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儿童发展心理学测试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儿童发展心理学测试以及儿童发展心理学测验法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儿童发展8阶段(埃里克森发展心理学)
第一阶段:婴儿期(0-2岁)。婴儿的主要发展是满足生理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婴儿在生理需要的满足中体验着信任、安全,反之,婴儿对周围环境就会产生不安全感、不信任感。这一阶段婴儿的生活完全依赖于成长,需要成人的照顾,当感到饥饿、寒冷、不舒服而啼哭时如果能够及时得到母亲或其他抚养者的关心和照顾,他们就会感到安全,形成基本的信任感。反之,就会形成不信任感。在这一阶段,婴儿除了生理需要,还有情感上的需要。父母需要多给婴儿做一些抚触,多一些身体接触、眼神交流、声音交流等来表达对婴儿的爱意。
其实提倡母乳喂养的意义不仅不仅是出于营养学的依据,更有心理学的依据。这对建立孩子的依恋关系,培养孩子的安全感、信赖感都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对任何人和任何东西都信任,婴儿也必然会陷入困境,反而某种程度的不信任是积极的和有助于生存的。但是,总体来说信任感占优势的儿童具有敢于冒险的勇气,具有更好的抗挫力。
所以在这阶段尽量满足孩子的生理心理需要,非常重要,也是以后孩子有爱心、能够信任他人的基础。
第二阶段:儿童早期(2-4岁)。这一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埃里克森认为这一阶段幼儿除了养成适宜的生活习惯以外,已经不能满足于停留在狭小的空间,而是渴望探索新世界。这一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大人眼中的第一个“叛逆期”开始了。这时期孩子的很多想法和做法,都会体现出独立意识,他们试图获得一种自主的感觉。
第三阶段:学前期(4-7岁)。本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在这个阶段,儿童在生理上达到了第一个成熟期,他们开始检验了各种各样的限制,去试探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被允许的,如打人、挑战父母的底线。这时候,如果儿童的好奇心和主动性探索活动能够得到成人的鼓励,就会有愉悦感,主动性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想象力、创造力而得以持续发展。相反,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一些行为进行否定、压制、嘲笑甚至责骂,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的想法是不好的甚至幼稚的,容易使儿童产生内疚感、挫败感甚至罪恶感。
本阶段又被称为游戏期,游戏在执行着自我的主要功能,在解决各种矛盾中体现出自我治疗和自我教育的作用。父母要多鼓励孩子的游戏,积极地参与孩子的游戏,扮演游戏角色,多让孩子在游戏中作主,描述式鼓励、积极的反馈会让他们更加自信和自主。埃里克森认为,个人未来在社会中所取得的工作上、经济上的成就,都与儿童在本阶段的主动性发展程度有关。在这一阶段,孩子可能会出现各种行为问题,父母的情绪稳定,积极的情绪暂停,跟孩子建立好连接、尊重孩子、宽容又不失原则、教授相应的技能至关重要。美国的正面管教理念、芬兰的儿童技能教养法可以有效地运用其中。
第四阶段:学龄期(7-12岁),本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儿童在这一时期智力、能力有了快速的发展,社会活动范围随之扩大,儿童依赖的重心也由家庭转移到学校、少年组织等社会机构方面。埃里克森认为,许多人将来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习惯都可溯源于本阶段的勤奋感。这一阶段的勤奋是受鼓励的,如果孩子的学习得到了同伴、老师和家长的认可,他就认为勤奋对于他来说是有用的。
由此养成勤奋的习惯,从勤奋中寻找成功的机会。相反,如果学习得不到同伴、家长,特别是老师的认可,有些孩子就会对勤奋产生质疑,他会认为勤奋对于自己是没有用的,并放弃了对勤奋的追求,并产生自卑感。在这一阶段,给孩子积极的反馈、描述式的鼓励也是相当重要,对增强孩子的自信、自制力、抗挫力都很有帮助。
第五阶段:青年期(12-18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青春期的孩子已经开始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人生话题。这一阶段通常被认为是很危险,在这一阶段青少年往往感到内心有很多冲突,本性的冲动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冲突会让青春期孩子感到困扰和混乱,他们的观念不断发生转变,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对自己有了更理性的认知。
“同一性”这一概念是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理解为社会与个人的统一,也可理解为能认识到真正的自己,也就是“核心的自我”。埃里克森认为,青年期是青少年在追求性别、职业、信念、理想等方面同一性的标准化时期,自我同一性必须在以下七个方面取得整合,才能使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这七个方面是:1.时间前景对时间混乱;2.自我肯定对冷漠无情;3.角色试验对消极同一性;4.成就预期对工作瘫痪;5.性别同一性对性别混乱;6.领导的极化对权威混乱;7.思想的极化对观念混乱。
第六个阶段:成年早期(18-25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亲密感,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包括亲情、友情与爱情。亲密的社会意义,是个人能与他人同甘共苦、相互关怀。如果一个人不能关心帮助他人,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与痛苦,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就会回避与别人亲密交往,因而形成了孤立感、孤独感。
第七个阶段:成年中期(25-50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这里的繁殖不仅指个人的生殖力,主要是指关心和指导下一代成长的需要。因此,有人即使没有自己的孩子也能产生一种繁殖感。缺乏这一体验的人会倒退到一种假亲密的需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专注于自己而产生停滞感。
第八阶段:老年期又称成年晚期(50岁至死亡)。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这种完善感包括一种长期形成的人生智慧和人生哲学。如果不能有这种体验,就不免恐惧死亡,觉得人生苦短而对人生厌倦、失望。
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孩子要健康成长,除了身体,还有心理,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点篇1一、填空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2、心理过程分为三个具体过程,它们是(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设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4、(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上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5、人脑由(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构成,其中,高级神经中枢指(大脑)。
6、(脑)和(脊髓)构成中枢神经系统。
7、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认为,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反射)。
8、英国哲学家(洛克)摒弃了传统的性恶论和性善论,指出儿童天生既不是善良的,也不是罪恶的。
9、(卢梭)指出。儿童教育要顺应自然,不能催熟,不应体罚,教育要注意个别差异,不要造就“稚气的博士和衰老的儿童”。
10、1882年,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11、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12、任何研究都有一个时间上的取向。据此,我们把研究分为(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两大类。
13、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可以具体体现为三种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
14、理论研究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元分析研究),第二层次是(发展理论)的研究。
二、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2、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
3、情感过程:情感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映。
4、意志过程: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5、个性心理:一个人的心理过程的发展成熟水平,与其遗传素质、社会关系、所受教育和个人经验相结合,最终整个成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这种总的精神面貌,成为个性。
6、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成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测,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并加以比较。
7、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指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测(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
三、简答题
1、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各有什么优势和不足?
(1)纵向研究的优点:可以使研究者随着时间的进程,直接地测量个体变化的速率,取得发展的第一手资料。缺点:耗时费力;对象有时缺乏典型性,且难以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2)横断研究的优点:较短时间得到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缺点:时间较短,难以寻找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也难以分析出儿童早期经验对当前反应的影响。如果控制不当,容易形成抽样误差,造成虚假结果。
2、作为一门学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应揭示发展的普遍规律,但又十分重视发展的差异性。为什么?
(1)揭示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发展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基本要求。
(2)重视儿童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也就是承认发展的多元性,承认不同发展条件(包括不同的生理条件)、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文化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合理性。这是学科人文化嗯体现,也是社会认识进步的反映。
3、如何理解个体发展中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1)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是在人的活动中得到统一的。心理发展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先天程序的展开,也不能机械地归结为后天环境的复写。
(2)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就是主体对客体采取的一系列活动。这种活动包括向外和向内两个不同方向。主客体相互作用向外可以把人的认识对象加以组织使这些外部对象与人的认识形成特定的关系,主客体相互作用向内可以将人的动作加以组织,连接成头脑内部连贯的,概括的,简缩的智力活动。
4、如何理解个体心理发展中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1)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并不矛盾,可以把它们看作对立的统一,即发展是一个有阶段的连续过程。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和前提,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完善和提高。在新阶段中,前一阶段并没有消失,而且被整合在其中。新阶段表面上是突发的,但实质上是从先前的阶段中衍生出来的。各个发展阶段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逐级包含。新阶段的发展内涵既是新的构建,有是对原有水平的重新塑造。
(2)心理的发展阶段在内部是连贯的,有联系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既没有绝对起点,又不是间断跳跃的不断建构的发展全过程。
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点篇21、单项选择题艾里克森认为成年中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A、爱的品质
B、智慧、贤明品质
C、关心品质
D、诚实品质
2、填空题认为儿童的思维不是单纯地来自客体,也不是单纯地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的观点。
3、填空题一个中班男孩对“夏景”的想像是:“小姐姐坐在河边,天热,她想洗澡,她还想洗脸,因为脸上淌汗。”这是()想像。
4、单项选择题在描述人的聪明程度时,现在通常用的是().
A.智力年龄
B.比率智商
C.离差智商
D.情感智商
5、判断题瓦龙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6、填空题幼儿中期以后,还根据日夜和季节变化来对()定向。
7、判断题 阅读是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大声的或无声的)过渡。
8、填空题1岁半的儿童只能集中注意:()
9、填空题婴儿最初的动作是无意的,以后越来越多地受到心理有意的支配。这是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10、单项选择题心理学家塞尔曼把儿童友谊发展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其中亲密共享阶段是()
A、4-9岁
B、6-12岁
C、9-15岁
D、10-15岁
11、单项选择题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达尔文
B、普莱尔
C、皮亚杰
D、霍尔
12、判断题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有力地说明了生理成熟对学习技能的作用.
13、问答题
2岁的红红很懂事,也很机灵。可是每次不管她多高兴只要砍刀妈妈抱别的小朋友就一个劲地哭闹。红红妈妈感到非常苦恼。
1、请分析红红的心理。(12分)
2、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8分)
14、填空题某幼儿看见人生病要打针吃药,当他看到小树长虫时,就从地上捡起一根小棍给树打针。这说明幼儿思维的()。
15、填空题孩子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春天来了,那么冬天躲到哪里去了?月亮飞得高还是星星飞得高?这说明了幼儿思维的()。
16、单项选择题以下关于学前儿童方位知觉发展趋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A.3岁儿童仅能辨认上下方位
B.3岁儿童开始辨认前后方位
C.4岁儿童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进行辨认左右方位
D.5岁儿童能达到完全正确地辨认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水平
17、单项选择题训练小学儿童的运算速度,可以促进思维的()
A、敏捷性
B、灵活性
C、深刻性
D、独创性
18、问答题什么是保安负荷?
19、单项选择题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1岁半、2岁是()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0、单项选择题儿童选择同性别伙伴的倾向日益明显的时期约在()
A.2岁以后
B.3岁以后
C.4岁以后
D.5岁以后
21、判断题方位知觉是对物体所处方向的知觉,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的知觉。研究表明,3岁儿童已能辨认前后方位。
22、填空题()个以后,快乐的情绪又分化为高兴和喜爱。
23、单项选择题自尊感是自我一是中具有评价意义的情感成分,儿童产生自尊感的萌芽是在()
A、2岁左右
B、3岁左右
C、4岁左右
D、5岁左右
24、单项选择题儿童熟练掌握口头言语的关键时期是()
A、婴儿期
B、幼儿期
C、3岁
D、6岁
25、判断题皮亚杰认为,1岁半、2岁——6、7岁是具体运算阶段。
来源:91考试网www.91eXam.org
26、问答题个体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
27、单项选择题皮亚杰把儿童心理的发展划分四个阶段,其中7~12岁为:()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8、填空题儿童沟通技能的发展非常迅速,到(),已达到惊人的成熟水平.
29、单项选择题在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中具有相当显著地位的是()
A、道德感的发展
B、道德言行的一致性
C、道德动机的发展
;婴幼儿心理评估的方法,都有哪些
婴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初期。在这一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各个方面都还处在初步形成阶段,其主要任务为动作、语言、认知和情绪的发展。作为评估婴幼儿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自然也应该充分反映这一特点。由于婴幼儿的语言和自我感知能力还处在形成当中,他们不能有效地描述自己的内心体验,因此,对婴幼儿的心理健康测量最好通过父母或者照看者来实施;其测量标准,通常也应该从统计的角度来确立。也就是说,判断一个婴儿或者幼儿的心理是否健康,是看他能否达到大多数婴幼儿相应年龄段所具有的那种心理发展水平。
儿童的心理发育的评估包括以下方法:1.通过询问、观察了解儿童的动作、行为、生活信息。2.采用问卷调查。3.选择适合的心理测试量表(如智力测验、个性测验、人格测验等)。4.综合以上信息就可以评估儿童心理发展情况。
婴儿发展评价的方法很多种,有观察评价法、发育筛选法、发育诊断法等。其共性是从婴儿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等五大能区评价。观察评价法简单、直观、易普及,但粗略、误差大。发育筛查法是儿保部门常用的一种定性量表。发育诊断法是发展心理学使用的量化评价法。
人在婴幼儿期,需要获得吸引父母注意力的社会生活方式;对同辈和成年人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这种个人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体验,包括积极的情绪情感和消极的情绪情感,如喜、怒、哀、乐等;带领、跟随同辈人,与他们合作和竞争;对成就有自豪感;从事角色扮演等活动。为此,他们应具备必需的先天生理素质,以便能在出生后的1个月内就能对说话声有反应,对人脸特别注意。
关于儿童发展心理学测试,儿童发展心理学测验法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