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原生家庭心理测试题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原生家庭 ① | 爱若错了,家也会伤人(内附心理测试题)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原生家庭的心理测试题 原生家庭 ① | 爱若错了,家也会伤人(内附心理测试题)

本文目录

  1. 原生家庭 ① | 爱若错了,家也会伤人(内附心理测试题)
  2. 在缺爱的原生家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会怎么样
  3. 你有哪些因为原生家庭养成的性格,至今改变不了

一、原生家庭 ① | 爱若错了,家也会伤人(内附心理测试题)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称职的。他们中的有些人以「爱」为名,去控制和伤害孩子,并高举「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的旗帜,为自己辩护,给孩子心里留下了伤痕。

这些伤害,将伴随着孩子们从童年走向成年,直至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与力量,收获自由与幸福。

这本来自享誉国际的心理学大师苏珊 · 福沃德的《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将是你了解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并与父母和解路上的一盏明灯。

希望在读完这本书后,你能更加了解你与父母的关系,并收获走向新生活的力量和勇气。

在开始今天的共读前,我们要先明白一件事情——能够满足孩子所有情感需求的父母是不存在的,偶尔向孩子发发脾气也是正常现象。

所以,如果你现在过得不太顺心,请先反思自己的原因,而不是把锅全部甩给你的父母,并指责「都是因为你们!我才……」

因为,你的父母也是普通人,也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而只有当他们持续且刻意地对你的生活造成伤害时,他们才能被称为「有毒」的父母。

「有毒」的父母之所以有害,是因为对于一个毫无防范,依赖父母的孩子来说,很容易觉得是自己做了「坏事」在先,才会惹得父母大发雷霆,并因此感到愧疚。

于是,他们会在成年后,继续背负着身为不称职子女的罪恶感,并或多或少地感觉自己毫无价值、不讨人喜欢,或是一无是处。

但是,他们却忽视了一件事情——他们的父母,根本不值得他们的信赖!

38岁的戈登,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医生。他曾在妻子离开自己6年后,多次来到了作者的诊所。

在过去的6年里,他曾想方设法地挽留过妻子,却因为自己突如其来的爆发,和毫不留情的训斥而遭到了妻子的拒绝。

在和戈登的聊天里,作者发现,在戈登小的时候,每周都会因为各类小事,如,成绩不好、望做家务、言语的些微不敬等,遭到父亲的暴打。

每每此时,他的后背、双腿、胳膊、双手和屁股,都会留下一道道伤痕。

在成年后,一旦外界的压力过大,他便会肆意地向身边的人——通常是他的妻子和孩子喷发。因为,他并不知道,除了训斥和殴打,他不知道该如何去解决矛盾和冲突。

可见,在年幼时,「有毒」的父母所种下如恐惧、愧疚、自责等负面种子,会在你成年后,以你想像不到的方式入侵你的生活,并伤害到你的事业、家庭或是人际关系。

如果你想要清除它们,就如同戈登想要彻底地控制住自己的暴脾气,那么,你需要的,不仅仅是疗愈当下的伤痛,还有回顾过去,治疗你童年的伤痛。

在我们开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自己的心理诊个脉吧。

因为,我相信,在面对伤害时,性本善的人们往往内心挣扎,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受到了虐待,还是过于敏感。

为了方便起见,在下面的这份问卷里,你可以根据父亲或母亲任何一方的表现来作答。

 第一部分:童年时你与父母的关系

1-1 你的父母说过你很糟糕,或是一无是处之类的话吗?

1-2 你的父母体罚过你吗?

1-3 你的父母曾酗酒或吸毒吗?

1-4 你的父母曾因情感问题或身心疾病而情绪严重低迷,或是对你不闻不问吗?

1-5 你曾经因为父母糟糕的现状不得不反过来照顾他们吗?

1-6 你是否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你父母心怀怨恨,却敢怒不敢言呢?

2-1 你觉得你和他人的关系有伤害性或是毁灭性吗?

2-2 你相信如果你与别人过于亲昵,他们就会伤害你,或者抛弃你吗?

2-3 你觉得人们会用最糟糕的方式来对待你吗?

2-4 你是否会担心别人不喜欢真实的的你呢?

2-5 你觉得弄清楚你自己的身份、感受和愿望很艰难吗?

2-6 你会无缘无故地愤怒或伤心吗?

2-7 你会觉得放松下来玩耍很困难吗?

2-8 你是否觉得你自己有时明明出于好意,行事却与你的父母如出一辙?

 第三部分:成年后你与父母的关系

3-1 你的父母还把你当小孩子看待吗?

3-2 你人生中的重大决定大多需要先得到父母的首肯吗?

3-3 与父母在一起,或是想着与父母在一起,你会有强烈的不适吗?

3-4 与父母意见不合,你会害怕吗?

3-5 你父母会用威胁或内疚的方式来控制你吗?

3-6 你父母会用来控制你吗?

3-7 你认为父母的不开心,是自己的错吗?

3-8 你是否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对父母的亏欠?

3-9 你是否觉得有一天,你的父母会变好?

如果你对以上问题的1/3做了肯定回答,那么请跟着我继续读下去。

因为,在这本书里,我们将一起看到父母会对你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的原因,和把你从中解救出来的方法,无论现在你与父母的关系如何,是在发生冲突,还是只是在维持表面的和谐。

哪怕你打从心底里认为,你的父母欠你一个道歉,但是,你也可以从改变自己开始,来改变你和父母的关系,因为你本来就有这种勇气和能力。

也许,在与我共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忍不住去问——不是有很多书都告诉过我们,不要为了自己的问题去指责别人吗?

纵使你的父母要为曾经对你的疏忽而负责,你也要为童年时的疏于防范而买单,并且,立刻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并找回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释放你的能量。

因为,直至那一刻起,你才能得到你应有的自由。

如果你在共读期间,有任何不适,你可以放慢速度,或是私信我(ID: econlovelavender),加入书语人间同名读书会,与我们一同面对。

明天,我们将开始审视不同有毒父母的行为模式,

希望在读过明天的内容后,你将能更了解你父母,和你自己。

二、在缺爱的原生家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会怎么样

说到原生家庭,似乎泾渭分明地分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个缺爱的原生家庭既可能培养出自卑、冷漠、爱无能的孩子,也可以走出充满热情、自尊自爱、且懂得爱别人的孩子。

有人因为原生家庭心怀愤懑,陷入桎梏中不可自拔,为此搭上自己的一生。

但也有人,凭借自己的努力,擦拭掉不良的烙印,把原生家庭欠自己的,都赢了回来。

有个亲戚家的小女孩,名叫小西。

有一次,她独自在沙堆玩耍,不小心扑倒,嘴唇出血了。

西妈黑着脸先是一阵痛骂,推搡着,要她漱口,然后喷西瓜霜。

受伤的孩子显然不满妈妈的吼叫,一边哭喊着“不要”,一边向爸爸求救。

西妈顿时暴怒,强硬夺过孩子,两人反锁进房间。接着,里面传来歇斯底里的骂声、巴掌声和孩子的哭喊声。

后来,孩子逃出来哭着冲向爸爸。

“小西,你这样我不要你了,你走!”西妈站在门边咬牙切齿。小女孩吓得瑟瑟发抖,死死抱住爸爸,大哭不止,她的妈妈则紧随其后,继续巴掌相加……

鸡飞狗跳之后归于平静,四岁半的小女孩讨好地赖在妈妈身边:“妈妈,你真漂亮,妈妈,我听话。”西妈颇为得意。

在我看来却是心酸。若换我,孩子受伤回来,一定先安抚,我会告诉他:“我想你一定很疼,妈妈好心疼。”然后告诉他赶紧漱口清洁伤口,避免感染。

处理完以后,再一起回忆如何受伤的,引导他以后要如何小心保护好自己。

西妈挑着眉毛不以为然:“没用的,她跟她爸爸一样的,好好说话不听,一定要凶才会怕。她从小都这样,伤口不马上处理第二天就会发烧,所以不打不行的。”

我微微一笑,闭嘴了。世上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爷的事。大家理念不同,话不投机,不必勉强。

这位妈妈,有个怎样的原生家庭呢?

听老人们说,当年在农村都是产婆接生,她的妈妈生她时难产,但令人匪夷所思地是,这位九死一生的母亲见到她的那一刻,没有悲喜交加,没有喜极而泣,而是冷漠地说:“不要了,扔掉吧!”

她的外婆不舍,抱回来养在身边。而出生时的这个插曲却不断地被人提起,她从小就听过,应该免不了心伤。

她有一位极其强势、性格暴戾的母亲,怨天尤人,对孩子非打即骂。她小学没毕业就主动辍学,她说:“学不进去,只想快点长大,离开这个家。”

她十几岁逃离似的,外出打工,交男朋友,20岁就嫁了人,早早生了孩子。然而生活并没有好起来,总是听她抱怨丈夫没用,不会赚,后来夫妻越来越频繁争吵,直至大打出手。

离婚那年她才26岁,我曾试图帮助她尝试另一条人生路——自立自强的路。我从简单的电脑打字开始教她,在城里帮她找了份工作,结果她只干了一天就跑了回来。

她仍然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某一个男人身上,她急着去相亲,几个月后就嫁给了现在的老公,这位先生性格忍让,我们想也许她可以幸福了吧?

可几年后的生活,仍然一地鸡毛。她因为原生家庭心怀愤懑,陷入桎梏中不可自拔,最终活成了自己最恨的模样,却不自知。

你跑了那么远的路,只是为了摆脱怀旧的重负。你远征归来,船里满载的是悔恨。

——伊洛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事实上,解决问题,远比追究责任更有意义。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学会自己找回来。这,才是对自己负责。

蔡少芬有个嗜赌成性的母亲,当她通过香港小姐出道之后,就一直被母亲当成赚钱的工具。她也抱怨过命运不公,但她不断地努力,后来嫁给张晋,活出了人人羡慕的模样。

马天宇5岁时痛失母亲,爸爸离家而去,亲弟弟被债主抱走,因交不出3块钱的费用辍学、放羊掏粪端盘子吃了无数的苦。然而,在他成名后,当爸爸再次出现在他面前时,他选择了原谅。

心理学上说:只有承认原生家庭带来的痛,正视它,接纳它,才能与过去和解。与原生家庭和解,与父母和解,最终才能与自己和解,才能使自己不再受伤。

《都挺好》中有这样一段台词,让人印象深刻——

你可以选择不原谅,也可以选择放下。

什么样的家庭,会养出缺爱的孩子?

只要孩子接收不到父母的关爱,内心就会缺失爱。

不好的家庭——忽视、暴力、虐待……,孩子肯定缺爱;

哪怕是表面上充满爱的好家庭,父母的付出如果不能与孩子的需求同频,孩子仍然可能缺爱:

1.有些父母拼命挣钱,以为给孩子最优渥的生活,花大价钱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就是爱,却因为忙于事业,缺少有效的陪伴,让孩子心里的洞越来越大,甚至影响孩子的价值观:金钱至上!

1.童年缺爱的孩子,一生都在寻找安全感

有些人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断地尝到失望的滋味,从而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有些人把安全感建立在物质基础上,却怎么也填不满内心欲望的沟壑;

有些人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活成了自己的保障。

2.童年缺爱的孩子,大多自卑,内心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潜意识觉得自己不配被爱。

他们总是对自己要求很高,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然而即使已经很优秀,她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好。渴望被爱,又拒怕爱不能长久。

于是,不断地测试身边的人,不知不觉演变成了控制欲,自我折磨,也彼些折磨,往往亲手把幸福推得更远。

3.童年缺爱的孩子,总是讨好每个人,不敢表达真实的自己。

失去自我,没有个性的人,往往不真实,不生动,也不可爱,也不快乐。

自己走过的弯路,就别再让孩子重蹈复辙啦!

最近才看了电影《悲伤逆流成河》,颇为揪心。

电影中的母亲,为了生存和孩子的学费,毫无尊严的挣扎着,困苦和粗砺的生活把她变得暴戾无比。唯一的女儿被她骂作“赔钱货”,一次又一次,当女儿鼓气勇气想要向她求助,都被她生生切断了“沟通通道”。

于是,处于青春期的女孩独自一人,忐忑不安地去医院,当得知检查结果,她崩溃到泣不成声。她自卑、敏感,生怕别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内心在这种恐慌中不断煎熬、没钱继续治疗的无望、被同学恶意散播流言、被语言暴力,甚至被残酷欺凌,最终她选择了自杀……

倘若母亲能多一些关心,少一些责骂,不把她“向外推”,女孩的人生会改写,有些伤害本可以避免。

“苦得久了,都不知道甜是什么。仙人掌做不了花,没办法让人捧在手心。”

“悲伤就像一条大河,或许会吞没你,但也能,带你去想的远方。”

身为父母,不断地觉察与自我修复,就是为孩子创建更好的原生家庭

觉察,能让我们避免抱怨命运、抱怨父母,而是反观自身:我到底做了什么,才导致了目前的一切。

别人是不可控的。但对自己的行为方向,我们一直都有掌控权。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家庭,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觉察,保持自我的成长。

我们可以尽力不把原生家庭的烙印,传给到我们的孩子。

自己最近写了一系列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而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让孩子建立安全感。父母无条件的爱是孩子形成安全感的前提,原生家庭缺爱长大的孩子将很难建立安全感。

一个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孤立无援、自己连动也动不了,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父母来帮助。如果此时他所有的需求,包括饥饿、冷暖、抚摸等需求都得到了及时的满足,孩子很容易就建立这个世界是值得依赖的一种感觉。在缺乏爱家庭的婴儿,孩子的饥饿、冷暖虽然会得到响应,但是他们心理上的需求不会得到满足,所以他们在长大后心理方面的需求会降低,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这方面的需求被压抑了,很难建立起安全感。

根据马斯洛的总结,缺乏安全感的人主要有如下表现:

因为缺乏安全感的人不能客观评价自身价值,总是依赖于别人的意见来评价自己,所以非常看重别人对自己的意见,一旦别人对自己稍有冷落,就很容易看成别人在排斥自己。由于害怕被拒绝也很少主动去结交陌生人。

(2)经常感到受冷落或者被歧视;

心理比较脆弱敏感,很多时候别人不经意的行为,缺乏安全感的人都会过度解读,而且主要是从负面来解读别人的这些行为。

(3)经常感受到被威胁,持续焦虑;

缺乏安全感的重要表现就是一旦遇到一点不确定的事情,就会过度焦虑,不解决这个不确定的事情,吃不香、睡不着,所以缺乏安全感的人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和自己的舒适区,因为他们害怕面对未知环境。

没有安全感的人不会相信这个世界,也不会相信他人,对于比自己强的人,不是努力学习提高自己,而是心怀嫉妒,徒增自己的痛苦。

(5)过于悲观,一点小事都会引起对世界产生疑问;

在看到半杯水的时候,悲观的人总会看到空的那一半,乐观的人就会看到满的那一半。

(6)经常感到神经紧张和疲劳,由此带来睡眠不好,常做噩

因为缺乏安全感,对这个世界充满了警惕,当一个人神经长时间都处于紧张的状态的时候,神经就很难放松下来了,人自然就会感到疲劳,由此带来的睡眠不好、常做噩梦等问题,会进一步加剧神经紧张的问题。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人会越来越累,最终出现神经衰弱或者精神上的问题。

(7)过于自责和敏感,把很多不是自己责任的错误都加在自己身上;

由于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和事情,所以事情在出现错误的时候,缺乏安全感的人总认为这是自己的原因,这与那些出了事就往别人身上推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主要还是由于太敏感和不能客观评价自己,遇到事情总是怪罪自己,有很强的羞怯感。

(9)很难与人形成稳定的朋友关系;

缺乏安全感的人不会去爱别人,甚至连自己也不会爱。他们很难与人形成长期稳定的关系,夫妻关系也一样。

(10)不会主动向亲近的人如父母、爱人、子女或者好朋友表达自己的感情

把自己关闭在一个密闭的感情空间里,只有这样才不会因为自己付出的感情没有得到回报让自己失望。因为就没有付出,当然不会失望了

更详细的内容可以参考我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

https://www.toutiao.com/i6718539834803094019/

在缺爱的原生家庭长大的孩子,会出现两种情况:

孩子是敏感的,他们会观察大人的情绪、习惯、爱好,为人处世,顺应大人的想法,其实只是想获得大人的注意和关心。

在《家为何伤人》中,武志红老师提到,“这种主动奉献中藏着渴求—‘请你们把爱分给我一点吧,’也藏着愤怒—‘我做得这么好,你们还不爱我,你们太坏了’。”

“所以,如果父母对一个孩子越冷淡,这个孩子越容易成长为迎合者。”

所以,在热播剧《都挺好》中,苏明玉看起来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其实在三个孩子里面,她对于父亲,是最孝顺的。

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小时候最不受待见的孩子,长大后反而最孝顺,就是这种情况。

因为,他们努力学习也好,努力工作也好,都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为了满足父母及家人的期望,这种刻意的努力,是一种强迫性的努力。但是,他们对努力的结果,比如好成绩等奖赏没什么热情。

这种孩子,他们在家很听话,在学校和同学关系很好,遇到什么事情都能自己搞定,很容易让家长引以为傲,但是,你总会感觉他好像“缺了点什么”,其实,可能缺的就是对生命的激情,对生活的欲望和动力。

在缺爱的原生家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会怎样?对爱的需要是全人类的天性,一般来讲,如果缺爱的孩子,他会一生都来寻找爱。那么这样的情况,对别人的一点的好意,都会特别的感动,而且特别忠诚于这一对象。比如在婚姻中,这样的女性特别容易爱上一个稍微对她有点关心的男人,而且一旦爱上就难以回头,因为这种感觉对她太重要,她太害怕失去了。所以,这样的话,如果遇到不负责任的男人,她就会活的很苦。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她也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因为没有形成健康的早期依恋关系,那么她的人际关系就会有困难,这里也包括夫妻关系和婚后的亲子关系

所以,这里面也有一些变化的情况。总的来讲,还是以有问题的居多。

我是陈建,国家注册心理顾问,二级心理咨询师,专注婚恋和亲子教育咨询。咨询预约公众号:心灵鱼。

在缺爱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如果家长引导不佳基本长大之后也会跟原生长家庭一样缺爱,内心也会相对来说大部分都比较脆弱点!相反如果有一个以身作则为人处事都很好,懂得如合去了解,理解跟支持孩子的,这个孩子都会健康成长

刚好写完一篇关于原生家庭的文章,我本人正好也是一直缺爱长大的。

先来说说我的家庭成员吧,我、我爸爸、我妈妈、我妹妹。对,就是因为妹妹的出生,我变得很没有安全感,据我妈说,我小时候也是挺嚣张跋扈的,但为什么现在会变成亲戚朋友眼中的“老好人”,大概只有“从小讨好父母”这一个原因可以解释。

为什么要讨好父母呢?因为本来就岌岌可危的地位,要是还不听话,我不敢想象父母会对我多失望,那是我最害怕看到的,我害怕他们更不喜欢我。

我现在记忆中跟我妈妈温情的片段,全是在很小,我妹妹没出生的时候,我想那个时候我应该也是父母掌心里的宝。这也是我结婚生子之后选择和父母和解,和不被重视的过去和解,最大的原因。

再来说说我不被重视着长大后最大的缺点吧。

1、患得患失,没有安全感。我每天都想问我老公爱不爱我,要是我感觉他对我态度冷淡一点,心里就会脑补几十场八卦剧情。道理我心里全都懂,也总是告诉自己内心强大一点,多爱自己一点,但就是做不到,好像自己存在的意义就是不断证明自己被人爱着。

2、为别人花钱舍得,给自己舍不得。这也是典型的不会爱自己,我只想身边的人都过的好,都会觉得我是个“好人”,会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忘了自己到底该怎么为自己生活。

3、不懂拒绝别人。这是对我来说最大的困扰,有时候有人找你做个什么事,我心里千万个不想做,可是又害怕拒绝之后,会影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好印象。

我看到很多人说,这样长大的孩子长大会消极,会不信任别人,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特例,因为我非常乐观,凡事都会往好的方面想,也永远相信这个世界上好人比坏人多。虽然不是被呵护着长大的,但是一点没有影响我成为一个三观端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最后我想说,原生家庭可能是有错,但是我们不能让这个错在我们身上一代一代传下去,我们要学会和自己和解,和过去的悲催经历和解,让我们的自律自强驱赶掉原生家庭的那些烙印。

如果孩子从小缺少家庭的关爱,他就不会懂得去如何爱一个人,因为他从很小的时候就以你为榜样,他就会潜意识中认为人与人之间就该是如此。

他会对这个世界变得漠不关心,对旁人也不会表露自己的关心,因为他不会他也不懂。他会变的很狭隘,自私,甚至自卑没有安全感,他会觉得这个世界所有的人都应该是这样的。当他的内心变的敏感而又脆弱的时候,也许会失去对这个世界的眷恋,也许会做出报复这个社会的偏激举动。

如果你是为人母为人父,请一定要给孩子最温暖的关爱,如不能全身心的爱孩子也请不要伤害他,因为在他的世界中你就是他成长中的影子。请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爱。

自私,活的很自我。对其他人的感受,其他人的真实情感,不能正确的接纳。对自我持否定态度,对生活态度消极,总是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认为自己不会幸福,但是又一再寻求一个懂自己的人来满足安全感和爱的需求。

1、没有得到足够的母爱,亲密关系会很不顺

孩子和母亲的关系是孩子以后建立亲密关系的模板,因为只有孩子和母亲的关系是二元的,父亲的加入就会使得这个关系进入多元。关于这一点发展心理学上经典的依恋理论可以对此做出佐证。

以上就是由孩子和母亲形成的依恋模式,不同程度的爱形成了不同模式的依恋,这种依恋模式会进入个体的潜意识,在我们成年之后建立亲密关系的时候,左右或影响我们的亲密关系。

2、没有得到父亲应有关爱,人际关系会很糟糕

如果说母子关系是家庭关系的隐喻,那么父子关系就是社会关系的隐喻,这倒不是重男轻女的道德说辞,而是从心理学角度的深刻探讨,因为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依恋和信任的就只有母亲,从呱呱坠地到睁眼看世界,他的眼里和心理只会对母亲进行行为和情感上的认同。

相反地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会本能地成为孩子“反驳”、“攻击”的对象,这就是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无论男女,都会经历这样一个时期。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俄狄浦斯情结也会终结,那便是父爱开始唤醒孩子,孩子的世界开始有父亲这个第三者进入,于是孩子的心里世界变得多元,变得复杂,如同道德经里面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孩子、母亲、父亲),这时候父亲对孩子的造成的影响将是他们成年之后人际关系的另一个模板,也就是说父亲会将孩子带入一个复杂的人际社会。

以上就是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适用于绝大多数情况,但凡事都不是绝对的,心理学的理论与其他学科知识一样,莫不都是一种假设,我们做的只是不断地靠近“真相”,希望以上分享对你有用。

原生家庭中的伤害并不少见!孩子长大过程中有很多机会得到支持、也可能遭遇要多挫折,但是孩子的未来决定于他自己而不是完全被动的被环境所决定。

三、你有哪些因为原生家庭养成的性格,至今改变不了

1、自卑,讨好型人格,缺乏安全感,强迫症,焦虑,抑郁,所有你所熟知的泛心理标签,几乎都可以追溯到原生家庭在孩童时期对一个人产生的影响。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就是他们潜意识里会学到的,世界对待他们的方式。

2、对于许多开始关注泛心理,开始谈原生家庭,寻求解释的人,一定多多少少经历过:

3、父母之间的攀比。“你看看隔壁老王的儿子,你再看看你”,说得好像你一无是处。你考上了90分,就会被拿着和100分的小王比。你考上了100分,就会被拿着和三好生小明比。你拿到了三好生,就会被拿着和会弹钢琴的小红比。

4、有条件的爱。“你不听话,我还不如养条狗,狗还会摇尾巴。”成绩优秀,拿三好生,会弹钢琴,你才是爸妈的乖孩子。只有优秀,只有讨好,只有让别人满意,才配得到爱和关怀。只要你略有放松,考试考差了,钢琴曲子没练熟,甚至只是今天在亲戚饭局上没表现好,让他们没面子了,那么对不起,我没你这个孩子。有多少人小时候经历过因为逛街不听话,而被父母假装扔在街头的经历?

5、道德绑架。”都是因为你,我们才遭这个罪,你还敢不听话。“”我都是为了你好!“

6、控制欲。“就是应该先刷牙,再洗脸。”“女孩子家就应该文文静静的。“”你这样做就是不对!“

7、父母自身的缺陷和局限。”你怎么能跟别人不一样呢?怪胎!“”你就算赚了几个钱,还不是没有人家公务员安逸。“”女孩子嘛,当个老师,早点结婚生小孩。“”画漫画,打游戏都是玩物丧志,就算能赚钱也是不务正业。“

文章结束,欢迎大家转发。

点赞(12)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