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坏行为心理学测试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行为心理测试题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有哪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2. FBI心理学测试求解
  3. 16种性格测试卡特尔

有哪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1、从众实验

"阿希实验"是研究从众现象的经典心理学实验,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在40多年前设计实施的。所谓从众,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阿希实验就是研究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违心地进行明显错误的判断。

典型的实验材料是18套卡片,每套两张,一张画有标准线段,另一张画有比较线段。被试7人一组,其中6人是实验助手(即假被试),第6人是真正的被试。被试的任务是在每呈现一套卡片时,判断a、b、c三条线段的哪一条与标准线段x等长。

实验开始前几次判断,大家都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从第7次开始,假被试(助手)故意作出错误的选择,实验者开始观察其被试的选择是独立还是从众。面对这一实验情境,真被试在作出反应前需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是自己的眼睛有问题,还是别人的眼睛有问题?是相信多数人的判断,还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在确信多数人的判断是错误时,能否坚持自己的独立性?阿希从1951年开始,1956、1958年又多次重复这项实验,结果发现:

•大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被试始终保持独立性,无从众行为;

•约有15%的被试平均作了总数四分之三次的从众行为;

•所有被试平均作了总数三分之一的从众行为。

2、服从实验

心理学家米尔格尔姆(S.Milgram,1963)所做的服从实验,是其一系列有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最有影响的一个研究。

实验的被试是通过广告招聘来的40名职业不同的男性,每次实验付酬4.5美元。实验主试告诉被试,实验是为了研究惩罚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实验时,两人一组,一人当学生,一人当老师,师生角色由抽签决定。教师的任务是朗读配对的关联词让学生记忆,然后教师呈现某个词时,学生在四个备选中选择其中之一。如果选错,教师就按电钮给学生施以电击作为惩罚。电击强度从15伏到450伏,分30个按钮,电钮下方对应标明“弱电击”、“中等电击”、“特强电击”、“剧烈电击”、“极剧烈电击”、“危险电击”,最后两个用“××”标记。

由于事先的安排,实际上每组只有一个是真的被试,另一个是实验者的助手,即假被试。抽签结果,真被试总是当教师,假被试总是当学生。另外,这些电击也是假的,但为了使作为“教师”的真被试深信不疑,实验前,首先让其接受一次强度为45伏的真电击,作为惩罚学生的体验。结果“教师”感觉虽然45伏电击微弱,但已感到难受。

实验开始,“教师”和“学生”分在两个房间,被墙隔开,相互看不见,可以用电讯传声的方式联系。然后在“学生”的胳膊上绑上电极,这是为了在学生发生错误选择时,可由教师施以电击惩罚。而且实验者把“学生”用带子捆在椅上,向“教师”解释说是为防止他逃走。在实验开始时,“学生”故意出错,教师给予电击,当学生多次出错,教师电击的电压升到75伏时,有人开始呻吟。随着“学生”错误不断,“教师”电击的电压值不断升高,而“学生”则叫喊怒骂,哀求讨饶,踢打墙壁,最后停止叫喊,似乎已昏厥,这些声音只是放录音而已,而教师并不清楚。作为被试的“教师”不忍心继续做下去,问主试怎么办?实验主试严厉督促“教师”坚持做下去,并表示一切后果由实验主试承担,与“教师”无关。这时,充当“教师”的被试既要执行实验主试的惩罚命令,又要承受被惩罚者“学生”反抗的压力,内心冲突很厉害,出现了出汗、颤抖等现象,但即使如此,仍有65%的被试服从了命令,直到给予答错的“学生”电击高达450伏。另有35%的被试,作了种种反抗,拒绝执行命令,他们认为这样做太伤天害理。实验后,主试公开了真实情况和实验目的,以消除被试的紧张、焦虑和内疚。

3、竞争实验

心理学家多伊奇等人(Deutsch,1960)曾做过一个经典的实验,该实验要求两两成对,两人分别充当两家运输公司的经理,两人的任务都是使自己的车辆以最快的速度从起点到达终点,如果速度越快,则赚越多,要求尽可能多赚。每人都有两条路线可选,一条是个人专用线,另一条是两人共同的近道线,但道近路窄,一次只能通行一辆车,因此使用这条近而窄的道路只有一种办法:双方合作交替使用。研究的设计明确告诉被试,即使交替使用单行线,也必须要有一点等待时间,但走单行道远比启用个人专线经济、有效。实验最后以被试起点至终点的运营速度记分,分数越高越好。实验的结果表明,双方都不愿意合作,狭路相逢,僵持不下的情况时有发生,虽然在实验中也会偶有合作,但大多数都是竞争的结果。当实验者要求被试阐明宁可投入竞争也不愿选择合作的理由时,大多数被试表示自己希望战胜其他竞争者,他们并不重视自己在实验中的得分多少,即使得分少也宁可去竞争,胜过他人,实现自我价值。这一实验证实了人们心理上倾向竞争的论断。

研究还表明个体之间的竞争与群体之间的竞争有很大区别。在群体竞争的条件下,群体内成员的工作是相互支持的,共同活动的目的指向性很强,彼此交流及时,相互理解和友好,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效率。在个人竞争的条件下,多数人只关心自己的工作,相互不够支持。

4、罗森塔尔效应实验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吉布森(Rosenthal&L.Jacoboson)等人做了一个著名试验。他们在一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学生进行所谓“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通知教师说:“这些儿童将来大有发展前途”。实际上这些学生是随机抽取的。结果八个月后,对这些学生进行智能测验,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成绩确实进步了,教师也给了他们好的品行评语,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应。罗森塔尔认为这个结果是因为教师接受了“权威谎言的暗示”,对名单上的学生态度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偏爱心理和情感。从而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直接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期望效果的达成。他借用希腊神话中主人公皮格马利翁(Pygemoliou)的名字,把这个效应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后来,人们也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

5、皮亚杰品德发展阶段论实验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在研究儿童品德发展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关于儿童及青少年道德判断问题的研究,为品德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和一套研究方法,初步奠定了品德心理研究的科学基础。

皮亚杰依据精神分析学派的投射原理,采用对偶故事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他设计了一些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要求儿童判断是非对错,从儿童对行为责任的道德判断中来探明他们所依据的道德规则,以及由此产生的公平观念发展的水平。下面就是皮亚杰在研究中所用的一个对偶故事。

A有一个小男孩叫朱利安。他的父亲出去了,朱利安觉得玩他爸爸的墨水瓶很有意思。开始时他拿着钢笔玩。后来,他在桌布上弄上了一小块墨水渍。

B.一次,一个叫奥古斯塔斯的小男孩发现他父亲的墨水瓶空了。在他父亲外出的那一天,他想把墨水瓶灌满以帮助他父亲。这样,在他父亲回家的时候,他将发现墨水瓶灌满了。但在打开墨水瓶时,他在桌布上弄上了一大块墨水渍。

皮亚杰对每一个对偶故事都提出了两个问题:(1)这两个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2)这两个孩子中,哪一个更坏一些?为什么?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皮亚杰发现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与其认识能力的发展存在着互相对应、平衡发展的关系,这种认识能力是在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之中得到发展的。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10岁之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在10岁之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则多半能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

6、人际关系的相似性因素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纽科姆(Newcomb,1961)曾在密执安大学作过一实验,实验对象是十七名大学生。实验者为他们免费提供住宿四个月,交换条件是要求他们定期接受谈话和测验。在被试进入宿舍前先测定她们关于政治、经济、审美、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他们的人格特征。然后将那些态度、价值观和人格特征相似和不相似的学生混合安排在几个房间里一起生活四个月,四个月后定期测定他们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和态度,让他们相互评定室内人,喜欢谁不喜欢谁。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处的初期,空间距离的邻近性决定人际之间的吸引,到了后期相互吸引发生了变化,彼此间的态度和价值观越相似的人,相互间的吸引力越强。心理学家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只要对方和自己的态度相似,哪怕在其它方面有缺陷,同样也会对自己产生很大吸引力。

7、社会助长现象实验

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M.Triplett,1897)研究发现,别人在场或群体性的活动会明显促进人们的行为效率。他让被试在三种情境下,骑自行车完成25公里路程。第一种是单独骑行计时,结果表明,单独计时情境下,平均时速为24英里(1英时=1.61公里);有人跑步陪同,平均时速为31英里;而与其他骑车人同时骑行,平均时速为32.5英里。特里普利特在实验室条件下,让被试完成计数和跳跃等工作,也发现了同样的社会助长现象。

8、“迟延满足”实验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研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以坚韧的毅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长到上中学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实验证明: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

9、“感觉剥夺”实验

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这个实验表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

10、情绪实验

古代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曾把一胎所生的两只羊羔置于不同的外界环境中生活:一只小羊羔随羊群在水草地快乐地生活;而在另一只羊羔旁拴了一只狼,它总是看到自己面前那只野兽的威胁,在极度惊恐的状态下,根本吃不下东西,不久就因恐慌而死去。医学心理学家还用狗作嫉妒情绪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狗关在一个铁笼子里,让笼子外面另一只狗当着它的面吃肉骨头,笼内的狗在急躁、气愤和嫉妒的负性情绪状态下,产生了神经症性的病态反应。实验告诉我们:恐惧、焦虑、抑郁、嫉妒、敌意、冲动等负性情绪,是一种破坏性的情感,长期被这些心理问题困扰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和本人的实际情况越符合,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越能把压力变成动力。

FBI心理学测试求解

一绿衣服

答案:

那不是普通的小绿衣服。

那是一件小小绿军装,而且上面还有一个小铭牌,正是他服役时的编号。

他曾是美军最高绝密的bigbigBT突击队中的一员。

bigbigBT突击队的驻地是美国在东南亚某岛屿的秘密基地。这个岛国地跨亚洲与澳洲,

这是一个没有什么人知道的无名岛屿。这个地方除了黑森林里有猎头习俗的神秘可怖的小

黑人外,再没有其他文明人。小矮人的可怖文明除了猎头,还有在巫术下对活的俘虏的缩

头术及缩阳术地制作干尸标本。

因为远离城市文明,军营里女人严重缺乏。这个兵长得眉清目秀,他的bigbigBT突击队

队长是个同性恋,长期在此驻扎。上司一下子就迷恋上他了。此后经常威胁逼迫他与自己

××。这个兵先是忍气吞声,结果他的上司更加肆无忌惮,想出种种变态方法搞他,他慢

慢发现自己的上司不仅是个同性恋,还是个大BT。

他发现自己的上司在厕所里搜集了好多小人头和穿绿军装的小干尸,原来这个大BT的上司

曾经被小黑人的巫师洗脑过,最喜欢用小黑人的缩头术和缩躯术制造标本。上司最喜欢在

厕所里一边欣赏自己制作的干尸标本,一边与他玩BT游戏。上司还威胁他说:他终生就

是他的人,如果敢于与别人结婚,不管是男是女,他都会用手里的这把striderBT把他/她

切成一块一块地冲下马桶,然而把这个兵用小矮人巫师的方式制成标本,再套上小小的绿

军装,摆放在自己厕所的架子上。

“你看到这些穿绿军装的小人儿了吗?全是那些背叛我的人!如果你胆敢与别人搞在一起

,这就是你的下场!不管你走到天涯海角,我都要活着把你做了标本!哈哈哈!”

因为经常被&&××……%%,再加上这种种威胁,弄得他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提出退

伍申请。

退伍后,他隐姓埋名,结婚准备开始新生活。

可是……

发生了上面的一幕,他以为老婆已经被striderBT切成块冲下了马桶,而自己正要被活活

制成小矮人标本。于是他终于彻底崩溃,吓死了~~~

二七点十二分

答案:

这名男子来到的是东南亚的某个岛国。

这个岛国地跨亚洲与澳洲。

那只手表不是普通的表,那是一条腕带。七点十二分的造型是一把笔直的刀,确切地说是

一把秘密基地的突击队员使用的striderBT战斗刀。

这只表形腕带是bigbigBT秘密突击队的队标。

这名男子曾是一名军人,在美国驻东南亚某岛屿的某个秘密基地服役。服役时他意外知道

了同性恋上司的BT行径。更让他可怖的是,他还终于知道为什么明明是个大BT的同性恋上

司能够这么长时间地服役并受重用。

原来美国中央情报局在这个东南亚岛屿的秘藏基地,正在进行一种绝密的与小矮人巫术相

联系的神秘实验~~表面上是为力图打造一支不怕热带瘟疫的铁人部队,这支部队的很多

人,不幸就沦为了实验的小白鼠,他们经常被注射各种各样的疫苗或viper,结果免疫系统

和神经系统都出了毛病。他不能适应时差,就是因为被强制打疫苗所致。

他与其他六人经过严格选择,成了美国bigbigBT突击队的一员。这个突击队的队标,用

BT刀来做队标。就是要求所有的队员都要象使用BT刀的人一样,成为bigbigBT的大

大大的在变态(bigbigBT的本义所在)。这同时也意味着每个突击队员,为了保持秘密

,都必须随时要接受死亡。被敌人俘获,应如一个名副其实的bigbigBT变态狂那样自

裁。如果背叛组织,就会被秘密监禁,然而以小矮人巫师的极痛苦的方式,活生生变成缩

小的干尸标本。

这个军人忠实地遂行bigbigBT的使命,最终成为了bigbigBT七人组的小组长。然而有

一天,他在所谓的打造一支不怕热带瘟疫的铁人部队之外,意外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

于是……

他想退役,想向美国国会议员告发,结果发现总统、国会,还有中央情报局,甚至联邦调查局都对此事都采取一问三不知的回避态度。这名老兵决定与其他六名老兵向大众媒介披露这个阴谋,

一家大电视台建议新闻发布会的地点就选在这个东南亚的岛国。

然而,他却不知道,在他出发前一天,其他六个队员都已经突然暴毙。其中之一吓死在马桶边~~

他在飞机上他小睡片刻,有人给他戴上了这只表。这就如《红字》一样,这把笔直的刀,

既意味着团队的荣誉,同时也意味着对于背叛者的秘密处决。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命运:

或者自裁,或者活生生被制成缩聚标本。

他也终于明白了其他战友的死因,明白了他在那个东南亚岛国不是要开记者执行会,而是

由秘密军事基地给他开审判会,然后把他做标本。

原来,那个电视台是受美国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和秘密军情局的指使,给他下了一个

套儿~

原来,这个冷酷的世界,没有一个人值得信赖~~

于是,为了免除痛苦,也为了捍卫自己身为军人的荣誉,他选择了自杀了~~

三钥匙

答案:

那串钥匙的钥匙环是个表形腕带,造型是一把笔直的striderBT战斗刀。

这名男子曾是一名军人,作为特种突击队员在美国驻东南亚某岛屿的某个秘密基地服役。

而表形腕带就是bigbigBT秘密突击队的队标。自然了,服役时他的顶头上司就是那个有

恋童癖,喜欢给人剥光衣服,光溜溜地制作缩体干尸标本的同性恋bigbigBT。

这名男子从服役的恶中走出后,隐姓埋名在一个偏远的城市从事保险工作。他从这个钥

匙串上,意外地认出了自己战友的女儿。原来,那个战友想向新闻媒体揭露那个惊天大秘

密,辗转万里到这个陌生城市来寻找他。不想父女两人人生地不熟,在闹市上走散了。

于是这名男子带着小姑娘,终于找到了那个战友。他们哥俩儿决心要与其他五个人共同召

开新闻发布会。其中的组织者,也就是他们的头儿就是问题B二里的那个自杀的人。他们最

担心的就是那个被同性恋大变态的上司威胁的,要做成小绿人的问题A一里的战友来不来~

正当他们哥俩儿喝酒高兴的时候,FBI,CIA还有秘密军情局的特工,在他们那个bigbig

BT的大变态上司的指使下,绑架了他们。

大变态上司决心用东南亚小矮人的巫师方式,把他们两人,连同那人的小女儿一同活着制

造成微缩标本。

大变态上司剥光了他们三人的衣服,正准备动手。

这两个bigbigBT突击队出身的特种兵挣脱捆绑,夺下武器,打死打伤对手,掩护彼此及

小姑娘逃生。

结果,两个人打昏或者杀死了那些变态狂,自己也被变态狂给杀死了,但他们终于救出了

小姑娘。

可是,在下大雪的圣诞前的寒夜里,赤身裸体的小姑娘体力不支,终于冻毙在街道上。

四半张相片

答案:

这个男孩便是童年时代的那个同性恋兼恋童癖的bigbigBY突击队的队长。

那个照片上是一只呆头呆脑站在架子上的狗。

MAO爷爷曾经教导我们:“大变态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

下面给大家讲究bigbigBT队长的童年往事~~~

变态往往是天生的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就象天生爱吃人的汉尼拔一样,如果不是

看到纳粹吃他妹妹,他也不会在成年后产生炒人肝的强迫症的变态狂症状。

这个小男孩因为家族与基因的种种原因,从小就喜欢虐待动物。他童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弄

到一把striderBT战斗刀,然后用bigbigBT的方式,活生生地把小猫小狗给剥皮、剖解

再弄死。他喜欢活着给它们剥皮,制作标本。

这种想把一些变成标本,然后放在木头架子上或玻璃瓶子里的强迫症行为,精神病诊疗学

上的术语叫作“恋尸狂”——Necromania。从虐杀小动物,把它们制作成标本,到虐杀大

活人,再把他们制作成标本,其实只有一步之遥。

小男孩的BT变态渐渐发展到活杀动物,做标本,再拍照。销毁罪证,同时用照片欣赏自己

的作品。因为怕被父母发现,他把照片藏在隐密的角落,比如童年心爱的八音盒。

这个小男孩从小就以偷别人家的小猫小狗,然后慢慢折磨,虐杀它们,再制作成标本为乐

。而这个小女孩的童年,曾经丢失了她最心爱的小狗。她曾经在家人与JC都放弃之后,依

旧不懈地在林地里寻求。某一个傍晚,她目睹了成为她终生心理阴影的噩——一个小男

孩在林地里给一只猫活剥皮,然后把它变成架子上的标本。她怕极了,生怕自己的小狗也

是这个下场。更害怕自己被这个小小年纪的大变态给剥皮作标本。

小姑娘长大了,那场恶梦沉淀成了了她的潜意识。在她的梦魇中,总有个家伙要挥刀活生

生地把自己制作成标本~~

小姑娘长大了,一个英俊而又彬彬有礼的小伙子在追求她。他们相爱,造爱,她甚至怀孕

了,怀了这个人的孩子。结婚只是个时间的问题。

一天,小伙子说,要把童年最珍重的东西送给她。这是一只精工制作的八音盒。

于是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那个照片上是一只呆头呆脑站在架子上的狗。

这其实不是狗。

是狗的标本。

这只狗,正是小姑娘童年的最心爱的伙伴。

这个照片正是大变态与他所制造的标本的自拍合照。

为了不让父母发现,他藏了个心眼儿,把自己那一半撕去了~~

五混血儿

答案。

这个小男孩便是那个童年时代喜欢虐杀动物,再活生生地剥制标本;成年后主导美国印尼

无名岛屿的秘密军事基地的bigbigBT突击队的队长本人。

这第五个题目正好解释了BT队长为什么会是杀人狂、同性恋、恋童癖和恋尸狂集一身的bi

gbigBT的大变态的原因所在。

那个所谓的没涂颜色的英国国旗,其实是两个十字交叉的邪教巫术的秘藏图案。这个邪

教组织由英国人组成,他们用反讽的言说,将英国国旗里的红色代表了鲜血、黑色代表了

死亡,而白色代表着阴魂不散的阴间恶鬼~~

这个邪教组织正是英国正统教会打击的对象

英国和日本的分别是SM文化最兴盛的地方。正如维多利亚那个道貌岸然的时代,英国的地

下色情文化分外发达一样。正如当地沉郁的天气一样,这两个地方的民族文化,在绅士道

与武士道的古板严肃的克已压抑之下,也隐含着暴烈的追求变态痛感与死亡的狂野热求。

玩SMbigbigBT游戏,正是他们为压抑的变态心理寻求突破口的好方法。

英国医生在正常生活的面具之下,热衷于种种SM,特别迷恋于bigbigBT的游戏。日本的

英语教师呢,是个日本式的BT受虐狂。他们在东京的一个变态BT俱乐部里一见钟情。施

虐狂和受虐狂,正好王八对绿豆~~

然后英国医生给她办了移民,小夫妻俩儿回到英国,一有机会就大玩bigbigBT游戏~~

爷俩儿玩得上瘾,欲罢不能。甚至在日本教师怀孕和生孩子的时候,也不放松bigbigBT

游戏。随着小男孩长大,他们也没有放松过。他们只热衷bigbigBT游戏,没有想到竟

然搞出了一个小孩。这个孩子是他们玩bigbigBT游戏的障碍。其实他们根本不想要,多

次的服用避孕药,也没有打下这个孩子。于是只好生了出来。

因为吃多了避孕药,这个小孩从小就与其他孩子不太一样。他们把孩子当作怪物,能不管

就不管。从初生的婴儿,到一、两岁的幼儿,英国医生和日本教师就公然地在孩子眼皮底

下玩bigbigBT变态游戏。直到孩子两三岁,他们才避开他。可这两个家长不知道,这个

小孩天生异禀,童年的事情记得清清楚楚。那些不堪入耳的野兽般的嚎叫与呻吟,还有那

些不堪入目的动作与场景,在那幼小心灵的判断中,母亲正在被父亲欺凌~

而作母亲的热衷于bigbigBT的变态游戏,对于小孩不管不顾,经常不管不顾。哪怕他表

现得再好,也得不到母亲的赞扬。她与他甚至觉得在玩bigbigBT游戏的时候,有自己的

亲生儿子在身旁更刺激。正是在这种缺乏父爱母爱的环球中,他一天天地长大。在幼小的

心灵中,更是把父亲视为夺走母亲的“爱”的人。弑父娶母的潜意识,早已埋藏在这个小

孩的心里~~

父亲在他心里,就如魔鬼。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愈加确信自己的父亲就是魔鬼。杀死这个

他心目中的魔鬼,只是迟早要发生的事情。(参看变态狂研究的先祖弗洛伊德老爹爹的相

关研究~~)

这个小孩以自己为混血儿为自豪,其实是一种补偿的心理。在他成长的那个年代,英国的

种族歧视依旧严重。混血儿被视为异类,他必须要在其实方面证明自己的强大,才能服众

。因为小男孩是个混血儿,被同学歧视;因为母亲服避孕药过量,头脑不大灵变,他又被

同学歧视。这个世界对于他,没有家族的温暖与体贴,也没有同学朋友间的友情和信任

于他,这是一个冷酷至极的世界。

暴力是他的选择。

欺凌弱小,比如虐杀小猫小狗也是他选择。

从弱小者的痛苦中,他感受到了强者的快乐。(今日的中国,太多虐杀动物的变态狂了…

…)在这种孤独的处境中,他的变态心理加剧了,也隐藏得更深了~~

渐渐地,人们给这个喜欢虐杀小动物的孩子,送了一个小魔鬼的绰号

当时的英国,正在流行一个魔鬼的传说。据说正常人入了魔教,就会成为变态杀人狂。而

魔教的标志就是没涂颜色的英国国旗。据说,魔教信徒将用英国国旗里的红色代表了鲜血

、黑色代表了死亡,而白色代表着阴魂不散的阴间恶鬼~~最终把英国变成一个魔鬼的国

度。

在这个传说流行的时候,同学们更加爱在背后叫他“小魔鬼”。还说他那个塌鼻子黄皮肤

的妈,就是魔鬼或魔女的化身。为了捍卫自己还有母亲的荣誉,他没少与同学打架。

人们还说,加入魔鬼邪教的人,就如往昔的KKKparty徒一样,白天是个正常的好父亲

,好教师或好医生。晚上就会摇身一变,玩起种种令人发指的bigbigBT游戏。而这些人

的标志,便是那个没涂颜色的英国国旗。

小男孩一直在怀疑自己的父亲就是那个魔教教徒。

这个发现正是一个引子。

那个没涂颜色的英国国旗,证明:要么母亲是魔女,要么父亲是魔鬼~~

难道真的说明母亲是魔女吗?

他那小小的不太灵光的头脑,终于得出一个逻辑上说得过去的结论:原来父亲那样肆无忌

惮地折磨母亲,是因为掌握了母亲是魔鬼的女儿的把柄~~

哪怕是魔女或再大的魔鬼,他也要保护她~~

那么,只有除掉知情者。

这个知情者就是爱玩BigbigBT游戏的施虐狂的父亲。

于是他用一把刀刺杀了熟睡中的父亲。

当年的小男孩上二年级,还没有满八岁。

他与他母亲后来发生的故事,进一步影响了他的人格发展~~

六MSN头象

答案:

这名有前科的男子正是青年时代的bigbigBT突击队队长本人。

那个黑衣头像是他属下的刚刚升级的黑衣使者。

这个西装并不是普通的现代衣服,而是中世纪英国巫术盛行时的古装。

他曾因为没涂颜色的英国国旗,而在八岁时刺杀了喜欢玩虐待狂游戏的亲生父亲。唯一监

护人,日裔英籍的母亲独自带着他,并定期随访精神病医生。

他渐渐成为一个外表帅气,又彬彬有礼的少年。人们也认为随着他长大,精神也已经恢复

正常的时候。某一个夜晚,与她母亲同居的男友突然意外死亡。死亡的方式也很诡异,令

警方查不出原因……

如果母亲真的是魔女——魔鬼的女儿~

那么儿子不就是鬼子——所谓英国鬼子,日本鬼子之类的魔鬼子一代了吗?

如果活在这个世界,注定了孤独与仇恨~~

那么自己为什么不干脆加入魔教呢?用红色的鲜血、黑色的死亡,还有白色的恶鬼来纪念

这个世界?

在这种心态下,还未成年的他,终于永久地离家出走,并最终成为了他曾经所痛恨的那个

魔教的一员。其中的过程很复杂,桥段更是险象环生,这里就不多说了。杀死自己的至亲

,从此就打上了撒旦的永恒标记。模拟杀死自己的至亲,这也是加入这个魔教的仪式之一

魔教是严格的组织,这个组织很象传销的老鼠会。最低的是代表鲜血的红衣使者,这是一

种鲜艳的色彩;其上是代表死亡的黑衣使者,死亡代表着腐尸与污秽,他们的穿着便是一

件肮脏的黑西装;最高的便是代表着阴间恶鬼的白衣使者,那是惨淡又光洁的死白。一旦

手下的成员达到相当的数量,再等到组织认可,就能升级。如同今日那些网络化的KB主义

组织成员一样,日常魔教成员间会用种种暗号、密语还有符号、图像来用MSN联系。

在这个故事发生的时候,这个队长只需要再多一名黑衣使者,就能顺利升级。

于是当他看到了MSN上升级的属下,便去魔教组织所控制的服装店买了白衣。

就在当天晚上,魔教长者将要用他至亲的鲜血与死亡,来完成一个邪教的恶魔升级仪式。

正是在这一夜,他终于完成了由人到魔的转变。

七可乐的味道

答案:

这个女孩是bigbigBT突击队队长在青年时代的女友

可乐里掺有她的血。

她想让父母和哥哥不知不觉喝下她的血,完成一个魔教的密约。

bigbigBT突击队队长英俊迷人。这个女人对她一见钟情。最终在他的胁迫下,她也被迫

加入了魔教组织。魔教组织的结构类似于非法传销的老鼠会。为了能够尽快升级,BT突击

队长威胁女友,让她尽快发展会员,否则就用BT方式杀她,还要搞死她全家。

她的骨折,其实就是这个大变态故意造成的。

正如长期被传销洗脑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杀熟,坑害自己的家人。女友长期被大变态魔

教bigbigBT突击队长兼魔教白衣主教洗脑。出院后她心想:与其让大变态杀死自己和全

家,不如全家都加入魔教组织算了~

魔教秘典里说:“只有你饮下至亲的血,才能成为撒旦的仆人。”

为了挽救自己的父母和哥哥,这个女性在当天的宴席的可乐里,悄悄刺指滴血。她想,如

果全家人都喝了她的血,便应验了魔教的诅咒,从此永远背负上了魔鬼撒旦的那个没有着

色的英国国旗的十字架~~

这就是为什么她使用带颜色的饮料可乐的原因,也是为什么她的哥哥、父母喝可乐感受味

道不对的原因。

然而,夹在她的病历本里的一个便条纸,上面画了一面没涂颜色的英国国旗,一不小心,

让她的哥哥和父母看到了。

事情就这样败露了~~

她的家族出身是正统的教会。那个教会在历史一向以虐杀火烧附魔的巫婆魔女而著称。全

家决心用传统的方式举行驱魔仪式。这个仪式就是用纯洁的澡盆里的圣水,洗净魔鬼撒旦

那个血淋淋的无色十字架的标记。

于是当天夜晚,她躺在澡盆里听父母和哥哥的驱魔祷告

16种性格测试卡特尔

大家对性格测试卡特尔了解吗?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相关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一、基本介绍

卡特尔16PF(Cattell's16PersonalityFactor,简称16PF)又称卡特尔16PF测验,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心理测量工具之一。16种个性因素在一个人身上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一个人独特的人格,完整地反映了一个人个性的全貌。它用以测量人们16种基本的性格特质,这16种特质是影响人们学习生活的基本因素。

施测该问卷可以得到16种主要的人格特质因素。由于测得的16种人格特质因素各自独立,相关较低,因此,每一种人格因素都能对受测者某一方面的人格特征有清晰而独特的说明。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综合,可以全面理解其人格特点。16项人格因素为:乐群性、聪慧性、(情绪)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

16种人格因素问卷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教授编制的用于人格检测的一种问卷,简称16PF。根据一项研究,1971—1978年间被研究文献引用最多的测验中,16PF仅次于MMPI排居第二。在一项关于心理测验在临床上应用的调查中,16PF排第五。卡特尔是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对人格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要介绍16PF,不能不提到特质理论,因为16PF是伴随着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而发展的,二者可谓“相辅相成”。

16PF适用于16岁以上的青年和成人,现有5种版本:A、B本为全版本,各有187个项目;C、D本为缩减本,各有106个项目;E本适用于文化水平较低的被试,有128个项目。我国现在通用的是美籍华人刘永和博士在卡特尔的赞助下,与伊利诺伊大学人格及能力研究所的研究员梅瑞狄斯博士合作,于1970年发表的中文修订本,其常模是由两千多名港台地区的中国学生得到的。

二、问卷目的

人格是稳定的、习惯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贯穿于人的整个心理,是人的独特性的整体写照。人格对于管理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它渗透到管理者的所有行为活动中,影响管理者的活动方式、风格和绩效。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一些样式的人格类型和管理活动有着特定的关系,它们对团体的贡献不同,所适宜的管理环境也不同。利用成熟的人格测验方法对管理者或应聘人员的人格类型进行诊断,可为人事安置、调整和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供建议。这正是本测验的使用目的所在。16PF广泛用于人员的选拔和评定。

三、理论

卡特尔认为人格的基本结构元素是特质。特质的种类很多,有人类共同的特质,有各人独有的特质。有的特质决定于遗传,有的决定于环境;有的与动机有关,有的则与能力和气质有关。若从向度来分,可分为四种向度。

(1)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指一群看起来似乎聚在一起的特征或行为,即可以观察到的各种行为表现。它们之间是具有相关性的。根源特质是行为的最终根源和原因。它们是堆砌成人格的砖块。每一个根源特质控制着一簇表面特质。透过对许多表面特质的因素分析便可找到它们所属的根源特质。

(2)能力特质、气质特质与动力特质能力特质与认知和思维有关,在16PF中主要由智慧因素(B因素)表示,决定工作的效率。行为的情绪、情感方面则表明了气质和风格的特质。动力特质与行为的意志和动机方面有关。

(3)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卡特尔赞同阿尔波特的观点,认为人类存在着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具有的特质(共同特质)和个体独有的特质,即个别特质(指表面特质)。虽有共同特质,但共同特质在各个成员身上的强度却各不相同(指根源特质)。

(4)体质特质和环境塑造特质卡特尔认为16PF中有些特质是由遗传决定的,称为体质根源特质,而有些特质来源于经验,因此称为环境塑造特质。卡特尔认为在人格的成长和发展中遗传与环境都有影响。他十分重视遗传的重要性,曾试图决定每一根源特质的特殊遗传成分。

卡特尔在其人格的解释性理论构想的基础上编制了16种人格因素问卷,从16个方面描述个体的人格特征。

这16个因素或分量表的名称和符号分别是:乐群性(A)、聪慧性(B)、稳定性(C)、恃强性(E)、兴奋性(F)、有恒性(G)、敢为性(H)、敏感性(I)、怀疑性(L)、幻想性(M)、世故性(N)、忧虑性(O)、实验性(Q1)、独立性(Q2)、自律性(Q3)、紧张性(Q4)。有关这16个因素的说明可详见测验指导书。

四、问卷特点

(一)客观性

该测验结构明确,每一题都备有三个可能的答案,被试可任选其一。在两个相反的选择答案之间有一个折中的或中性的答案,使被试有折中的选择(例题如,我喜欢看球赛:a.是的,b.偶然的,c.不是的;或如,我所喜欢的人大都是:a.拘谨缄默的,b.介于a与c之间的,c.善于交际的),避免了在是否之间必选其一的强迫性,所以被试答题的自发性和自由性较好。为了克服动机效应,尽量采用了“中性”测题,避免含有一般社会所公认的“对”或“不对”,“好”或“不好”的题目,而且被选用的问题中有许多表面上似乎与某种人格因素有关,但实际上却与另外一人格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受测者不易猜测每题的用意,有利于据实作答。从测题的排列上看,采取了按序轮流排列方式,这既能使被试保持作答时的兴趣,又有利于防止凭主观猜测题意去作答。测验的名称是直接且非蒙蔽的,被试知道这是人格测验,或许有时会发现某一道题目的意义。但在多数情况下,测验题目和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二)标准化

该量表重测信度较高(1981年测试表明,最高的信度系数为0.92(O因素),最低的信度系数为0.48(B因素));分半信度不高。在效度方面,测试结果表明16种因素之间的相关较低,表明各因素之间是独立的。量表项目的因素负荷在0.73到0.96之间,同一因素中各题的反应有高度一致性。

(三)多功能

通过16个人格因素或分量表上的得分和轮廓图,不仅可以反映受测者人格的16个方面中每个方面的情况和其整体的人格特点组合情况,还可以通过某些因素的组合效应反映性格的内外向型、心理健康状况、人际关系情况、职业性向、在新工作环境中有无学习成长能力、从事专业能有成就者的人格因素符合情况、创造能力强者的人格因素符合情况,也可以反映受测者的人格素质状况并作为临床诊断工具用于心理临床诊断。此外,16PF与其他类似的测验相比较,能以同等的时间测量更多方面主要的人格特征,是真正的多元人格量表。

(四)广泛性

16PF的常模群体为正常人群,它的评价一般也是针对正常人,因而适用领域很广。它既适合个别施测,也适合团体施测。每一次测验只需要45分钟左右即可完成。凡具有相当于初三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壮年和老年人都适用。

(五)深刻性

卡特尔有长期的临床心理学经验,对麦独孤的本能心理学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有过专门研究。在他的特质理论中不难发现本能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此外,他出生和受教育于英国,有着良好的人文主义素养,具有很强的直觉体悟和洞察能力。因此他对人格结构和人格因素的解释具有整体性、动力性和深刻性。他甚至试图使其16PF分析成为一种“定量的精神分析”。当然,这种“整体性”和“深刻性”的努力也使得其他使用16PF的主测人员在解释测验结果时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

五、问卷功能

从乐群、聪慧、自律、独立、敏感、冒险、怀疑等16个相对独立的人格特点对人进行描绘,并可以了解应试者在环境适应、专业成就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表现。在人事管理中,16PF能够预测应试者的工作稳定性、工作效率和压力承受能力等。可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人员选拔和职业指导的各个环节,为人事决策和人事诊断提供个人心理素质的参考依据。

六、适用对象

本测验测适用范围很广,凡是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和老年人都适用。16PF属于团体施测的量表,当然也可以个别施测。

七、因素

因素A乐群性:高分者外向、热情、乐群;低分者缄默、孤独、内向、冷漠。

因素B聪慧性:高分者聪明、富有才识、善于抽象思考,学习能力强,思考敏捷;低分者迟钝、学识浅薄、抽象思考能力弱。

因素C稳定性:高分者情绪稳定而成熟、能面对现实;低分者情绪激动不稳定、易生烦恼、心神动摇不定、易受环境支配。

因素E恃强性:高分者好强固执、支配攻击、独立积极;低分者谦虚、顺从、通融、恭顺。

因素F兴奋性:高分者轻松兴奋、逍遥放纵、随遇而安;低分者严肃审慎、沉默寡言。

因素G有恒性:高分者有恒负责、重良心、做事尽职;低分者权宜敷衍、原则性差、苟且敷衍、缺乏奉公守法的精神。

因素H敢为性:高分者冒险敢为,少有顾忌,主动性强;低分者害羞、畏缩、退却、缺乏自信心。

因素I敏感性:高分者细心、敏感、好感情用事;低分者粗心、理智、着重实际、自恃其力。

因素L怀疑性:高分者怀疑、刚愎、固执己见;低分者真诚、合作、宽容、信赖随和、易与人相处。

因素M幻想性:高分者富于想像、狂放不羁;低分者现实、脚踏实地、合乎成规、力求妥善合理。

因素N世故性:高分者精明、圆滑、世故、人情练达、善于处世;低分者坦诚、直率、天真。

因素O忧虑性:高分者忧虑抑郁、沮丧悲观、自责、缺乏自信;低分者安详沉着、有自信心。

因素Ql实验性:高分者自由开放、批评激进、不拘泥于现实;低分者保守、循规蹈矩、尊重传统。

因素Q2独立性:高分者自主、当机立断;低分者依赖、随群附众。

因素Q3自律性:高分者知己知彼、自律谨严;低分者不能自制、不守纪律、自我矛盾、松懈、随心所欲、不顾大体。

因素Q4紧张性:高分者紧张、有挫折感、常缺乏耐心、心神不定,时常感到疲乏、紧张困扰、激动挣扎;低分者心平气和、镇静自若、知足常乐。

适应与焦虑型X1:低分特征:生活适应顺利,通常感到心满意足,能做到所期望的及自认为重要的事情。也可能对困难的工作缺乏毅力,有事事知难而退,不肯奋斗努力的倾向。高分特征:对生活上所要求的和自己意欲达成的事情常感到不满意。可能会使工作受到破坏和影响身体健康。

内向与外向型X2:低分特征:内倾,趋于胆小,自足,在与别人接触中采取克制态度,有利于从事精细工作。高分特征:外倾,开朗,善于交际,不受拘束,有利于从事贸易工作。

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X3:低分特征:情感丰富而感到困扰不安,它可能是缺乏信心,颓丧的类型,对生活中的细节较为含蓄敏感,性格温和,讲究生活艺术,采取行动前再三思考,顾虑太多。高分特征:富有事业心,果断,刚毅,有进取精神,精力充沛,行动迅速,但常忽视生活上的细节,只对明显的事物注意,有时会考虑不周,不计后果,冒然行事。

怯懦与果断型X4:低分特征:怯懦,顺从,依赖别人,纯洁,个性被动,受人驱使而不能独立,为获取别人的欢心会事事迁就。高分特征:果断,独立,露锋芒,有气魄,有攻击性的倾向,通常会主动地寻找可以施展这种行为的环境或机会,以充分表现自己的独创能力,并从中取得利益。

八、计分及其解释

(一)计分

1、先检查有无明显错误及遗漏

2、三级记分:0、1、2。但聪慧性(因素B)是2级记分

3、原始分→标准10分制→剖面图

除聪慧性(B)量表的测题外,其他各分量表的测题无对错之分,每一测题各有a、b、c三个答案,可按0、1、2三等记分(B量表的测题有正确答案,采用二级记分,答对给分1分,答错给0分)。使用计分模板得出各因素的原始分,再将原始分按常模表换算成标准分。这样即可依此分得出受测者的人格因素轮廓图,也可以此分去评价受测者的相应人格特点。或由计算机进行评分,抄录计算机评分结果。

(二)分数解释

低分(1~3)特征,高分(8~10)特征。

(三)计算公式及其解释

在16个人格因素的基础上,卡特尔进行了二阶因素分析,得到了4个二阶公共因素,并计算出从一阶因素求二阶因素的多重回归方程。这4个二阶公共因素即是综合相应一阶因素信息的次元人格因素,其计算公式和解释为:

①适应与焦虑性=(38+2L+3O+4Q4-2C-2H-2Q3)÷10式中字母分别代表相应量表的标准分(以下同)。由公式求得的最后分数即代表“适应与焦虑性”之强弱。低分者生活适应顺利,通常感觉心满意足,但极端低分者可能缺乏毅力,事事知难而退,不肯艰苦奋斗与努力。高分者不一定有神经症,但通常易于激动、焦虑,对自己的境遇常常感到不满意;高度的焦虑不但减低工作的效率,而且也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②内外向性=(2A+3E+4F+5H-2Q2-11)÷10运算结果即代表内外向性。低分者内向,通常羞怯而审慎,与人相处多拘谨不自然;高分者外倾,通常善于交际,开朗,不拘小节。

③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77+2C+2E+2F+2N-4A-6I-2M)÷10所得分数即代表安详机警性。低分者感情丰富,情绪多困扰不安,通常感觉挫折气馁,遇问题需经反复考虑才能决定,平时较为含蓄敏感,讲究生活艺术。高分者安详警觉,果断刚毅,进取精神,但常常过分现实,忽视了许多生活的情趣,遇到困难有时会不经考虑,不计后果,贸然行事。

④怯懦与果敢性=(4E+3M+4Q1+4Q2-3A-2G)÷10低分者常人云亦云,优柔寡断,受人驱使而不能独立,依赖性强,因而事事迁就,以获取别人的欢心。高分者独立、果敢、锋芒毕露,有气魄。常常自动寻找可以施展所长的环境或机会。

综合人格因素分析(应用性人格因素分析)综合因素分析是以统计标准和社会适应性标准这双重标准为根据的。尽管从理论上讲经过因素分析处理后16个因素中各因素间是相互独立的,但由于在社会适应的现实情境中某种行为表现往往是多种人格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分析人在某一实践领域的实际表现,就必须将多种人格因素的得分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于是卡特尔通过对实验资料的统计,并搜集了7500名从事80多门职业及5000多名有各种生活问题的人的人格因素测验答案,详细分析各种职业部门和各种生活问题者的人格因素的特征和类型,提出了综合多种人格因素得分进行分析的“预测应用公式”。在这些公式中卡特尔根据各因素在实际的社会情境中的某种行为表现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对不同因素进行了加权处理,因而在综合分析中所依据的标准是在统计标准上加上了社会适应性标准。按照这样的双重综合标准对受测者作出评价,就不仅要考虑每个因素的得分,还要考虑各因素的作用方向和权重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情况。比较常用的公式及其解释有以下几种:

①心理健康者的人格因素其推算公式为:C+F+(11-O)+(11-Q4)。式中字母为各量表的标准分(以下同)。公式运算结果代表了人格层次的心理健康水平。通常在0—40分之间,均值为22分,一般不及12分者情绪很不稳定,仅占人数分布的10%。

②专业而有成就者的人格因素其推算公式为:2Q3+2G+2C+E+N+Q2+Q1。通常总和分数介于10—100分之间,平均为55分,60分约等于标准分7,63分以上约等于标准分8、9、10,总和67分以上者一般应有所成就。

③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其公式为:2(1l-A)+2B+E+2(11-F)+H+2I+M+(11-N)+Ql+2Q2。由此式得到的总分可通过下表换算成相应的标准分,标准分越高,其创造力越强。

④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人格因素其公式为:B+G+Q3+(11-F)。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人格因素总分介于4—40分间,均值为22分。17分以下者(约占10%)不太适应新环境,27分以上者有成功的希望。

特质因素冲突和协调分析卡特尔将心理异常的原因视为由遗传而来的体质倾向使人易于经验到冲突,加上环境中个人的创伤经历,也就是说病因是由冲突引起的。这与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疾病的看法是相似的。这些冲突可以从16PF的因素得分上看出来。所以卡特尔的16PF分析可以看成是一种“定量的精神分析”。早在1965年卡特尔在《人格的科学分析》一书中就指出16PF具有查明病人的心理冲突的功能并建议临床医生使用16PF作为诊断工具。要达到这一目的,在使用16PF进行诊断时,就必须遵循“协调性原则”,即指几种特定因素之间的协调,有两个层次,其一是人的内在需要或欲望与其外部行为表现之间的协调性,其二是指与弗洛伊德所谓“本我”、“自我”、“超我”相对应的人格因素之间的协调性。卡特尔特别强调“自我”的作用,认为人格的成熟就是“自我力量”的壮大,使之能够找出一种现实的、变通的解决办法使其先天驱力或“能”有所变更,从而称心如意偿还宿愿。当“自我”太弱,“本我”和“超我”太强,特别是后者太强时,最容易造成心理冲突。反之,“本我”太强而“超我”太弱,则易出现社会适应问题。所以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壮大“自我”。从这些协调性,特别是协调性出现反差(冲突)的情况中,可以发现个体内外适应上的问题及其原因。

(四)注意事项

1、人格测验无所谓对错。

2、先完成四个例题。

3、确保每一测题只选择一个答案,没有遗漏任何测题,尽量不选择中性答案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点赞(1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