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测试心理学?人性的测试心理学原理

本文目录

  1. 心理学大师是如何洞悉人性的
  2. 简答:心理学是如何界定人性的
  3. 史上最著名的三个心理学实验 直接揭露人性
  4. 心理学对人性是如何界定的

一、心理学大师是如何洞悉人性的

我是心理学学者,并不是心理学大师,但就这个问题,我分享下我的看法与间接,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心理学大师从来不洞悉人性。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所有行为活动的心理状态,描述的是心理,虽然是在人的层面上去探究问题的,但可不是研究人性哦,这一点一定要区分开,人的心理模型和人性的模型可不一样,人性只有两点,老子的“人之初,性本善,”和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恶。”这两个人性的观点,是国学儒家的范畴,并不是心理学的范畴。

第二:我想你是要询问人心这个概念。人的心理学活动在大的具有代表性的范畴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就使得我们无需去探究人的心理是什么样的状态,直接进行分门别类就可以得到相差不大的答案,举个栗子,关于人的左脑右脑处理信息的分类,那么经过脑割裂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人的左脑具备逻辑思考能力,右脑具备情感思维能力,经过对左脑发达和右脑发达的人群进行特征提取,比如说我们的左撇子和右撇子习惯,实验研究表明左脑发达的人是右撇子,右脑发达的是左撇子,那么我们平常看到左撇子的人就知道,这个人的情感细腻,对于感性的知觉处理能力比平常人强,这些都是实验得出的结论论证,可以直接拿过来用。

第三:仍然有特例存在,需要的社会阅历经验。比如说,有的人是后天改的右撇子,实际上是右脑发达,这个时候我们很难用书本上的知识去解释,又不能说书本上错误,那么我们只能从其种种行为习惯综合的其考量这个人具备什么样的性格特质,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社会阅历,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通过理论的学习加后天的实践,就是心理学大师洞悉人心的原因。

第四:不要把心理学神话。由于我们人人都有自己的隐私,都喜欢把自己的秘密藏在自己的心理,而一听心理学,哇好高大上,即使你有朋友学习心理学,也不要惧怕,因为他们可能根本就没有达到心理大师的层次,所以连蒙带猜可能把人唬住,实际上,心理学不是教你看透人心的,而是阐述人心理活动的规律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感谢邀请,以下是个人的一点愚见。

首先,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做基础。理论知识是前辈们经过实践而总结出来的经验。没有基础,就如一张白纸,无从谈起。

其次,大量实践。通过观察人们的衣着服饰,面部表情,行为动作,语言表达等,再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判断他们的个性特征,真实想法等。

美剧《别对我说谎》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识谎

专家 Gillian负责调查一位国会议员,当 Gillian询问议员:“你上周五晚上是怎么度过的?”,议员为了掩盖自己经常出入俱乐部的事实,于是开始编造所谓的“不在场证明”,他说:“我去国会的健身房游泳,然后回家看文件,吃过晚饭之后,我出席了一场社交活动。”这位议员的表述十分平静自然,似乎看不出什么破绽,然而 Gillian要求他倒着再描述一次,即从他做的最后一件事开始往回说。议员立刻显示出来不安和惊慌,他开始语无伦次,完全不符合之前所描述的情形。

这是因为,当人们编造谎言时,倒着时间顺序来描述会非常困难,因为他先前编造出来的情形并不是真正的记忆,虽然说谎者会事先准备好要怎么回答,却几乎从来没有想过还要倒着顺序准备一遍,因此会显得惊慌失措,立刻就暴露了自己。

总之,大师也是从普通人过来的,系统的理论加上大量的实践,久而久之,融会贯通。

本人非心理学专业,以下仅是个人的一点愚见。

似乎从电视里知道,心理学大师都被赋予一种能洞悉人心的神秘能力,常常用于刑侦与犯罪。如《暗黑者》、《美人为馅》《读心神探》

基本套路就是心理学者通过对方的动作,语气,甚至微表情来猜测出对方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然后找出真凶,完美破案。

但,现实生活中。所谓心理大师很多的是一种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学者的职业状态。他们没有一眼看穿对方心里想啥的能力,也没有通过一些猜测出来的罪犯侧写而轻而易举破案的传奇事迹。

他们不过只是和我们一样勤勤恳恳工作的普通人。他们工作中常用的工具就是各种量表,最需要不断提升的就是语言交流和发掘对方表达欲望的能力。

他们所得出的所有判断都来源于客观的量表结果数据,和对方实实在在的表达。关于心理师看透人心一说完全是夸张的视觉艺术带给大家的误解和对心理学的神化。

首先,洞悉人性并不是心理学大师的专利,很多高人都能洞悉人性。

如果只说心理学大师,一般来说,洞悉人性会通过以下层面:

1.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术。比如:精神分析中的潜意识、阻抗、境、移情,微表情、咨询会谈等等。从心理规律角度来洞察。

2.心理专家自身的强大直觉,能够洞察到对方的微妙心理变化。

3.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帮助心理大师更深地了解人性,同理心也会发挥作用。人性有很多共同的优缺点

普通心理学研究的是正常人的心理活动;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正常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心理活动;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正常人在每个发展阶段的心理活动;变态心理学研究的是异常人的心理活动。这些是有章可循的。咨询技能和心理诊断是几代心理学工作者对心理活动规律的总结,各个取向的咨询技能是全世界心理工作者百年来的结晶。所谓洞察人心其实不是咨询师厉害,而是每个来访者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过程都会留下痕迹,心理咨询师不过是循着痕迹看到了言行背后的实质而已。

但是最近我一直在自己学习心理学相关的课程,因为我发现我把学习到的内容用到实践中,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

首先,通过学习了解到,心理学研究的都是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思维模式,从而引发情感,达到关系的层面。就是:行为—思维—情感—关系。

然后,你会通过大量的学习和案例总结出经验,让你通过个人针对某个事件的反应行为,推断他的思维模式。并根据他的思维模式推断他这种思维模式情感反应是因为经历过哪些时间导致的,会对他各种关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其实,很多时候心理咨询师并不会给出你具体的建议,他的主要内容是倾听,然后通过发问进行引导你正视内心。

大师他们也是需要大量的学习和经验积累,知识很多时候是没有对错的,只因使用领域范围的不同导致差异性。就是“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原因。

大量的策划和实践经验相总结。观察思考个人行为,社会现象背后的逻辑和本质。

学习最基本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准确的

判断面对社会和个人的行为做出归类,从而更深入的理解背后的本质

根据人们的喜好和倾向做出相对应的举动,如说话,动作,神态观察人们的反应做出判断,对应所做的知识进行匹配。

简单来说,拥有心理学知识,通过一系列举动测试,分析人们的反应。作出判断再给予反馈。

通常我们会用以下方式来了解人的潜意识部分:

第一,大量的咨询经验获得。人的潜意识也是有迹可循的,无意识的动作,语言都暗示一些信息。NLP的技术前身,就是通过大师的咨询模式,找出反复出现的语言模式,研究出一套可复制的咨询技术。

第二、逻辑分析获得。我们在咨询当中,往往会屏蔽描述人所说的判断性语言,而更关注事实发生了什么。事实和判断往往有很大的区别。从事实现象出发,关注对方做了什么,而不关心对方怎么想的,对了解一个人更有价值。

第三、直觉感受获得。人和人的交流,不仅仅限于语言。人类在没有语言的时候,也能够沟通交流。因此,直觉感受也是交流信息的一种方式。只是我们需要做一些恢复性的训练,让我们能够判断,是我们以为的,还是身体直觉感受到的。

首先,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不是大师,不敢替大师妄言!

其次,以我近30年的临床经验和10年策略派艾瑞克森催眠受训的经验,有时候并不一定是“大师”洞悉人心,而可能是“大师”头衔催眠了易受暗示的来访者,也许,心理学的有趣也在于此,你以为如何呢?

再次,所谓:不想成为大师的你不是好提问者,能想大师所想指定不是一般人!

祝热爱思考的你:我思故我在!常思常新!

二、简答:心理学是如何界定人性的

1、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研究动物心理主要是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预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总而言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2、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原先,心理学、教育学都同属于哲学的范畴,后来才各自从哲学的襁褓中分离出来。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3、有朋友说:“学心理学的人能看透别人的心理,知道他人心里想什么,好厉害!”这些说法把心理学神化了,其实,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三、史上最著名的三个心理学实验 直接揭露人性

1、生活中还是多看一些正能量的电影和电视比较的好,这样还能感觉生活比较的美好。人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物,特别是人性是最经不起考验的,有时候我们在斥责某人的行为冷漠时,如果当时在场你有可能也会这样做。那么本期的历史故事,讲讲历史上出名的3个心理实验。

2、好撒马利亚人出自《圣经》的一篇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犹太人因为被打劫而受伤躺在路边,然而,路过祭祀和利末人并未救助他,最终,是一个和犹太人有着隔阂的好撒马利亚人救助了他。

3、根据这个故事,心理学家约翰达利设置了一个心理学实验,他找到了一些神学院的学生,其中一组给他们讲述了好撒马利亚人的故事,另一组则并未讲述,但是他们都被要求前往另一处地点进行神学的布道;在他们道路途中,心理学家设置了一些假装受伤需要救助的人,看看这些神学院的学生是否会放弃自己布道的机会选择救助他人。

4、但是,结果却令人失望。只有10%的人学生选择了救助受伤的人,当然,他们为了赶时间和得到布道的机会,有着各种各样不救助的理由。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大义凌然的批评着他人,但是当我们遇到此类事件时,我们却可能会给自己找到各种理由来回避那个我们无法忽视的事实。

5、很多人都听过一个心理学效应,责任分散效应,这个实验便是验证。心理学家设置了一对一以及多对多的对话环境,但是,这些被试都被设置在不同的房间之内,他们并不能见面,只能通过对讲机进行对话,并且,这些对话内容多是涉及隐私的话题,而在这些对话者中,其中一位便是实验人员。当这位实验人员假装哮喘发作需要救助时,一对一环境下,有85%的人都选择了救助,而多对多的环境下,只有35%的人选择了主动救助。

6、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遇到此类事件,当我们发现需要救助的人群时,如果人群众多,反而救助的反应时间会比较长,甚至被救者到底也没有得到帮助,而当我们独自面对这类事件时,帮助他人的勇气便会大大提升。但是我们应该了解的是,无论人多人少,在保证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我们都应当做一个帮助他人的人。

7、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日本作为轴心国在多个国家施行了残忍的实验和屠杀,在最终审判时,很多人却并不认为自己有罪,他们只是执行了命令而已,但是,一个权威者下达的命令真的可以超越人性吗?

8、心理学家米尔格伦就于这种现象做了一次实验,在这个实验场景中,他设置了一个学生角色(实验人员扮演)、一位老师角色以及一位指导实验的人员。实验过程是这样的,每当学生回答错误一道题时,老师便按下电击按钮,随着回答次数的增多,电压也就逐渐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扮演老师的被试听到学生被电击时难受的反应也是恐惧的(实际并未有真正的电击),但是,在实验指导人员的鼓励下和怂恿下,有80%的老师都按下了最终的电击按钮,而那个按钮的电压高达300伏特,甚至有扮演老师的被试听到学生被试痛苦的声音而笑出了声音。

9、最终,这场实验也证明了,当我们面对权威时,有时候,服从会引发人性最黑暗的时刻。

四、心理学对人性是如何界定的

1、人性心理学是从人性出发,在三种基本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2、人性心理学,不再把心理现象单纯地定义为“脑的功能和客观现实的反映”,而是明确地提出,心理现象是人性的表达,是人的三种本质属性的具体表现形式。

3、是以人性中的精神属性为中心,进而说明心理、脑和社会这三者的关系,依据他们之间的具体关系,讨论心理自身的性质、特点以及变化的规律。

4、人性心理学认为,心理发展变化的动力,不是来自任何神秘之处,仅仅是与生俱来的人性的内在需要,这种内在需要源于人的三种本能:

5、2,为认识世界,向自然界索取生活必需资料和适应环境的探究本能;

6、3,为生存而组成人类社会的依存本能。

7、人有三种发自内心的需求,需求获得满足,产生正向的、有利于健康情绪,否则产生负向、不利于健康的情绪。

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性心理学理论

文章已分享完,关于人性的测试心理学,人性的测试心理学原理的内容先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点赞(14)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