.培养对语言感情色彩的感觉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

1.轻松的英语氛围

2.英语授课

3.良好的听力习惯

(3)因材施教

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听力差的学生,教师只要求其听懂材料的主旨;对听力好的学生,教师可要求其在听懂材料主旨的同时能听懂听力材料的细节。

第二节

口语教学

一、口语教学的原则   P247~248

(一)平衡准确性与流利性的原则

流利强调意义的完整表达,准确强调语言形式的正确使用。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很好地平衡两者的关系。

(二)以语言意义为中心的活动原则

(三)情境化原则

(四)激励性原则

(五)信息沟原则 P248知识拓展

所谓“信息沟informationgap”,就是不同的人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的差距,也叫信息不对称,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人们才有进行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言语活动。

(六)发展口语策略原则

二、口语教学模式

【1】3P模式

3P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呈现(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产出(production)。

常见的口语训练模式有机械性训练模式和交际性训练模式。

【2】TBLT模式

TBLT(Task-based

LanguageTeaching)模式即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是英语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做中学,既注重语言形式的学习,又注重语言交际的运用。

三、口语的教学策略

(1)听说结合,以听带说

(2)采用多种口语练习活动

(3)有效使用交际策略

1.积极回应对方

2.适当借用补白词

3.借助形体语言

4.迂回策略

5.回避策略

6.求助策略

①主动型回避:在交际时,语言能力较强的一方担心对方听不懂而有意使用简单词或简单句策略。

②被动型回避:是由于对个别词句把握不大,为了避免错误与误解而采取的策略。

7.掌握常规的程序套语

四、口语教学活动

(1)控制性或机械性活动   Controlledormechanicalactivities

(2)半控制性或半机械性活动Semi-controlledorsemi-mechanicalactivities

1.识别活动

2.发现活动

3.重组活动

4.解决问题:例如根据火车时刻表提出最佳路线

(3)开放性或创造性活动   Openorcreativeactivities

教师可以模拟真实情境进行角色扮演、辩论、问卷访谈、小组讨论、即兴演讲等活动。

组织成功的口语教学活动应该注意的事项: P252知识拓展

第一,要符合口语活动设计的原则。口语活动的人物与话题要有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必然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还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与社会实际;

话题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能力;

话题任务的安排要有梯度,不同任务可以穿插进行,组织课堂教学。

第二,设计丰富多彩的口语活动。例如故事表演、话题辩论、采访活动和演讲等。

第三,口语活动要体现全员参与性。根据新课标,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担任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口语活动要兼顾个性化发展和全员性参与,实现因材施教。

适合口语教学的材料:

①材料语言比较简单,没有生僻词汇,句式偏向于口语化,适用于口语练习。

②选材偏向生活化,有生活气息,适合平时与人交际使用。英语口语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沟通交流,因此会话语篇可以提供这样一个交流环境。

③材料以对话的形式呈现,有问有答,也有连续的部分,对于学生的语音、语调学习很有帮助。

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平衡准确性与流利性?列举二者常见的活动形式,并举例进行说明。

口语是一种产出性技能,既要流利又要准确,更要得体、连贯。流利性强调意义的完整表达;准确性强调形式的正确使用。过分注重流利性而忽视准确性,可能造成语言令人费解的后果;而过分强调准确性,则会使得意义表达不连贯。因此,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很好地平衡二者关系。一般来说,模仿性口语要纠错,以保证正确语言输出,为精确表达奠定基础;交际性口语要容忍错误的发生,尽量不打断学生的思路,等学生连贯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后再纠正典型错误。

关注准确性的口语活动有辨别录音中特殊语音、纠正练习等。如;学生在进行“选择疑问句”的语调的模仿练习时,教师针对学生的每句发音进行及时的纠正,以确保学生能掌握不同句式的不同语调。

关注流利性的口语活动有角色扮演、小组活动、分组讨论等。如教师在组织“一次难忘旅行”为话题的小组讨论活动,深入学生的活动中,监控、掌握活动进程,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暂时忽略语言形式上的小错误,等到小组讨论结束后,再选取例如“过去式”使用上的问题、语序上的问题等典型错误进行统一纠正。

第三节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不仅包括语言知识教学,而且还应该包括阅读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使得学生具有全面的阅读能力。

一、阅读教学原则   P252~253

(一)读写结合,以读带写的原则

(二)泛读与精读结合的原则

泛读要求广泛、大量、快速地阅读,在扩大词汇量、巩固和发展已学知识的同时,掌握高效率的提取信息的技巧;精读则是从词汇、句型、中心思想、语篇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具有夯实语言基础的功能。

(三)分层阅读原则

第一层是略读;第二层是寻读;第三层是细读;第四层是研读

(四)不同文体,不同教学方法原则

(五)真实阅读,流畅阅读的原则

二、阅读教学的模式  P253

(1)自上而下的模式Top-downModel

自上而下的模式着重强调发挥已有的知识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认为阅读是一个语言心理猜测的过程,主张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背景知识的导入,同样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自己的知识(事实和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有关阅读材料话题的知识、文章结构组织的知识、上下文情景的知识等)对文章的下文进行预测,然后阅读、检验、修订自己的预测、进行新的预测。

(2)自下而上的模式Bottom-upModel

自下而上的模式着重强调来自读物的信息,认为阅读过程是一种通过解码、编码和转换等手段,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

读者从字母、到单词,到句子逐个进行解码从而理解全文。

(3)交互补偿模式  Interactive-compensatoryModel

交互补偿模式是以上两种模式的结合,认为阅读材料中的信息和读者的思维活动对理解文本内容起了同时发生、同样重要的作用。

三、阅读教学的过程

PWP模式是常见的阅读教学模式

(一)读前阶段(Pre-reading)

主要教学活动包括了:

①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②组织学生预测文章的内容;

③介绍相关话题的背景知识;

④在语境中呈现新词,扫清阅读上的语言和文化障碍。

(二)读中阶段(While-reading)

主要活动有略读了解课文大意,寻读捕捉具体信息,划分课文结构,将事件排序,回答事实性问题和推理性问题,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推测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文章的深层寓意。

例如:

Concludingthemainidea

Guessingwordmeaningfromthat..

(三)读后阶段(Post-reading)

①对学生阅读过程的表现评估(如:学生自我汇报)

②对策略使用的评估(如组织学生就自己的阅读方式进行讨论)

③对阅读质量的检查评估(如提问和书面检查)

④依据所阅读的材料进行口头和笔头的练习(如角色扮演、大意复述、采访活动等)

⑤将阅读信息与材料外的信息相连(如换角色讲故事、模仿写作等)。

阅读后阶段的教学任务是什么?该阶段可包括哪些活动?举例说明阅读后活动该如何设计及?

读后活动主要任务是口、笔头巩固学生的阅读成果,其目的是检查学生对目标语的掌握情况及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同时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读后活动主要是根据所读内容开展一些评价或应用性活动,主要包括角色扮演、复述课文、讨论、辩论、讲故事等

以角色扮演为例,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要给学生角色、时间、主题,并进行分组;要尽量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活动要紧扣阅读内容与教学目标;学生表演结束,教师要给出评价和奖励。

四、阅读基本技能以及教学活动 P255

(一)略读(skimming)

略读是一种快速的浏览的阅读方式,其目的是了解文章的大意。因此读者不需要细读全文,而是有选择性的进行跳跃性的阅读。

特点:对阅读的速度要求很高,而对理解的精确度要求很低。

略读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提高学生阅读速度。略读是教师训练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方法之一。

训练略读技能采取三个步骤:

1.通读文章起始段和结尾段

2.细读其他段落的主题句

3.浏览一些与主题句相关的信息词

略读主要活动有:

①阅读后给出标题

②阅读后匹配标题③阅读后撰写概要④话题匹配

教师指令语:

①Skimthepassagetogetthegistofitandwriteitdownonyour

notebook.

②Skimthetexttogetthemainideaofitanddiscusswithyour

deskmates.

(二)寻读(Scanning)

寻读又称查读,同略读一样,也是一种快速阅读技巧。与略读不同的是,它带有明显的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寻找答案。其目的是从较长的文字资料中查寻特定的细节内容。

寻读的主要活动包括:①在规定的时间内查找要求的具体信息

②信息图表的填充③选择填空④补全图片信息

在设计寻读活动应该注意:

1.要有明确的时限规定,以促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2.要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快速锁定目标,切忌从头逐字地寻找,导致学生的寻读技巧未得到有效的培养。

3.教师的指令要清楚,不能过于简单,这会造成学生不清楚做什么的局面,从而影响阅读的效果。指令中应该包含在多长时间内(timelimit),通过怎么读,读出什么等信息。

教师的指令语

例如:

ScantheParagraphs3~5in5minutestogetenoughinformationtofillinthetable.

Scanthefirsttenlinesin3minutesandanswerthefollowingtwo

questions.

(三)猜测词义(Word-guessing)

(四)预测(Predicting)

(五)推理(Inferring)

推理是透过字里行间领悟言外之意及作者的语气、态度的技巧。

推理的基本内涵:推理要求读者既能理解文章的字面语义,也能透过字里行间领悟言外之意及作者的语气、态度。推理的前提是阅读到有关文字—可能是短语或句子或整个段落甚至整篇短文。读者必须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字里行间悟出作者本意的言外之意。推理的结果既是来自于字里行间、又高于字里行间;既符合原文实际内涵,又超越实际内涵;既基于已知事实,又不仅仅是已知事实。

训练推理技能的注意事项:

1.忠于原文,切忌用自己的观点取代作者的原意

2.注意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和倾向,客观推测作者立场、观点和写作意图

3.由同一已知事实可推出不止一个正确结论

(六)识别指代关系(RecognizingtheReference)

注意识别像it,he,them,that,these,those这样的代词的指代关系。

 第四节写作教学

一、写作教学的原则 P257~258

(1)模仿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原则

(2)重过程与重结果相结合的原则

(3)写作与听说、阅读有机结合原则

(4)学习性写作与交际性写作相结合的原则

二、写作模式    P258~259

(一)重结果的写作教学模式(Product-orientedApproach)

重结果的写作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写作成品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一稿写作。

(二)重过程的写作教学模式(Process-orientedApproach)

重过程的写作教学模式是将写作内容与过程并重的写作。写作一般由写前准备、打草稿、同伴或者小组编辑、修改几个环节组成。

Notonlywhattowrite,butalsohowtowrite.

(三)重内容的写作教学模式(Content-orientedApproach)

重内容的写作教学强调写作内容的丰富性,主张通过不同渠道采集素材,以丰富其写作。

三、写作教学过程 P259-261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Creating

amotivationtowrite)

(2)头脑风暴    (Brainstorming)

学生可以自由畅想跟话题有关观点并记录下来

Thinkfreelyandputdownallpossibleideasrelatetothetopicthatcometotheirmind.

(3)思路图      (Mapping)

整理各项相关内容的关系结构organizing

(4)自由写作    (Freewriting)

(5)写提纲      (Outlining)

(6)写初稿      (Drafting)

(7)修改:自改与互改(Editing:Self-edtingandPeer-editing)

(8)修订        (Revising)

(9)校对        (Proofreading)

(10)开会       (Conferencing)

开会是指教师和每一个学生进行私人的交流。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谈论学生的作文,指出他们的优点与缺点。

四、写作教学的策略

(1)加强英语语言输入

(2)加强基础写作训练

(3)强化英语语言思维

写作写前环节要考虑的因素:

①读者对象。写作练习仅仅把教师当做读者是无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冲动和发表欲望的。实际上学生的写作对象除了教师还有父母、兄弟、政府等。学生在选择语言文字和语言表达方式时候,应该会针对不同的读者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文字。

②写作的格式。文章类型不同,写作格式也不相同,如议论文、说明文、记述文与应用文等。写前环节要明确写作类型与格式。

③叙述逻辑。写前环节要明确文章的逻辑结构、布局谋篇,及如何组织材料及观点,使之成为一篇逻辑清晰、结构完整的文章。

五、写作练习形式

【1】控制性写作(ControlledWriting)

控制性写作练习指的是在语言上进行控制,包括抄写(coping)、填空(filling-in)、完成句子(completions)、句型转换(transformations)等,其答案是唯一的。练习的结果要经过仔细的核对和修改。这项活动可以由教师来操作,也可以由学生执行,也可以由师生共同完成。这些练习是培养规范写作的重要形式。

【2】指导性写作 (GuidedWriting)

指导性写作实际上是写作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的练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学生的自主创作,在内容和形式上不需要得到更多的建议。这个阶段的练习包括:1.段落写作2.摘要性写作3.基于调查问卷的写作4.应用性写作

【3】交流性写作 (ExpressiveWriting)

1.随意性写作2.叙述和描述细节

知识拓展:写作教学活动中连贯性训练的形式与意义  P263

怎样测试英语运用能力

一、英语运用能力是什么,

要测试语言运用能力,首先得弄清楚语言运用能力是什么。这问题过去很多人不怎么去追究。有一种观念,以为懂得英语语音语法词汇就能运用英语,因此英语语音语法词汇就是英语运用能力。这种观念很普遍,存在于大家的脑子里有几十年。几十年英语考试也都是根据这个观念设计的。60年代以前这种观念不足为奇,因为那时候大家对语言运用研究还不深,缺乏认识。到了70年代,语言学和相关科学进步了,这样的观念就很有问题了。现在对人类语言和语言运用,当然还远不能说已经认识清楚,但是至少肯定了以下三个基本观点:,

1.语言运用能力不等于语言知识或语言技能,前者大于后者。,

什么是语言?每一种语言,首先是一个形式系统,或称语码系统(codesystem)。这个形式系统包括三个方面:语音、语法、词汇。语音语法词汇是构成语言形式系统的三个次系统。要会运用一种语言,当然必须要具有对这个语言形式系统的知识,也就是关于语音、语法、词汇的语言知识(knowledge)。,

有了语言知识,是不是就能运用语言了呢?从前有人认为这就足够了。四、五十年代以来,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指出,学了语言知识往往不会用语言,必须获得操作语言形式系统的技能(skills)才能用语言。技能按他们的定义是一种习惯性的自动化的条件反应能力。语言的掌握完全可以用训练自动化技能的方法解决。但是有了语言技能,是否就能运用语言呢?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提出的语言技能,事实上不能说明语言的运用能力,它有两个严重的缺陷:(1)把听、说、读、写的技能当作主要是耳、口、眼、手的技能,忽视运用语言认知的一面和创造性的一面。(2)把语言技能看作是一种脱离语言运用的语境和情境的独立的技能,忽视了语言运用依赖于语境情景这一事实。到了70年代,人们已经认识到语言运用除了关于语言形式系统的知识,除了对语言形式系统的操作技能外,还必须有在语境和情景制约下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换言之,原来的知识、技能的概念不能解释语言运用能力,需要提出能力的概念(petence)(注:英语里ability,capacity和petence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但在汉语三者都只能译作能力。希望大家注意我们把它们用于不同的含义,请注意区分。)。语言运用能力远大于,多于,也复杂于语言知识或语言技能。,

2.语言运用能力是多成分多层次的复合体。,

70年代以来,很多人研究过语言运用能力(也称为交际能力)的构成,提出了多种不同的交际能力构成模式。这里不必详加介绍,可以总结为两条:,

(1)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包含多种成分的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里面既有知识,有技能,也有能力。是包含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s)和能力(ability&capacity)等多种不同性质的成分的能力(petence)。,

知识是存在于人脑中的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declarativeknowledgeandproceduralknowledge),也包括明现的和不明现的知识(explicitandimplicitknowledge)。结构语言学派之前的英语教学重点放在语法词汇知识的教授上。结构派却认为知识没有用。我们认为,单是语言知识对运用语言是没有用,但是语言运用不能排除知识,语言运用能力里面含有知识的成分。,

技能,这里指一种自动化行动的能力,譬如对外界***的生理反应、机械反应、自动化反应或者习惯性反应。如骑自行车、打字的技能等。语言运用上的技能,简单的有辨音发音、辨识和书写字母、拼音拼词等;复杂一点的包括交际中由于纯熟而达到自动化程度的(不用动脑筋的)连串的语言解码和编码,譬如打招呼、道别和一些几乎是公式化的对答等等。一个人学外语,开始时在听说读写过程中连最小单元的解码编码都不能自动化,到后来能够自动化的单元越来越多越来越长,也可以说技能越来越纯熟了。低层次的解码编码都成了技能,不用动脑子,脑子便能越来越多地解放出来做高层次的工作。,

能力不同于技能,是动脑的能力,包括推理、判断、创造、想象、审美、欣赏、同情或憎恶等等的能力。可以分为认知(思想)和感受(情感)两个范畴,分别称为认知和感受能力(cognitiveandaffectivecapacity)。人用语言,必然牵涉到认知和感受。事实上语言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认知和感受能力。很难想象一个全无认知感受(也就是全无思想感情)的人能够用语言交际。教外语,说我只教语言,不管语言里的思想感情或学生的认知感受能力,是自欺欺人。外语考试,说我只考语言,不牵涉学生的认知感受能力,那也是自欺欺人。除非你考的不是语言运用,而只是语言形式,譬如默写单词、句子主动语态变被动等等。,

结论:语言运用能力是多成分构成的,包含知识、技能、能力等多种不同性质的成分。,

(2)语言运用能力是在多层次上同时运作的能力。,

运用语言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否则无法互相理解和交际。过去很多人以为只要懂得和遵守语言形式系统的规则(即语音语法词汇规则,或可广义地称为语法规则)便可。其实光是靠语言形式系统的规则远远不能顺利交际。因为语言运用是一种多层次的行为。任何一种语言运用起来,都要在多个层次上同时运作,因此必须同时在多个层次上遵守规则。第一层次是语言形式系统层次或广义的语法层次(遵守广义的语法规则)。第二层次是语境层次(遵守上下文或语篇的规则,譬如上下文前后如何呼应如何连贯等等)。第三层次是情景层次(遵守时、地、人及社会文化背景等的交际情景的规则,譬如向老师请假,向朋友道别,向警察报案分别应该说什么话如何说话等等)。真正的语言运用,在语法、语篇和情景这三个层次上同时体现。语言运用能力是在三个层次同时运作的能力。,

3.语言运用能力是一个整体,各种成分不是相加,而是互相作用化合而成。,

有一句常被引用的话:整体不等于部分的和(Thewholedoesnotequalthesumoftheparts.)。这很能说明语言运用能力。上面提了那么多的成分和层次,但是语言运用能力却不等于这些成分、这些层次相加起来。语言运用不能一个一个成分、一个一个层次分开去测试。因为这些成分和层次互相作用、互相化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举一个浅显的比喻,语言运用能力不是积木砌的房子,一块一块积木堆起来就可以得到完整的房子。语言运用能力也许更像一种化合的药品或食品。譬如八珍汤,如果有人请你喝八珍汤,不把八样原料加水煮好给你喝,而是一样一样原料分开煮了给你吃,盐和油和味料也都一样一样分开给你尝,另外给你白水喝,即使原料一样不缺,分量也十足,但是味道和八珍汤会一样吗?更根本的是,你能说你吃的、喝的是八珍汤吗?应该说根本不是。语言运用能力也是这样一种成分不可分割的结合物。试想真正运用语言可以只用一个成分,只在一个层次上用吗?不可能。即使最简单的运用,譬如和朋友互相打个招呼,不能说我现在只用语音,不用所以也不管词汇和语法。也不能说我现在只管单词,不管句子或者语篇有些什么规矩,也不管当前这个交际情景有什么制约。这是不可能的。每次运用语言必须同时要管单词,管句子,管上下文,也要管时、地、人包括社会文化等情景;同时要管语音(或书写)、语法和词汇;同时要运用知识,运用技能,也运用能力。所有各种成分、各种层次都同时要用要管。这就是语言运用的实际。,

二、语言运用能力如何测试,

1.语言运用能力测试的原则,

上面讨论了语言运用能力是什么,现在讨论如何测试这个能力。当然,如何测试某样事物,首先取决于这事物是什么。语言运用能力以下两点基本性质决定了对它的测试的大原则。,

(1)语言运用能力(或交际能力)是抽象的内在的能力,不能直接观察。,

测试或者测量一样东西,假如是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譬如一块木头,那好办。或者一杯液体,是酸性还是碱性,也容易测试。可是一种语言的运用能力,是存在于人的脑子里、看不见的抽象东西。怎么测量或者测试呢?,

语言运用能力本身固然不可见。但是一个人有了这种能力,就能做出种种语言运用行为(也可称交际行为)。这些行为就是语言运用能力的表征。语言运用能力虽不可见,它的表征交际行为却是可见的。也只有它表征出来成为交际行为的时候才可见。因此测试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可以也只能通过对语言运用行为(交际行为)的测试来进行。在语言测试科学里这称为直接测试,即直接地测试交际行为。不同于测试交际行为的某个成分或层次(如语法或语音,单词或句子)以代替交际行为的间接测试。,

(2)语言运用能力是多成分多层次的不可分割的复合体。,

我们已知道语言运用能力包含很多成分(不是单一成分),有很多层次(不是单一层次)。而且我们还知道,这些成分互相作用、互相结合构成语言运用能力整体,不应该一个一个成分分解开来去测试。我们还知道,这些成分又都不能剥离它们的层次。剥离了它们的层次,语言就不再是运用中的语言。那么这种多个成分不能分开,多个层次又不能剥离的语言运用能力,该如何去测试呢?显然,只能把多个成分多个层次综合起来测试。,

譬如测试游泳。如果把游泳分解为一个一个分解性动作,如何划手,如何蹬腿,如何呼吸等等。让受试人站在岸上,一个一个动作去做,一个一个动作给他打分,然后加起总分。这总分能代表受试人游泳的水平吗?这样的测试,能说是真正测试了游泳吗?当然不能。测试游泳必须所有动作一起互相配合地做,而且必须在水里做,让受试人真枪实弹地在水里游泳,看他能游多远多快,这才是真正的游泳测试。语言运用也是这么回事。测试游泳必须所有动作综合起来做,测试语言运用也必须所有语言运用能力的成分综合起来测。测试游泳必须在游泳的真实环境中进行,也就是在水里进行。同样地语言运用测试也必须放在它的真实环境中去测,也就是结合语言运用的多个层次去测。,

关于层次问题,有一点要特别说明:当你测试语言的时候,如果你只在第一层次去测试,那你就只能测到第一层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如果你在第二层次去测试,那你就能测到第二层次的,同时也测到第一层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因为受试者在第二层次运作语言的时候,必然同时也在运作第一层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而如果你在第三层次去测试,那你在测试第三层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同时,也能测到第一、二层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举一些具体例子:如果你让学生默写单词或者造句,你只能测试到他拼写单词或者造句这种第一层次的能力。如果你让他写MyFamily这样一篇短文,你能测到学生连句成篇的能力,也就是语篇层次或称第二层次的能力。同时,你也测试到他拼写单词和造句等第一层次的能力。如果你把你的试题再提高一个层次,让学生给外国友人写道歉信,这时你不但能测试到他适应交际情景用语言这第三层次的能力,同时也测试到他连句成篇的第二层次的能力,也测试到他拼写单词和造句等第一层次的能力。这里有一条规律:测试题目高层次可以包括低层次,低层次却不能包括高层次。这就是为什么语言运用能力测试要在第三层次上设计的道理。,

语言运作的三个层次,可以形象地理解为语言运作的三个维度。如果只在第一层次设计语言测试试题,譬如孤立的单词默写或者释义,单句默写、填空、改写或者翻译,那是单维的语言操作,是在点和线的层次上进行语言测试。测试的当然不是语言运用能力。如果你在第二层次设计试题,譬如默写或复述成段课文,无情境的作文等。那是双维的语言操作,是在面的层次上测试语言,也还不能算是测试语言运用能力。如果你在第三层次上去设计试题,譬如在外籍教师送别会上致辞,给外商写投诉信等。试题既有语境也有交际情景,那就是三维的语言动作,或立体的语言动作,这才是真正测试了语言运用能力。,

结论:基于语言运用能力以上所说的两个主要性质,测试它最好的办法也是唯一真正的办法就是直接测试真实的言语行为(交际行为)。只有通过真实的交际行为才可以观察和测试到不可见的语言运用能力。而因为真实的交际行为必然是多成分结合的三维度的立体的行为,所以也只有通过真实的交际行为才可以把语言运用能力的多个成分同时在多个层次上综合地测试出来。直接性和综合性,正是语言运用能力测试的两大原则。,

2.语言运用能力测试的具体条件,

语言运用能力测试,如何才能实现直接性和综合性,在三个层次立体地测试语言,也就是真正地测试语言运用能力呢?具体设计起来,要符合以下6个条件:,

(1)以意义(信息)为纲,而非以形式为纲以信息为纲的试题,考听、读的时候要让受试者的确是为信息而听而读。考说、写的时候要让受试者的确是为传达信息而说而写。,

这样,听、读的试题用的材料必须有新信息,也就是对受试者来说的未知信息。而问的问题又必须是信息题,(考读者听者是否获得了信息),而不是语法题(考的是语法)、词汇题(考的是词汇)、甚至于抄答题(考的是直接从材料中对答案、抄答案的能力)。后面这三种都是以形式为纲的试题。,

考说和写的时候,形式为纲的题目的特点是:先规定要用什么语言形式,受试者要根据形式考虑可以套上什么意义,用意义去迁就形式(例如给单词、时态、句型造句等)。有时甚至根本用不着考虑意义(例如给单数名词变复数,给现在时短文改过去时等)。以信息为中心的题目恰恰相反:题目首要提供的是交际情景和目的,根据情景决定信息和意义,由受试者根据情景和信息去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应该明白,情景决定意义再决定形式符合真实的交际。而先定形式,由形式去决定意义却正好违反了真实的交际。,

技术上,以信息为纲的试题的设计往往要制造和利用信息沟。使受试者为获得未知信息而听而读,为传达对方未知的信息而说或写。说或写时,还必须容许受试者有在情景制约下选择语言形式的自由。,

以信息为纲的试题,评分也应以信息为纲。评分依据是:该表达(说和写)的信息是否有效地表达,该获得(读和听)的信息是否有效地获得。有效性包括准确性,也包括得体性。准确性加上得体性,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交际目的。,

(2)有语境(context),

语境这个术语一般既指语段本身的环境(上下文),也指语言文字之外的时、地、人以及社会文化环境。我们这里用语境和情景两个术语把两个层次区分开来。语境在这里仅仅指语段本身的环境,即上下文。,

真实生活中语言交际都是有上下文的,有上下文的语言动作牵涉到第二层次语言动作要求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这是无语境的语言测试测试不到的。因此测试语言运用能力的试题都必须有语境。,

具体说,就是测试中要求听、读、说、写、译的语言材料,不可以是孤立的单词或者句子。譬如听写或者听解单词单句,读解单词单句,单句语法或者词汇填空,翻译单句或者造句等等试题,都不符合要有语境这个条件。,

(3)有真实交际情景(situation),

上面已经提到,情景指文字之外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交际情景,近一点的包括交际的情况、时间、地点、交际人的身份、交际需要和目的等,远一点的包括社会文化背景。测试的试题必须有交际情景,是因为真正的语言运用,都是有交际情景的。没有交际情景的语言动作,是把语言放在真空里运作,那不是语言运用。常见的这种真空试题有短文复述,不交代情景的命题作文等。,

交际情景还必须真实,这就是说对受试人是真实生活中会遇到的。譬如命题作文,可以设计为给父母写信报告学校生活。这样虽然也有情景,但是这情景不真实,因为我们的考试对象是中国学生,让中国学生给父母写英文信,是不真实的情景。如果改为给国外笔友或网友写信描写中国学生的生活,那情景就比较真实。,

一般说,我们设计试题,明显不符合要有真实交际情景的条件的,多是写或说的试题,因为我国教师多年习惯了随便拿一篇东西就让学生复述,随便出一道题目就让学生写作文,教师自己就没有把学生的写和说放在情景中考虑的习惯。今后如果我们每次出题目时都问自己:让他们说这个写这个,是为了什么交际目的?是以什么身份说和写,给什么人听和看?设计试题的时候都这样考虑,设计出来的试题就不会是真空试题了。,

读和听的试题,是否缺乏真实的交际情景,一般不那么明显。因为学生总是以听者、读者的身份去听去读外国人说的话或写的文。这也就是一种真实的交际身份和情景了。要注意的是,选用听或读的材料时,应尽量选一些在真实生活里我们的学生(包括他们将来工作以后)有可能并有需要听到读到的材料。其实由于现代生活里超越国界的书报、电视、电影、电脑网络的日益普遍,要选择我们的学生比较容易遇到的听、读英语的真实情景和材料还是不难的。,

(4)语言真实,

真实的语言,就是对具体的交际情景、具体的交际目的而言是恰当的文体的语言,也就是在真实生活中,在这样的交际情景、这样的交际目的的情景下,会读到、听到的语言。,

我们国家里不真实语言用于英语测试还是不鲜见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是在听力测试中用显著是书面语的材料。这是由于很多命题人员以为随便什么课文录上音便可以用于听力测试,脑子里缺乏文体必须适合交际情景的概念,也就是缺乏语言真实性的概念。另外一种常碰到的不真实语言是我们的教师自己写或者改写过的语言。在设计低水平英语测试当中,材料要自己写或改写有时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候要特别小心,要保证英语正确、地道和得体。换言之,是在真实生活中这样的交际情景中,英语为本族语者会写和说的英语。避免在英语测试中用过时英语、中国式英语、***英语或者课本体英语(注:***英语,指把该用的语法现象或生词***掉的英语。课本体,指我国中小学英语课本某些课文特有的一种不自然的英语文体,是课本之外现实生活中真实交际里所见不到的。进一步的说明及实例,可看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等不真实的英语去测试学生。,

(5)所做的事真实,

有了上面说的情景真实、语言真实,还需要所做的事真实。所做的事是测试试题具体要受试者做的事。譬如要他听一段讲话记笔记,这是真实的。可是听讲话要求逐字听写,那就不大真实。真实生活中除非你当速记员,需要逐字听写的机会是很少的。严格说来以下一些常用题型本身都缺乏做事的真实性:听写、默写、填空、改错、改写、朗读、复述、看图说话、是非题、多项选择题等等。但是如果给以这种题型合理的交际角色和需要,也就可以使它们获得一定的真实性。譬如英国一种英语教师资格考试里就有朗读和改错。朗读的情景是:假设你要在课堂里向学生朗读以下戏剧道白。改错的情景是:以下是真实的学生习作影印件,请以教师的身份划出错误,指出错误性质,并改正。这样设计,所做的事就真实了。看图说话或写作,如果给以情景,也是可以成为有真实性的交际试题的。,

最后要为多项选择题型(MC题型)说几句话。这种题型要求做的事本身肯定不真实。但语言测试发展至今,它是几乎唯一可以保证足够题量又可以方便地用机器客观评分的题型。因此为了保证考试的信度,仍不能不在考试里部分地使用MC题。重要的是,在使用MC题型时,必须在试题的选材和命题上狠下功夫,保证选材真实,保证所命的题是信息题,而且努力提高其作为信息题的质量。要知道,高、低质量的MC题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试题。高质量的MC题可以划入测试运用能力的试题的范畴;而低质量的MC题却完全属于非运用能力的试题的范畴了(注:关于如何命好信息题和MC题,也可看上注提到的书。)。,

(6)有互动性(interactive),

交际行为必然是互动性行为。即使在默默地听讲话或者读文章,事实上听者和读者也不是纯粹被动的,他们也要动脑筋。听者和说者,读者和作者在字里行间一直在进行无形的互相交流,或称相互作用(interact)。通过这种相互作用(interaction),听者和读者才有可能一步一步地获得信息。我们命听力和阅读试题的时候,只要注意命的是信息题,迫使受试者动脑筋去获取信息,这种试题也就具有互动性了。,

说和写的试题是否具有互动性,就更显而易见,也更需要我们注意。譬如口试题,让受试者一个人独白,显然就不如让他与主考或者与另一受试者交谈更具有互动性。写作试题,很多人忽略了它的互动性问题,以为写就是自己写,给一个题目便成。然而我们在生活中,每写一样东西,写的时候心目中总是有一个意指的(intended)读者对象的。如果是一封信,心里当然知道写给谁。如果是一篇对社会问题的评论,写的时候就想着要向报刊投稿,报刊的读者就是对象。写的时候知道写给谁看或预备发表在哪里很重要,这决定你应该写什么和怎么写。任何写的过程,事实上在心理上是一个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过程。因此,设计写的试题时,我们都应该给一个读者对象,也就是给一个互动性的情景。,

语言测试符合以上6个条件,才能真正同时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语言运用能力的多个成分。条件能实现多少,说明直接性和综合性达到什么程度,决定了测试运用能力到底测到了多少。3.语言运用能力测试考虑效度的同时,还必须考虑信度和可行性以上说的都是英语测试如何能真正测试英语运用能力,是解决英语测试的效度问题。但是对任何语言测试(语言运用能力测试不例外),效度固然重要,信度也同样重要,也同样必须考虑。同时还有可行性,也不能不考虑。事实上,语言运用能力测试,比之非运用能力的语言测试,要保证信度和适应可行性,困难要大得多,因此也需要更认真地考虑。,

譬如以上提的语言运用能力测试的6个条件,在学校范围内的评估性测试,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而且我们非常鼓励大家去努力实现。但是超出学校范围的考试,尤其是决定考生毕业或升学的公共考试,在信度和可行性方面受到很多制约,两大原则和6个条件也许就不容易全面地实现,只能尽力而为。也许在一套考试中各部分的实现程度不同。有些大题直接性、综合性程度高一点,有些大题直接性综合性程度低一点。这在语言测试发展的现阶段,是不可避免的现实。,

这样说来,我们今天讨论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提出这些原则和条件,是不是有现实意义?我认为,不但有现实意义,而且有很迫切的现实意义。因为测试语言运用能力,是国际上也是我国语言测试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大方向。认识大方向,才能保证在我们的考试工作中不会迷失方向,不会走回头路。认识大方向,才能明确我们应该朝什么方向努力。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努力也就会成为促进(而不是“促退”)我国乃至世界外语测试(同时也是外语教学)向前发展的努力的一部分。

关于掌握心理测试技能英语和怎样测试英语运用能力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点赞(6)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