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小孩心理测试自卑的表现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自卑程度之心理测试,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小孩心理测试自卑的表现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孩子心理不健康的5个信号
孩子心理不健康的5个信号,70%的抑郁症成年患者,他们的心理障碍萌生于青少年时期。而心理不健康的状况,却往往让其出现心理扭曲等不正常的现象,下面介绍孩子心理不健康的5个信号。
儿童的心理行为可以表现在儿童的行为上,有些儿童出现“多动症”。主要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受到严重影响等几个方面。
指突如其来的没有明显身体原因的恐惧状态。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食欲低落、无端哭闹。这类儿童陌生环境反应敏感,而担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闹不停,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对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
恐怖表现在对某些事物或情景产生惧怕和逃离的心情,如怕打雷闪电,极度紧张,抱头乱窜。儿童对于一些没有危险或基本没有危险的东西也感到害怕,而且这种害怕十分突出,儿童由于恐怖而出现回避、退缩行为。失眠的孩子入睡困难,睡中不时惊醒、大声哭闹,甚至梦游四方,但白天回忆不起来,只觉得精力不足,情绪不稳。
这类孩子整日东奔西跑,经常搞恶作剧,喜欢讽刺挖苦别人。对美好的物品毫不爱惜,摔打成为癖好,表现出攻击性。
心理不健康的儿童一般没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往往由于个人心理不健康等原因,与人产生交流障碍。不能与人合作,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有猜疑、嫉妒、退缩现象,不能置身于集体,与人格格不入。
儿童心理健康是需要进行培养的,家长在进行培养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1、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2、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同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3、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4、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5、不要欺骗和无谓的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
6、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样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7、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赞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儿童心理不健康对其成长的危害是很大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心理上的健康健全,还需要结合以下方法进行:
游戏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我们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我们依据三大原则灵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论事,“阳春面浇头”外在式的;也不是对原有材料中内含的心理因素视而不见,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反应,一味地灌输渗透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互相割裂开来。我们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实现“跑班制”,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我们利用幼儿研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编织、绣花、擦皮鞋等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感受一种群体感。
体育活动和感觉统合训练促进合群性发展
体育活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更是促进合群行为发展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感统训练培养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同步提高,相互促进。
孩子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十二大信号——
孩子不爱上学,家长经常会找学校的错,公立学校的填鸭式教学,某位老师的不当行为,一些熊同学故意整自己的孩子……这些都是原因,但人是会适应环境的,为什么其他同学在学校里面好好的,自己家的孩子这么严重?家长除了找外部原因,也要多一个心眼,想想是不是自家孩子心理健康出了问题。
童书妈妈是“人性本善”的拥护者,我们相信孩子在心理健康的情况下,都会对自己负责,会寻找自己发展得更美好的路径。如果孩子出现放弃自己、不爱护自己的前途、学业、人际关系,而以放弃状出现难以抑制的网瘾,那不仅仅是孩子不听话,管不住自己,而是心理出现了问题。
孩子如果仅仅偶尔出现拖延,那仅仅是因为懒,但如果一直拖延,而且是很小的事情就能够让孩子畏惧做、拖延做,大事小事堵塞在一起——这样的情况,老师当然可以第一时间请家长,家长第一时间该做的不是“教育”孩子,打、骂、训斥都是无效的,要用科学的办法着手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了。
青少年天性活泼,热爱户外、热爱玩耍、热爱找各种乐子,如果长期不爱出门,做宅男宅女,那心理健康必然有问题。只是,究竟是心理健康出了问题才不出门的,还是因为老不出门出现心理问题,两者是交叉在一起的。
不爱跟人交往,很多时候被理解成孩子内向,以为只是性格问题,但内向跟不交往是有区别的。内向的孩子虽然不爱主动表达,但是会通过眼神、身体语言等发出自己对人感兴趣的信号,他们不愿意成为人群中心,但挺喜欢呆在小伙伴中间。如果一个孩子不跟人交往,甚至连好朋友都越来越少,那家长就要十分警惕了。
厌恶老师跟第一个厌恶学校有些类似之处,家长除了找老师的原因,还得找孩子的原因。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找出老师被厌恶的证据,换老师,换学校之上——很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一直对老师没有什么意见,突然厌恶学校厌恶老师,那是孩子在释放他厌恶这个世界的信号。
男孩女孩互相有好感,那是人之常情,心理健康的孩子能够处理好喜欢一个异性跟自己学业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学校家长对此报以宽松的态度,能够让孩子更容易处理好这个关系。但是,如果孩子认为“爱情”就是一切,没有爱情全世界都没有了,不能理性处理关系,很可能是缺乏安全感所致。
暴力行为就是心理出现问题的表现,如果此刻让孩子画一张画,拍一个视频,创作一段音乐,你会看见一些非常惊悚的作品。很多孩子会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拼命地去摔东西、砸东西,往往一边砸一边还念念有词。这个时候,往往是孩子的心理有很多的情绪需要发泄。家长不要仅仅看到孩子的行为,更应该关注孩子内在的情绪。
砸东西是对物品,攻击他人是对人,都是属于暴力行为。能够使用语言的人,不会使用拳头,呼啸的寒风吹不掉人们身上的衣服,暖融融的阳光能够脱掉衣服。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就明白这个道理。如果这样的情况下,还出现暴力行为,需要提醒家长的是,暴力行为不仅仅是性格原因,更是心理问题。
考试综合症是指患者由于心理素质差、面临考试情境产生恐惧心理,同时伴随各种不适的身心症状,导致考试失利的心理疾病。如不及时纠治,可形成恶性循环。考试是人类现实生活的一门必修课,也是接受社会化学习和教育的途径。孩子从容应考是其成功的必备心理能力。
表现为睡得过多或过少。很多孩子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对整个世界毫无好奇心,就是那么百无聊赖地躺在床上睡觉。睡的昏昏沉沉,睡的不分白天和黑夜。而另外一些孩子呢,却是不睡觉,或者说,睡不着。睡眠质量不好,又会导致孩子白天无精打采。睡觉,也变成了心理问题的借口,或者,寄托的方式。
表现为出现贪食或者厌食。同样的,孩子在饮食上的表现,也是心理问题呈现的一个特征。很多家长往往把孩子的“厌食”视为“挑食”,把孩子的“贪吃”视为“爱吃”,其实,控制不住地不爱吃饭,和控制不住的停不下来,都是孩子心理的映射。
以上的信号独立来看,都问题不大,都可能是孩子青春期逆反的表现,但一个孩子五个信号以上集于一身的话,家长就得引起高度重视了,孩子不仅仅是跟家长出现了次元壁(“代沟”的时尚说法),也不仅仅是逆反期,孩子很可能在经受人生中从未有过的心理障碍。
说直白点,就是孩子心理不健康了!孩子的心理不健康,会比学习成绩不好更加可怕,更加值得家长警惕,因为这是一个人的根本。学习再好只要孩子心理出现问题,就等于树没有根,泉没有了源,一切都是枉然。
他走过来,跟我说,他其实是一所重点大学的副院长,专门负责学生工作的。刚开的那个电话,就是一位学生因为学业的压力,留下一张纸条,失踪了。
我问他处理的结果如何?他说,经过一番的折腾,最终发现了这位已经出走的学生的行踪,好在没有发生自杀等极端的事件。
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每个大学每年的极端事件是有一个比例的,而且,中国重点大学的低端事件的比例一直都不低。
我也想起,在大学的时候,曾经一周之内发生了两起由于学业和情感而自杀的事件。
后来,我们在北上广深杭州重庆等地的读书会,以及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家庭营地上,都陆续地发现了大学、中学,乃至小学心理的种种问题。
中科院心理所专门从事青少年心理研究的祝卓宏教授。他早年从事一线的青少年心理诊疗,后来,又专门从事研究工作。
可以说,从实践到理论,他都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他说到一个具体的案例,就是当父母发现孩子已经屡次自杀的时候,才找到他来诊治。而他所要做的第一步,是让孩子愿意和父母说话,父母愿意倾听孩子。
也就是说,当发生极端的心理问题的时候,父母和孩子其实早就已经不沟通了。而如果父母早期能够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很多后来的悲剧都可以避免。
我们作为父母,肯定都不愿意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可是,我们也要正视一个现实,就是大致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都有心理障碍的征兆。
根据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障碍专家郑毅教授在其著作《孩子行为异常的诊疗与预防》中给出的权威数据:
17岁以下的中国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其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1、6%-32、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业适应方面。大学生中,16、%-25%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发生率也逐年上升,中学生高达6%-15%。
而且,国际上已经达成共识,70%的成人抑郁症患者,首发年龄是在青少年时期。大多表现为烦躁、逆反、并伴有易激惹的行为,而大多数的父母通常认为这些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现,而非一种情感障碍,就给忽视了。
倘若父母能够重视起来,做好干预的话,孩子再次复发的概率就会降低。
案例:从小到大,我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很少。父母在我小学的时候就出去打工了,我就是人们口中的“留守儿童”。
回过头来想,我的情绪其实很早之前就出现问题了,但我没有关注,也没有家人关心。
从初中就开始住校,在全封闭的学校里,校园霸凌真实地存在着。
那时我也碰到了和一两个室友处不好关系的问题,当时就曾有过自杀的念头。
但家长根本不知道学校里面发生了什么,他们忙着上班,打工,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孩子们究竟在经历什么。
即使偶尔打电话,问的最多的就是成绩怎么样,读书好不好,其它的,他们没有兴趣去听。
在我们那个小镇,高考对人很重要,所以到了高三这一年,很多家长会回来,专门陪读,但父母觉得我成绩很好,住校并不影响成绩,所以我仍然住校。
可那时我的情绪状态一直不太健康,每天晚上我都是哭着上床睡觉的,学校里有心理咨询室,我也去过好多次。
但父母并不了解这些,成绩掩盖了所有的问题,他们认为既然你的成绩仍能名列前茅,那么你就不会有其它问题。
那时由于和父母无法沟通,我希望自己不要去他们所在的城市读大学,但由于父亲的坚持,我还是去了他们同样的城市,还读了自己完全不喜欢的专业。
休学在家的时候,每当想到这些我都无法释怀,我不能看到自己当时的报考指导书,一看到我的情绪就会崩溃,哭得不能自己。
由于没有共同在一起生活的经历,所以休学在家和父母住在一起,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大的折磨。
在父母看来,以前非常听话,学习努力的那个女儿不见了,我身上那些好的标签都没了。过去的我在他们看来是无可挑剔的,但现在却让他们感到非常失望和绝望。
而在我的心中,我对他们有抱怨,有怨恨,我对他们同样充满了失望。
所以我们双方常常发生激烈的冲突,在这个家中我感到很没有安全感,再次割腕自杀,并且还离家出走过。
父母花了很长时间接纳这样的我,虽然,对他们来说,是越来越失望的过程,但他们只能慢慢接受。
而我在休学的时间,每天都会去图书馆看自己的喜欢的书,也试着在豆瓣上记录自己所看过的书。
我感觉陈医生的话对父亲影响比较大,他告诉我们,家庭成员要改变,要接纳对方,要成为自己。
爸爸听了之后,改变挺大的。或许他意识到了,在过去的那么多年,他爱的不是我,而是我的成绩,是把我当成在别人面前的谈资,以此满足他的虚荣心。
而我也知道了,虽然不能把自己的所有问题都归于原生家庭,但它确实一直在影响着我。
现在,我按时吃药,也一直在做咨询。可是对我来说,比较难的是,状态还是会有波动,或许还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才能让自己慢慢地好起来。
1、把身边朋友夸奖自己的词汇都写下来并记住,当其他朋友用同样词汇夸奖你的时候,告诉自己这就是自己应得的。当这个词汇是全新的时候,记录下来。
2、身边朋友要求自己做的事情,不要马上给出肯定回复,安静地让自己思考一下,问问自己是否真的愿意去做这件事情。
3、将自己想做的好玩的事情写出来,找出这些活动中,无关工作、无关晋升,并且自己独自完成的事情。然后从这些事情开始,享受恣意的时光。
取悦自己,并不容易,如果以上都对你很难,那就看看身边那些被称为任性的人吧。也许,从他们身上你可以找到取悦自己的力量,有时候,任性是美德。
1、根据孩子的智力测试水平,孩子的学业表现低于预期水平(好脑子,坏成绩);
2、无法按时完成学校作业或家庭作业;
3、沉迷游戏/网络等娱乐休闲活动而耽搁学业;
4、学习遇到困难时,行为出格、混乱、消极;
5、对学业、考试高度焦虑,恐惧与学业有关的失败;
7、离家时或到学校时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哭闹、发脾气、争论等);
8、与上学相关的身体不适:头疼、腹痛、恶心、胃疼;
9、经常对学校有负面评价,或不断质疑上学的.必要性;
10、恐惧与父母分开,退缩逃避与陌生人接触。
2、心里总想着死亡问题,有自杀想法或行动;
4、与家人朋友疏离,拒绝坦率地沟通,很少或没有目光接触;
5、食欲下降,睡眠增加,注意力差且优柔寡断;
6、对以前喜欢的活动缺乏兴趣;
7、感到没有希望、没有价值或不恰当的内疚,低自尊。
1、过分焦虑、担忧或恐惧,明显超出了年龄段应有水平;
2、躯体化反应:疲倦、颤抖、肌肉紧张、心跳加速、呼吸紧促、头昏眼花、口干、恶心、腹泻;
3、高度警觉:持续紧张不安,专注于困难,入睡困难,易醒;
4、恐惧泛化,影响到正常生活;
5、过于忧虑被父母遗弃,过分的罪恶感。
1、对突然的事件频繁爆发不恰当的愤怒,不顺心时,过度哭喊、咒骂、脏话;
2、通过幼稚行为、噪音或怪相吸引注意,上课时随意说话扰乱他人;
3、频繁打架,胁迫他人,残忍对待人或者动物,威胁要伤害父母、兄弟姐妹或权威人士;
4、愤怒的时候以同样的方式毁坏物品或扔东西;
5、被动攻击:健忘、假装没听见、懒散、拖延;
6、固执地拒绝家长或老师等权威人士的合理要求;
7、和兄弟姐妹同学朋友关系紧张,多有敌对行为,如嘲笑、起外号、捉弄他人等;
8、在游戏中不遵守事先定好的规则,拒绝分享和合作;
9、言语恐吓或身体攻击年幼弱小的同伴,如尖叫、骂人、推挤、破坏或抢夺、扔东西。
1、重复撒谎来满足个人需要,操纵他人,或者获得想要的东西;
2、长期为了逃避不良行为的后果和惩罚而撒谎;
3、为了逃避责任、作业、家务而撒谎;
4、通过撒谎来在同伴中获得地位;
5、从家里、学校、社区等处偷/拿东西;
1、5岁以上的孩子,白天或晚上仍有意无意尿床、尿裤子,或在不合适的地方大便;
2、为避免尿床或遗粪的羞愧,或对被奚落、批评、惩罚的恐惧,试图隐藏大便或脏衣服;
3、难以持续保持注意力,容易因外界刺激和内心想法分心;
4、活动过度,精力充沛,不休息,很难安静的坐着,或者说话过多;
5、难以入睡或易醒,哭闹或要求和父母一起睡;
6、在悲伤中醒来,伴有噩梦,梦境涉及危险场景;
1、用言语表达自我轻视的评论,把自己看成是没有吸引力、没有价值、愚蠢的、失败的、不重要的;
2、无法接受称赞,没有办法找出或接受自己积极的特质或天赋;
3、容易自责,过度取悦,害怕别人特别是同伴的拒绝,很难拒绝别人,害怕不被喜欢;
4、因为害怕失败、尴尬或羞辱,拒绝冒险尝试新体验;以消极的方式行事;
5、避免社交,避免目光接触;除亲属外很少或没有亲密朋友关系,持续一段时间对接触陌生人表现出过度的退缩或逃避,过度进行社会隔离的活动,如读书、在房间听音乐、打游戏;
6、对批评、不赞成或拒绝信号过度敏感,缺乏决断力;
7、在表现出与他人接触的意愿之前,有保证被他人喜欢的过度需求;
8、经常自我挫败,不喜欢和他人进行比较,感觉自己不受欢迎;
9、在社交中有显著生理症状,如心跳加速、大量出汗、嘴干、肌肉紧张和颤抖;
10、语言障碍:词汇量少,难以组织长句,难以表达感受;口吃;
1、想到会离开家伙与亲人分开时,过度的情绪悲伤或者不断抱怨,如哭闹、攻击、要求在一起、发脾气;或出现身体不适,如头疼、胃疼、恶心;
2、持续担心对不现实的分离的恐惧,如父母会失踪,被绑架,被伤害,遭遇不幸等;
3、离开家或与父母分开后不断抱怨,夸大悲伤,如恳求回家,要求去见父母或打电话;
4、没有亲密对象的陪伴就不愿或拒绝睡觉,拒绝在家以外的地方睡觉;
5、对主要照料者表现出退缩和拒绝,对所有人都保持距离;
6、过快的对陌生人表示出友好,或不加选择的对陌生人表达感情;
7、拒绝接受照料,坚持不需要任何人帮助;
9、对兄弟姐妹、同伴、照料者表现出攻击;
10、频繁撒谎而不懊悔,或偷一些不重要的小东西。
如果孩子出现以上任何行为征兆,或孩子自己提出需要心理咨询,请尽早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接受咨询、治疗,千万别耽误孩子的最佳时机。
每个人都会有心理顺应力,这是指人在面对心理压力时的处理能力。
但孩子的心理顺应力还并不成熟,他们并不懂得如何转移注意力,
很多时候他们不能快速地消化委屈、缓解压力,
所以有些在大人眼中看着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在孩子心里却是天大的事,无以排解。
成年人解决问题有千万种方式,可是对于不快乐又解决无门的孩子来说,往往就会走向极端。
因此,当孩子出现以上心理不健康的信号,父母除了要第一时间带孩子接受专业心理医生的治疗外,在网上流传的一个父母帮孩子减轻生活和学业压力的方法,我们也可以借鉴使用:
2、每天至少花半小时坐在孩子身边一起做事或说话聊天,陪伴,将会让孩子获得心理的满足;
3、只允许孩子因为喜欢而非同学压力而选相关课程;
4、如果你的孩子常规性地不能在12点以前睡觉,应该尽快对他的学业或兴趣班进一步的了解和适当的安排;
5、课外活动主要是让孩子通过做他们喜欢的事得以从课业压力中解脱放松和学习团队精神及人际交往能力。确保孩子不是仅仅为了增色简历而非个人爱好而选择课外活动;
6、告诉孩子你爱他们本身,不是爱他们带回家的成绩。告诉他们:他们是你的命根子!你每天都爱他们,在他们以后漫长的生命旅程中会有更多的人爱他们;
7、告诉孩子不要用目前学校的标准来判断自己在世界的位置。告诉他们:你比你想象的要更聪明有能力。你会在大学感觉很棒,所以好日子就要来了;
8、带孩子出去参加爬山、露营或其它户外活动,这是减压的好方法。男孩在共同活动如车里或爬山时易于敞开心扉,睡前和餐桌上也是和孩子交流的好时机;
9、告诉孩子经历挫折和失败是好的经验,它使你对克服它并从中走出来更有经验和信心。所以拥抱挫折失败吧,因为它使你强大,不要害怕它;
10、学会从朋友、父母、老师和其他成人那里寻求帮助,清楚明白寻求帮助是聪明而非软弱的表现;
二、自卑程度之心理测试
你知道吗?几乎90%的人都有“自卑情结”,很多人一生都被「自卑感」困扰: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优秀、不被人喜欢,甚至害怕表达真实的自己。你觉得自己自卑吗,来测试一下吧,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相关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1.你是否会对你不喜欢的人恶语重伤,甚至不惜造谣说谎来诋毁对方?
2.你会在同一类问题上重复犯很多次,然后才能逐渐发现其中的问题和道理吗?
3.你从小就很平庸,甚至没有在哪个领域出类拔萃过?
4.亲朋好友中你是否最不喜欢那种虚情假意,虚伪奉承的人?
5.奇闻逸事总能吸引你的注意力吗?
6.评价一个人时,你总是尽可能详尽地描述自己的观念,而不是只说出个别词汇?
7.喜欢通过物质来拉进与人的距离,比如通过请人吃饭、送礼物来获得好感?
8.食欲通常与郁闷程度挂钩,越是心情不好越能吃?
9.从一群八卦的人面前经过时会非常紧张?担心他人背后议论你?
10.你是否常常会陷入自卑自责和自负两个极端中?有时觉得自己很棒,受到挫折又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你的执行能力很强,但是决策能力却一般,对你来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拿主意。因为你总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生怕你的决定会导致有人抱怨的结果。这也使得你在一定的领域中抬不起头。
你坚信:“人随大流不受罚,羊随大群不挨打”,所以在面对重大问题时你总是保留意见,宁可按照别人错误的方式前进,也不会提出可能让自己承担风险的建议。
这种方式的直接后果就是你越来越被疏忽,因为一个团队中最有价值的就是出谋策划的人物,最不缺少的就是任劳任怨却没有半点新意的老黄牛。
建议:其实所有的事情都有两面性,任何一个决策和建议都会覆盖著成功和失败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不要害怕担责任,不要害怕展现你的性格,不要害怕表达真实的自己。
如果你一直把自己缩起来,你很难活出真正的力量。勇敢一点吧,即使是失败也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历练机会,不经历创新和挑战,你的人生会乏味到让自己失去信心。
你更喜欢和某方面不如你的人相处,因为和这些人在一起你的优越感十分强,而且可以以你成功者的身份传道授业,这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让你十分满足。
而与比你成功的人在一起的时候,你宁可以冷漠来伪装自己也不愿意主动接近,因为你怕你的示好会成为别人眼中的攀附,归根结底是你没底气,所以宁愿伪装的神秘莫测也不愿意被别人看穿。
建议:不要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了,不进步就等于在退步,而不与比自己优秀的人接触就难以进步,只对弱者小势力“弘扬国威”,而对先进群体“闭关锁国”其结果可想而知。
你几乎很少主动与人交往,并且比较抗拒竞争激烈的地方。你深感自己技不如人,抱着这样的心态,即使你真的有才华,你在与人交往或者从事某项事业时也必然会遭遇失败。因为你根本不相信自己。
所以你经常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掺与竞争,以此来寻求没有作为的安全感。
建议:你越是封闭自己,越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就越容易造成负面的不良回圈。
世界没有你想的那么可怕,你可以慢慢的试着勇敢尝试更多,更新鲜有意思的事情,在变化中成长,寻找自己内在真正的安全感,比守着一份越来越弱的安全感要强的多。
你的自卑源于怯场,在众目睽睽下如何轻松言谈,在公共场合如适合与人交谈,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酒桌上如何看脸色行事这些都是令你头疼的问题。
虽然你很敏感也很聪明,一切你似乎都能了然于心,但是如何应对自如却是个难题。
建议:你生怕嘴笨拙舌说话不恰当,更怕一不小心说错话,而且公开表现以实力,是让你非常心虚紧张的事情。
不要太在意以往出的糗,也不要害怕成为别人的焦点,试着将自己融入集体中,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生下来就是什么都会的,你可以慢慢训练和学习让自己胆怯的部分,越多的练习、越多的表达,就会越来越棒!
三、孩子心理出现什么问题需要看心理医生
毕竟您都说了,孩子的心理出了【问题】。既然出现了问题,那当然是早解决早开心。
举个例子,您有时候脾气急了,呵斥了你的孩子,孩子觉得委屈。这个是不是问题呢?不是,毕竟只是心理暂时觉得委屈,还没有【侵入】五脏六腑,成为压抑整个身心的心理【问题】。这个时候,若是您处理得好,比如和孩子好好说道,孩子的这个委屈保证「左耳进右耳出」。
反之,如果您是经常发脾气,还对着孩子委屈的样子摆出一副类似『老子是家长,你得听老子』的这种态度,无限打压孩子。久而久之,这个绝对会成为心理【问题】的。
二、您自己也需要去见一下心理医生
三、过一段时间后,在经过孩子以及心理医生的同意后,陪着孩子见孩子的心理医生。
第一点我想我不需要解释吧?重点是第二点和第三点。
其中,第二点里提到的【心理医生】是指您自己的心理医生,而不是孩子见的心理医生。因为孩子都有了心理疾病,排除学校等外界因素,问题估计就处在了您的教育方式上。见一见心理医生,反省您的教育方式和态度,解决您身上的问题。这样对孩子日后的成长教育是非常有帮助的。否则会:
第三点是最为重要的。在您的状态调整好后,可以征询您的心理医生以及孩子心理医生的意见决定什么时候和孩子一起去见孩子的心理医生。大家面对面反省问题,找到适合的相处方式,并积极实践。这样对于您自己以及您的孩子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不过要注意,千万别学这位家长:
儿童的心理问题表现多种多样,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其心理问题表现也不尽相同。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之一:自卑。
有的儿童由于生理上有缺陷、学习成绩差、动辄犯错误等,他们总是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无药可救,特别是受到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批评、家长的呵斥,使他们缺乏自信心,不敢面对现实,而变得心灰意冷、自暴自弃、消极懈怠,进而形成一种自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2、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之二:自闭。对于自闭的儿童,其产生自闭的原因有的是因为遗传因素所致、有的是因为脑部受过刺激伤害、有的是因为家长采用冷暴力、有的是因为老师教育方式不当而引发,这些儿童往往是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独立的空间,不允许他人介入,包括父母,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大多脾气暴躁、怪异,性格执着。
3、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之三:多动。不少儿童常常有坐卧不安、上跳下窜、东跑西颠、言语过多、指手画脚等表现,这些孩子往往会招来父母及老师的厌烦,认为是故意捣乱,而招来呵斥。这些孩子往往表现为学习成绩差、注意力难集中、缺乏自制力、过于敏感等,这些多动的儿童往往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家庭环境不融洽、脑部受过损伤等。
4、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之四:逆反。现代社会,不少孩子都有着严重的逆反心理,他们不能正确的辨明是非,不能理解老师接家长的一片苦心,他们怀疑任何人、不相信这个世界,他们目空一切,与正面的人和事极力的反驳、抗衡,而对消极的、不良的事物往往会认同接受,对各种规章制度会消极的反抗。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与现代社会外围的不良影响、与家庭环境、父母教育不当等有很大的关系。
此外,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还包括很多,如恐惧、厌学、享乐、自大、嫉妒、孤独心理等,对于儿童的常见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尽快改善,将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要多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多关心、关爱孩子的所思所想,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正确的引导儿童健康心理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医生。
比如,孩子常常呼之不应,对父母缺乏依恋,对同伴缺乏兴趣等。
半数患儿语言发育落后,通常在两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还有些孩子即使有语言,也不会和人正常交流,说话时不与人对视。比如,有些患儿说话像"鹦鹉学舌",大人说"问阿姨好",他也说"问阿姨好";有些则是重复语言,不停地说一句话。
如迷恋轮子、圆形木棍等东西;他们还经常有一些刻板重复的动作,如啃手指头、不停地转圈等。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
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以5-7岁的儿童最为常见。
睡眠中突然睁眼,坐起凝视,下床走动。多半发生在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多见于5-12岁儿童。
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睡眠障碍。多发生在后半夜,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在城市儿童中约占25%左右,在农村儿童中约占10%左右。
儿童时期出现的经常无缘无故地拔自己的头发、眉毛、体毛的不良行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儿童。
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可分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
儿童对父母过分依赖,并与年龄不相符的一种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发生焦虑或抑郁。
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
每天的排尿次数明显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规正常的一种心理疾病。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时十多次,每次排尿很少,有时仅几滴。以4-5岁的儿童为多见。
一种反复的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强,往往在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以女孩为多见。
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解剖性别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像女性,或持续否认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
专家认为,60%至70%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20%至30%在正常范围,约有10%为智力超常。大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在机械记忆方面等,但这些儿童认知功能异常,长大后很难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
首先,如何界定孩子有心理问题的?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一个没病的人长期被说成有病,他会真的有病!在长期的时间里被周围的人定义为病人,他会不自觉的认为自己真的有病。另外,有的时候孩子的心理问题只是父母平时随口的一句话或者一个眼神所传递与形成,并不能算作病。所以作为父母,及时跟子女也要谨言慎行!
再者,假如孩子真的是心理出现问题了,光看心理医生也是不够的,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很多孩子的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
最后,祝宝贝们都身心健康,快乐长大!
心路,心理咨询师,和你一起讨论生活的酸甜苦辣咸。
对小学阶段来说,我们一般情况下不叫心理问题,而称为行为问题。因为孩子还小,他们的人格没有形成,只是行为上出现了偏差。大约初中阶段以后,我们才称为心理问题。
小学生的行为问题一般比较容易纠正,学校心理老师就可以给出建议,家长班主任配合,再加上孩子自己的调节一般就会有效果。有些问题孩子在画画唱歌运动游戏等活动中,有些问题也可以自愈。
如果是初中以上的学生,则需要找心理老师做专业的辅导。如果孩子愿意敞开心扉,一般问题都能解决。
家长如果能懂一些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常识,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联系老师或相关机构予以帮助。
儿童的心理问题表现多种多样,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其心理问题表现也不尽相同。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之一:自卑。
有的儿童由于生理上有缺陷、学习成绩差、动辄犯错误等,他们总是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无药可救,特别是受到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批评、家长的呵斥,使他们缺乏自信心,不敢面对现实,而变得心灰意冷、自暴自弃、消极懈怠,进而形成一种自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2、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之二:自闭。对于自闭的儿童,其产生自闭的原因有的是因为遗传因素所致、有的是因为脑部受过刺激伤害、有的是因为家长采用冷暴力、有的是因为老师教育方式不当而引发,这些儿童往往是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独立的空间,不允许他人介入,包括父母,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大多脾气暴躁、怪异,性格执着。
3、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之三:多动。不少儿童常常有坐卧不安、上跳下窜、东跑西颠、言语过多、指手画脚等表现,这些孩子往往会招来父母及老师的厌烦,认为是故意捣乱,而招来呵斥。这些孩子往往表现为学习成绩差、注意力难集中、缺乏自制力、过于敏感等,这些多动的儿童往往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家庭环境不融洽、脑部受过损伤等。
4、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之四:逆反。现代社会,不少孩子都有着严重的逆反心理,他们不能正确的辨明是非,不能理解老师接家长的一片苦心,他们怀疑任何人、不相信这个世界,他们目空一切,与正面的人和事极力的反驳、抗衡,而对消极的、不良的事物往往会认同接受,对各种规章制度会消极的反抗。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与现代社会外围的不良影响、与家庭环境、父母教育不当等有很大的关系。
此外,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还包括很多,如恐惧、厌学、享乐、自大、嫉妒、孤独心理等,对于儿童的常见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尽快改善,将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要多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多关心、关爱孩子的所思所想,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正确的引导儿童健康心理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孩孑有异常反应的要看情况,若是同小孩之间打架,而不服用棍打别人的,这属于暴燥,是通过严格的教育是可以帮小孩改过错误的,当然如果小孩打架输了,而是小小受伤,就非要拿刀报复,并教育多次都非要报复不可,没找到机会心里满满不乐的,这种情况就要看心里医生了,通过心里医生测试,评估,找出内心积蓄的不理智的原因,对症治疗
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不过最好是去找心理医生看看。别影响到以后得健康成长
以上就是今天发布的小孩心理测试自卑的表现,自卑程度之心理测试内容,希望本站发的内容都能帮助到大家。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