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心理测试实验报告的问题,以及和心理测评实验报告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心理测量学测试实验报告的范文
《心理测量学实验》
教学大纲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育科学系
《心理测量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名称:心理测量学实验
课程编号:418012
学时:10
学分:1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作为心理测量学的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面向大学本科二年级的心理学专业学生,是学生在学习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心理测量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学生通过学习,能进一步深刻认识心理测量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心理现象的基本活动规律,提高对研究心理现象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及实验技能,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二、教学基本要求:心理学实验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结合对教材内容的学习,主动参加实验环节的实践训练,运用所学的内容,进行心理实验实际操作,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及实验技能,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本课程主要以验证实验为主。
三、实验项目与类型:
序号实验项目学时实验性质备注
演示验证设计综合必做选做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2√√
2自评抑郁量表(SDS)测量2√√
3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2√√
4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式(EPQA)测量2√√
5瑞文推理测验标准型(SPM)测量2√√
其他略(主要为待建实验、演示实验等)
四、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一: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
实验报告人:被试姓名:主试姓名:实验时间:
实验原理简介:症状自评量表(Theself-reportsymptominventory,symptomchecklist,90,简称SCL90)由上海铁道医学院吴文源氏引进修订。临床应用证明,该量表的评估有比较高的真实性,而且具有内容广,反映症状丰富。能准确反映患者的病情及其严重程度,是目前心理咨询门诊中应用最多的一种自评量表,适用于一般来询者,也适用于神经症患者。
问卷包含90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均采取5级评分制:(1)无:自觉无该项症状问题;(2)轻度:自觉有该项症状问题,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不严重;(3)中度:自觉有该项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4)相当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严重程度为中到中严重;(5)严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频度和程度都十分严重。
90个项目中包括10个因子:(1)躯体化;(2)强迫症状;(3)人际关系敏感;(4)忧郁;(5)焦虑;(6)敌对;(7)恐怖;(8)偏执;(9)精神病性;(10)睡眠及饮食状况
通过对总分和各因子的分析,可以判断被测者症状分布特点及自感不适的程度,为咨询和治疗提供参考。
(一)目的:学习和掌握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或测验文本、记录纸、打印纸。
(三)方法与程序:
(1)主试按照测验的指导语要求向被试讲解或呈现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测量目的、如实作答、消除顾虑、承诺保密等。
(2)主试指导被试按照测验的要求具体作答,及时消解被试作答过程中出现的疑虑,但要避免给被试以诱导或暗示。
(3)被试作答完成后及时回收问卷或在电脑上保存测试数据。
(四)结果:
1.运用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或手工计算及时处理被试个体的测量数据,分别计算(1)总分、总均分、阳性症状均分;(2)10个因子的分别得分;
2.分别计算全体被试、男、女被试的测试结果,并进行男、女被试的比较、全体被试与正常成人常模的比较。
(五)讨论:
1.根据自己所测试成绩,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2.你认为男、女被试、全体被试与正常成人常模的比较有无显著差异,为什么?
实验二:自评抑郁量表(SDS)测量
实验报告人:被试姓名:主试姓名:实验时间:
实验原理简介:抑郁(depression)是一种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并伴有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情绪体验,性格内向孤僻、多疑过虑,不爱交际,生活中遇到意外打击、长期努力得不到报偿的人容易陷入抑郁状态。长期处于抑郁状态易导致抑郁症。因此,在咨询中常使用抑郁自评量表判断来询者的抑郁程度。该表是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Zung1965年编制而成,由20个问题组成,使用方便。根据所测结果,可以使咨询或治疗人员作出是否需要药物或心理治疗的判断。
评定采用1-4制记分,评定时间为过去一周内。统计方法是把各题的得分相加为粗分,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即得到标准分(T分)。临界值为T分50,分值越高,抑郁倾向越明显。
(一)目的:学习和掌握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或测验文本、记录纸、打印纸。
(三)方法与程序:
(1)主试按照测验的指导语要求向被试讲解或呈现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测量目的、如实作答、消除顾虑、承诺保密等。
(2)主试指导被试按照测验的要求具体作答,及时消解被试作答过程中出现的疑虑,但要避免给被试以诱导或暗示。
(3)被试作答完成后及时回收问卷或在电脑上保存测试数据。
(四)结果:
1.运用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或手工计算及时处理被试个体的测量数据,计算总分与T分;
2.分别计算全体被试、男、女被试的测试结果,并进行男、女被试的比较。
(五)讨论:
1.根据自己所测试成绩,判断自己的近期抑郁倾向。
2.你认为男、女被试有无显著差异,为什么?
实验三: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
实验报告人:被试姓名:主试姓名:实验时间:
实验原理简介:焦虑(anxiety)是个体主观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安情绪,并伴有忧虑、烦恼、害怕、紧张等情绪体验。严重的焦虑能使人失去一切情趣和希望,导致心理疾病。因此,在咨询中为了了解来询者焦虑状况,常使用焦虑自评量表。该表是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Zung1965年编制而成,由20个问题组成,最大的特点是简便省时,易于掌握,能迅速反映出被测者个人主观感受到的焦虑程度。
评定采用1-4制记分,评定时间为过去一周内。统计方法是把各题的得分相加为粗分,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即得到标准分(T分)。临界值为T分50,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
(一)目的:学习和掌握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或测验文本、记录纸、打印纸。
(三)方法与程序:
(1)主试按照测验的指导语要求向被试讲解或呈现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测量目的、如实作答、消除顾虑、承诺保密等。
(2)主试指导被试按照测验的要求具体作答,及时消解被试作答过程中出现的疑虑,但要避免给被试以诱导或暗示。
(3)被试作答完成后及时回收问卷或在电脑上保存测试数据。
(四)结果:
1.运用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或手工计算及时处理被试个体的测量数据,计算总分与T分;
2.分别计算全体被试、男、女被试的测试结果,并进行男、女被试的比较。
(五)讨论:
1.根据自己所测试成绩,判断自己的近期焦虑状况。
2.你认为男、女被试有无显著差异,为什么?
实验四: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式(EPQA)测量
实验报告人:被试姓名:主试姓名:实验时间:
实验原理简介:艾森克人格问卷是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精神病研究所艾森克教授编制的。他搜集了大量有关的非认知方面的特征,通过因素分析归纳出三个互相成正交的维度,从而提出决定人格的三个基本因素:内外倾性、情绪性和心理变态倾向(又称精神质),人们在这三个方面的不同倾向和不同表现程度,便构成了不同的人格特征。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式(EPQA)包括90个条目,让被试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是否,然后,按E(内外倾性)、N(情绪性)、P(心理变态倾向)、L(测试被试的掩饰、假托或自身隐蔽,或者测定其社会性朴实幼稚的水平)四个分量表记分。
EPQA已经由北京大学陈仲庚等修订,修订后的EPQA共有85个条目。
(一)目的:学习和掌握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式(EPQA)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或测验文本、记录纸、打印纸。
(三)方法与程序:
(1)主试按照测验的指导语要求向被试讲解或呈现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式(EPQA)测量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测量目的、如实作答、消除顾虑、承诺保密等。
(2)主试指导被试按照测验的要求具体作答,及时消解被试作答过程中出现的疑虑,但要避免给被试以诱导或暗示。
(3)被试作答完成后及时回收问卷或在电脑上保存测试数据。
(四)结果:
1.运用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或手工计算及时处理被试个体的测量数据,分别计算E(内外倾性)、N(情绪性)、P(心理变态倾向)、L(测试被试的掩饰、假托或自身隐蔽,或者测定其社会性朴实幼稚的水平)四个分量表记分。
2.分别计算全体被试、男、女被试的测试结果,并进行男、女被试的比较、全体被试与正常成人常模的比较。
(五)讨论:
1.根据自己所测试成绩,判断自己的人格特征。
2.你认为男、女被试、全体被试与正常成人常模的比较有无显著差异,为什么?
实验五:瑞文推理测验标准型(SPM)测量
实验报告人:被试姓名:主试姓名:实验时间:
实验原理简介:瑞文推理测验标准型(SPM)是一种非文字标准化智力测验,旨在避免文字等文化因素对智力测试的影响,详细介绍请见教材。
(一)目的:学习和掌握瑞文推理测验标准型(SPM)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或测验文本、记录纸、打印纸。
(三)方法与程序:
(1)主试按照测验的指导语要求向被试讲解或呈现瑞文推理测验标准型(SPM)测量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测量目的、如实作答、消除顾虑、承诺保密等。
(2)主试指导被试按照测验的要求具体作答,及时消解被试作答过程中出现的疑虑,但要避免给被试以诱导或暗示。
(3)被试作答完成后及时回收问卷或在电脑上保存测试数据。
(四)结果:
1.运用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或手工计算及时处理被试个体的测量数据,计算测试结果。
2.分别计算全体被试、男、女被试的测试结果,并进行男、女被试的比较、全体被试与正常成人常模的比较。
(五)讨论:
1.根据自己所测试成绩,判断自己的认知特征。
2.你认为男、女被试、全体被试与正常成人常模的比较有无显著差异,为什么?
五、考核办法:
主要根据心理实验报告和期末答卷进行考核。心理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设计、采用仪器名称、步骤、数据的记录和处理、问题讨论几个部分。期末答卷主要以基本理论、基本实验程序的控制、操作为核心。
平时出勤、听课、实验参与、实验报告等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闭卷考试占70%。
六、实验教学指导书和参考书:
1.杨治良主编:《基础实验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
2.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3.孟庆茂、常建华编著:《实验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4.郭秀艳、杨治良著:《基础实验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5.郭秀艳著:《实验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6.郑日昌编著:《心理测量》,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等.
心理实验报告范文
心理实验报告范文1:
有关“划消测验”的心理实验报告
一、题目:划消测验
自变量:所用时间t值、准确度A因变量:工作效率E
控制变量:限定工作量e(表示检查过的符号的个数)
二、研究者:
徐庄烨、徐亚玲、辛芙
三、前言
划消测验是比较不同个体在完成工作的速度和准确性上的差异的常用测验。自从19世纪末以来,划消测验曾用来了解和比较被试的知觉速度、辨认的准确性、注意力、智力落后、疲劳、校对工作的效率等。为了完成划消任务,被试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准确而迅速的在许多类似的对象中辨认出规定的特定对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被试的坚持性、意志力、是否易疲劳等。
四、方法
(一)被试
(二)仪器:PSYKEY心理教学系统
(三)生产厂家:北京心灵方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四)程序
1、实验材料是一张随机分布的数字表,含25×25个数字。事先规定3为划消目标。要求被试逐行检察数字表,通过点击划清其中的目标数字。当被试认为划消完成后结束实验;
2、本实验分为安静环境与有干扰的环境。被试先后在两种环境中完成划消任务。
五、结果
1、由表1数据可知,划掉个数c、漏划个数o、错划个数w差距不大;
2、从工作效率E来看,被试一的工作效率E的最高,被试三的工作效率E最低;3、从精确度A来看,被试三精确度A最高,但用时T最多,被试二精确度A最低,但用时T相对较多。
六、讨论
1、实验数据受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尤其是需要安静条件下进行实验的数据2、实验次数少,被试者少,实验数据没有说服力
3、在实验过程中,进行第二次试验时,被试心理更放松,操作更熟练,产生了练习效应,使得实验结果出现偏差
4、实验需要测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力的稳定性,但在该实验中,被试会比生活中更加专注,所以被试的划消工作效率与他平时一般工作效率不一定一致5、总体工作效率约为0.693
七、结论
1、被试一的工作效率与总体稍有差距,比总体平均水平略高一些,被试二、三略低于总体平均水平;2、总体的工作效率不高;
3、男女在工作效率上差异略大,男性注意稳定性低于女性。
八、参考文献
《心理实验指导书(普通心理学)》P8-10
九、附录
表1划消实验三个被试的相关数据表
平均数1为每个试验者工作效率的平均数;平均数2为每个试验者精确度的平均数。
十、摘要
了解划消测验,学习限定工作量的实验方法,测定划消任务的个体差异。
2014年10月25日
心理实验报告范文2:信息反馈对画线准确性的影响
摘要:以40名大二本科学生为被试,考察信息反馈对画线准确性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练习可以提高画线的准确性;(2)无反馈组的画线准确性的成绩提高不显著,反馈组的画线准确性的成绩提高显著。
关键字:反馈练习画线准确性
一、问题的提出
反馈又称回馈,是控制论的基本概念,指将系统的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输入,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过程,即将输出量通过恰当的检测装置返回到输入端并与输入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心理学家很早就将信息反馈应用于动物的研究中,巴甫洛夫通过对动物和人的反射活动的实验研究,发现了许多神经系统高级部位机能活动的规律,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反馈就是巴甫洛夫反射说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指反射活动的结果有返回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现在,信息反馈的方法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如在考试之后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的成绩分数,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改进。
本研究希望通过这个实验研究揭示出信息反馈对遮挡画线准确性的影响。本实验的研究假设是:有反馈前测后测的画线准确性差异显著,无反馈组前测后测差异不显著;有反馈组和无反馈组两组的后侧成绩差异显著。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心理专业本科生40名,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以前未参加过类似的实验。将40名被试随机分派到两个组(反馈组和无反馈组)中,每组20名被试。
2、实验材料
1)一张10cm×10cm的白卡片,上面画有一条2cm长的直线,将画有直线的白色卡片放入镜框内,直线与水平面平行,居于镜框中间,作为实验的标准刺激。
2)镜框一个,短尺一把(最小单位为毫米),用于测量被试所画直线的尺寸长短。
3)两支笔,用于画线和记录实验结果。
4)每个被试3张卡片,编号分别为A1、A2、A3,分别作为被试练习前(前测)、练习和练习后(后测)测试被试画线的结果。
5)一条长30cm的纸带,方便固定被试与白卡片之间的距离。1、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单因素、两因素(“有反馈”与“无反馈”)的实验设计。每2人为一组进行实验。共20组。一人作为被试,一人作为主试。进行完反馈组实验后,两人交换角色。被试分组与实验处理安排如下:
表1
前测练习后测反馈组(20人)画20次画80次画20次无反馈组(20人)
画20次
画80次
画20次
3、实验程序
1)让被试1(有反馈组)坐在桌边,在其正前方距离被试30cm处放一个装有白卡片的镜框,白卡片上画有2cm的直线。在镜后放置一张A1的白纸,被试手拿笔放在镜框后,镜框挡住被试的视线,不让其看到画线的手和所画的线。然后对被试说以下指导语:
“请你用你平时写字的手拿好笔,眼睛看着镜框内的黑色平行线,用笔在白纸上画横线,要求按照你看到的线的长短画,使自己画的线与镜框内的线段一样长,画线的时候,你不能看见自己画线的手和正在画的线。总共画20次,先从左边画起,你可以左右移动画线的手,但不要移动胳臂,头部和变换身体的坐的姿势。”在确认被试明白上述指导语后,开始前测,完毕后准备进行练习实验。
2)主试换一张编号为A2的纸,对反馈组被试说以下指导语:
“现在请你用同样的方法画线,当你每次画完一条线时,我就把你画的线的结果是多长告诉你,要求你注意自己画线时的感觉,记住这种感觉,并与反馈的结果进行对比。如果这次画长了,下次你就要画短些,如果这次画短了,下次就要话长些。总之,要求你尽量把线段画的准确些。这样总共画80次,我相信你会越画越准的。”
被试每画完一条线,主试就尽快量好,并立刻告诉被试画线的结果,如“长了”就报告“长了”,如“短了”就报告“短了”,如果正好为2cm,就报告“相等”,直到画完80条线段,结束练习实验。
如果是非反馈组,对被试说如下指导语:
“现在请你用同样的方法画线,当每画完一条线时,要求你注意自己画线时的感觉,记住这种感觉,按照一致的画线标准尽量画出与标准线段尺度相等的线段。如果自己感觉这次画长了,下次你就要画短些,如果感觉这次画短了,下次就要话长一些。总之,要求你尽量吧线段画的准确些。这样总共画80次,我相信你会越画越准的。”
3)主试再换一张编有A3的白纸,并对反馈组被试说如下指导语:“现在请你再画20条线段,我这次不告诉你画的结果了,请你尽量画的准确些。”
如果是非反馈组,对被试说如下指导语:“现在请你再画20条线段,按照一致的标准尽量画出与标准线段长度相等的线段。”4)主试与被试交换角色,用A1、A2、A3三张白纸,按照上述的方法和无反馈组的指导语(练习时每次画线的结果不反馈给被试)进行实验,其他实验过程与上述实验相同。5)主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并整理实验结果。
所有数据资料的计算、统计均用spss16.0版统计分析软件在计算机上完成。本研究的统计方法采用描述统计和t检验。
图140名被试前测后测误差平均数的变化
观察图1发现后测的误差平均数相较于前测的误差平均数总体有所降低。降低的显著性水平可进行t检验。
表2前测后测的误差平均数及标准差前测M0.454
SD0.223
后测M0.328
SD0.146
通过对40名被试的误差平均数进行他检验说明,被试前测后测的差异显著,(t39)=3.219,p=0.003<0.05。
2、反馈组与无反馈组的比较
图2反馈组无反馈组误差平均数的变化
观察图2发现无反馈组的误差平均数要高。
表3反馈组与无反馈组的误差平均数及标准差
反馈组M0.2813
SD0.092
无反馈组M0.3744
SD0.11743
三、结果分析
1、被试前测后测成绩比较
通过对反馈组和无反馈组的误差平均数进行t检验说明,反馈组和无反馈组的误差平均数差异显著,t
(38)=—2.11,p=0.004<0.05。
3、反馈组前测后测与无反馈组前测后
测的比较
图3反馈组与无反馈组前测后测的比较
图3的柱状图显示反馈组的前后侧差异比无反馈组的前后侧差异要大,具体分析如下: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
以下为本人根据硕士毕业论文的结果写出的一篇研究报告,已投稿。仅作交流参考用,请勿用于发表!!!
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对L2动词偏好信息利用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通过考察高、低工作记忆容量的汉英双语者利用英语动词偏好信息加工英语暂时性歧义句的模式,来探讨工作记忆容量与L2句法加工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高工作记忆容量的L2学习者表现出了类似于英语母语者的加工模式,而低容量的L2学习者则无法像英语母语者一样利用动词偏好信息。结果表明,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能否利用英语动词的偏好信息加工暂时性句法歧义句,受到个体的工作记忆容量的影响。
关键词工作记忆容量;L2句法加工;动词偏好;暂时性歧义句
分类号
1引言
第二语言学习者是如何实时加工句子的?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理解第二语言的学习。母语相关研究发现,动词的偏好信息可以影响句子的加工(Clifton,Frazier,&Connine,1984;Garnsey,Pearlmutter,Myers,&Lotocky,1997)。动词偏好(verbbias)是词汇偏好的一种,指的是某些动词虽然可以出现在多种句法结构中,但是出现在某种句法结构中的概率更大。例如,动词“read”的后面虽然可以接宾语从句(如例句1),但更多情况下接直接宾语(如例句2),这种动词就被称为直接宾语偏好(Direct-objectbias,DO偏好)的动词;而后面更多情况下接宾语从句的动词被称为宾语从句偏好(sentence-complementbias,SC偏好)的动词,如“admit”(Harley,2001)。动词的DO/SC偏好又被叫做亚范畴偏好(subcategorizationbias)。
1)Theghostreadthebookhadbeenburned.
2)Theghostreadthebookduringtheplanejourney.
Garnsey等人(1997)研究发现,在加工省略“that”的暂时性歧义句时,人们的先前经验会影响歧义句的加工过程。如例句1的加工,由于“read”是一个DO偏好动词,人们在看到该动词后,倾向于将其后的名词短语“thebook”解释为直接宾语,然而名词短语后的成分“hadbeenburned”(解歧区,disambiguatingregion)出现后,证明直接宾语的解释是不合理的,因此引发再次分析,从而表现为解歧区的加工时间的延长。另外,利用动词偏好信息加工歧义句时,动词后名词短语作为直接宾语的合理性也会影响其解歧模式。例如,将例1中的“thebook”换为“thehouse”,解歧区的加工困难将会大大减小,因为“thehouse”作为“read”的直接宾语显然是不合理的。这种动词偏好效应在很多研究中都出现过(Garnsey,Pearlmutter,Myers,&Lotocky,1997;Wilson&Garnsey,2009;Trueswell,Tanenhaus,&Kello,1993),但Kennison等(2001)的研究却并未发现动词偏好在歧义句加工中的作用。
虽然大量母语研究考察动词偏好信息在歧义句加工中的作用,然而相关的第二语言研究很少。浅层结构假说(ShallowStructureHypothesis)认为,习得年龄较晚的L2学习者的句法加工与母语句法加工存在本质上的差异,晚期习得的L2学习者,即使其第二语言熟练程度很高,或者其母语与第二语言相似性较高,在加工复杂句法结构时也无法达到母语句法加工的水平,其根本原因是L2学习者的语法知识不够完善,因此只能依赖词汇、语义等线索来加工L2句法(Clahsen&Felser,2006a,2006b,2006c)。
根据浅层结构假说,L2学习者在加工句法时应该无法利用动词亚范畴信息,因为动词亚范畴信息本质上是句法的。但Dussias等(2008)研究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也可以利用动词亚范畴偏好信息来加工暂时性句法歧义。该研究采用自定步速移动窗口的实验范式,比较了母语为西班牙语的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母语者利用动词偏好信息加工英语歧义句的模式。结果发现,如果第二语言学习者已经习得动词偏好信息,就可以利用这种信息来加工L2句法。
由于动词的亚范畴属于句法范畴,本研究将继续考察第二语言学习者动词亚范畴信息的利用,但和以往的研究不同,本研究操纵工作记忆变量来考察个体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动词亚范畴信息利用的影响。
母语方面的研究说明,工作记忆容量是影响语言理解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工作记忆容量会影响成人母语者以及儿童母语者第一语言的句法加工(Swets,Desmet,Ferreira,&Hambrick,2007;Kim&Christianson,2007;Just&Carpenter,1992;MacDonald,Just,&Carpenter,1992)。然而,目前关于工作记忆容量对L2句法加工的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研究结果之间并不一致。
一些研究者发现工作记忆容量与L2句法加工之间并无关系(Juffs,2004,2005;Felser&Roberts,2007)。例如,Juffs(2004)采用自定步速阅读的任务,考察了不同语言背景的英语学习者个体工作记忆对加工第二语言花园路径句的影响。被试分别为汉语、日语和西班牙母语者。结果发现,工作记忆容量不同的个体不仅在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上没有差别,而且在阅读花园路径句歧义词的时间上也不存在差别,即工作记忆容量对第二语言歧义句的加工未产生影响。然而,也有其他一些研究者发现了工作记忆容量在L2句法加工中的作用(陈宝国和徐慧卉,2010;Dussias&Piñar,inpress;)。例如,Dussias等人(inpress)考察了汉英L2学习者加工填充语–空位依存句时个体认知能力的作用,结果发现,L2学习者利用语义合理性信息解歧的模式受到阅读广度的影响,高阅读广度组的解歧模式与英语母语者类似。Mcdonald(2006)认为,晚期L2学习者的句法加工困难是由其认知能力的差异导致的,这些认知能力包括工作记忆容量、解码能力和加工速度。
由此可见,个体的认知能力(尤其是工作记忆容量)是否导致L2句法加工困难的原因之一,尚无定论,而且工作记忆容量差异是否会影响句法信息的利用,前人并未研究过。本研究旨在通过考察高、低工作记忆容量的汉英双语者利用英语动词偏好信息加工英语暂时性歧义句的模式,来进一步探讨L2学习者能否利用句法结构线索(动词亚范畴信息)来加工句子,同时探讨工作记忆容量与L2句法加工的关系。
2方法
2.1被试
76名本科生或研究生参加了工作记忆容量测验的筛选,所有被试母语均为汉语,第二语言为英语。实验后被试得到一定报酬。共筛选出38名被试参与自定步速阅读实验,其中高容量被试20名,低容量被试18名。
使用Daneman等人(1980)阅读广度测验测量工作记忆的容量。测试材料最低2句为一组,最高7句为一组。每组有5套英语句子,句子长度为6~12个单词,每套句子后均有一个判断句,以考察被试对句子的理解情况。使用E-prime编制测试程序。测量从2句组开始,计算机先呈现第一套的两个句子。句子先后呈现,要求被试认真阅读,理解每个句子意思并记住每个句子的尾词。每套句子呈现完毕后,要求被试按顺序回忆尾词。之后计算机屏幕上呈现一个判断句,要求被试判断句子的意思与刚才呈现的某个句子的意思是否一致。当被试回忆出全部尾词,并正确完成了判断句,接着呈现该句组的另一套句子。被试需要正确回忆每个句组5套句子中的3套,方可进入下一句组的测试。每个句组的测试中,如果能正确回忆并判断正确的不足3套,测试则停止。被试工作记忆容量的得分由其成功完成最后一个句组的句子个数决定。
根据Daneman等人(1980)的记分方法,为2句组为例,如果该水平5组句子中,有3组句子的尾词回忆成功,并正确回答了问题,则工作记忆容量为2。若5组中有2组成功则工作记忆容量为1.5。若只有1组成功,则工作记忆容量为1。在其它水平上的计分方法与此相似。把测量成绩≤2.5的被试当作低容量的被试,成绩≥4被试当作高容量的被试。
为了进一步匹配被试英语的熟练程度,我们对被试学习英语的年龄进行了调查,并要求被试在7点量表上对英语的听、说、读、写的熟练程度进行评定,其中1代表非常不熟练,7代表非常熟练。所有被试工作记忆容量、英语习得年龄和熟练度主观评定的结果见表1。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非常显著,F(1,36)=191.58,MSE=0.37,p<0.01;英语习得年龄以及听、说、读、写能力在高、低容量被试间的差异不显著。被试大多数都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表1被试的工作记忆容量、英语习得年龄及熟练度主观评定结果
高工作记忆容量低工作记忆容量
MSDMSD
工作记忆容量4.900.752.170.38
习得年龄11.501.3211.940.87
听4.650.884.171.10
说4.000.464.220.73
读4.350.994.500.92
写4.200.774.220.81
2.2材料
根据Dussias等(2008)和Wilson等(2009)的材料,选取了38个动词进行偏好评定任务,这38个动词在Wilson等(2009)研究中评定结果为DO、SC偏好动词各19个。在本研究的动词偏好评定任务中,给被试提供38个句子片段,包括一个名词短语和一个关键动词,要求被试补全动词后的句子(如“Annyfound____________”)。共50名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参与评定任务,其中36名被试是在正式句子阅读理解实验完成后评定的。所有参与评定任务的被试大多数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50个被试的评定结果中,若某个动词以DO偏好出现的概率大于(或等于)以SC偏好出现概率的两倍,则该动词被评定为DO偏好;反之,则该动词被评定为SC偏好;其他动词两种偏好出现的概率相当,因此被称为相等(EQ)偏好。评定结果为,19个被英语母语者评定为DO偏好的动词中,汉语母语者评定为DO偏好的有10个,评定为SC偏好的有2个,评定为EQ偏好的有7个;19个被英语母语者评定为SC偏好的动词中,汉语母语者评定为SC偏好的有16个,评定为EQ偏好的有3个(英语母语者评定结果见Wilson&Garnsey,2009)。
根据动词偏好评定结果,我们选取了24个动词组成实验材料,其中DO偏好和SC偏好的动词各12个(由于汉语母语者评定为DO偏好的动词只有10个,因此加入两个EQ偏好的动词,这两个动词均为DO偏好出现的概率大于SC偏好出现的概率,但前者未达到后者的两倍)。每个动词构成两个句子,共48个实验句,每个句子包括非歧义和歧义两种形式。非歧义形式中,关键动词后为“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而在歧义形式中,省略了引导宾语从句的“that”。也就是说,歧义句和非歧义句的动词后均接宾语从句,区别在于是否省略that。实验材料分为两个版本,若某个句子在版本一中为非歧义形式,则在版本二中为歧义形式。两个版本中实验材料均为48个,两种动词偏好的材料各半。实验材料的句子长度为9~12个单词,所有实验句均采用一般过去时。
为了防止被试形成反应的策略,每个版本中加入了104个填充句。填充材料由三种类型的句子组成:1)并列句,其中包含一个主语和两个动词引导的简单句;2)复杂主语句,在一个简单句的主语后面加入修饰性定语;3)其他类型填充句,如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填充材料的句子长度与实验材料的长度相近,为10~15个单词。实验材料和填充材料举例见表2。为了保证被试阅读句子,实验材料和填充材料的每个句子后均有一个理解性问题。
为方便数据分析,每个实验句划分出三个关键区域:1)关键动词,如表2材料举例中的“heard/believed”;2)关键名词短语,位于关键动词或“that”之后,如“thebirds/thewoman”;3)解歧区,包括关键名词短语之后的两个单词,如“werekilled/tookhis”。由于词长是影响自定步速阅读范式中单词阅读时间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对两种偏好条件下实验句的关键区域词长进行了统计检验。其中,名词短语与解歧区的词长为两个单词的词长之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偏好条件的实验句三个关键区域的词长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s>0.05)。
表2材料举例
实验条件材料举例
DO-非歧义Thehunterheardthatthebirdswerekilledyesterdayevening.
DO-歧义Thehunterheardthebirdswerekilledyesterdayevening.
SC-非歧义Theneighborbelievedthatthewomantookhisshoesaway.
SC-歧义Theneighborbelievedthewomantookhisshoesaway.
填充:并列句WeputthetoyinabigboxandmailittoMike.
填充:复杂主语句ThevisitorwhocamefromTaiwanlovedthisfoodverymuch.
填充:其他EventhoughJimtriedveryhard,hegotneitheroftheprizes.
2.3程序
句子阅读实验在封闭隔音的实验室中进行,使用E-prime软件在17纯屏显示器上呈现刺激,被试距显示器的距离约一米。将电脑键盘上的“F”和“J”键分别标记为“YES”和“NO”。实验采用自定步速阅读实验范式,开始时,首先在屏幕正中央呈现注视点“+”,之后逐词呈现句子,每个单词前均有400ms的空屏。被试阅读完一个单词后按“YES”键,呈现下一个单词。最后一个词呈现完后,会出现“**”,之后呈现理解性问题,被试需要在键盘上按“YES”或“NO”键回答该问题。理解性问题按键回答完后,呈现下一个trial。
3结果
1名高容量被试阅读实验中正确率低于80%,2名高容量被试阅读实验中阅读时间低于200ms的单词过多,该3名被试的数据被剔除。参与数据分析的被试共35人,其中高容量被试17人,低容量被试18人。由于实验者在编制程序时的输入错误,一个项目的某个单词该项目在数据分析时被剔除。35名被试回答理解性问题的正确率平均为88.81%,其中高容量被试的平均正确率为89.99%,低容量被试的平均正确率为87.71%,两组被试的平均正确率之间没有差异,T(33)=1.36,p>0.05。
理解性问题回答不正确的trial被剔除,错误数据占总数据的11%。然后剔除极端值,极端值数据占总数据的9%。极端值剔除方法为:首先,剔除小于100ms或大于2000ms的数据;然后,剔除平均数±2个标准差以外的数据。工作记忆容量不同的被试在各种条件下三个关键区域上的平均阅读时间见表3。
表3关键区域平均阅读时间(ms),括号内为标准差
高工作记忆容量低工作记忆容量
非歧义歧义非歧义歧义
DO偏好条件
关键动词408(125)342(124)451(235)442(196)
关键名词短语371(147)368(155)422(200)397(163)
解歧区309(86)382(162)387(141)384(139)
SC偏好条件
关键动词405(201)424(186)479(208)451(230)
关键名词短语365(128)382(136)419(177)422(141)
解歧区332(108)342(137)373(137)373(110)
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其中被试分析,工作记忆容量为被试间变量,动词偏好和句子歧义性为被试内变量;项目分析,工作记忆容量和动词偏好为项目内变量,句子是否歧义为项目间变量。分析的指标是回答理解性问题的正确率和三个关键区域的阅读时间。
3.1正确率
动词动词偏好主效应被试分析显著,F1(1,33)=10.45,MSE=0.01,p<0.01,SC偏好条件下的正确率(86.90%)显著低于DO偏好条件(91.00%);项目分析不显著,F2(1,90)=2.00,MSE=0.04,p>0.1。其他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3.2关键动词阅读时间
动词动词偏好主效应被试分析显著,F1(1,33)=4.60,MSE=6311.36,p<0.05,SC偏好条件下的阅读时间(449.84ms)显著长于DO偏好条件(415.59ms);项目分析中不显著,F2(1,90)=1.08,MSE=37303.30,p>0.05。另外,歧义主效应在项目分析中显著,F2(1,90)=4.25,MSE=37303.30,p<0.05;而被试分析中不显著,F1(1,33)=1.66,MSE=9260.17,p>0.05。工作记忆容量主效应及各种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关键动词上表现出动词动词偏好主效应,我们认为这可能与L2学习者对两种偏好动词的熟悉度不同有关。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我们让32名学生对实验句中的动词进行熟悉度主观评定,所有评定者均通过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评定采用5点量表,1为非常不熟悉,5为非常熟悉。对评定结果进行t检验发现,DO偏好动词的熟悉度(4.67)显著高于SC偏好动词(4.30),t(62)=3.63,p<0.01。
3.3关键名词短语阅读时间
所有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均不显著(见表4)。
表4关键名词短语阅读时间的方差分析结果
变异来源被试分析(df=1,33)项目分析(df=1,90)
F1PF2P
偏好0.420.520.150.70
歧义0.050.830.520.47
WMC0.980.330.360.55
偏好*歧义0.640.430.020.88
偏好*WMC0.090.770.330.57
歧义*WMC0.910.350.010.92
偏好*歧义*WMC0.020.900.220.64
3.4解歧区阅读时间
解歧区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其中动词动词偏好主效应、歧义主效应、工作记忆容量主效应均不显著;工作记忆容量与其他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被试分析接近显著,F1(1,33)=3.72,MSE=2527.22,p=0.06;项目分析不显著,F2(1,90)=0.57,MSE=15417.88,p>0.1。偏好、歧义与工作记忆容量的三因素交互作用被试分析显著,F1(1,33)=4.56,MSE=2436.96,p<0.05;项目分析不显著,F2(1,90)=0.72,MSE=15417.88,p>0.1。对三因素交互作用进行简单主效应检验,结果发现高工作记忆容量被试加工DO偏好句子时,歧义句条件和非歧义句条件的解歧区阅读时间存在显著差异,歧义句条件下阅读时间长于非歧义句条件,F(1,33)=8.94,p<0.01;而加工SC却并未表现出这种歧义效应。低容量被试在两种偏好条件下均未表现出歧义效应。
表5解歧区阅读时间的方差分析结果
变异来源被试分析(df=1,33)项目分析(df=1,90)
F1PF2P
偏好2.420.130.340.56
歧义2.400.131.700.20
WMC0.980.330.600.44
偏好*歧义3.720.060.570.45
偏好*WMC0.010.940.020.89
歧义*WMC2.760.111.730.19
偏好*歧义*WMC4.560.04*0.720.40
由于解歧区方差分析结果中,动词偏好、歧义、工作记忆容量三因素交互作用显著,说明高、低容量组被试的解歧模式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对两组被试在解歧区的阅读时间分别进行分析。
高容量组被试的解歧区阅读时间方差分析显示:动词偏好主效应不显著,F1(1,16)=0.99,p>0.1;F2(1,45)=0.09,p>0.1。歧义主效应不显著,F1(1,16)=3.10,p>0.05;F2(1,45)=2.45,p>0.1)。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被试分析显著,F1(1,16)=9.92,MSE=2044.17,p<0.01;但项目分析不显著,F2(1,45)=0.92,MSE=21555.87,p>0.1。简单效应分析表明,这一交互作用来自DO偏好条件,歧义句解歧区的阅读时间显著长于非歧义句,F(1,16)=7.08,p<0.05;而在SC偏好条件下,歧义句与非歧义句的解歧区阅读时间相当,F(1,16)=0.04,p>0.1(如图1左)。低容量组被试的解歧区阅读时间方差分析显示:动词偏好主效应、歧义主效应以及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如图1右)。
图1两组被试的解歧模式
4讨论
根据Wilson等(2009)和Dussias等(2008)的研究结果,英语母语者在阅读包含DO、SC两种偏好的动词的暂时性歧义句时,表现出了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具体来说,英语母语者阅读DO偏好动词的歧义句“Theelderlywomanforgottheaddresschangedashorttimeago.”时,由于“that”的省略,导致初始分析时将关键动词后的名词短语“theaddress”分析为动词的直接宾语,而解歧词“changed”的出现说明初始分析是不合理的,于是加工系统进行再次分析,将“theaddress”重新解释为宾语从句的主语,于是在解歧区“changeda”表现出阅读时间的延长。而加工SC偏好动词的歧义句“Theticketagentadmittedthemistakemightnothavebeencaught.”时,由于关键动词“admit”后常常接宾语从句,因此英语母语者初始分析时就将动词后的名词短语“themistake”解释为宾语从句的主语,解歧词的出现证明这种解释是合理的,因此并未在解歧区“mightnot”表现出加工困难。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工作记忆容量的L2学习者加工第二语言暂时性歧义句时,可以像英语母语者一样,在解歧区阅读时间上表现出动词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因此,高容量的L2学习者可以利用动词偏好信息来加工DO/SC歧义句。DO偏好条件下歧义句的解歧区(如“tookhis”)阅读时间显著长于非歧义句,而SC偏好条件下则无此效应。低工作记忆容量的L2学习者在解歧区阅读时间上没有表现出动词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说明低容量L2学习者未利用动词偏好信息加工歧义句。另外,低容量被试并未表现出歧义主效应,这说明暂时性歧义句中“that”的省略对于低容量L2学习者来说并无影响。低容量L2学习者未利用动词偏好信息解歧,并不是因为其未习得动词的亚范畴偏好信息,因为所有低容量被试均参与了偏好评定任务,实验材料中的24个关键动词习得情况较好。
低工作记忆容量的L2学习者在解歧区则并未表现出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说明其无法利用动词偏好信息来加工歧义句。然而,根据句子阅读理解的正确率来看,低容量的学习者也能理解句子的意义,那么低容量的学习者是如何加工歧义句呢?这一现象可以用浅层结构假说来解释。浅层结构假说(ShallowStructureHypothesis)认为,习得年龄较晚的L2学习者的句法加工与母语句法加工存在本质上的差异,晚期习得的L2学习者,即使其第二语言熟练程度很高,或者其母语与第二语言相似性较高,在加工复杂句法结构时也无法达到母语句法加工的水平,其根本原因是L2学习者的语法知识不够完善,因此只能依赖词汇、语义等线索来加工L2句法。在本研究中,低容量的学习者虽然无法利用动词偏好信息加工歧义句,但其句子阅读理解的正确率并没有随之降低。这可能是因为,在句子理解的过程中,由于低容量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容量有限,无法在提取词汇语义的同时,对句子动词的亚范畴信息进行加工,因此仅靠将句子各成分的语义信息来达成对句子意义的理解。
这一假设在研究结果中得到了验证。低容量的L2学习者不仅没有表现出动词与偏好的交互作用,而且并未表现出歧义效应。由此可见,歧义动词之后是否有“that”,对其加工句子并无影响。众所周知,句子中的单词可以划分为内容词和功能词。内容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主要提供理解句子所需要的语义信息,而功能词包括介词、连词等,主要提供句法信息。“that”为连词,属于功能词的范畴,包含着句子理解所需要的句法信息。根据浅层结构假说,我们可以推论,低容量的L2学习者之所以未表现出歧义效应,是由于其句子理解过程中,主要提取各内容词的语义信息,而忽略了功能词中包含的句法信息。本研究中实验材料中,大多数句子仅提取内容词的语义信息,即可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例如,句子“Thehunterheardthatthebirdswerekilledyesterdaymorning”后的理解性问题为“Werethebirdsdead?”,L2学习者若仅提取“hunter”、“heard”、“birds”、“killed”等内容词中包含的语义信息,而忽略“that”所包含的句法信息,也能够正确回答理解性问题。
本研究结果与Dussias等(2008)研究的结果相一致。如前文所述,Dussias等(2008)研究中,高熟练程度的L2学习者对于已经习得了亚范畴偏好信息的动词,可以利用其偏好信息加工暂时性歧义句。虽然本研究中的汉英双语者的英语熟练程度并没有Dussias等(2008)研究中的西班牙语-英语双语者高,然而当其工作记忆容量较高时,却可以表现出与Dussias等(2008)和Wilson等(2009)研究中的英语母语者类似的动词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由此可见,工作记忆容量的高低决定了L2句法加工者能否利用动词偏好信息进行句法加工。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领域,前人发现的影响L2句法加工的因素主要有第二语言的习得年龄、熟练度以及母语经验。而个体的认知能力(如工作记忆容量)对第二语言的句法加工是否有影响,不同研究者的观点不一。本研究首次考察了L2学习者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对L2歧义句法加工过程中动词偏好利用的影响,从结果来看,工作记忆容量对L2句法加工是有影响的,这与Dussias等人(inpress)、陈宝国和徐慧卉(2010)、Havik(2009)等研究的结果一致。
总之,本研究的结果发现,高容量的L2学习者在加工工作记忆负荷较低的英语歧义句时,可以利用动词的亚范畴信息来解歧。而低容量的L2学习者在句子理解时,可能无法利用多种信息,而更多依赖提取词汇的语义信息来达到对句子意义的最后理解。因此,L2学习者的句法加工是受其工作记忆容量影响的。
5结论
工作记忆容量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否利用动词偏好信息加工暂时性歧义句的重要因素。工作记忆容量较低的L2学习者虽然习得了英语动词的亚范畴偏好信息,却无法利用这种信息来加工英语歧义句。而工作记忆容量较高的L2学习者能够利用动词亚范畴偏好信息加工歧义句。
参考文献
陈宝国,徐慧卉.2010.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对第二语言句法歧义句加工的影响.心理学报.42(2),185–192.
Clahsen,H.,&Felser,C.,2006a.Grammaticalprocessinginlanguagelearners.AppliedPsycholinguist,27,3–42.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