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官兵好战心理测试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官兵好战心理测试以及当兵心理测试都测试什么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当兵心理测试都测试什么
在今年冬季的征兵工作中,我国首次正式将心理检测列为征兵体检项目,这项举措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征兵体检项目为何增加心理测试?那些心理测试的试题是谁出的?为什么出这样的题?笔者采访了承担此项课题的全国征兵心理检测技术中心主任、第四军医大学军事医学心理学研究所所长、航空航天医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苗丹民教授。心理检测的结果表明,有2%~3%的应征青年不适宜在部队工作。“生活中是否常常充满让你感兴趣的事?”“你和兄弟姐妹的关系是否融洽?”“你喜欢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这是2006年11月的一天,全国征兵心理检测技术中心的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肖玮,与重庆市的一名应征入伍青年进行智力测评和人格测评时的对话。“心理检测分为智力检测和人格检测两部分,基本上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特征作出量化描述。结构式心理访谈是对受检者进行的一种验证检测方式。”肖玮向我们解释道。笔者在现场看到,这名应征青年按照提示在电脑上输入自己的名字及应征编号后,便进入了“征兵心理测试系统”。不到5分钟就完成了所有题目,30分钟后完成了全部测试,顺利结束心理测评。征兵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说,也有极少数青年一个钟头都完不成测验的题目。心理检测的目的就是将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和能力倾向强的人挑选出来。今年9月,国防部征兵办公室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应征公民进行心理检测。运用《征兵心理检测系统》软件对全国3000左右个县区的上百万名应征青年进行心理检测,这在我国尚属首次。此前,在总参谋部、总后勤部相关业务部门的领导下,第四军医大学完成了征兵心理检测系统的研发及检测人员的培训等技术保障工作。目前的征兵心理检测试题全部在计算机上完成,分为智力检测题和人格检测题两类。计算机将根据答案,自动对受检者的智力特质和人格特征作出量化描述;计算机智力检测和计算机人格检测同时进行,时间为50分钟左右。心理学家还将根据计算机测试结果对部分受检者做进一步纸笔测验和心理访谈。心理检测的结果表明,有2%~3%的应征青年不适宜在部队工作。军人心理、精神健康水平和对部队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影响当前我军指战员心理健康的两个主要因素。伴随世界新军事变革,我国对士兵的要求已从“身体素质”向“心理、身体素质并重”转变。心理检测不仅是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且是衡量应征青年是否能适应军人职业的一个基本标准。苗丹民清楚地记得,2002年上半年,总参动员部征集动员局和总后卫生部卫生防疫局的领导到四医大考察新兵体检工作,参观了苗丹民领导的心理学教研室后,决定将征兵心理选拔研究这一重大课题交给了四医大。受领任务后,四医大心理学教研室的人员立即赴5大军区,对官兵的心理卫生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调查,结果显示:军人心理、精神健康水平和对部队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影响当前我军指战员心理健康的两个主要因素。因此,他们把上述两个方面确定为心理检测的目标。考虑到我国应征青年心理检测将作为一项具有法律效率的筛选标准,在其开始制定过程中就应当充分考虑国情、军情的特点,考虑其实用性和规范性。因此,在确定检测内容前又确定了测试的基本原则:淘劣原则——淘汰心理检测有明显智力障碍、心理障碍的应征青年;高针对性原则——将应征青年心理检测的目标锁定在对部队影响最大、青年人心理障碍发生率最高的心理品质上,而不是泛泛对所有心理问题进行测评;低可训练性原则——可用同一测验对同一个体在短时间内进行反复测验,无论做什么样的准备或训练,其检测结果不会有很大变化;简便易学原则——利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简化测验程序,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淘劣筛选检测目的,并减少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评判的影响,非专业人员经过短时间培训即可掌握全部检测工作。此外,还有检测工具的预测性原则,为提高测验的准确性而制定的保密性和隐蔽性原则等六大原则。目标和原则确定后,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和长期从事军事人员心理选拔的经验基础上,反复修订,课题组编制出《中国士兵智力测验》和《中国士兵人格测验》。这一切,只是完成整个庞大心理检测体系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试点论证了。苗丹民带着他的课题组成员深入部队进行反复测试,完善检测的每一个细节。5年的时间里,他们跑遍全国400多个县(市、区)和部分部队,检测应征公民和部队官兵10多万人,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征兵心理检测内容、标准和方法,研制出一套完整的征兵心理检测系统。该系统的核心集中在两个内容和三大环节上,即智力检测和人格检测两个检测内容,计算机检测、纸笔测验、结构式访谈检测三大环节。智力检测分计算机检测法和纸笔测验法,主要检测应征青年的运算、搜索、词语推理能力。人格检测分为计算机检测法和结构式访谈检测法,主要检测应征青年的情绪稳定性、敏感性和人际协调等特点。结构式访谈检测法是对计算机检测结果的进一步验证。对于该检测系统的优越性,苗丹民介绍道,被检测者由于是单人单机对话测试,既保证了被检测者的隐私,又有效保证了结果的真实性;此系统软件简单易学,容易掌握,不会对检测者带来大量额外的工作负担;在对计算机的要求上,检测软件设定为最低可运行状态,利用现有多台独立计算机或网络即可以完成全部心理检测任务。此外,整个测试工作在5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检测结果在应征青年作答完毕的同时得到。今年7月,征兵心理检测系统顺利通过由总参、总后组织的包括两名院士在内的7名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的鉴定。征兵心理检测“不合格”,只是表明其不适合军人职业,并不说明其不适合其他行业。今年9月,国防部征兵办公室正式印发了《应征公民体格检查心理检测标准》、《应征公民体格检查心理检测实施办法》两个规定,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应征公民进行心理检测。为这一天的到来,苗丹民及其同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早在2002年10月,总部有关部门就在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心理教研室举办了“全国应征青年心理检测试点单位培训班”,来自全国10个省市征兵心理检测试点单位的20多名体检专家和征兵办公室负责人参加了培训。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试点,在当年11月同时出现在全国10个省市的10个征兵点上。为保证第一次心理检测试点的顺利进行,第四军医大学派出13名心理学专业人员分赴各检测试点单位现场指导,共处理数据238万个,获得征兵心理检测第一手资料。2003年,他们会同全军13家单位40余名心理学工作者,举办了第二期“全国应征青年心理检测试点单位培训班”,在全国18个武装部开展了第二次征兵心理检测试点工作,共获798万个数据,初步建立起比较成熟的心理检测系统。2004年10月,他们举办了第三次全国征兵心理检测业务培训,来自全国46个征兵点的130多名代表参加了培训。2004年征兵心理检测共动用1100台计算机,45个单位共检测17640名应征青年,获2060万个数据,并对2003年版软件做了32处修改,使软件系统稳定性更好、功能更强大、操作更简便,初步制定了访谈的评分标准。2005年,他们首次采用分级培训模式进行征兵心理检测培训,全国30个省(区、市)近100名代表参加了业务培训会。全国383个县(市、区)进行了试点工作,共检测95065名应征青年,获1.11亿个数据,使心理检测系统具有较好的信度和预测效度。2006年,他们采用分级培训的形式对全国除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以外的其他省份的150多名代表进行了培训,为征兵心理检测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做最后准备工作。增加心理检测对于现行体检工作有何影响?苗丹民告诉笔者,根据检测结果显示,与征兵体检的所有项目一样,心理检测采取“选优”不“定劣”的原则。征兵心理检测“不合格”,只是表明其不适合军人职业,并不说明其不适合其他行业;其他行业人员选拔心理测试的结果与征兵心理测试也没有可比性。88%的应征青年可以在规定时间完成全部心理检测,因此在体检中增加心理检测不会对现行体检工作构成重大影响。从实施情况来看,接受过正规医学教育的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后均可独立组织心理检测工作。今年9月28日,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正式批准,“全国征兵心理检测中心”在第四军医大学挂牌。这个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征兵心理检测有了机构的保障。“征兵心理检测这份答卷,还只答了一半,我们准备用更多的时间,去答试卷的另一半。”苗丹民教授满怀信心地说:“征兵心理检测是一项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事业。”下一步我们将对系统进行不断升级,对题目的类型、方式进行不断改进,逐步建立起固定的专家网络队伍,为增强部队战斗力作出自己的贡献。参考资料:http://zqb.cyol.com/content/2006-11/24/content_1586076.htm
考军校体检心理测试怎么才算合格
你可以参考以下有关心里测试的资料希望会给你帮助!
你相信吗?通过你信手涂抹一幅图画,随意回答一份问卷,轻松操作一次仪器,心理学专家就可能准确地解读出你的人格特质、心理倾向、性格能力等心理特征。
这并非夸大其词,这就是心理选拔。
它是指依据心理学的原理,采用心理测量、情景模拟等方法对选拔对象进行心理素质和心理能力的评估,以达到人与武器、人与岗位的最佳匹配。军事人员的心理选拔按对象区分包括士兵和军官的心理选拔两种。
我军的心理选拔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曾在飞行员、航天员选拔中作为重要手段。新形势下,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推进和高科技武器的装备,对军人的心理选拔越来越重视,并应用到更多的军事领域。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把为部队服务当作己任,坚持组织心理学专家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深入部队为官兵开展心理选拔。这里,我们选取几个有代表意义的故事,揭示她的魅力。
画图:测人格特质
事件:北京军区某部选拔赴利比里亚参加维和行动的官兵
今年4月18日,中国参加利比里亚维和行动的维和部队———北京军区首批275名官兵,前往该国进行第3次轮换。而这支肩负着光荣使命的部队,启程之前曾经历的严格心理选拔,正是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军事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李川云博士和他的助手们完成的。
为维和部队官兵进行心理选拔,这在全军还是首次。李川云和他的助手们作了大量前期调查工作,最终决定采用他们最新的重要科研成果———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军人常模和“房树人”投射测量图军人评价标准进行选拔。
心理选拔正式开始。接受心理选拔的官兵被分为三组,每组都按要求做两场心理测试。第一场问卷测试主要是采用根据青年军人职业特点优化的测试量表,测试官兵16种不同性质的人格特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受测官兵手执掌心游戏机模样的测试终端仪,根据测试题的要求不时地按着键。“请认真选择适合你的答案,全部做完后摁发送键即可。”李川云在一旁掐着表说道。随着电脑接收的数据转到心理测试专用软件中,分析结果立刻呈现在电脑屏幕上。“从官兵的乐群性、稳定性、有恒性等16种个性进行图解剖析,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从特质因素冲突和协调分析上,我们可以发现个体内外适应上的问题及其原因。”
结束了第一场测试的官兵,接着开始了第二场画图测试。“请在半小时内画出你心中想象的一幢房子、一棵树和代表你自己的一个人。”面对眼前摆好的彩笔和白纸,官兵们充满了好奇。当一幅幅“作品”交到李川云手上后,他和助手们立即展开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你看,这幅画中人的形象画得过于模糊,说明他在现实生活中自我意向和自我定位发展不够成熟。”“还有这个人,树根用笔重且比较尖,表明他有比较强的攻击性倾向,生活中容易与人发生冲突。”专家组的分析让部队领导不住地点头,“像,真像!这个小伙子平时就有这样的表现……”
其实,这看似简单的一幅画,实际是实施心理投射性测量的依托。该测量借助非结构化的刺激情境为引导,使个体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要求、动机冲突等不自觉地投射出来,通过分析图画从而给一个人的人格特质定位,并发掘出潜在的心理冲突和病理倾向。
两场心理选拔结束了,李川云和助手们经过综合分析,将可能存在冲动性、强迫性、偏执性和攻击性等心理倾向的官兵名单提供给部队领导。根据专家组的建议,维和部队领导很快确定了入选人员名单,并聘请李川云为维和部队顾问,通过网络与国外的维和部队保持密切联系,提供远程心理服务。
问卷:知心理倾向
事件:上海武警消防总队选拔优秀地方入伍大学生干部
心理档案?真新鲜!只知道有户口档案、学籍档案,还没听说过能为人的心理建立档案。今年3月,当听完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心理学专家的工作计划后,上海武警消防总队的领导饶有兴致地走进正在为该部队进行的地方入伍大学生心理选拔现场,要一睹究竟。
参加测试的大学生共有150人,要从中选拔出50名心理控制能力强的充实到消防一线岗位。大学生们正在埋头答题,现场气氛安静中透着紧张。李川云指着一套厚厚的测试题告诉在场的领导:“这叫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由美国最先开发,我国引入后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修订,是目前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心理测验调查表,共26类526道题目,除测量包括身体的体验、社会及政治态度、妄想和幻想等精神病理学的行为症状外,还重点测量人的控制能力、人的情绪变化等心理品质。”“看来要一口气做完这些题,本身就很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和心理素质啊。”总队领导笑着说。
果不其然,几名大学生因不堪现场紧张的气氛和繁琐答题程序的压力而中途陆续退出。专家组见状摇摇头,“连一张问卷都不能坚持答完,还能期望他们在消防这样重要的岗位上有所作为吗!”
针对基层任职能力和带兵人的心理特质几个方面,李川云和助手们重点对大学生控制能力及情绪稳定性的心理指标进行了测试评析,最后按得分顺序排出结果较好的前50名,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为入选人员分别撰写了一份详细的心理状况分析报告,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心理档案。这为受测大学生今后工作开展和心理状况的追踪提供了可靠依据。一个月过去了,据最近回访的结果看,这50名年轻的地方大学生干部都在适合自己的新岗位上得到了好的评价,不少支队领导都表示与往年单纯凭考试成绩入伍,今年经过心理选拔入伍的大学生,表现就是不一样!
仪器:辨性格能力
事件:海军某驱逐舰支队选拔适应新岗位要求的水兵
“嘀”“嘀嘀”,一阵阵清脆的警报声不时从海军某驱逐舰支队的操场传来。只见每个新战士面前都摆放着一个精巧的仪器,他们神情专注地将手里的金属针一一插入仪器上大小不一的洞眼里。按要求金属探针不能触及仪器的其他部位,许多新战士尽管小心翼翼,但还是避免不了针尖触碰仪器时发出阵阵鸣叫声。
“这个仪器叫九洞仪———顾名思义,它有九个洞眼儿,主要用于测量官兵注意力的分配和稳定性,在海军舰队的雷达监测、导弹发射等岗位,这一性格指标尤为重要。”李川云介绍说。在接下来的测试中,他还为新战士分别采用情绪稳定性测试表、划消神经类型测试表等方法进行了心理选拔,主要测试战士面对舰艇颠簸时情绪和动作的稳定性以及海上作业的空间定位能力。
为什么新战士刚入伍就要进行如此复杂的心理测试?原来该驱逐舰支队不久前装备了很多新型武器装备,这些新型装备和新岗位急需具备相应心理性格能力的战士来操作,为此他们想到了李川云等心理选拔专家。李川云带领心理测试组,经过几次与官兵座谈和实地考察各部门岗位,基本摸准了各岗位的特点和要求。于是选取了问卷测试、仪器测试、实操测试等一整套测试手段,有针对性地对所有新战士的抗干扰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空间定位能力、空间图形比对能力等进行了严格测试。
“王伟。”“到。”随着新战士王伟应声出列,该支队在测试过后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岗分配。在支队领导对王伟的新训工作作出简洁点评后,李川云宣读了心理选拔意见:“该同志性格内向稳定,心理能力呈现特点为记忆力好,有耐心,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建议到观通部门负责雷达警戒工作。”
对于王伟的分配还有一段小插曲呢。原来王伟入伍前一直在家跟着父亲杀猪,因为这他差点被分配到炊事班工作。李川云对他进行心理测试后,发现他的心理性格非常适合要充实人员的新岗位的要求。在科学的结论面前,该支队领导改变了原来对王伟的分配意向。此次进行的心理选拔,为该支队对空对海导弹发射、舰艇操舵、声呐和报务等20多个重要岗位实现了人与岗位的最佳匹配。
新闻背景
作为全军唯一培养军事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院校———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充分发挥学科资源优势,运用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为部队选人分岗开展心理选拔,既让广大官兵更好地认识了自我,也促进了部队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人才资源。这一“心理点兵”,受到了部队和官兵的广泛好评。八月,上海分院的专家教授们利用假期时间在继续完善,以让心理选拔越来越精确到位。
当兵心理测试考什么啊...
在今年冬季的征兵工作中,我国首次正式将心理检测列为征兵体检项目,这项举措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征兵体检项目为何增加心理测试?那些心理测试的试题是谁出的?为什么出这样的题?笔者采访了承担此项课题的全国征兵心理检测技术中心主任、第四军医大学军事医学心理学研究所所长、航空航天医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苗丹民教授。心理检测的结果表明,有2%~3%的应征青年不适宜在部队工作。“生活中是否常常充满让你感兴趣的事?”“你和兄弟姐妹的关系是否融洽?”“你喜欢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这是2006年11月的一天,全国征兵心理检测技术中心的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肖玮,与重庆市的一名应征入伍青年进行智力测评和人格测评时的对话。“心理检测分为智力检测和人格检测两部分,基本上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特征作出量化描述。结构式心理访谈是对受检者进行的一种验证检测方式。”肖玮向我们解释道。笔者在现场看到,这名应征青年按照提示在电脑上输入自己的名字及应征编号后,便进入了“征兵心理测试系统”。不到5分钟就完成了所有题目,30分钟后完成了全部测试,顺利结束心理测评。征兵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说,也有极少数青年一个钟头都完不成测验的题目。心理检测的目的就是将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和能力倾向强的人挑选出来。今年9月,国防部征兵办公室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应征公民进行心理检测。运用《征兵心理检测系统》软件对全国3000左右个县区的上百万名应征青年进行心理检测,这在我国尚属首次。此前,在总参谋部、总后勤部相关业务部门的领导下,第四军医大学完成了征兵心理检测系统的研发及检测人员的培训等技术保障工作。目前的征兵心理检测试题全部在计算机上完成,分为智力检测题和人格检测题两类。计算机将根据答案,自动对受检者的智力特质和人格特征作出量化描述;计算机智力检测和计算机人格检测同时进行,时间为50分钟左右。心理学家还将根据计算机测试结果对部分受检者做进一步纸笔测验和心理访谈。心理检测的结果表明,有2%~3%的应征青年不适宜在部队工作。军人心理、精神健康水平和对部队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影响当前我军指战员心理健康的两个主要因素。伴随世界新军事变革,我国对士兵的要求已从“身体素质”向“心理、身体素质并重”转变。心理检测不仅是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且是衡量应征青年是否能适应军人职业的一个基本标准。苗丹民清楚地记得,2002年上半年,总参动员部征集动员局和总后卫生部卫生防疫局的领导到四医大考察新兵体检工作,参观了苗丹民领导的心理学教研室后,决定将征兵心理选拔研究这一重大课题交给了四医大。受领任务后,四医大心理学教研室的人员立即赴5大军区,对官兵的心理卫生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调查,结果显示:军人心理、精神健康水平和对部队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影响当前我军指战员心理健康的两个主要因素。因此,他们把上述两个方面确定为心理检测的目标。考虑到我国应征青年心理检测将作为一项具有法律效率的筛选标准,在其开始制定过程中就应当充分考虑国情、军情的特点,考虑其实用性和规范性。因此,在确定检测内容前又确定了测试的基本原则:淘劣原则——淘汰心理检测有明显智力障碍、心理障碍的应征青年;高针对性原则——将应征青年心理检测的目标锁定在对部队影响最大、青年人心理障碍发生率最高的心理品质上,而不是泛泛对所有心理问题进行测评;低可训练性原则——可用同一测验对同一个体在短时间内进行反复测验,无论做什么样的准备或训练,其检测结果不会有很大变化;简便易学原则——利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简化测验程序,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淘劣筛选检测目的,并减少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评判的影响,非专业人员经过短时间培训即可掌握全部检测工作。此外,还有检测工具的预测性原则,为提高测验的准确性而制定的保密性和隐蔽性原则等六大原则。目标和原则确定后,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和长期从事军事人员心理选拔的经验基础上,反复修订,课题组编制出《中国士兵智力测验》和《中国士兵人格测验》。这一切,只是完成整个庞大心理检测体系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试点论证了。苗丹民带着他的课题组成员深入部队进行反复测试,完善检测的每一个细节。5年的时间里,他们跑遍全国400多个县(市、区)和部分部队,检测应征公民和部队官兵10多万人,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征兵心理检测内容、标准和方法,研制出一套完整的征兵心理检测系统。该系统的核心集中在两个内容和三大环节上,即智力检测和人格检测两个检测内容,计算机检测、纸笔测验、结构式访谈检测三大环节。智力检测分计算机检测法和纸笔测验法,主要检测应征青年的运算、搜索、词语推理能力。人格检测分为计算机检测法和结构式访谈检测法,主要检测应征青年的情绪稳定性、敏感性和人际协调等特点。结构式访谈检测法是对计算机检测结果的进一步验证。对于该检测系统的优越性,苗丹民介绍道,被检测者由于是单人单机对话测试,既保证了被检测者的隐私,又有效保证了结果的真实性;此系统软件简单易学,容易掌握,不会对检测者带来大量额外的工作负担;在对计算机的要求上,检测软件设定为最低可运行状态,利用现有多台独立计算机或网络即可以完成全部心理检测任务。此外,整个测试工作在5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检测结果在应征青年作答完毕的同时得到。今年7月,征兵心理检测系统顺利通过由总参、总后组织的包括两名院士在内的7名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的鉴定。征兵心理检测“不合格”,只是表明其不适合军人职业,并不说明其不适合其他行业。今年9月,国防部征兵办公室正式印发了《应征公民体格检查心理检测标准》、《应征公民体格检查心理检测实施办法》两个规定,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应征公民进行心理检测。为这一天的到来,苗丹民及其同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早在2002年10月,总部有关部门就在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心理教研室举办了“全国应征青年心理检测试点单位培训班”,来自全国10个省市征兵心理检测试点单位的20多名体检专家和征兵办公室负责人参加了培训。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试点,在当年11月同时出现在全国10个省市的10个征兵点上。为保证第一次心理检测试点的顺利进行,第四军医大学派出13名心理学专业人员分赴各检测试点单位现场指导,共处理数据238万个,获得征兵心理检测第一手资料。2003年,他们会同全军13家单位40余名心理学工作者,举办了第二期“全国应征青年心理检测试点单位培训班”,在全国18个武装部开展了第二次征兵心理检测试点工作,共获798万个数据,初步建立起比较成熟的心理检测系统。2004年10月,他们举办了第三次全国征兵心理检测业务培训,来自全国46个征兵点的130多名代表参加了培训。2004年征兵心理检测共动用1100台计算机,45个单位共检测17640名应征青年,获2060万个数据,并对2003年版软件做了32处修改,使软件系统稳定性更好、功能更强大、操作更简便,初步制定了访谈的评分标准。2005年,他们首次采用分级培训模式进行征兵心理检测培训,全国30个省(区、市)近100名代表参加了业务培训会。全国383个县(市、区)进行了试点工作,共检测95065名应征青年,获1.11亿个数据,使心理检测系统具有较好的信度和预测效度。2006年,他们采用分级培训的形式对全国除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以外的其他省份的150多名代表进行了培训,为征兵心理检测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做最后准备工作。增加心理检测对于现行体检工作有何影响?苗丹民告诉笔者,根据检测结果显示,与征兵体检的所有项目一样,心理检测采取“选优”不“定劣”的原则。征兵心理检测“不合格”,只是表明其不适合军人职业,并不说明其不适合其他行业;其他行业人员选拔心理测试的结果与征兵心理测试也没有可比性。88%的应征青年可以在规定时间完成全部心理检测,因此在体检中增加心理检测不会对现行体检工作构成重大影响。从实施情况来看,接受过正规医学教育的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后均可独立组织心理检测工作。今年9月28日,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正式批准,“全国征兵心理检测中心”在第四军医大学挂牌。这个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征兵心理检测有了机构的保障。“征兵心理检测这份答卷,还只答了一半,我们准备用更多的时间,去答试卷的另一半。”苗丹民教授满怀信心地说:“征兵心理检测是一项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事业。”下一步我们将对系统进行不断升级,对题目的类型、方式进行不断改进,逐步建立起固定的专家网络队伍,为增强部队战斗力作出自己的贡献。参考资料:http://zqb.cyol.com/content/2006-11/24/content_1586076.htm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