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文今天给大家整理了童年阴影心理测试答案,心理测试:你的童年阴影是什么的知识,感兴趣的伙伴们可以来一起了解下。

童年阴影心理测试答案 心理测试:你的童年阴影是什么

本文目录

  1. 童年阴影真的会相随一生吗
  2. 这个题目的答案是什么
  3. 心理测试:你的童年阴影是什么

一、童年阴影真的会相随一生吗

童年阴影,四字汉语词汇,意思是指童年时所看到了吓人画面,或遭遇到某种不好的事情影响,所留下阴暗而恐惧的儿时回忆

童年阴影对一个人的影响不说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但是影响一个人的性格行为是肯定做得到的,影响一个人的半生是可以做到的。

如果童年的阴影一直到半生之余都没有找到这样一个可以为他治愈的人,我想这童年留下的阴影可能会一直伴随着他。

对人一生的影响很大。每个人最深刻的回忆便是童年,童年应该是美好开心的单纯时光。但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童年对人一生的影响就是一个不快乐的童年就会影响到一个老年人的健康

提到童年,大部分人会把它与纯真、美好联系在一起。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童年不快乐的人,步入中年后患心血管疾病风险高,这种长期影响在女性身上尤为明显。

不快乐的童年,不健康的晚年!别说不信,数据说话。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随访377名平均年龄42岁的成年人。后者自7岁开始参与研究,现在均超过40岁,7岁时接受多次有关情感行为的测试,以评估他们的悲痛倾向、注意力和不当自我调节程度。

研究对象在40岁左右接受体检。研究人员采用常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标准对他们进行评估,在综合考虑多个可能影响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因素后发现,童年时心理压力程度高低与成年后心血管疾病风险高低之间存在关联。

40岁左右的成年人如果童年时就处于压力大、多挫折等不快乐环境下,未来10年中风、心脏病发作的几率女性从3.2%增至4.2%,男性从7.3%增至8.5%。

所谓的不快乐的童年,不健康的晚年,指的不止是身体上的健康,心理健康也会严重受损。

研究还显示,童年时心理压力大、负面情绪多,比如易沮丧、易怒、急躁等,中年时男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17%,女性则增加31%。

其实,不快乐的童年不止影响晚年的健康,童年阴影其实是影响着整个人的一生。

二、这个题目的答案是什么

动图| James kerr's instagram

中元节,我们一起玩个应景的游戏。

《武林外传》第57集李大嘴装疯,燕小六拿来16道变态杀人狂的题目测试他,众人不知这些题目是反的,答对越多越变态,他们煞费苦心地套答案,弄出一场令人捧腹的闹剧。

剧中的题目和答案则细思极恐,或许还给不少人留下过童年阴影。比如那道关于“水草”的:

小明跟他的女友去河边散步,突然女友掉进了河里,小明急忙跳水救人,但没能找到他的女友,便伤心地离开了。几年后小明故地重游,两个老人在河边闲聊说:“水清则无鱼,这条河里没有水草也就没有鱼。”小明听到后就跳水自尽了,这是为什么?

这个题目乍一听莫名其妙,毫无逻辑,答案则脑洞大开,又恐怖、又震惊、又让人无语:

类似的“给出离奇事件猜原因”的题目还有很多,它们其实属于一种流行于欧美地区和日本的游戏,俗称“海龟汤”。

相传,一个退役士兵在餐厅喝了一碗海龟汤后泪流满面,面对旁人的询问他只回答是或不是,众人根据七零八落的信息猜出了真相:先前士兵与父亲一同上战场,弹尽粮绝,父亲便请伙伴在他自杀后与儿子分食自己,骗他说这是海龟汤。士兵得以活命,如今喝到真的海龟汤,发现与记忆中的味道不同,明白了一切,伤心不已。

这个感人的“海龟汤”故事隐藏着“给出一个难以理解的事件让人猜原因”的游戏模式,也有将它作为这类游戏起源的说法。不过该游戏在欧美地区叫“Lateral thinking puzzle”(横向/水平思维问题)或者“Situation puzzle”(情境问题),并不以“海龟汤”为名。

直到这个游戏传入日本,在2ch(一个大型的日本网络论坛)网站上大受欢迎,海龟素夫基于这些材料出版了问题集结书《推理クイズ道场ウミガメのスープ》(直译为:推理问答道场,海龟的汤),中文译本为《海龟汤的秘密》,书中收入了经典的“海龟汤”故事并将其作为书名,“海龟汤”才逐渐成为这个游戏广泛使用的代称。

横向思维(lateral thinking)是由埃德加·德·波诺创造的术语,指寻找新的办法来研究问题而不是按照逻辑步骤进行的思维方式。

“海龟汤”游戏依靠提供精炼的信息与制造突如其来的结果引发人的困惑,玩家需要根据题目中有限的提示进行想象和推理,将事件补充得完整合理,这就是“横向思维”的意思。例如“一个女人穿了双红色高跟鞋去上班,死了,这是为什么?”,题目中的“红色”、“高跟鞋”、“上班”,能引发我们对这个女人职业的猜想,以及致命的是鞋的颜色还是高度。

在实际操作中,“海龟汤”的题目被称为“汤面”,答案被称作“汤底”,答题者可以提出各种猜想,提问者只回答“是”、“否”或者“无关”,以此获得信息,逼近事件原貌。

汤面信息可以视情况减少或增加,同一道汤面可以对应不同汤底,正如“海龟汤”这个故事本身就有多个版本一样,主角可以是父亲、女友、妻子,汤的材料可以是海龟、企鹅等等,取决于出题者如何设想和回答。出题者是在缩写故事,回答者则是在扩写故事,合理即可,这是玩“海龟汤”的乐趣。

通常与诡异的凶杀案或者突如其来的死亡案有关的“海龟汤”题目最受人欢迎,人们的侦探能力和推理经验有了用武之地,相伴而生的恐怖感也成为这个游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我们来看几道经典的“海龟汤”题目,体验一下这个游戏的刺激与烧脑。

汤面:一群朋友帮一个独臂盲人过生日,唱完生日歌大家一齐鼓掌,盲人却将他的朋友全杀了,这是为什么?

汤中的关键词是“盲人”、“独臂”、“鼓掌”,说明对盲人来说他的朋友们不应该鼓掌或者说是不具备鼓掌能力的,因为看不见,所以他受到了欺骗,这就是他的杀人动机。需要想象的是他受了什么与鼓掌有关的欺骗。

推出汤底:他们曾经遇险,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大家约定各自切下一只手一起吃,但因为盲人看不见,只有他一个人切了,听见鼓掌他便明白自己被欺骗了。

汤面:两个好朋友遇到雪崩被困在一个山洞中,他们食物充足且有一把手枪。几天后救援人员来到山洞,发现两人都死了,没有打斗痕迹,一人身上有好几个弹孔,一人身上只有一个弹孔,旁边还有一个坑,请问他们是怎么死的?

汤中的关键词是“好朋友”、“食物充足”、“没有打斗痕迹”、和“坑”,里面没有杀人动机,没有打斗痕迹说明先死的人是被误杀的,或者是在两个人都没有意识的情况下被杀的。想象一下如何才能双方都无意识,坑的作用是什么以及奇怪的弹孔数量。

推出汤底:其中一个人有游症,他在中对自己的朋友开枪杀死了他,醒来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便挖坑将朋友埋葬。第二天他梦游将朋友挖了出来,对着尸体补了一枪,醒来后很惊讶,便又把朋友埋了,如此反复几天,他终于受不了,精神崩溃选择了自杀。

汤面:女明星养了一个女儿,从小会时不时地给女儿戴一顶帽子。有天她带女儿去医院,女儿知道真相后便自杀了,这是为什么?

汤中的关键词是“女明星”、“帽子”、“医院”,帽子跟头和脸相关,需要想象这是什么医院,女明星的身份特性以及帽子的作用。

推出汤底:女明星毁容了,她养女儿是为了将脸皮移植给自己,帽子是她自己的,时不时给女儿戴帽子可以测量她的头部大小,一旦合适就能做移植了。

金圣叹评《水浒》,说小说情节设计的美学法则是“不险则不快,险极则快极也”,这句话用来形容这类“海龟汤”游戏同样合适,它们具备“推理”与“恐怖”的元素,撩拨着游戏者对残缺真相的好奇。

猜出结果的过程,伴随着侦探破案般的成就感和满足好奇心的愉悦感,恐惧则是游戏者要付出的代价。

跟看侦探推理小说、影视作品一样,玩这类“海龟汤”的人会一边感叹“怎么这么变态”一边忍不住再玩一个,让他们欲罢不能的正是恐怖带来的紧张刺激。

据阿加莎·克里斯蒂经典作品《无人生还》改编的英剧海报,故事中有恐怖的“杀人童谣”

北大心理学教授孟昭兰等研究者的实验表明:受新异刺激作用,幼儿的情绪会在兴趣和惧怕之间流动,他们对带响声的机器人的靠近产生了兴趣和惧怕交替出现的情绪反应,也就是又怕又爱。恐惧是一种高度紧张和积极的冲动模式。

因此,在制造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生理、心理反应的同时,恐怖也为甜腻的平淡生活加入了震撼和狂暴的调剂,让人获得某种快感。从古罗马斗兽场到西班牙斗牛赛,从孩童时期蒙眼捉迷藏到极限运动蹦极、跳伞,人类具有戏弄恐怖、游戏恐怖甚至刻意追求恐怖的复杂天性,就像有人曾问美国恐怖小说家斯蒂芬·金:“你为什么写恐怖小说?”,他的回答是:“想让读者害怕。”

据斯蒂芬·金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闪灵》中的一幕

除了在恐怖中寻求刺激快感的天性外,恐怖也是我们童年记忆的一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神秘和恐怖感源于某种熟悉但受到压抑的东西。

大多数人在童年时代都接触过神秘和恐怖文化,这种文化甚至具有历史性。“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早在《搜神记》中,带有恐怖怪诞气息的鬼怪故事便成为了一个边缘又长久的话题,为人熟知的《聊斋志异》写鬼写妖入木三分,笔记小说《子不语》之类以及民间故事中则有更多以吓人为目的的故事,它们一代代流传开来,还被影视作品吸收,印刻在儿童脑海中。

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增加,人的理性思维越来越强大,人们才开始怀疑这些事件的合理性,抑制了恐怖感,但它们不会被真正去除。在玩“海龟汤”时,诡异的题目便让恐怖这一童年记忆再度浮现。

这就是“海龟汤”恐怖却吸引人,越想越让人害怕的原因。当然,恐怖的“海龟汤”喝多了肯定是有副作用的,具体表现为夜里上厕所害怕,独自乘坐电梯疑神疑鬼,睡觉时会尽量捂严被子。量力而行,过犹不及,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1]于天池.中国的恐怖小说与《聊斋志异》的恐怖审美情趣[J].文学遗产,2002,(06).

[2]李欣明.恐怖小说美学元素分析[J].创作与评论,2017,(第8期).

以下三道“海龟汤”取材于名著故事和著名小说,括号内的提示即出处。

1、一个女的睡了一觉就变漂亮了,还得到了有有势的父母,这是怎么回事?(提示:《聊斋志异》) 2、两个人得到一个猪头,但他们一直把猪头放到臭了也没吃,最后还很生气,这是为什么?(提示:《儒林外史》) 3、一个会武功的老头有个妾,他的妾说他会梦游,他就将妾赶走了,这是为什么?(提示:金庸小说)

还没想出来吗?关注上流UpFlow(ID:heyupflow)后台分别回复关键词「聊斋」、「儒林外史」、「金庸」,查看答案。

关注上流UpFlow公众号(ID:heyupflow),可查看以往的文章:

三、心理测试:你的童年阴影是什么

1、心理测试:你的童年阴影是什么?

2、童年是一切的起源,因此童年阴影会给人带来一生的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心理测试:你的童年阴影是什么?

3、你的面前,是一本古朴而怀旧的相册,当你轻轻翻开它时,映入眼帘的第一张照片是你躺在母亲的怀抱里,正美美地睡着。翻开下一张照片是你在爬来爬去的场景。那么,接下来的第三张你认为会是一幅什么样的照片呢?

4、 A.你坐在床上,被很多绒毛玩具包围着

5、 C.坐着儿童学步椅,正在吃饭的你

6、 D.母亲拉着你的手,你正在蹒跚地学走路

7、在你的梦里经常会有紧张和焦虑的感觉吗?你的父母认为孩子能够独立是未来生活的重要基础,所以你是在各种规章制度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对你的物质要求总是给予一半甚至是少于一半的满足。

8、他们更多的是希望锻炼你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培养你的同情心。童年里陪伴你的玩具少而精,至今你还留着一些令你怀旧的童年物品吧。

9、如果用“慈威”这个词来形容你对父母的印象,可能最恰当不过了。

10、也许是因为工作过于繁忙,有多少交流是在和颜悦色下进行的呢?于是从童年开始你就学会了克制自己,不随便表达情感,过于严肃而认真地对待每一个问题,也许那背后隐藏的是你复杂的情感——包括尴尬、自我憎恶,曾经的自豪和被压抑的野心。

11、你够优秀,也够执著和完美,这种过于按部就班严谨的童年,带给你的是成年之后的过度谨慎和小心翼翼。

12、任何一种出轨的行为和思维绝对不会在你的生活中出现,即使是偶尔的放纵也会让自己自责不已!你实在太希望父母和周围人对你满意了。

13、建议:不要再带着童年的框框“行走江湖”了,它已经让你身心疲惫。

14、少一些将自己的情绪隐藏于心里或不肯承认内心的情绪;多一些无伤大雅的'“出格”行为,自然的你,不在意别人的你同样魅力十足!

15、你的童年是绝对快乐的!自由而率真的天性一直保留到现在,父母给予你的空间是极为宽松,你完全可以按照个人的想法生活。

16、所以你喜欢令人愉快的事情,喜欢空想,兴趣和爱好十分广泛,好奇心强。

17、寻求娱乐、饮食上的满足,有强烈占有欲,只要是你需要的,父母都会尽量满足,你像一个“为所欲为”的快乐天使。

18、善意的恶作剧、顽皮的扮相、出格的打扮,做我所做无怨无悔!儿童时从不在意自我语言表达方式,是否至今仍习惯使用感叹句,“哇!”“嗨!”...

19、你对自己的满意度是相当高的。相信肯定自我,认为自己的理智使你足以冷静地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穿梭,所以蹩脚地耍性子、装模作样吸引他人的注意力绝不是你的性格

20、但是,你的内心极度敏感,过高的自尊,难以容纳他人对你提出的忠告和建议,尤其是来自那些与你一样充满自信的人或比你年幼的人,即使私下里你认为是对的,也绝不承认可以接受对方的想法。

21、接受旁边人的指导、建议、观点对于你来说就是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尊的伤害。所以期待你改变某一种观念真的很难呀!

22、你不缺乏认同感、安全感,只是少了些留给自己和他人相融的心理空间,那么你带给合作过的人的印象往往是乖僻、别扭又有点拽。

23、建议:漫长的岁月中还有很多机会需要你的合作,请尽快结束只为自己而执着的心理状态,把时间放长,把空间放宽,让周围更多的理念和创意融进你的心灵。

24、时间流逝后,你更有机会和资本充分展开、仔细打量从容的人生。

25、在过度呵护爱的世界中的你被代替成长

26、你的童年充分享受了父母的呵护,他们给你的爱也可以说是一种过度的保护。任何事情父母都不离手,怕你冒险出意外,从不让你去尝试、突破。至今他们还担心你一个人是否能独立生活。

27、在外人的眼里你善解人意,从不故意找茬、装模作样地表现自己,对他人的建议和劝告耐心倾听接纳,很少表达反对意见,顺从而体贴周围的人。

28、虽然看起来简单而质朴的外在性格使你拥有不少朋友,但是你刻意制造的交往距离,往往使双方很难走进彼此的心灵世界,自己却经常叹息一声:知音难觅。

29、其实,真实的自我只有在回到了安全的家庭氛围中才会从面具后面走出来。

30、面对亲密的家人,闹性子、毫无顾忌地发脾气,故意做和父母期待相反的事情,低忍、高焦虑的你经常让亲人感到很别扭,却又无可奈何。这是因为你的潜意识在与过度保护你的父母逆反、抗议!

31、童年成长被代替的你,一直渴望有所突破,所以在家里你不愿意做不受人信赖的、一直没有信心的人,你要去证明自己,战胜、超越所有的人。

32、不停地转换角色,徘徊于外面表现得温柔质朴、回到家中蹩脚地发泄自己情绪之间,拥有如此厚重的双重面具,有没有感到身心疲惫呢?

33、建议:童年的成长经历可能一直让你寻求超越自我的途径,之后会感到有一些缺点和内心情绪需要掩饰。

34、但是,只有保持一定程度的真实性会让自己身心平衡地与外界接触,才能解决内心的冲突需要寻找到真正的症结所在。当你学会在家庭中享受温暖时,才可以表达自己的一切坦诚和信任

35、你的童年是在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下度过的,曾经有多少次渴望倾诉、寻求爱抚都因不能与父母沟通而半途而废,你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不能有人读得懂。

36、如果不是你的家长对你过于严厉苛刻,就是你根本过早离开父母的怀抱独立,或者是在其他长辈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童年中你就学会了看着长辈的眼色行事,时而渴望张扬个性,时而却困难于摆脱自卑情绪而沉默寡言。

37、矛盾和冲突是你内心最重要的词汇,掩饰、修饰、装饰是用来整合你的一切言行,这样看来你才能让你那严厉的父母感到满意,引起他们的注意。

38、来自内心深处对自己的不确定感、不自信,使你经常不愿自己的言行影响到他人对你的看法。

39、所以,与其故意装模作样地引起他人的注意、给人造成某些不必要的麻烦,你更愿意习惯性地顺从长辈、上司,希望自已所做的一切能让周围人满意,并被他们所接纳。

40、在表面上,你用傲慢自负的言行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私下里却为了博得他人的好感,处处替他人着想,并经常为一些后悔的念头所束缚。也许你认为这样,会让所有的一切顺利而和谐,可是当缺少用慎重的目光审视外来信息时,小心陷入被人利用的陷阱中啊!

41、建议:给自己一次机会,信任自己的决策和选择;给自己一点信心,从矛盾心结中走出来;再给心灵一些力量,人际交往中不一定使每个人都满意,只要你充满诚意就可以了!

42、她回来了。这是咨询师意料之中的事情。去年她第一次来到咨询室,明显的强迫症状。经过了痛苦的几个月的咨询,她觉得好多了。但现在她又回来了。

43、她会在每天的固定时间起床,固定时间吃饭,固定时间上班。如果哪天起晚了,一整天她都会觉得惶恐不安。其实单位的考勤并不严,她的岗位也没人查岗。她每周有些固定节目,比如家里大扫除,比如到一个地方去。如果哪一项少了,她会觉得难受。她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尽管很少有人去她家。她说有时侯我也觉得很累,也知道自己没必要这么去打扫了。但躺下后的自责与愧疚感让她更难受,只好又爬起来,把所有的“工作”都干完。

44、咨询师带领了她回到了她的童年,那里有很多的故事。有疼爱她的爷爷奶奶,有暴躁的妈妈,有软弱的爸爸。她讲述了一件又一件小时侯莫名其妙就挨打的经历。只要在母亲面前她就会觉得紧张害怕——不知道哪句话不对了,哪个动作不对了,就会又招来打骂。小学时期的她,非常乖,成绩也很好,但很孤独,因为从来不敢去外面玩。中学之后,她的成绩不行了。母亲对她就更嫌弃了,经常在大庭广众下羞辱她、责骂她。别人的青春期是灿烂的,而她说她的青春是一部血泪史,每天都生活在痛苦、压抑中。

45、在童年时期,最疼爱她的是爷爷。爷爷经常跟她父母讲道理,不能孩子,但母亲不听,父亲根本不敢吭声。每次母亲打骂她,爷爷都会勇敢地站出来保护她。甚至有次爷爷为挡住了妈妈打上来的扫把,被妈妈推倒在地。爷爷毕竟年龄大了,而且妈妈和爷爷的关系不好。在爷爷晚年住院,妈妈不去看爷爷,甚至也不允许她去。这也成了她的遗憾。

46、终于成年了,她觉得总算是有机会可以摆脱母亲了。她带着解脱和自由,离开了和母亲一块有,走进了自已的小家。她无数次在内心欢呼自已可以自由了,但好景不长,她发现自己的内心却没有自由。

47、她为没有按点起床纠结,她为卫生没有打扫干净自责,她为工作上跟同事间的小误会而愧疚,她为晚上看电视过点(超过了自己拟定的睡觉时间)而不高兴,她为没有照顾好家里的小猫难过,她觉得不去看母亲不孝顺,但见了母亲她又难受……看以平淡的日子里,她的烦恼却无处不在,无穷无尽。老公不能理解,这些事也算事?况且又没有人这样要求你?她痛恨这样的生活,她想生活得快乐些,轻松些。可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行。

48、咨询师带领她看她的精神世界,在一番艰难的寻找之后,她发现了自己所有的负面情绪的一个基本点:对某件事情做的结果不满意。而这种不满意对别人来说可能无所谓,但为什么对她这么重要?经过好几次反复探索,她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出小时侯挨妈妈打的感受。那些紧张压抑控制着她,让她不得不小心谨慎地做每件事情。然而,当咨询师问她对母亲的感受时,她却说了一番冠冕堂皇的话。无论怎么样,她也是我的妈妈,她生我养我,她虽然有缺点,但我还是要孝顺她。虽然她现在脾气还很暴躁,但她老了,我做女儿的,还是要照顾她。

49、接下来的过程是痛苦的。每次前进一小步,她都可能会再倒回去。因为她无法接受,自已今天的状况跟童年时的经历有直接的相关。虽然她受到了母亲的伤害,她无法表达对母亲的不满。

50、咨询师也跟她一样,经历着这个反反复复的过程。进进退退,有时她会着急,有时咨询师也会觉得着急。终于在一次咨询中,她喊出了“妈妈,你是个魔鬼!你快要把我折磨死了!”这样的句子,喊完后她泪流满面。但这让她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51、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她的生活有了大的转变。她开始学着去离开母亲,接受自已可以表达下对母亲的情绪。开始跟自已说:我迟到了,那又会怎么样呢?我的屋子不干净,那又怎么样呢?这是我的屋子,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你管不着……

52、一年后,她告诉我,之前嘴上是要孝顺母亲,但内心是恨母亲的。而且我不敢承认自已对她有恨。现在我坦然的接受我对母亲有不满,甚至有恨意。反倒现在我见了她,我能平静下来了。我不再那么害怕见她了,敢去见她了。

完结,有喜欢的朋友请收藏本站。

点赞(1)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