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心理学红点测试和心理学的点红实验 什么意思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心理学的点红实验 什么意思
“点红实验”就是在小孩的鼻子上点上一个红点,给他照镜子,他能够(对着镜子)擦去自己鼻子上的红点,还能够使用“我”来称呼自己。如果不能用“我”的话,你观察刚会说话小屁孩,他妈说:“小明,过来吃饭了”。他会说:“小明来了”。而不是说:“我来了”。
证明他还是把小明他自己当作一个他客体存在,而不知道这时候主客体都是他。
这两点是人开始有知我意识的标志。
扩展资料:
实验心理学的实验方法
心理学主要研究不同情景下人类的行为。通常,实验中要求人类参与者做某些任务。自1990年以来,各种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改变了实验的呈现方式,减少了实验误差。实验除了可以测量反应时、错误率之外,还可在实验之前、之间、之后运用调查、观察的方法研究。
实验室实验
实验室实验是在心理实验室里使用仪器设备进行的有控制的观察。它可以提供精确的实验结果,常用于对感知、记忆、思维、动作和生理机制方面的研究。
人类的行为和意识异常复杂,要想得到正确的结果,必须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
试验中要控制额外变量、缩小实验者偏差、平衡实验顺序、选择合适的样本、确定合适的操作定义、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很重要)。
其他方法
除了实验室实验之外,还有个案法、观察法、访谈法、调查法、自然实验法。
心理学是一门实证性很强的科学。有关被试心理的特点和规律,只能从收集到的实际材料中分析、综合,而不能凭研究者想当然地发挥。
因此,每一个学习心理学的人都要学会正确使用研究方法。心理现象是复杂的,运用哪一种方法,要根据研究对象、研究条件、研究目的来确定,有时要综合好几种方法才能收集到多方面的资料。
心理学的各种研究方法是收集感性材料的直接手段,目的是要从中分析、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因此,每一个学习心理学的人还必须运用唯物辩证法,对感性材料做出全面的、深刻的、相互联系的理性分析,防止片面地、孤立地、静止地研究心理现象。
统计法
统计学方法在心理学上的应用开始于高尔顿关于个别差异的研究。后来瑟斯顿等人又发展了因素分析法。但统计法一直是与心理测验联系在一起的。心理测验基本上属于自然实验的范畴,与这里所讨论的狭义的实验方法不尽相同。
把统计法应用于心理实验的设计是与费希尔的工作分不开的。费希尔发展了方差分析和使用小样本的方法,提出了虚无假设的概念和推论统计等。
他的方法首先应用于生物学和农业的实验设计,后来才推广到心理实验设计上来。从此就把心理实验中控制其他因素只改变一个自变量的古典设计方法向前推进了一步,开始应用同时改变几个自变量的多因素设计法,并可获得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信息。
随着电子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心理学的实验装置和测量仪器日益精密,从而使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在客观性和准确性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并逐渐摆脱了不同心理学流派对实验方法的影响和束缚。
通过与工程学的合作,将实验心理学应用于人机系统,使设计的机器能较符合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将数学进一步应用于心理学,通过实验对人类行为作出量的假设以后,就可以制作数学模型,如根据概率论预测学习的数学模型,以及根据对落后儿童的实验研究所发展的注意的数学理论等等。
控制论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不仅使心理实验的数据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处理,而且对自动控制呈现刺激和记录反应提供了方便,为模拟复杂的心理过程开辟了新的途径,进而发展了行为的信息加工理论和认知心理学,并赋予学习记忆等以新的解释。
心理学发展到今天,所争论的问题已不再是实验方法对心理学的研究是否适用,而是如何使心理学的实验方法更加完善,如何用实验室中发现的心理学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实验心理学
心理学的镜子测试
心理学著名的镜子测试(MirrorTest)帮助我们佐证了宝宝发展自我意识的过程。在镜子测试中,心理学家给宝宝的鼻子上贴上一个红点,随后让宝宝看镜子中的自己。如果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宝宝,他们并不知道镜子中的就是自己,于是便伸出手去触摸镜子中的红点。而有自我意识的宝宝,已经知道镜子中出现的就是自己,他们会伸手摸自己鼻子上的红点。实验发现,宝宝通常在15到24个月开始发展自我意识。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宝宝也渐渐开始对自己的物品所有权有所感知。这个时期的宝宝开始对自己的玩具和物品非常执着,也并不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
心理学的“点红实验”,主要是想考察什么
点红实验说明24个月的婴幼儿已经具有了自我意识。点红实验就是在小孩的鼻子上点上一个红点,给小孩照镜子,小孩能够(对着镜子)擦去自己鼻子上的红点,还能够使用“我”来称呼自己。这是人有自我意识的标志。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主要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等。自我意识是个性的一部分,是衡量个性成熟水平的标志。
婴儿自我认识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前三个阶段是主体自我的发展,后两个阶段是客体自我的发展。
第一阶段(5~8个月),无我状态。婴儿对镜像感兴趣,但对自己的镜像或他人的镜像并不分化,说明这一阶段的婴儿不能区别自己与他人。
第二阶段(9~12个月),初步的主体自我。婴儿以自己的动作引起镜像的动作,主动以自身动作与镜像匹配,表明婴儿对自己作为活动主体有了初步的认识。
第三阶段(12~15个月),主体自我发展。婴儿能区分由自己作出的活动与他人所作活动的区别,对自己镜像与自己活动之间的联系有了明确分化,主体自我得到明显发展。
第四阶段(15~18个月),客体自我初步发展。婴儿开始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识,认识到客体特征来自主体特征(如自己的鼻子上的红点与镜像中的红鼻子的关系),对主体特征有了稳定的认识,客体自我得到初步发展。
第五阶段(18~24个月),客体自我形成。婴儿开始用言语标示出自我,如使用代词“我”、“你”来区别自己与他人,是客体自我形成的重要标志。这时的儿童已经能意识到自己的独特特征,能从照片中认识自己,用言语表达自己。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