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清华学霸心理测试和学霸都有心里和精神 疾病吗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高中生活如何过,清华学霸这样说
  2. 学霸都有心里和精神 疾病吗
  3. 凭实力考上清华北大科技大的学生,他们智商比一般人都要高吗

高中生活如何过,清华学霸这样说

                 2018年西北师大附中考入清华大学的学子们背后的故事

这一晃,三年时光过去了。我还能回忆起最初那个踏入附中校园的我,那个对高中学习生活充满好奇、期待与无措的我。

我时常想,在附中学习会有怎样的体验?是被埋在书本习题中的枯燥感和无力感,还是置身于多姿多彩的活动中的新鲜感和充实感呢?三年来,我发现这二者共存。

但每当我感到烦闷时,总能通过种种办法调节心情,为学习过程重新注入活力,使学习和生活变得多彩而有趣。如何做到的呢,这要归功于附中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我身边那些勤勤恳恳的附中人。

他们教会了我,用包容解开封闭的内心,走出困苦;以卓越树立奋进的旗帜,走向完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来到附中,见过这花花草草,走过这春夏秋冬,吹过这天南海北,才对“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一年多的住宿生活中,我和舍友们有过大声的争执,也有过无声的对抗,但在磨合之后,双方都渐渐理解并接纳了不同性格与生活习惯带来的差异,然后主动做出善意的让步,这小小“让步”,便推动了友谊的大大“进步”。

与同学们包括舍友的了解加深后,我发现自己何其有幸,邂逅了这么多“有趣的灵魂”――既有人能与我在欧美影视圈里遨游,也有人能与我在唐宋诗词的小典故里沉醉;既有人能为我阐明哲学道法、新闻热点,也有人拽着我在金牛街处处流连,细数烤串甜点……

这些可爱的人儿让我知道,善良的表现方式千万种,博学的存在形式各不同。我只需再次回忆起每位同学的独特笑声,每位老师的独特语调和每个社团的独特活动,我就能深深地感受到包容与接纳的力量。

我一直很喜欢这么一句话,大意是:评判一个人,不是看他眼下所处的位置,而是看他正在前进的方向。

感谢附中,让我明白了卓越固然重要,但坚定地走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我们追求卓越,因而静下心来,一页页“啃”过一尺高的竞赛书;因而勤学苦练,一遍遍拧过三阶、五阶的魔方;因而鼓足干劲,一天天思考练习以求突破。

我的高中时光,尤其是高三,在这包容与奋进的氛围中度过,当真乐在其中。老师们鼓励与赞许的目光,学霸们争相给出的解题思路,同学间热烈的讨论与雷动的掌声……

因为包容,我走上的这个平台呈现着无限可能性和无数种“卓越”,因为追求卓越,我遇到的这些师长友人互相鼓励,宽容谦让,共同进取。

高中三年,我在附中听雨赏月,雨声是师长的谆谆教导,月中是映出的一片澄净心境。

如今,在附中的旅程看似结束,但其实永不会有终点。感谢附中,予我这三年青春烂漫;感谢附中,予我精神力量伴我游将四方!

三年前的那个七月,师大附中的体育馆气势恢宏,巨大的显示屏上滚动着分班名单。从扩音器里播报的新生名单里也听到了我的名字。——啊,昌绪工程班!

虽然鸿宇班是我的理想,但是也没关系啊——毕竟我中考失利,只是个刚刚爬过附中录取门槛的统配生啊!

高一结束时的那个暑假,同济大学的土木楼,全国中学生结构设计邀请赛。每当一支代表队完成测试,我们队的排名都会下降一位……

从高一就开始自学的工程力学、暑假里买了一大堆各种规格的木棍一遍遍搭建、理工大学教授的指点、赛前一个月每天泡在实验室到深夜、为准备个人赛硬啃下来的几十页晦涩的论文、兰州到上海昂贵的往返机票,最终只换来一张参赛证明!

虽然如果拿奖我会更开心,但是只有参赛证明也没关系啊——毕竟我只是个连结构设计的菜鸟都算不上的高中生啊!

高二结束时的那个暑假,西北师大理科楼外,成群结队来看物理竞赛成绩的高中生,迫不及待地大声用手机向亲友报喜的家长。

完全没有接触过物理竞赛的我,因为一个初赛三等奖的鼓动,也开始热血沸腾地刷题,参加培训,甚至报名学习了物理竞赛实验培训班。

信心满满的我从名单的最前面开始找自己的名字,找到那个排在最后一张纸底部的名字用了好久好久。

转身碰到我的班主任老师,他语重心长地说,你要好好努力啊,这样下去你的高考照样完蛋。反正暂时只是物理竞赛完蛋,也没关系啊——毕竟我在物理竞赛上付出的还只是那么一点点!

平凡的日子,平凡的人。天河合唱团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北大暑期学堂、博雅和领军计划……

没关系啊!一遍遍重复着这样的想法,三年高中生活很快结束了。高考成绩公布后,昌绪工程班今年的成绩相当不错。

而我自己除了取得了令自己满意的成绩外,还获得了香港大学的录取通知和高额奖学金,也算没那么“完蛋”——你看,这不是挺好的吗!

每个人的日子不是时刻都光鲜亮丽,每个人的生活不是每天都阳光灿烂。虽然师大附中是甘肃省高中学校中的佼佼者,但她并非能让学生事事顺心的摇篮或温室,风霜严寒总会和雨露阳光一起伴随着我们这些求知路上的行者。

这些美好的附中学习生活过程中的一次次挫折就是我前进道路上一个个小小的港湾。它们给了我喘息时照镜子的机会,给了我整装前行的勇气,让我们思考,催我们奋进。

三年的高中生活转眼溜过,心中的滋味还真有些复杂!敬爱的老师们除了教给我们知识,还教会我遇到磕磕绊绊后还能心安理得继续前进的心态;可爱的同学们除了与我一起欢歌雀跃,还让我懂得了艰难爬行时伸过来的那只友谊之手的珍贵;美丽的附中校园,给了我从晨钟到暮鼓的陪伴,也给了我黯然流泪时的抚慰……

言有尽而意无穷,惟愿附中枝繁叶茂!愿老师们一切都好,愿同学们前程似锦!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2015年的夏天,我踌躇满志地来到这所我即将生活三年的学校,这个我留下太多,同时也给了我了太多的地方。

高一刚入校不久的我,怀揣着想和一身干劲,一点点探索着。一开始,高中的学习让我很不适应,特别是数学。

但是老师们很耐心,同学们也给了我很大鼓励,加上自己的热情,总算是慢慢渡过难关。这一年我参加了一些社团,交了一大群朋友,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有很多收获。直到现在,想起高一的日子,还是会感动不已。

高二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学习节奏慢慢加快,我开始感到高考的压力,有意无意间会计较自己和同学的成绩。

我高二大量时间花在竞赛与科技创新上,虽说从未走脱离正规,但并不是很顺利。高一时我成绩比较靠前,高二却有所下滑,经常不能进入年级前五十。

自己第一次感到疲劳和厌倦,仿佛不再是那个入校时充满激情的我。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在竞赛上畏首畏尾,最终也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

我的高二可以说是一场洗礼,有痛苦,但是成长了很多很多,让我变得足够坚强,去面对最后一年的冲刺,面对未来的挑战。

从小就听说各种关于高三的可怕传言,但直到经历过才发现,高三并不那么苦,只是需要一颗甘于平淡的强大内心。

“三点一线”的日子固然乏味,却也充实。这时的我已经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楚的定位,敢于承认我的不足,目标也不高,所以和大多数人比起来,我的高三确实没有多么恐怖。

后来开始考理综,年级的排名有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同学都被重新洗牌,还好我较快适应了新的考试方式,并将状态保持到高考。

对于这一年的冲刺,除了努力学习,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方面要注意。首先,一个良好的心态是必不可少的。

我高三心态一直很好,即使是市一诊时成绩的大波动,也并没有给我太大的冲击,我从良好的心态中受益匪浅。

其次,强健的体魄是一切的保证。我本身比较热爱运动,高三没有太多闲暇时间,但是仍然每天坚持三公里的跑步,持续的运动让我时刻精力充沛并且头脑清醒,不至于被漫天的作业搞得左支右绌,焦头烂额。

最后,一定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上学路上的一声问候;放学路上的几句鼓励......这都是让我抬起头继续走下去的动力,更是平淡生活中有味的清欢。总结起来,高三需要放下目标,认清不足,过量准备。

附中的学习氛围很好,老师们很好,同学们也很真诚。这都在无形中让我们附中人作为一个有机体,不断向上,一路披荆斩棘。

附中不是伊甸园,但我仍毫不怀疑她陪伴我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不论是拼搏的汗水,失败的泪水,成功的欢笑,还是老师同学们的陪伴,都将成为我诗化记忆的一部分。

当我最终不得不离开附中,回想起这一切,只是满心不舍。

用附中某位宋姓化学帅哥的话作结:“经历过高中,面对过高考的人,什么都不怕。”

中学生活纷繁复杂,难以形容。红酒永远来自于压碎的葡萄,正是高中的生活让我们拥有更多可能,拥有更多沉淀。

想起这段时光,我便会想到阳光铺在西北师大附中几个字上,又把柔和的晨光反射到我们身上的场景,我们笑吟吟地接受了这份光芒,让它成为眼底的希望。

学海无边,三年同窗,胜如兄弟。命运让我们走到同一天空下,一起成长。无数个纵情纸笔的白天,无数个坐谈星空的夜晚,在我们一起走过时更接近未来。岁月只能带走我们的青春,却驱不散留在我们记忆深处的故事。

同学带来的更多是潜移默化的改变,与来自于各个地区的优秀学子们朝夕相处,是一种奇妙而充满诗意的体验。

你可以与热爱游戏的同桌畅谈为什么P5天下第一,可以与喜欢体育的同学讨论皇马三连欧冠的伟大,你也可以和睿智而亲和的同学带来一首巴瓦鲁海峡冬景色,当然,你甚至可以在班里讨论学习:不论是球坐标系下转换参考系时多出的科里奥利加速度,还是电动力学中磁极化与电极化的异同,抑或是某个诡异的生物阅读理解题,你都能在同学的教导下慢慢理解。

附中的老师是学校的灵魂所在,他们润物无声的付出创造了一个崇尚自由的人文环境与合理竞争的学习氛围。在上课铃响之后,常有数个热爱学习的同学立刻簇拥在讲台之上,提问各种问题,让刚上完课的老师“举步维艰”。

虽然我只在高一住过校,但住校的回忆仍是鲜活而不可磨灭的,尤记得初入宿舍看到楼道墙上的往届住校生的照片与事迹给我带来的震撼,以及刚住宿舍便因玩三国杀被罚写检讨的事迹,这些点点滴滴都使附中于我更添归属感。

初中的时候,附中对于我就像御花园,神圣而令人向往。如今附中就像地心磁场,让我们这些放飞的白鸽找到方向。我现在能很骄傲地说附中是我心中最好的高中,我从这里来,身上带着附中人的烙印,也希望未来的你们静心沉心,勤慎诚勇,面对挑战,不改初心。

打开CD机,卡萨尔斯弓下婉转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悠悠传来,聆听古典,正是我在附中养成的习惯。我想,附中三年,我最大的收获不是高中的学识,而是一种态度:对待知识的态度,对待生活的态度。

三年前的我,从一所管教严苛的初中脱离开来,以为高中只是初中的简单延续:我们严格遵守老师的要求,做更多的作业,习得更多的知识——学习的意义,生活的意义……我来不及思考,便被卷入高中的漩涡中,却在这里激出意想不到的浪花。

学科竞赛,这是附中给我的第一次改变。所谓学科竞赛,乃是在一个方向专攻的过程。数、理、化、生、信息,一旦决定,便很难改变:似乎要改变人生的抉择,被突然摆在了对一切知之甚少的我的面前。我自幼对物理方面抱有兴趣,但选择物理竞赛,就选择了额外的艰苦付出,选择了兼顾高考与竞赛的痛苦抉择……

正当我犹豫之际,我发现了班上几位志同道合的同伴,他们志向坚定,能力出众,在他们的鼓励下,我终于下定决心,踏上了物理竞赛之路。

现在看来,我在附中的竞赛之路,带给我的绝不止知识本身,更多是一种对待知识的态度。在学习过程中,附中让我第一次“开眼看世界”:我了解了物理为何是“复杂的”“美妙的”,也认识到全国的同龄人所处的状态。

可以说我的视角,从仅仅兰州市的水平,瞬间提升到了全国的范围,更可贵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我终于领悟到简单的真相:所谓知识,绝非被动地从老师那里接受,而是要自己主动地追寻。

高一的我,对老师教授的知识照单全收,课堂之外则缺乏主动性。这样的态度自然无法满足竞赛的要求,于是我开始改变:拿着问题向老师请教、厚着脸皮找到搞竞赛的前辈,甚至远赴北京、杭州等地求学……

终于有一天我自己也成为了学弟学妹口中的“前辈”,我才明白知识只会给那些主动追求它的人,最终得到的结果只能靠你自己。

学习生活,这是附中给我的第二个惊喜。来到这里之前,我对社团活动只有着模糊的概念,而认为学生会只是老师的附庸。

所以当我第一次参加“社团文化周”,看到多姿多彩的社团展示,又了解到即使是运动会这样的大型活动,也全部由学生会协调时,我终于认识到附中对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共同要求。

在这样的氛围下,我参加了附中资历最久的社团之一——我思社。

所谓“我思”,取自笛卡尔的名言,以鼓励我们自由思考。在这里,我选择话题,领导主题讨论,并在高二成为社团的副社长,锻炼了活动从设计,宣传到施行等多方面的能力,更初次接触到哲学思辨的魅力。这种经历,定让我回味无穷。

社团活动,仅是附中多彩生活的一个侧面。在这里,我还接触了远比做题更精彩的课堂教育

活动丰富的心理健康课,挑战动手能力和团队能力的通用技术课,都让我印象深刻。即使在学业最紧张的高三下期,学校也不曾改变对我们全方面的要求。

每周一节的活动课,常常出现班主任赶着我们下楼去玩儿的神奇景象,“全新改版”的音乐鉴赏课,则完全惊艳到了我。

从巴洛克时期开始,音乐老师开始带领我们依次鉴赏历代的经典作品,细致翔实的解说,伴随着让人流连的古典作品,让每周一次的音乐成为我最期待的课程。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我不仅了解了从巴赫,亨德尔到近代的斯特拉文斯基等诸多大师的名作,更产生了对音乐的深厚兴趣。

在课余休闲时,我常常抛开电子设备,沉浸在音响营造的音乐世界中,这种生活情趣,无疑也是附中生活给予我的财富。

与天文社的同学一起观星,向音乐老师追问乐理知识,同我思社的社友们争论“简单”的问题,组织物竞讨论组共同研究复杂的物理原理……这些都是附中留给我的多彩回忆。

附中三年,我结识了一批循循善诱的良师,也接触了许多志向各异,即将在各个领域努力奋斗的优秀同学,这些资源,必将与“附中人”的称号一起,伴随我一生的成长。

抬起头,卡萨尔斯的琴音已告一段落,缓缓响起的,是贝多芬十三号四重奏的第五乐章。我的高中生活已然结束,但我想,我在附中的三年定如这降B大调下奏出的乐曲:醇厚,悠久,又令人回味悠长。

流水落花春去也,高中美好的三年学习生活也随高考录取的定音而渐渐远去。正是窗外雨潺潺,我恍然间仿佛又回到附中,重温那一点点心中的微光。

军训过后,才开始正式进入自己的班级学习。陌生的同学和环境,丰富多彩而又让人焦头烂额的活动,难度暴涨的高中课程,我瞬间有种被压的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只能每天尽可能多挤出一些时间来适应,来完成我所要做的事情。

有一次晚自习的时候,我因为许许多多的事情而心情很差,趴在桌子上思考自己来到附中是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这时,旁边的同学给我塞过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简单的几个字:心情不好,就告诉我吧!我抬起头,发现她正在对着我笑。

当看着同学微笑的那一刻,我的心中闪过一抹微光:我处在鸿宇班这个集体中,为什么要独自承受一切的烦恼呢?同学们的确是我学习上的竞争者,但是他们更是要与我朝夕相处的伙伴啊!就这样,我度过了最艰难的适应期,成绩上的反馈也让我有了信心。附中,是一群志同道合、相互帮助的同学!

在高考的学习逐渐稳定下来后,我又在是否参加竞赛的问题上有些为难:竞赛感觉高手如云,自己能力不知道行不行;只学习高考的话思维又不够开阔,面对难题会无从下手。

我们正好有返校宣讲的学长,我想去问问最真实的经验。学长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非常和蔼可亲,虽然我们不太熟悉,但是他们还是愿意耐心地为我答疑解惑,还向我描述了理想大学的模样。

当有了道路规划的那一刻,我的心中闪过一抹微光:在校学习的是附中人,毕业后进入大学的也还是附中人,这个标签正是附中带给我们的纽带,而纽带让附中精神薪火相传。附中,是无数感恩母校、团结一致的学长学姐!

高考课程与竞赛学习齐头并进,但是有同学们的陪伴和老师们的指导,我并不感到害怕,反而感受到一种充实和欣慰。

然而,在决定是否参加进一步的实验培训时,我感觉很犹豫:不去参加的话竞赛获奖就会比较困难;去参加的话会浪费备战高考的时间,还有可能因为笔试的失利而同样一无所获。

这时候老师说了一句话: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因为努力才有希望。是的,我已经投入了时间去学习竞赛了,此刻可以说正是最后一搏,“行百步者半九十”,最后这几步,我一定要走完!

事实证明老师指导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我在笔试中勉强入围,正是实验上的优势让我得以圆一等奖。当得知自己成绩的那一刻,我的心中闪过一抹微光:我拥有那么富有经验而又优秀的老师,为什么不在遇到选择的困难时向他们寻求帮助呢?

附中的老师不只是严肃的说教,他们更多的是我们学习上的陪伴者和启发者,用自己的经验避免我们走上误区。附中,是许多知识丰富、高风亮节的老师!

不管是同学,还是学长学姐,还是老师,他们与我一起,在附中宽广的平台上与我一起书写着青春的诗歌。

诗歌的词语,在体育馆流下的汗珠里,叫做“锻炼”,在图书馆氤氲的书香里,叫做“积淀”,在教学楼琅琅的书声,叫做“氛围”;诗歌的内涵,则如永恒不变的校歌中所唱的那样——“我们/莫忘了勤慎诚勇”。

如果有别的同学来附中学习各种应试技巧,他的确可能有所收获;但是他不知道:附中绝不仅仅只是高分和应试,她更多带给我们的是伴随终身的行为准则和处事方式,还有发展兴趣的平台以及追逐梦想的勇气。

难以忘记附中天文台上看到的莹莹星光,难以忘记附中操场上晨跑时嗅到的淡淡草香,难以忘记附中湖畔不时泛起的点点唼喋。

高中的生活大部分时间的确是在学习,但即使是在高三,老师也没有把我们当成刷题的机器,有知识传授,更有人文关怀。

感谢杜老师对我们成长的关心,感谢文老师对我们人生的指引,感谢王老师对我们困惑的解答,感谢李老师对我们态度的端正,感谢杨老师对我们智慧的启发,感谢高老师对我们思维的提升。

三年在附中的学习生活,带给我的不只是知识的丰富、经验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更有一种附中人的处事方式和为人准则。

与同学们在运动场上奋斗,在教室里共同进步,在考场上洋溢才华,我参与了这个优秀集体的构建,同时也享受着这个集体带给我的受用终生的财富。

感谢身边的同学在我困难时对我的点滴帮助,感谢学长学姐对我们未来规划的指导,感谢老师们在办公室里不辞辛苦为我们准备资料的每个日日夜夜……

无论今后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我出发的地方,不会忘记这个让我从青涩走向成长的地方。今天我以母校为荣,希望未来我能为母校争光!

雨丝飘在脸上的清凉又将我的思绪拉回到现在。如果你让我回答:你认为附中是你正确的选择吗?

我一定会说:附中不仅仅是选择,更是我的态度、我的信念。

虽然高中生活已经如流水般不可再追回,但是我坚信,即使以后遇到其他困难,在附中积累起的微光,会照亮我的心灵,成为我希望的灯塔!附中,是一枝开不败的花,是一首唱不完的歌!

西北师大附中清华学子榜单

学霸都有心里和精神 疾病吗

当然不是的,有没有心理疾病和人家是不是学霸没有任何的关系,有些学霸不仅智商高,情商也高,你去看看北大和清华的孩子,人家哪个不是健健康康的?

凭实力考上清华北大科技大的学生,他们智商比一般人都要高吗

不是,有些智商不怎么高的人也能考上清华、北大。前两年有一个脑瘫女孩考上了人大,足于证明智商不足于决定成绩。

我见过上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的学生,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情商很高,平时不爱表露自己,每说一句话都经历了深度思考,一旦出口极富逻辑性。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只做与学习有关的事情,从不会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浪费时间,也就是说他们更为专注。

一个善于控制自己的人是强大和可怕的,所以有的老师根据学生状态可以预见他的学习,能不能考上大学。

我们必须承认,人的智商确实存在差异,在高考中那些“千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的天之骄子们,能够凭借个人实力考上清华北大科技大等国内最顶尖大学,每个人的智商应该都不普通;但是这并不是最主要的,那么最主要的是什么呢?笔者从三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看法:

首先、现在生物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显示:一个人的成功固然离不开好的智商,但是高情商的作用更大,起决定作用。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丹尼尔·戈尔曼表示:“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最新的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诸智商,80%则取决于情商。青少年是人生中的一个比较特殊而又非常关键时期,学生在面临学习压力的同时,还面临着生理、心理方面的变化。这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失衡和心理矛盾,严重的便可以产生种种不良的后果,如叛逆、考试焦虑、与同学关系紧张等问题,当然也会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而培养好的情商能够有效弥补智商的不足,让孩子变得特别优秀,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科技大等国内最顶尖大学的孩子并不是个个都智商超群!

其次、古人对此也早已有了定论,正所谓“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的道理,就是在说明这个问题,智商的差距是可以通过勤奋弥补。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顺,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成为了震古烁今的诗仙;“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出自这个故事,这句话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的名言警句。“勤能补拙”的道理告诉我们,勤奋不仅能够弥补智力水平上的差异,而且还可以熟能生巧,勤加练习的结果也会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所以,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科技大等国内最顶尖大学的孩子,有可能少数人确实是靠着聪慧轻松考上的,但是笔者相信更多人是靠着更加的勤奋而考取的。

再者、《伤仲永》的故事告诉我们,高智商的孩子如果没有好的家庭教育、被耽搁,即便是神童也会“泯然众人矣”,努力更重要。《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假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现在的人们越来越相信一句话,甚至将其奉为座右铭,那就是“越努力,越幸运”;“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大脑”,只有平时足够努力,准备充分,当机遇来临时才能够有能力抓住它,其实高考就是人生的一场最大机遇,能不能很好地抓住它,关键就看你平时的努力程度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凭实力考上清华北大科技大的学生,他们智商比一般人都要高吗”?这个问题并不尽然,确实有些孩子就是凭借高智商轻而易举考上清华北大科技大等国内最顶尖大学的,但是更多的孩子却是靠着优越的情商素质,更加勤奋努力,更加自觉自律,更加有把握机遇的能力,来考上清华北大科技大等国内最顶尖大学的!

看了楼上的回答,讲的都非常好,理论基础都不错。

我今天用实例回答。

我女儿女婿都是凭实力考上清华大学的。

两个孩子都是裸分进的清华。应该算题主说的实力吧。

先说我女儿,我不知道他智商怎么样,从来没给她测过。我就知道她记忆力好。

她从小长大,有很多东西过目不忘。看一遍就记住了。不用特意去背。所以这么多年我很少看见过她刻意的去背什么,好像她课堂上就背下来了。

女儿学的是会计。考完CPA后,自学法律知识四个月,司考顺利过关。开始学习之前她做了一个大型手术,所以全家人除了我之外都反对她报司考。我答应她的条件是下班后在家床上学习,能学多少学多少,不要坐在椅子上。就这样她只能围在床上看点教材,勉强看了一遍教材。因为她还有工作,当时她在华为财务部工作

再说说女婿。我女儿女婿一个高中,女儿文科,女婿理科。高中时女婿就是个学霸,曾经在他们学校(大庆实验中学)六次年租第一。不是我自己孩子,之前不了解他为什么学习那么好。两个孩子结婚了,我帮他们带孩子,我经常给孩子背背古诗,有时走嘴了,或者是没走心背错了,女婿无论在做什么,一下就能听出来,说明他记忆力长久,学得扎实。

女婿小时候学长笛,很多谱子他还记得。我也学了一段时间长笛,不吹了,谱子都忘光了。我真心佩服他的记忆力。

我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是题主说的一般人,反正我是没有这两个清华学生的记忆力,也许就是人家说的智商吧。

凭实力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不能说他们的智商都是特别的高。也就是说天才那种。但是与一般人相比。他们的智商的确是很高。有人对500个清华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深入调查发现,得出结论:这些孩子能考上清华的核心原因并不是家庭背景、个人努力程度等,而是他们的平均智商在129131之间!而北大偏文科,记忆力、理解力更是首位,学生的智商只会比清华高不会低。所以说,能考上清北的人,智商一般都不会很低,都是在平均数之上的。

从全国来看,清北的录取分大致在660左右。也就是说语数外综合平均分需要在140左右。几科合起来失分不能超过80。语文呢140基本很难,130就是罕见的高分了。数学呢,清北的学霸们基本都是满分,不能低于145,要不清北悬呢。英语140也算非常好的分数了。文综、理综满分300能考280就很厉害了,你看,语文减20英语减15数学减5综合再减25这就是超高分了,在这个范围内浮动20-30分,好难的。像我们这种学渣是根本不敢想的。全国除了个别超级中学,一个高中能考上一个就是需要大吹大擂了,万中无一,智商不高,可能性不大。

2.看看每年考上清北较多的学校都是那些,他们的生源都是怎么来得。

衡水中学每年考上清北130余人,是名副其实的巨无霸中学,2019年衡水中考录取分数线:衡中统招:598、衡水一中公费:589、衡水一中自费:577。考试科目及分值。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120分(听力测试30分,笔试部分90分),理科综合120分(物理55分、化学35分,综合题30分),文科综合120分[思想品德45分(其中民族团结教育占7分)、历史45分,综合题30分]。总分650,人家录600,而且是全省掐尖。全省几十万学生,人家录了1600人,万中无一,高考是再掐尖,智商不高,能进去超级高中?

3.去年北大河南有个专项计划,录取了两个刚过一本线的考生。大家都觉得这两个人运气太好了,都是非常的羡慕。北大贴吧就出现了抵制的声音,说他们来了能够跟得上学习了么?这不是拉后腿的节奏?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很愤慨,这不是北大赤裸裸的歧视么?其实呢,想想也是,一群高智商的在一起,来了一个低段位的,没法愉快的玩耍呢。黄金遇到青铜,不是一个档次。

当然了,智商是天生的,既然老天没给我们先天的硬件,那就要我们后天的努力了。考上清北只能说明他们在某一阶段比我们厉害,但智商高不代表就能彻底碾压智商高的,毕竟这只是一方面的因素而已,只要努力,都会进步。没必要放在心上,看不上清北,我们不还是要活在这个世界,看每天的日月星辰东来西去么?

不是每个考上清华北大和科技大学都更高,而是整体的素质更高。

高智商的天才少之又少。考出优异的成绩来,需要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很多人智商不一定超群,但是他们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另外还具备调节自身心理的能力,在每次考试中,都能顺利考取好成绩。

他们智商不一定高,但是自律能力和学习能力一定是超群的。

这是一位清华学生是作息表,他为了提升自己,每天都是凌晨1点后才开始睡觉,早上6点就起来学习,一天的时间被自己安排的满满当当,强大自律性和学习能力才让他成为了众人口中羡慕的学霸。

在学校里许多学习好的学生未必智商就高,很多人都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才有的成绩。你或许会发现许多学霸都没有天天学、熬夜学,不是他们智商高,而是他们把时间花在了该花的地方提高了效率。

那些课下不用学习的孩子都是在课上集中注意力将老师教授的内容充分的消化吸收,提高课堂的效率,课堂上的效率提高了比课下努力十倍、百倍都管用。

生而为人大家的起点都是一样,更多是靠后天的努力和坚持,勤能补拙,能最先跑到终点的不是拥有跑步天赋的兔子而是永不放弃的乌龟。

那是肯定的,智商是学习优异的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加上好的学习习惯、坚定的学习意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造就一个学霸。凭实力考上北大清华的,智商绝对是超越普通孩子的,这一点必须承认。

这位朋友,您好,您的问题确实也是很多人的疑惑。认为考上清华北大的一定是智力超群,智商非同凡响。

不排除有一些人确实凭借着过人的智商,超人的才智,轻而易举的考入了清华北大等一些名校。

但多数人还是凭借着勤奋努力,科学的学习方法,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走向了心仪的名校。

在教育心理学上有一种概念,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一个人的成功,智力因素只是占20~30%左右,剩下的百分之六七十全部靠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包括一个人的态度,兴趣,情感,意志,习惯,动机等等。这些因素在一个人成功的道路上起着很大的作用。

有一些人在成才观上出现一些认识上的偏差,误认为只要智商高就能成才。殊不知一个人学习优秀,事业卓越,其实70%都是来自于非智力因素。

而想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只要智力正常,在非智力因素方面非常优秀,方法得当,知识掌握应用灵活,同样也能走进清华北大。

我们来看一下一些考上清华北大的学习感受。

王涛,高考总分660,录取清华大学。

他认为记忆是高考成功的前提条件。记忆的方法总的来说包括及时的复习,多通道记忆重点记忆和分散复习。要重点记忆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内容,考前老师着重复习的内容,考试和作业中出现的薄弱知识点。从这个上面可以看出来,一个人记忆力再好,但是你不付出行动,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理想目标,不去实施也很难把知识能够掌握。

其次在学习上应该透彻的理解,特别是对数学,物理和生物等这些理科。

数学先要透彻的理解化归与转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等思想,以及直接法,特值法,和解几中的定义法,点差法和参数法等等。在做题尚未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思想方法,力求做到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把题目做通,做透,做活。

当然还有很多的学习方法,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不管如何说这些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除了智力正常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方法上掌握的比较好,而且态度端正,目标明确,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一步一个脚印的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当然,他们中间也有过挫折和失败,甚至有的也想放弃,但是最终都战胜了自己。战胜自己的懒惰脆弱,就能走向新的天地,也就能赢得成功。

最后用华罗庚的一句名言来和大家共勉: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不知回答是否令您满意,也请各位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谢谢!

智商高的不一定考上清华北大,智商不高的一定考不上。

有个道理大家一定要明白,从高中开始就是拼智商,不是拼别的。固然环境,情商等因素也很重要,但最关键的因素是智商。

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辅助条件。智商相差的不是小溪,是鸿沟。一个智商不高的学生,复读三年也考不上清华北大。三年按说应该把高中题目刷了无数遍,知识点也该弄通了吧。但每年上来的新生就有考取清华北大的,而智商不高的始终突破不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你让智商检测98的去做智商检测100的题,始终只能测出智商98,原因很简单,如果他可以通过努力能让智商检测结果发生变化,那还有智商检测什么事?98的就是有两道题不会,讲了也不会,这也是测智商的原理。不然,如果智商可以通过努力改变,那人人都可以120的智商了。努力只能是锦上添花。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清华学霸心理测试和学霸都有心里和精神 疾病吗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点赞(13)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