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90后生活心理状态测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90后现在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是什么样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90后现在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是什么样的
90后现在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的样子:追求时尚,有自己最独特的个性,敢爱敢恨,有自己的想法和最独到的见解。欣赏的东西往往不被上一辈人理解。喜欢听饶舌甚至听不出歌词的“周式”歌曲。喜欢“街头文化”,不论男孩女孩,都喜欢打篮球、跳街舞。
爱穿的衣服不一定最流行,但绝对个性。喜欢守着一大堆零食坐在电视机前看肥皂剧。喜欢在放假的时候赖在床上睡到颠倒黑白。男孩们喜欢跟电脑游戏中的虚拟人物PK,女孩们喜欢看小说。不服从老师和家长的管教,执拗地打断他们,来阐述自己的想法。
执着到“不撞南墙不回头”,要强到想凭自己的实力打拼未来。
1、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要太勉强自己,尽力之后顺其自然,这样就卸下了不必要的压力,理解自己知道哪些是正常的,就做到了,对自己宽容一些,不苛求自己,先让自己安然看待自己的好与不好,着眼未来,再慢慢成长、改变,这样就能够与自己和平相处,欣赏别人,安然做自己。
2、学会理解别人,不过于较真,就能从人际关系的痛苦中解脱。车到山前必有路,兵来将挡水来土屯,也就自然放下了,对未来过多的担忧。
3、转换习惯性思维,才能与自己和平共处,放下对自己过高的要求,不过于追求完美,放下过度的执着,努力去做对结果顺其自然,紧张和焦虑自然离自己而去。
4、保留原有的目标,带给自己动力和方向,不要总想着它能否实现,要做的就是每天不要虚度,每天有些成长,等待机遇实现目标。如果条件不具备,无法实现目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普通的成就生活,也可以精彩。
二、现在90后都有什么样的心理
当90后“长江后浪推前浪”般推着我们前进时,我们期待能对他们有更多了解。经连续3年的尝试后,2010年有了些感觉。透过“对话”这个平等相处的平台,90后的形象在我们心目中正生动起来。我们试着给90后画像,忍痛取舍之后,留下了这十组性格语句。我们知道,这不可能全面,但至少是一个勇敢的开始……
成长中的90后还没有学会深藏不露和表里不一,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不管是喜怒哀乐还是轻蔑与不满,都明明白白地写在了脸上。他们讨厌做作、拒绝虚伪、喜欢透明。这样的一代,没有人们想象中的灰暗与复杂。一是一,二是二,不瞻前顾后,不面面俱到,不左右逢源。
就我个人而言,做不到敢爱敢恨,因为这也是需要一定勇气的。身边倒是有这样的朋友,我很喜欢他们的作风,但是他们所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大,毕竟一个人即使十分讨人厌,也总有另一面,在没有全面了解的情况下,说敢爱敢恨都言之过早了。
(受访者:黄凌云,学生,1991年出生;校媒记者:福建农林大学校报王选辉)
其实敢爱敢恨是每一代青年的特征,只是这种特征因年代的不同表现程度不同。90后目前都处于青少年阶段,这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现,而且,由于90后是和网络一起成长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行为自然会被网络媒体所关注和放大。
(受访者:陈璐瑶,厦门大学学生,1990年出生;校媒记者: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黄琬丽)
90后敢爱敢恨的个性鲜明而又独特,我们慎于判断,对待感情严谨又勇敢。喜欢或讨厌表现得直白,并且义无反顾:爱上就死心塌地,恨了就决绝背弃。某些人看来这难免显得武断,但优柔寡断会让自己更茫然无措,个性上的独立与倔强让我们拥有了这样果敢坚毅的性格。我们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敢爱敢恨是我们的标签,有自己的坚持,这就够了。
(受访者:王燕美,学生,1991年出生;校媒记者:漳州师范学院青年宣传中心大学生记者团陈若蓝)
90后的我们更热爱生活、热爱自己。我们会花很多的时间在长辈们认为没有价值的事上,比如我们所钟爱的街舞。我们觉得,只要是自己喜欢,就算再辛苦也值得,我们只想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好好地认真一把,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但如果我们不喜欢,再怎么逼迫也徒劳,不爱就是不爱。总而言之我们是勇敢、自信、有追求、有理想、敢爱敢恨的一代,这会使我们有时候显得棱角过于分明,气焰略微嚣张。
(受访者:Selina(留学英国),学生,1991年出生;校媒记者:福建师范大学校报魏蓉蓉)
大多数人总以为90后都是敢爱敢恨的人,其实无论在哪一代,敢爱敢恨都是少数。在我看来,敢爱敢恨也分“良性”与“劣性”,良性的敢爱敢恨是正直,是勇气,反观自己,的确也做不到个性分明无所畏惧;而劣性的敢爱敢恨,是过分张扬,缺乏理性。身为90后,大多为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较多,所谓的敢爱敢恨也容易成了他们扎堆儿的无理取闹。
(受访者:张弘骅,学生,1990年出生;校媒记者:福建师范大学青年通讯社钟艺泓)
作为90后,我眼中的同龄人大多数是敢爱敢恨、嫉恶如仇的。这既是一个好现象,但又有令人忧虑的一面。一方面,他们有明确的是非观,同时又有强烈的个性,不畏强权,愿意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另一方面,90后的独特个性也常常会导致他们缺乏冷静思考,总是不顾客观事实或是在没有周全考虑的情况下就狂热地支持或是激烈地反对某一事物。因此,90后倘若能在爱憎分明的基础上更注重理性思考,会变得更加成熟稳重。
(受访者:黄曦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文系学生,1991年出生;校媒记者:福建师范大学青年通讯社费靖华)
理财“小算盘”在90后的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他们知道节流,更注重开源。年长者节俭度日的唠叨,常常换来90后的嘲笑:你out了。Money赚了就是要花的。他们懂得享受生活,也懂得计划自己的财富。在90后眼里,资源、才华、人脉、亲情、健康都归入“财”列,需要精心打理。
理财这个话题和年龄无关,不能一概而论,60后也有不会理财的,90后也有创业家。从成人的眼光看,90后大多理财意识不强,甚至不如80后。我认为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国内物价涨幅快与购物方式的多元化,强烈地刺激了青年人的购物欲望,使得理财对于90后青年们来说越来越难,而且对于怎样帮助90后树立正确的理财观也变得越来越难。
(受访者:韩晗,知名青年学者,1985年出生;校媒记者: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黄琬丽)
我身边的90后确实“理财有道”。他们有着充分的创新思维,对钱财越来越重视,因而有着很大的闯劲儿,创业较早。他们对自我花钱很舍得,但大部分90后对家人、亲友并不怎么大方。这或许源于90后非常独立的人格特性,缺乏分享意识。
(受访者:刘旸,大学生,1989年出生;校媒记者:华侨大学《华大青年报》童静)
90后思维活跃,胆子也大,他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投资并不能一概称为理财有道,只是一些90后的确花钱比较精明。对于绝大部分尚处于纯消费者阶段的90后,给他们贴上理“财”有道的标签还为时尚早,因为他们还未真正接触理财教育。
(受采访者:李伟,教师,80年代出生;校媒记者:漳州师范学院余颖)
在理财观念方面,我十分欣赏中国孩子。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不少孩子的信用卡严重透支,甚至“负债累累”。中国孩子却相反,他们在理财等方面显得十分理性,崇尚根据实际情况消费,随着网络的发展,他们更是将目光投向了物美价廉的网上商铺,知道花小钱办大事。
(受访者:史密斯(芬兰),大学外教,1955年出生;校媒记者:福建师范大学青年通讯社李雅琼)
90后爱“财”是没有错的,但我认为爱“财”首先要从学会节俭开始,而浪费现象较普遍地存在于90后学生中。如果一个人都不爱惜人们的劳动成果,怎么谈得上爱“财”呢?因此,爱“财”必须学会从节俭开始,反对浪费。
(受访者:薛谊青,西南电力设计院高级工程师,1958年6月出生;校媒记者:蒋琰,四川师范大学)
中国90后的英语说得地道,英文歌曲唱得纯真,与国际同龄人的文化差异也很小。较之60后、70后、80后,他们具备了更开阔的国际视野与更强大的思维能力。90后是现实社会中最“国际化”的一代,他们承载了中国从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崛起的希望与未来。
相比于其他年代出生的人,90后更新潮、时髦、灵活和开放,他们能更快速接受并适应新鲜事物,不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因而他们更容易与国际接轨,更显“国际范儿”。要知道,他们中多数人还在读幼儿园或小学时甚至刚学会说话时就开始接触并学习外文,早早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外国人打交道相对顺畅、文化隔阂较小。虽然90后年龄较小,相对幼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应该会更加理性与成熟。
(受访者:胡友祯,职工,1989年出生;校媒记者:江西财经大学周欢)
虽然受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信息网络化等影响,90后与60后、70后相比,国际化条件和基础更加成熟,但要真正能够成为最“国际化”一代,还有待于我们共同努力,尤其是90后的扎实拼搏。国际化并不等于英语化、西化,培养国际化的人才,需要注意正确处理世界与民族、传统与创新、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既要培养90后的“世界眼光”,也要注意培养“中国之魂”,坚持国际化与民族化的统一。
(受访者:陈宜大,副研究员,1970年出生;校媒记者:林恩文,福建农林大学)
在很多人眼里, 90后像是川辣鸡翅劲辣、古怪、自我中心、个性十足。的确,崇尚发展自我、展现自我、成就自我是他们的信念,但这显然不是他们信念的全部。他们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充分展现个人风采,而什么时候应该适当收敛锋芒以便更好地融入集体、为整个集体的目标和荣誉而奋斗。
很多人说我们90后自私自利,缺乏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但我认为这只是少数。一些极端个案被媒体报道后无限放大,造成了社会群体对90后的普遍误读。在我们班上,多数90后都愿意齐心协力,我们在排练晚会节目时,尽管舞蹈动作反复修改,但大家都没有怨言,主动增加时间排练,练好的同学手把手教不会的同学。有时候合作就是这种不需要言语的默契,虽然大家都有个性和自我,但当需要的时候,我们还是义不容辞。
(受访者:黄杰,学生,1992年出生;校媒记者:江西财经大学周欢)
我的孩子和侄子都是90后的,他们给我的感觉就是什么都不太在乎,更关心的是自己喜欢的,喜欢围着电脑在家宅着,让父母操心。90后的自我展现欲很强,当然他们也有表现的能力,对于事物的看法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的见解,许多我们认为经典的东西时常被他们颠覆。这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既容易脱离孤立,也可能提出更为有效的方案。我觉得他们还需要去深入了解社会,才能理解团队合作的涵义,只有社会对他们更包容,他们才不至于受那么多的牵扯力。
(受访者:方向昭,教师,1966年出生;校媒记者:福建莆田学院,林云霞)
我觉得,用“有自我要团队”作为90后的关键词有失偏颇。我接触了几个新来的同事,一方面,90后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但其耐挫能力较差。他们在团队工作中喜欢展现自我能力,但往往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容易出现自我为是、夸大其词的现象。他们中的部分人具有合作精神,但从整个群体来看,这方面还是需要进一步磨练的。
(受访者:肖金发,工程师,1963年出生;校媒记者:福建工程学院,肖珺)
自称为“网络原住民”的90后,身上被贴得最多的标签就“自我”、“孤独”、“冷漠”,但90后说:“其实我们自己从来不这么认为。”身为独生子女,他们其实比有兄弟姐妹的人更渴望友情、珍惜友情。他们在交友上从不刻意,更不功利。他们喜欢建立自己的朋友圈,而且喜欢有多种类型的伙伴。
谁又不曾孤独过呢?我们没有理由为90后担心,也没有资格教导他们。90后没经历过政治大战争,没有遇到过经济大波动,他们的大战只是自己的心灵恐慌。他们爱钱、爱玩儿、爱自己、爱自由,小圈子的生活使得他们更加独我,但创新、主见也是他们“孤独”的衍生品。有时“孤独”是和大环境相关的,比如教育体制,比如家庭环境,但有些东西是共通的,比如心存爱,比如对纯真友谊的珍视……与其忧心,不如祝福!
(受访者:艾维华,唐山晚报记者,1970年代出生;校媒记者:中国石油大学孙婧)
90后不是孤独的一代,他们充满爱心,在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他们关爱他人,特别在奥运会、世博会志愿服务上,充分展现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现在很多90后都是独生子女,社会的确存在个别90后整天局限在小天地,心扉没有敞开,但是这种现象在任何一代人中都有。社会不应对90后有过多的指责。
(受访者:黄旺生,大学教授,1953年出生;校媒记者:福建农林大学校报林恩文)
90后是孤独的。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过于重视自己的孩子,宁愿把他们关在房子里,也不愿让他们走出家门去和同龄的伙伴一起玩耍。渐渐地90后的孩子养成了孤僻的性格,各自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中。回想起我自己的童年,都是和同龄伙伴一起度过的,一起收割稻草、一起嬉戏打闹。而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了,可是他们就像金丝笼里的小鸟看似安逸,其实是孤独的。
(受访者:谢桂华,一位长期在小学工作的普通教师,1958年出生;校媒记者: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徐珊珊)
爱孩子不是付出就有回报的,娇惯反而会绊住孩子成长的脚步,消解他向上的动力,在关键时刻的支持才能让他体验到逆境中爆发力量的成就感。高质量的两代人关系其实比单方面的父爱母爱更重要。要教会孩子凝视爸爸慈爱的眼睛和感受妈妈温暖的手,少点抱怨、少点恨铁不成钢。
其实很多人都回答不上来亲情是什么概念,但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这是一种无法言语的情感。“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每一对父母的出发点都是为孩子好,尽管他们的方式可能不合我们的胃口。因此遇到矛盾时,我都和父母好好地谈,力求达到理解和体谅。越长大就越觉得父母真的很不容易。而且,在我看来,不管是出生在什么时代,亲情,对我们而言永远都是世上最难以割舍的美丽。
(受访者:张海星,学生,1990年出生;校媒记者:福建医科大学青年通讯社张美恋)
很多时候,孩子的观念,来源于家庭,与年代无关。我不会拿孩子和别人比较,而是多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鼓励的眼神;我不会只关心他的成功,而更愿意分享他的成长。我希望儿子能多倾听,而不是一味地表现;多历练,而不是躲在父母背后总也长不大。我愿意给孩子一种信念:亲情是相互的分享和支撑,是不变的温暖和力量。
(受访者:于甜,大学教师,1970年代出生;校媒记者:中国石油大学孙婧)
有时,社会舆论会给我们扣上帽子,当我们还不知道怎么孝顺时,却已因为“不孝”成为众矢之的了。其实对于我们而言,父母长辈依旧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最应该孝顺的人,行动会检验一切。
(受访者:李元,学生,1992年出生;校媒记者:福州大学校报林典)
亲情一如盛夏徐徐拂面的凉风,寒冬热气腾腾的牛奶,它如影相随,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呵护与感动。亲情是寒暑假里兼职回家的小巷路口爸爸熟悉的身影;是学习、工作不顺时姐姐孜孜不倦的开导;是闲暇时听妈妈唠叨唠叨家常;是忙里偷闲地聆听妹妹考试失利遇事不顺……它从我们的祖辈传至父辈,然后又一代接一代地沿袭下去,教会我们如何爱人和“血浓于水”这一真理。
(受访者:高碧清,学生,1990年出生;校媒记者:莆田学院校报刘春荣)
90后对父母的态度是矛盾的,他们一方面能意识到父母的辛苦或者父母所做的一切,但另一方面却理所当然地接受父母提供的一切,很少用一些行动向父母表达爱意或者减轻父母的压力。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90后不善于表达自己,尤其是男生。
(受访者:李荣锴,大学生,90年代出生;校媒记者:漳州师范学院青年宣传中心大学生记者团杨碧双)
娇生惯养的环境让90后养成了很多不好的性格。90后大多爱表现却缺乏倾听的耐心,尤其是亲人的嘱咐唠叨。90后不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不经意间往往会伤害到亲人。90后不善于跟亲人进行交流,他们宁愿对着电脑把自己的心情跟陌生人说,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亲人听。他们不断的追求时尚,在他们内心总是觉得父母的想法落后,思想跟不上潮流。
(受访者:杨蕊蕾,学生,1992年出生;校媒记者:福建师范大学青年通讯社周晓璇)
在宽松富足的环境中长大的90后,心中有着自己于亲情独特的坚守。一首《听妈妈的话》唱出的是自己期盼长大以尽孝的心理;一曲《世上最美的歌》更是直接哼出了90后对于亲情的追念。90后的亲情观其实很简单,“爸妈太辛苦,我要赚钱,买好的房子,给爸妈养老”便是他们简单而坚定的想法,亦是他们对于亲情最好的诠释。
(受访者:林颖,学生,1991年出生;校媒记者:福建师范大学青年通讯社聂历蓉)
动漫已经深深嵌入到很多90后的精神结构中。动漫带给他们的不仅是快乐,还有感动、思考和激励。他们对中国动漫的现状不甚满意,只是不知,当他们成长为动漫制作的生力军时,是否有力量改变这样的现状?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我喜欢《阿凡提》,90后喜欢《火影忍者》。我虽没看过《火影忍者》,但猜想它一定有独特之处,也许它能通过奇特的故事,新颖的创意,让孩子们体悟到和书中、电影中同样甚至更为鲜活的道理吧。这种冲击,更生动,更平实。如果动漫能够同时带来休闲和感悟,我想,它就能成为一种成长的理由。
(受访者:王翠红,唐山一中教师,1960年代出生;校媒记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孙婧)
相较70后,90后是按照科学喂养的温室、大棚、阳光、肥料,一切都是充足的,所以生的也像熟的,好像压根就没有青涩过。但他们依然是清纯的,只是这个清纯不是张艺谋导演心目中的“1975”版,而是2010版。
在我心里,“清纯”是留给思想单纯、心地清澈的女孩子的词。可现在的90后女孩儿,不像孩子,她们有手机、电脑,穿戴品牌服饰,生长在繁杂世界中,他们见多识广,见怪不怪。清纯也许只是一个时代的名词,包含着青涩、懵懂,甚至是无知和贫瘠。而现在的清纯,已经失去了它成长的养分,却更多与外貌的养眼或者气质上的清新联系在一起。既然“熟”了,又怎能“返老还童”?也许时代走得太快了,我们的思维都跟不上了……
(受访者:何柏青,退休工人,1950年代出生;校媒记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孙婧)
诚然,60后、70后、80后的人们是从青涩走向成熟,他们所经历的困难是90后难以想象的,他们的拼搏精神也是值得尊敬与学习的。但是不可否认,在这个互联网高速扩张的时代,90后接触的世界要比上一辈要广,大量的日剧、韩剧、美剧充斥着网络,90后穿衣打扮、行为方式与上一代不同,那是自然的事情,只要不是过度的模仿,适当的改变又何尝不可呢?
(受访者:薛皓仁,大学生,1989年出生;校媒记者:西安交通大学徐盼)
宣称“我每天可以吃的有限,穿的有限,花的有限,但是开心必须无限”的90后,是娱乐能力超强的一代。在他们眼中,娱乐是天性的释放,是让自己更开心的生活方式。相比我们任何一代人,他们都更加希望“在娱乐中生活,也在娱乐中学习和成长”。
其实每个年代的人都期待自己像90后孩子一样活得轻松快乐。90后是幸福的一代,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可以通过娱乐丰富业余生活。虽然有时候他们看上去很疯很野,但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懂得边玩边学习,比起我们这代人,他们是最会享受生活的人。
(受访者:周伦才,农民,1963年出生;校媒记者:江西财经大学周欢)
大多数90后不必过多地担忧吃不饱穿不暖,因而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追求精神慰藉。娱乐是生活中的调味品,适当娱乐可以自我放松、缓释压力和消解烦恼,但90后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的“泛娱乐化”现象也值得警惕。
(受访者:况娟,大学生,1990年12月出生;校媒记者:江西财经大学周欢)
90后有着十足的行动力。他们想做就做,不假思索,喜欢挑战。他们说:“其实,我们不复杂,只需要一个表达的空间。”他们还说:“给我阳光,我就灿烂;给我空间,我就成长。”
与很多90后一样,我也乐于表现,在适当的场合凸显自己的存在、展示个人的风采。然而,这种举动往往会被老师或其他年长的人误解为过于炫耀而不懂谦虚,甚至被批为不知天高地厚。在这种情况下,我一般都不会跟他们犟嘴或急于辩驳。在我看来,只要不违法乱纪、不触碰道德底线,自己能够决定的事情可以想做就做,何必看他人眼色?打败猜疑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行动。我们90后也会默默努力,给自己争气,证明我们并不比别人差。
(受访者:王庆峰,大学生,1991年出生;校媒记者:江西财经大学周欢)
有人说90后爱表现和炫耀自己,很傲气,但我认为这并非普遍现象。比起往届的大学生,90后虽然更自我一点,但如果真正深入地和他们交往就会发现,他们更容易与老师交心,只要你真心对他们,他们很快就和你亲近起来。很多人没有发自内心对待他们,或与他们接触不多、了解不深才造成这样那样的误解。
(受访者:魏丽艳,大学教师,1977年出生;校媒记者:江西财经大学周欢)
1.在熟人面前说个不停,在生人面前一言不发;
3.永远觉得别人不可能了解自己;
8.对动漫情有独钟,尤其是日韩动漫;
10.发短信的速度与宝马Z4有一拼;
11.坐在电脑前可以坐到屁股冒烟;
12.喜欢制定周密的个人计划,然后不执行;
13.没事就喜欢检查手机有没有短信;
20.每天,家-学校-家,两点一线;
27.路过有镜面反射的地方一定会关注一下自己的容貌;
29.永远不知道自己的钱花到哪儿去了;
31.喜欢酷的女生或者漂亮的男生;
33.网友成为朋友,朋友成为网友;
35.至少有一个曾经是偶像而现在羞于承认的明星;
36.R&R、R&B、Hip-Hop,至少喜欢一个;
37.可以用拼音打出每个字,但不见得能写出来;
48.两分钟经常这样安排:前一分钟是崇拜,后一分钟变成藐视;
三、90后的心理特点
1、90后现象是家庭环境产物。90后的家庭是祖辈经受鏖战与磨难,父辈历经奋斗与改变,在两代人分别体验生死与贫苦后,这类家庭往往趋向于对孩子的过分呵护,导致大多数90后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淡薄,缺乏艰苦奋斗的毅力和居安思危的责任感;90后的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除父母外,亲情观相对淡薄,性格孤僻;随着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环境差异很大,父母对社会现状的看法和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青年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导致
2、90后大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的多元化;家庭内部问题,尤其是离婚率的不断上升,是部分90后经历了家庭解体的打击,造成他们性格和心理上的某些缺失和成长中的断位。与此相关,很多90后学生缺乏磨难教育和挫折考验,逆反心理特别强,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完结,有喜欢的朋友请收藏本站。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