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补全图心理测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心理学家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研究内隐记忆
  2. 测试结几次婚姻,如何测自己有几次婚姻
  3.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

心理学家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研究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实验的首要任务,在于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区分开来,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建构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两者不同的因变量指标,并进而考察自变量对内隐、外显记忆的不同影响。因此,如何在实验中分离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就成为内隐记忆实验研究的逻辑重点。当前,在内隐记忆实验研究中使用的分离方法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叫做实验性分离(experimentaldissociation),也叫做任务分离(taskdissociation);另一类叫做加工分离(processdissociation)。

(一)实验性分离的逻辑与方法

实验性分离范式最早为神经心理学家所采用,主要用以研究脑损伤病人心理功能的分离现象(Teuber,1955)。当前,实验性分离已经成为认知心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杨治良(1996)甚至称其为实验心理学的三大新法之一。实验性分离的逻辑认为,我们通过一系列不同的测验而取得被试心理活动的因变量,其中一些因变量对应于内隐记忆,另一些因变量则对应于外显记忆,因此实现记忆系统的实验分离。这种分离主要是通过直接的和间接的不同测验完成的。

直接测验就是在测验指示语中明确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回想他们经历过的某些事件并把它们从记忆中提取出来,如自由回忆、再认测验等,在这些测验中被试直接从意识中提取信息;间接测验则是在测验指导语中并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地提取过去学习的信息,而是通过他们在一些特定任务上的表现来间接推断被试是否对某些信息拥有记忆。研究者认为,这两类任务分别对应于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因而这种分离也被称为任务分离。这里包含的逻辑是:如果这两类测验的成绩表现出同样的变化趋势,或者说具有高度的正相关,那么这两类测验中信息的提取依赖于同样的心理结构;如果两类测验的成绩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变化趋势,甚至相反的趋势,则说明二者依赖于不同的心理结构。图尔文曾对实验性分离作如下的表述:“符合实验性分离逻辑的实验是这样的:控制单一的变量而比较在两种不同的任务中变量的效应……如果变量影响被试在一种任务中的操作,但不影响另一种任务的操作,或者变量对两种任务的操作的影响有不同的方向,我们就说分离产生了。”

在内隐记忆研究领域,实验性分离实验中的直接测验就是指前述的回忆、再认等直接信息提取方法,间接测验的主要方法是补笔测验和知觉辨认两个方面。

1.补笔测验

补笔测验主要包括词干补笔(偏旁补笔)、残词补笔、残图补全等。词干补笔的实验程序是:首先要求被试学习一系列单词,而后主试向被试呈现每个单词的前三个字母,并要求被试用想到的单词填写出来。主试提供的词干可填写成多个有意义的单词。结果被试多用学习阶段呈现的单词补笔,被试用呈现单词补笔的概率减去用未呈现单词补笔的概率,就是所学单词的启动量。残词补笔和残图补全的实验程序与词干补笔基本相同。

虽然补笔测验中使用的都是一些长时记忆信息或知识,但研究发现,这些知识的提取也依赖于实验前期所发生过的事件。例如,在完成ele时,如果被试最近学过“elephant”这个词,尽管可以有多种完成的方法(如element,electric,elephant),但他们有更大可能会用“elephant”这个词来完成词干补笔或残词补全。通过在这些测验中所表现出来的启动量就可以衡量内隐记忆的效应。

2.知觉辨认

知觉辨认法的测验程序是:在学习阶段,向被试依次呈现一系列项目,然后将这些呈现过的项目与未呈现过的项目混淆在一起,在速示仪或电脑显示器屏幕上以极短的时间(小于5ms)一个一个地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加以辨认。一般来说,被试将学习阶段呈现过的项目辨认出的概率高于未呈现项目,两者的概率之差就是呈现项目的启动量。知觉辨认的材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不是文字的,如单词、伪词、无意义音节、图画、乐曲等。知觉辨认的另一种变式为模糊字辨认,是指在测验时所呈现单字的字母很模糊,要求被试将它们辨认出来。

雅各比(Jacoby,1983)采用再认和知觉辨认两种方法进行了实验。他在三种条件下让被试学习反义词:无上下文条件,被试看到“×××——冷”便大声说出“冷”字,这里要求被试加工的是“冷”字的字形;有上下文条件,被试看到“热——冷”并大声读出“冷”,在这里是要求被试加工“冷”字的语义;产生(generation)条件,被试看到“热——???”,而要求被试说出“冷”字,这是前两种条件的结合,要求被试既要加工字形,也要加工语义。在这三种条件下,他均将被试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被试使用直接测量法进行测验,即再认;另一组被试则用间接测量法进行测验,即知觉辨认。结果发现,采用直接测量的一组被试在产生条件下的击中概率最高,有上下文条件次之,无上下文条件最差;而采用间接测量的一组被试所得结果正好相反:无上下文条件下击中概率最高,有上下文条件次之,产生条件最差。这一实验研究有效地观察到了实验性分离的记忆结果。

(二)加工分离的逻辑与方法

实验性分离实验为内隐记忆积累了大量证据,也有效地揭示了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不同机能特点,但它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批评的意见主要有两点:

首先,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的可比性问题。实验性分离的逻辑是利用不同测验结果的不一致性证明二者依赖于不同的记忆系统,进而证明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是不同的系统。这里的问题是,即使当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不是相互分离的两个系统,我们用不同的任务分别去测量它们,结果也还是可以出现不一致的趋势的,因为测验任务本身就存在测验线索、记忆任务、反应指标等方面的差异。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二者本来就没有可比性。

其次,在内隐记忆是否存在的证明上存在循环论证之嫌。一方面,研究者假设,直接测量对应于外显记忆,间接测验对应于内隐记忆,然后再来使用这两种测量结果的差异证明内隐记忆的存在。那么,如果两种测量并不是各自纯粹地对应于两种记忆,而是两种记忆在两种测量任务中交叉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前述的假设也就难以成立了。

看来,使用任务分离技术来证明和测量内隐记忆,还存在不少疑点。于是,雅各比等人在20世纪90年代又提出了加工分离程序(processdissociationprocedure,简称PDP),以试图解决上述方法学的困难。

典型的再认型的加工分离程序是这样的:在学习阶段先后给被试呈现两个词表,然后将一些未学习过的新词与这些词混在一起,进行再认测验。在测验阶段,分“包含”测验和“排除”测验两种。如果被试进行包含测验,则要求被试要将学习过的两个词表上的项目判断为“旧”的项目(即判断为“学过”),把后来混进去的项目判断为“新”的项目(即判断为“未学过”);如果被试进行排除测验,则要求其只是将第二个词表中的项目判断为“旧”的项目(即判断为“学过”),把第一个词表上的词及后来混进去的词判断为“新”的项目(即判断为“未学过”)。就第一个词表来说,有意识的控制加工和无意识的自动加工在包含测验中的作用是一样的,即有意识的回忆和熟悉感都会让被试作出“旧”的反应,两种加工在测验中的作用是一致的。在排除测验中,意识与无意识的作用相反,如果被试能有意识地回忆其属于第一个词表,就会作出“新”的反应;如果被试不能回忆但感到熟悉,就会将这个项目判断为第二个词表项目,而作出“旧”的反应(Jacoby,1991)。由此可见,这一程序实现了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的分离。

加工分离程序的逻辑依赖于雅各比提出的三个理论假设:“(1)熟悉感对一组特定项目的影响在包含和排除测验中是相同的;(2)有意识回忆对两个测验操作的贡献程度也是一样的,这两个假设可归纳成PDP的„一致性假设‟;(3)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是彼此独立的,它们之间呈零相关。”说得明白些,无意识信息提取导致的熟悉感,在包含测验中和排除测验中都会使被试作出相同概率“旧”的反应(“学过的”);有意识回忆的项目会使被试在包含测验中将其报告为“旧”的,而在排除测验中,会让被试将其报告为“新”的,这两种事件的发生都是由于被试能够有意识地回忆起这一项目。

在上述加工分离程序中提供了两种测试条件:“包含”条件,意识成分和无意识成分共同促进作业成绩,它们的关系是协同的;“排除”条件,意识成分和无意识成分对作业成绩的影响正好相反,它们的关系是对抗的,从而实现了两种信息提取过程的分离,并能通过具体的数据计算,将混合于各种任务之中的意识成分和无意识成分分离出来。加工分离程序在体现了对抗逻辑的思想的同时,为分离自动的和意识控制的记忆加工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在对这个创造性构想不断进行修正和批评的过程中,内隐记忆的方法论和实验技术得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并使早日揭示人类记忆的本质成为可能。

测试结几次婚姻,如何测自己有几次婚姻

提起测试结几次婚姻,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如何测自己有几次婚姻,另外,还有人想问心理测试:想知道自己这辈子会有几次婚姻,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算命测试一生有几段婚姻史,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如何测自己有几次婚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测试结几次婚姻

1、测试结几次婚姻:如何测自己有几次婚姻

你对于感情并不信任,觉得独自一人生活也完全没有关系,并且有时会觉得独自一人会更自由和一些。这样的你,不愿意被婚姻束缚住,是一个比较独立坚强、并且懂得享受自己的人生的人。不过,你自己也知道一切并不会如你所愿,日后难免会因为家人等方面的压力而选择结婚。你并不奢望能够跟一个很爱自己的人结婚,甚至觉得即使双方只是维持表面的相亲相爱也没有关系,你希望婚后可以依旧自己自由随意的生活,同样你也觉得自己不会多加管束和限制对方。这样的你对婚姻显得比较无所谓,但是实际却是害怕投入真感情而已。很可能你对于一段婚姻已经动了真心,但是你自己却不得知、不愿承认,在失去后才后悔。测试一生结几次婚姻。

2、测试结几次婚姻:心理测试:想知道自己这辈子会有几次婚姻

回答三个问题就行。测试一辈子结婚几次。

,有三个选择,一个你爱的人,一个爱你的人,一个你们互相都爱的人,这三类人你会选择那个结婚。测试要结几次婚。

第二,陪你的伴侣逛街时你会怎么和他/她走路?1.慢半步2.快半步3.几乎同步

算命测试一生有几段婚姻史

第三,结婚后把下面人物按重要性排列,可以有等于号。免费测一生有几次婚姻。

伴侣、儿女、自己父母、对方父母

(回答时,必顺走心和真实,你才能得到真实答案)测两人有没有夫妻缘分。

3、测试结几次婚姻:算命测试一生有几段婚姻史

你好,问婚姻问题请严肃对待。

请补全信息:

性别出生地出生年月日时(缺一不可),并注明公历农历,及是否存在夏令时。

提供全了自然就有比较靠谱的答案喽,

你给的分数就能说明能得到哪种答案了呢。

Bestwishtoyou.测试自己这辈子会结几次婚。

4、测试结几次婚姻:免费测自己有几段婚姻

这个不要相信,因为这个都不合科学所以不要信。四幅图测你是不是天才。

5、测试结几次婚姻:测试!你的一生将会有几次婚姻?

c我自己是需要D这样的

我觉得吧!婚姻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看自己怎么去对待自己爱的人,

6、测试结几次婚姻:一生几次婚姻免费测算

7、测试结几次婚姻:免费测有几次婚姻?

免费测有几次婚姻我认为一个婚姻不能测出来主要是你自己好好维持的婚姻两个人真诚的相爱就是白头到老测测你有几次婚姻。

8、测试结几次婚姻:姓名测试有几次婚姻

姓名测试测试你一生会有几段婚姻。

总评打分文化印象五行八字五格数理

(女)繁体简体

笔画繁体测试还是真傻。

笔画姓名学经历几次婚姻测试。

笔画五行偏旁

部首拼音

许许木讠xǔ

水氵hán

秋秋金禾qiū测测你一生有几次婚姻。

美名腾名字打分:

名字许涵秋评分:一生有几次婚姻测算。

文化印象96分。(参考成语、诗词等因素

五格数理93分。(参了考周易数理吉凶)

美名腾美评:

系女子名常用字。能较好的与您的姓氏搭配。

秋此字为美名腾推荐用字,能较好的与起名用字涵搭配。测你这辈子几次婚姻。

字义涵表示滋润、包含、包容;秋表示秋令、秋波、秋天,意义优美。

音律许、涵、秋的读音是xǔ、hán、qiū,声调为上声、阳平、阴平,音律优美,朗朗上口。

字型许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1画;涵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2画;秋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9画;字型优美,利于书写。

五格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11-12-9,五格大吉。

意蕴成语优游涵泳春花秋实扩展了名字的意境

以上就是与如何测自己有几次婚姻相关内容,是关于如何测自己有几次婚姻的分享。看完测试结几次婚姻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

以下为本人根据硕士毕业论文的结果写出的一篇研究报告,已投稿。仅作交流参考用,请勿用于发表!!!

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对L2动词偏好信息利用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通过考察高、低工作记忆容量的汉英双语者利用英语动词偏好信息加工英语暂时性歧义句的模式,来探讨工作记忆容量与L2句法加工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高工作记忆容量的L2学习者表现出了类似于英语母语者的加工模式,而低容量的L2学习者则无法像英语母语者一样利用动词偏好信息。结果表明,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能否利用英语动词的偏好信息加工暂时性句法歧义句,受到个体的工作记忆容量的影响。

关键词工作记忆容量;L2句法加工;动词偏好;暂时性歧义句

分类号

1引言

第二语言学习者是如何实时加工句子的?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理解第二语言的学习。母语相关研究发现,动词的偏好信息可以影响句子的加工(Clifton,Frazier,&Connine,1984;Garnsey,Pearlmutter,Myers,&Lotocky,1997)。动词偏好(verbbias)是词汇偏好的一种,指的是某些动词虽然可以出现在多种句法结构中,但是出现在某种句法结构中的概率更大。例如,动词“read”的后面虽然可以接宾语从句(如例句1),但更多情况下接直接宾语(如例句2),这种动词就被称为直接宾语偏好(Direct-objectbias,DO偏好)的动词;而后面更多情况下接宾语从句的动词被称为宾语从句偏好(sentence-complementbias,SC偏好)的动词,如“admit”(Harley,2001)。动词的DO/SC偏好又被叫做亚范畴偏好(subcategorizationbias)。

1)Theghostreadthebookhadbeenburned.

2)Theghostreadthebookduringtheplanejourney.

Garnsey等人(1997)研究发现,在加工省略“that”的暂时性歧义句时,人们的先前经验会影响歧义句的加工过程。如例句1的加工,由于“read”是一个DO偏好动词,人们在看到该动词后,倾向于将其后的名词短语“thebook”解释为直接宾语,然而名词短语后的成分“hadbeenburned”(解歧区,disambiguatingregion)出现后,证明直接宾语的解释是不合理的,因此引发再次分析,从而表现为解歧区的加工时间的延长。另外,利用动词偏好信息加工歧义句时,动词后名词短语作为直接宾语的合理性也会影响其解歧模式。例如,将例1中的“thebook”换为“thehouse”,解歧区的加工困难将会大大减小,因为“thehouse”作为“read”的直接宾语显然是不合理的。这种动词偏好效应在很多研究中都出现过(Garnsey,Pearlmutter,Myers,&Lotocky,1997;Wilson&Garnsey,2009;Trueswell,Tanenhaus,&Kello,1993),但Kennison等(2001)的研究却并未发现动词偏好在歧义句加工中的作用。

虽然大量母语研究考察动词偏好信息在歧义句加工中的作用,然而相关的第二语言研究很少。浅层结构假说(ShallowStructureHypothesis)认为,习得年龄较晚的L2学习者的句法加工与母语句法加工存在本质上的差异,晚期习得的L2学习者,即使其第二语言熟练程度很高,或者其母语与第二语言相似性较高,在加工复杂句法结构时也无法达到母语句法加工的水平,其根本原因是L2学习者的语法知识不够完善,因此只能依赖词汇、语义等线索来加工L2句法(Clahsen&Felser,2006a,2006b,2006c)。

根据浅层结构假说,L2学习者在加工句法时应该无法利用动词亚范畴信息,因为动词亚范畴信息本质上是句法的。但Dussias等(2008)研究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也可以利用动词亚范畴偏好信息来加工暂时性句法歧义。该研究采用自定步速移动窗口的实验范式,比较了母语为西班牙语的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母语者利用动词偏好信息加工英语歧义句的模式。结果发现,如果第二语言学习者已经习得动词偏好信息,就可以利用这种信息来加工L2句法。

由于动词的亚范畴属于句法范畴,本研究将继续考察第二语言学习者动词亚范畴信息的利用,但和以往的研究不同,本研究操纵工作记忆变量来考察个体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动词亚范畴信息利用的影响。

母语方面的研究说明,工作记忆容量是影响语言理解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工作记忆容量会影响成人母语者以及儿童母语者第一语言的句法加工(Swets,Desmet,Ferreira,&Hambrick,2007;Kim&Christianson,2007;Just&Carpenter,1992;MacDonald,Just,&Carpenter,1992)。然而,目前关于工作记忆容量对L2句法加工的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研究结果之间并不一致。

一些研究者发现工作记忆容量与L2句法加工之间并无关系(Juffs,2004,2005;Felser&Roberts,2007)。例如,Juffs(2004)采用自定步速阅读的任务,考察了不同语言背景的英语学习者个体工作记忆对加工第二语言花园路径句的影响。被试分别为汉语、日语和西班牙母语者。结果发现,工作记忆容量不同的个体不仅在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上没有差别,而且在阅读花园路径句歧义词的时间上也不存在差别,即工作记忆容量对第二语言歧义句的加工未产生影响。然而,也有其他一些研究者发现了工作记忆容量在L2句法加工中的作用(陈宝国和徐慧卉,2010;Dussias&Piñar,inpress;)。例如,Dussias等人(inpress)考察了汉英L2学习者加工填充语–空位依存句时个体认知能力的作用,结果发现,L2学习者利用语义合理性信息解歧的模式受到阅读广度的影响,高阅读广度组的解歧模式与英语母语者类似。Mcdonald(2006)认为,晚期L2学习者的句法加工困难是由其认知能力的差异导致的,这些认知能力包括工作记忆容量、解码能力和加工速度。

由此可见,个体的认知能力(尤其是工作记忆容量)是否导致L2句法加工困难的原因之一,尚无定论,而且工作记忆容量差异是否会影响句法信息的利用,前人并未研究过。本研究旨在通过考察高、低工作记忆容量的汉英双语者利用英语动词偏好信息加工英语暂时性歧义句的模式,来进一步探讨L2学习者能否利用句法结构线索(动词亚范畴信息)来加工句子,同时探讨工作记忆容量与L2句法加工的关系。

2方法

2.1被试

76名本科生或研究生参加了工作记忆容量测验的筛选,所有被试母语均为汉语,第二语言为英语。实验后被试得到一定报酬。共筛选出38名被试参与自定步速阅读实验,其中高容量被试20名,低容量被试18名。

使用Daneman等人(1980)阅读广度测验测量工作记忆的容量。测试材料最低2句为一组,最高7句为一组。每组有5套英语句子,句子长度为6~12个单词,每套句子后均有一个判断句,以考察被试对句子的理解情况。使用E-prime编制测试程序。测量从2句组开始,计算机先呈现第一套的两个句子。句子先后呈现,要求被试认真阅读,理解每个句子意思并记住每个句子的尾词。每套句子呈现完毕后,要求被试按顺序回忆尾词。之后计算机屏幕上呈现一个判断句,要求被试判断句子的意思与刚才呈现的某个句子的意思是否一致。当被试回忆出全部尾词,并正确完成了判断句,接着呈现该句组的另一套句子。被试需要正确回忆每个句组5套句子中的3套,方可进入下一句组的测试。每个句组的测试中,如果能正确回忆并判断正确的不足3套,测试则停止。被试工作记忆容量的得分由其成功完成最后一个句组的句子个数决定。

根据Daneman等人(1980)的记分方法,为2句组为例,如果该水平5组句子中,有3组句子的尾词回忆成功,并正确回答了问题,则工作记忆容量为2。若5组中有2组成功则工作记忆容量为1.5。若只有1组成功,则工作记忆容量为1。在其它水平上的计分方法与此相似。把测量成绩≤2.5的被试当作低容量的被试,成绩≥4被试当作高容量的被试。

为了进一步匹配被试英语的熟练程度,我们对被试学习英语的年龄进行了调查,并要求被试在7点量表上对英语的听、说、读、写的熟练程度进行评定,其中1代表非常不熟练,7代表非常熟练。所有被试工作记忆容量、英语习得年龄和熟练度主观评定的结果见表1。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非常显著,F(1,36)=191.58,MSE=0.37,p<0.01;英语习得年龄以及听、说、读、写能力在高、低容量被试间的差异不显著。被试大多数都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表1被试的工作记忆容量、英语习得年龄及熟练度主观评定结果

高工作记忆容量低工作记忆容量

MSDMSD

工作记忆容量4.900.752.170.38

习得年龄11.501.3211.940.87

听4.650.884.171.10

说4.000.464.220.73

读4.350.994.500.92

写4.200.774.220.81

2.2材料

根据Dussias等(2008)和Wilson等(2009)的材料,选取了38个动词进行偏好评定任务,这38个动词在Wilson等(2009)研究中评定结果为DO、SC偏好动词各19个。在本研究的动词偏好评定任务中,给被试提供38个句子片段,包括一个名词短语和一个关键动词,要求被试补全动词后的句子(如“Annyfound____________”)。共50名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参与评定任务,其中36名被试是在正式句子阅读理解实验完成后评定的。所有参与评定任务的被试大多数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50个被试的评定结果中,若某个动词以DO偏好出现的概率大于(或等于)以SC偏好出现概率的两倍,则该动词被评定为DO偏好;反之,则该动词被评定为SC偏好;其他动词两种偏好出现的概率相当,因此被称为相等(EQ)偏好。评定结果为,19个被英语母语者评定为DO偏好的动词中,汉语母语者评定为DO偏好的有10个,评定为SC偏好的有2个,评定为EQ偏好的有7个;19个被英语母语者评定为SC偏好的动词中,汉语母语者评定为SC偏好的有16个,评定为EQ偏好的有3个(英语母语者评定结果见Wilson&Garnsey,2009)。

根据动词偏好评定结果,我们选取了24个动词组成实验材料,其中DO偏好和SC偏好的动词各12个(由于汉语母语者评定为DO偏好的动词只有10个,因此加入两个EQ偏好的动词,这两个动词均为DO偏好出现的概率大于SC偏好出现的概率,但前者未达到后者的两倍)。每个动词构成两个句子,共48个实验句,每个句子包括非歧义和歧义两种形式。非歧义形式中,关键动词后为“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而在歧义形式中,省略了引导宾语从句的“that”。也就是说,歧义句和非歧义句的动词后均接宾语从句,区别在于是否省略that。实验材料分为两个版本,若某个句子在版本一中为非歧义形式,则在版本二中为歧义形式。两个版本中实验材料均为48个,两种动词偏好的材料各半。实验材料的句子长度为9~12个单词,所有实验句均采用一般过去时。

为了防止被试形成反应的策略,每个版本中加入了104个填充句。填充材料由三种类型的句子组成:1)并列句,其中包含一个主语和两个动词引导的简单句;2)复杂主语句,在一个简单句的主语后面加入修饰性定语;3)其他类型填充句,如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填充材料的句子长度与实验材料的长度相近,为10~15个单词。实验材料和填充材料举例见表2。为了保证被试阅读句子,实验材料和填充材料的每个句子后均有一个理解性问题。

为方便数据分析,每个实验句划分出三个关键区域:1)关键动词,如表2材料举例中的“heard/believed”;2)关键名词短语,位于关键动词或“that”之后,如“thebirds/thewoman”;3)解歧区,包括关键名词短语之后的两个单词,如“werekilled/tookhis”。由于词长是影响自定步速阅读范式中单词阅读时间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对两种偏好条件下实验句的关键区域词长进行了统计检验。其中,名词短语与解歧区的词长为两个单词的词长之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偏好条件的实验句三个关键区域的词长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s>0.05)。

表2材料举例

实验条件材料举例

DO-非歧义Thehunterheardthatthebirdswerekilledyesterdayevening.

DO-歧义Thehunterheardthebirdswerekilledyesterdayevening.

SC-非歧义Theneighborbelievedthatthewomantookhisshoesaway.

SC-歧义Theneighborbelievedthewomantookhisshoesaway.

填充:并列句WeputthetoyinabigboxandmailittoMike.

填充:复杂主语句ThevisitorwhocamefromTaiwanlovedthisfoodverymuch.

填充:其他EventhoughJimtriedveryhard,hegotneitheroftheprizes.

2.3程序

句子阅读实验在封闭隔音的实验室中进行,使用E-prime软件在17纯屏显示器上呈现刺激,被试距显示器的距离约一米。将电脑键盘上的“F”和“J”键分别标记为“YES”和“NO”。实验采用自定步速阅读实验范式,开始时,首先在屏幕正中央呈现注视点“+”,之后逐词呈现句子,每个单词前均有400ms的空屏。被试阅读完一个单词后按“YES”键,呈现下一个单词。最后一个词呈现完后,会出现“**”,之后呈现理解性问题,被试需要在键盘上按“YES”或“NO”键回答该问题。理解性问题按键回答完后,呈现下一个trial。

3结果

1名高容量被试阅读实验中正确率低于80%,2名高容量被试阅读实验中阅读时间低于200ms的单词过多,该3名被试的数据被剔除。参与数据分析的被试共35人,其中高容量被试17人,低容量被试18人。由于实验者在编制程序时的输入错误,一个项目的某个单词该项目在数据分析时被剔除。35名被试回答理解性问题的正确率平均为88.81%,其中高容量被试的平均正确率为89.99%,低容量被试的平均正确率为87.71%,两组被试的平均正确率之间没有差异,T(33)=1.36,p>0.05。

理解性问题回答不正确的trial被剔除,错误数据占总数据的11%。然后剔除极端值,极端值数据占总数据的9%。极端值剔除方法为:首先,剔除小于100ms或大于2000ms的数据;然后,剔除平均数±2个标准差以外的数据。工作记忆容量不同的被试在各种条件下三个关键区域上的平均阅读时间见表3。

表3关键区域平均阅读时间(ms),括号内为标准差

高工作记忆容量低工作记忆容量

非歧义歧义非歧义歧义

DO偏好条件

关键动词408(125)342(124)451(235)442(196)

关键名词短语371(147)368(155)422(200)397(163)

解歧区309(86)382(162)387(141)384(139)

SC偏好条件

关键动词405(201)424(186)479(208)451(230)

关键名词短语365(128)382(136)419(177)422(141)

解歧区332(108)342(137)373(137)373(110)

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其中被试分析,工作记忆容量为被试间变量,动词偏好和句子歧义性为被试内变量;项目分析,工作记忆容量和动词偏好为项目内变量,句子是否歧义为项目间变量。分析的指标是回答理解性问题的正确率和三个关键区域的阅读时间。

3.1正确率

动词动词偏好主效应被试分析显著,F1(1,33)=10.45,MSE=0.01,p<0.01,SC偏好条件下的正确率(86.90%)显著低于DO偏好条件(91.00%);项目分析不显著,F2(1,90)=2.00,MSE=0.04,p>0.1。其他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3.2关键动词阅读时间

动词动词偏好主效应被试分析显著,F1(1,33)=4.60,MSE=6311.36,p<0.05,SC偏好条件下的阅读时间(449.84ms)显著长于DO偏好条件(415.59ms);项目分析中不显著,F2(1,90)=1.08,MSE=37303.30,p>0.05。另外,歧义主效应在项目分析中显著,F2(1,90)=4.25,MSE=37303.30,p<0.05;而被试分析中不显著,F1(1,33)=1.66,MSE=9260.17,p>0.05。工作记忆容量主效应及各种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关键动词上表现出动词动词偏好主效应,我们认为这可能与L2学习者对两种偏好动词的熟悉度不同有关。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我们让32名学生对实验句中的动词进行熟悉度主观评定,所有评定者均通过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评定采用5点量表,1为非常不熟悉,5为非常熟悉。对评定结果进行t检验发现,DO偏好动词的熟悉度(4.67)显著高于SC偏好动词(4.30),t(62)=3.63,p<0.01。

3.3关键名词短语阅读时间

所有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均不显著(见表4)。

表4关键名词短语阅读时间的方差分析结果

变异来源被试分析(df=1,33)项目分析(df=1,90)

F1PF2P

偏好0.420.520.150.70

歧义0.050.830.520.47

WMC0.980.330.360.55

偏好*歧义0.640.430.020.88

偏好*WMC0.090.770.330.57

歧义*WMC0.910.350.010.92

偏好*歧义*WMC0.020.900.220.64

3.4解歧区阅读时间

解歧区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其中动词动词偏好主效应、歧义主效应、工作记忆容量主效应均不显著;工作记忆容量与其他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被试分析接近显著,F1(1,33)=3.72,MSE=2527.22,p=0.06;项目分析不显著,F2(1,90)=0.57,MSE=15417.88,p>0.1。偏好、歧义与工作记忆容量的三因素交互作用被试分析显著,F1(1,33)=4.56,MSE=2436.96,p<0.05;项目分析不显著,F2(1,90)=0.72,MSE=15417.88,p>0.1。对三因素交互作用进行简单主效应检验,结果发现高工作记忆容量被试加工DO偏好句子时,歧义句条件和非歧义句条件的解歧区阅读时间存在显著差异,歧义句条件下阅读时间长于非歧义句条件,F(1,33)=8.94,p<0.01;而加工SC却并未表现出这种歧义效应。低容量被试在两种偏好条件下均未表现出歧义效应。

表5解歧区阅读时间的方差分析结果

变异来源被试分析(df=1,33)项目分析(df=1,90)

F1PF2P

偏好2.420.130.340.56

歧义2.400.131.700.20

WMC0.980.330.600.44

偏好*歧义3.720.060.570.45

偏好*WMC0.010.940.020.89

歧义*WMC2.760.111.730.19

偏好*歧义*WMC4.560.04*0.720.40

由于解歧区方差分析结果中,动词偏好、歧义、工作记忆容量三因素交互作用显著,说明高、低容量组被试的解歧模式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对两组被试在解歧区的阅读时间分别进行分析。

高容量组被试的解歧区阅读时间方差分析显示:动词偏好主效应不显著,F1(1,16)=0.99,p>0.1;F2(1,45)=0.09,p>0.1。歧义主效应不显著,F1(1,16)=3.10,p>0.05;F2(1,45)=2.45,p>0.1)。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被试分析显著,F1(1,16)=9.92,MSE=2044.17,p<0.01;但项目分析不显著,F2(1,45)=0.92,MSE=21555.87,p>0.1。简单效应分析表明,这一交互作用来自DO偏好条件,歧义句解歧区的阅读时间显著长于非歧义句,F(1,16)=7.08,p<0.05;而在SC偏好条件下,歧义句与非歧义句的解歧区阅读时间相当,F(1,16)=0.04,p>0.1(如图1左)。低容量组被试的解歧区阅读时间方差分析显示:动词偏好主效应、歧义主效应以及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如图1右)。

图1两组被试的解歧模式

4讨论

根据Wilson等(2009)和Dussias等(2008)的研究结果,英语母语者在阅读包含DO、SC两种偏好的动词的暂时性歧义句时,表现出了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具体来说,英语母语者阅读DO偏好动词的歧义句“Theelderlywomanforgottheaddresschangedashorttimeago.”时,由于“that”的省略,导致初始分析时将关键动词后的名词短语“theaddress”分析为动词的直接宾语,而解歧词“changed”的出现说明初始分析是不合理的,于是加工系统进行再次分析,将“theaddress”重新解释为宾语从句的主语,于是在解歧区“changeda”表现出阅读时间的延长。而加工SC偏好动词的歧义句“Theticketagentadmittedthemistakemightnothavebeencaught.”时,由于关键动词“admit”后常常接宾语从句,因此英语母语者初始分析时就将动词后的名词短语“themistake”解释为宾语从句的主语,解歧词的出现证明这种解释是合理的,因此并未在解歧区“mightnot”表现出加工困难。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工作记忆容量的L2学习者加工第二语言暂时性歧义句时,可以像英语母语者一样,在解歧区阅读时间上表现出动词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因此,高容量的L2学习者可以利用动词偏好信息来加工DO/SC歧义句。DO偏好条件下歧义句的解歧区(如“tookhis”)阅读时间显著长于非歧义句,而SC偏好条件下则无此效应。低工作记忆容量的L2学习者在解歧区阅读时间上没有表现出动词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说明低容量L2学习者未利用动词偏好信息加工歧义句。另外,低容量被试并未表现出歧义主效应,这说明暂时性歧义句中“that”的省略对于低容量L2学习者来说并无影响。低容量L2学习者未利用动词偏好信息解歧,并不是因为其未习得动词的亚范畴偏好信息,因为所有低容量被试均参与了偏好评定任务,实验材料中的24个关键动词习得情况较好。

低工作记忆容量的L2学习者在解歧区则并未表现出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说明其无法利用动词偏好信息来加工歧义句。然而,根据句子阅读理解的正确率来看,低容量的学习者也能理解句子的意义,那么低容量的学习者是如何加工歧义句呢?这一现象可以用浅层结构假说来解释。浅层结构假说(ShallowStructureHypothesis)认为,习得年龄较晚的L2学习者的句法加工与母语句法加工存在本质上的差异,晚期习得的L2学习者,即使其第二语言熟练程度很高,或者其母语与第二语言相似性较高,在加工复杂句法结构时也无法达到母语句法加工的水平,其根本原因是L2学习者的语法知识不够完善,因此只能依赖词汇、语义等线索来加工L2句法。在本研究中,低容量的学习者虽然无法利用动词偏好信息加工歧义句,但其句子阅读理解的正确率并没有随之降低。这可能是因为,在句子理解的过程中,由于低容量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容量有限,无法在提取词汇语义的同时,对句子动词的亚范畴信息进行加工,因此仅靠将句子各成分的语义信息来达成对句子意义的理解。

这一假设在研究结果中得到了验证。低容量的L2学习者不仅没有表现出动词与偏好的交互作用,而且并未表现出歧义效应。由此可见,歧义动词之后是否有“that”,对其加工句子并无影响。众所周知,句子中的单词可以划分为内容词和功能词。内容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主要提供理解句子所需要的语义信息,而功能词包括介词、连词等,主要提供句法信息。“that”为连词,属于功能词的范畴,包含着句子理解所需要的句法信息。根据浅层结构假说,我们可以推论,低容量的L2学习者之所以未表现出歧义效应,是由于其句子理解过程中,主要提取各内容词的语义信息,而忽略了功能词中包含的句法信息。本研究中实验材料中,大多数句子仅提取内容词的语义信息,即可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例如,句子“Thehunterheardthatthebirdswerekilledyesterdaymorning”后的理解性问题为“Werethebirdsdead?”,L2学习者若仅提取“hunter”、“heard”、“birds”、“killed”等内容词中包含的语义信息,而忽略“that”所包含的句法信息,也能够正确回答理解性问题。

本研究结果与Dussias等(2008)研究的结果相一致。如前文所述,Dussias等(2008)研究中,高熟练程度的L2学习者对于已经习得了亚范畴偏好信息的动词,可以利用其偏好信息加工暂时性歧义句。虽然本研究中的汉英双语者的英语熟练程度并没有Dussias等(2008)研究中的西班牙语-英语双语者高,然而当其工作记忆容量较高时,却可以表现出与Dussias等(2008)和Wilson等(2009)研究中的英语母语者类似的动词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由此可见,工作记忆容量的高低决定了L2句法加工者能否利用动词偏好信息进行句法加工。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领域,前人发现的影响L2句法加工的因素主要有第二语言的习得年龄、熟练度以及母语经验。而个体的认知能力(如工作记忆容量)对第二语言的句法加工是否有影响,不同研究者的观点不一。本研究首次考察了L2学习者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对L2歧义句法加工过程中动词偏好利用的影响,从结果来看,工作记忆容量对L2句法加工是有影响的,这与Dussias等人(inpress)、陈宝国和徐慧卉(2010)、Havik(2009)等研究的结果一致。

总之,本研究的结果发现,高容量的L2学习者在加工工作记忆负荷较低的英语歧义句时,可以利用动词的亚范畴信息来解歧。而低容量的L2学习者在句子理解时,可能无法利用多种信息,而更多依赖提取词汇的语义信息来达到对句子意义的最后理解。因此,L2学习者的句法加工是受其工作记忆容量影响的。

5结论

工作记忆容量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否利用动词偏好信息加工暂时性歧义句的重要因素。工作记忆容量较低的L2学习者虽然习得了英语动词的亚范畴偏好信息,却无法利用这种信息来加工英语歧义句。而工作记忆容量较高的L2学习者能够利用动词亚范畴偏好信息加工歧义句。

参考文献

陈宝国,徐慧卉.2010.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对第二语言句法歧义句加工的影响.心理学报.42(2),185–192.

Clahsen,H.,&Felser,C.,2006a.Grammaticalprocessinginlanguagelearners.AppliedPsycholinguist,27,3–42.

补全图心理测试和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点赞(6)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