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对方的心理是否平衡?有哪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本文目录

  1. 心理平衡是什么意思
  2. 心理测试:测试你在团队中是否好相处
  3. 有哪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一、心理平衡是什么意思

1、心理平衡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自己觉得舒服,而通过找一些可以安慰自己的理由,或者寻求别的一些方式来建立一种认知上的平衡结构。

2、心理平衡一词可谓是中国人独创的心理学术语。在西方心理学与心理咨询的词汇当中,是没有psychological balance这一术语的。其实“心理平衡”就是指人们用升华、幽默、外化、合理化等手段来调节对某一事物得失的认识。

3、中国人之所以用“心理平衡”一词来形容这一心理调节过程,大概可以归结到中国人思维中的阴阳对立、福祸转换的“文化基因”上。

4、千百年来,中国人在看待个人的荣辱得失时,深受老庄之道家思想的影响,故很讲究内心的平衡之道。所以,中国人用"心理平衡"一词形容自我的心理调节绝非偶然,也十分贴切。

5、心理,人的思维、内心活动。心理平衡:内心世界的和谐状态。人的心理平衡与否,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联合国卫生组织曾讲,心理健康是人类21世纪最严重的问题。

6、《黄帝内经》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所以医病先医“心”。

7、现代医学也发现,人类65--90%的疾病与心理压抑有关。紧张、愤怒、敌意等不良情绪容易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易患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症。

二、心理测试:测试你在团队中是否好相处

心理测试:测试你在团队中是否好相处?

心理测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测试方法,它是指通过一系列手段,将人的某些心理特征数量化,来衡量个体心理因素水平和个体心理差异差异的一种科学测量方法。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心理测试:测试你在团队中是否好相处?,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若有块地是养老用的房子,你会盖在哪?

3、如果节庆要喝点饮料,你认为如何搭配最适当呢?

5、如果你可以化为天空的一部分,希望自己成为什麽呢?

6、你觉得用红色笔写的『爱』字比用绿色笔更能代表真爱?

7、如果你在选择窗帘的颜色,你会选择?

9、若你是动物,你希望身上搭配什麽颜色的毛?

10、你会为名利权位,刻意讨好上司或朋友吗?

11、你认为朋友比家人更重要吗?

12、若你是只白蝴蝶,会停在那一种颜色的花上呢?

13、假日无聊时,你会选择什麽电视节目来看?

40分以下:现实、自我。你对任何事充满企图心,常追求遥不可及的想,造成不平衡的心态,隐瞒自己也欺骗别人。然而人际关系的走样,或许是你造成压力的来源。加上你不自觉的压抑情绪,更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即便经历挫折,你仍然固执自己的理念,你应该要学着做个有弹性的人,才不会失去一些机会。

59——40分:双重、孤寂。环境的因素会让你不知该怎麽表现自己,所以你可能有见人说人话的习惯,其实你热爱人多的时候,不过你会因现实的需要而委屈自己,但常配合他人会得不到满足而受挫,造成自闭。压抑情绪是你碰到阻碍和困难时的第一个反应,学习如何发泄情绪与传达自己的意见,是你必须优先学习的。

78——60分:理性、淡定。你是个谨慎冷静且容易妥协的人,你就像温驯的绵羊,身旁的人都很喜欢你,最主要是因你善於倾听也很贴心。有时候你宁愿自己承受舆论与压力,也不愿说出来和好友谈谈,其实这都只是你在逞强罢了。你应该要试着和亲近的朋友说出心里话,不然憋久了,对自己的心情也会有负面影响的。

89——79分:感性人。你的表达能力丰富,想像空间大,容易沉醉在罗曼蒂克与甜言蜜语的氛围里,对爱情总是既期待又怕受伤,可能对方没有那个意思,但你常无厘头又莫名的对号入坐,而令自己在爱情困扰不已。你的个性属於优柔寡断型,不顾现实只跟着感觉走,还是要务实一点,别活在想像世界里。

心理测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测试方法,它是指通过一系列手段,将人的某些心理特征数量化,来衡量个体心理因素水平和个体心理差异差异的一种科学测量方法。

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充满了压力,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压力但是结果却是一样的,轻则是无精打采、重则是做一些犯罪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及时的发现心理问题,找到合适的途径解决,心理测试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并且有效的方式。心理测试讲的是通过人的心理活动来判断人的内心世界,通过人的说话分析下一步活动。

在这个尔虞我诈的社会更加要求人变得精明这样才不会受骗,但是处事圆滑的人很难做到,我们不说要骗其他人但是做到自保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心理测试就是其中的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心理测试的题目都是心理专家根据心理学知识加上调查总结出来的一些问题,里面的场景大多数都是自己没有经历过的,只有靠这种想象才能够将内心深处的想法展现出来,无意之间也就把自己的性格展现出来了,假如我们的性格过于软弱我们以后就要变得坚强,假如我们的性格过于粗心大意我们以后为人处世就要小心翼翼了。

心理测试的题目有时候确实很有趣并且很实用,比如说一个测试性格的就用颜色来表达,当我们外出的时候会选择什么颜色的衣服,就是通过不同颜色的组合让我们对你的审美观以及性格都有了很好地了解,所以说心理测试好处多多。

二、值得每个人都去测的心理测试

MBTI测试根据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著成,目前已成为国际最为流行的职业人格评估工具。

本测试由英国心理学家瑞文在1938年创制,它是一种图片智力测验。它negotiations测验一个人的观察力及清晰思维能力。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测试花费的时间越短越机智。

九型人格是一种深层次了解人的`方法和学问,它按照人们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将人分为九种:完美主义者、给予者、实干者、悲情浪漫者、观察者。怀疑者、享乐主义者、支配者、调停者。

职业锚测试概念由麻省理工大学的施恩教授在1978年提出的。本测试一共40个题目,将测试被试的自身能力与价值,并作出相应的职业定位。

PDP事业优势诊断系统(ProfessionalDynaMetricPrograms),在国内俗称五种动物性格测试。是全球涵盖范围最广、精确度最高的管理工具。结果将确定你的气质类型,分析你的性格优势。

罗夏墨迹测验是非常著名的人格测验,也是少有的投射型人格测试。在临床心理学中使用得非常广泛。罗夏墨迹测验由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HermannRorschach)创立。通过让你看几张有趣的图片,挖掘出你潜意识里最真实的思想,动机,态度等人格特点。

7、高考专业选择测试(壹心理版)

此高考志愿填报测试以霍兰德人格—职业类型匹配理论为基础编写,帮助学生与家长较为准确地判断高考毕业生最适合就读的专业。

1智力测验:推孟的研究生欧提斯编制的团体智力测验,后发展出美国陆军用甲、乙两种测验。有基于因素分析理论编制的测量多项能力的韦克斯勒的儿童智力量表。还有桑代克编制的标准化教育测验。

2人格测验:1917年武德沃斯设计的“个人资料调查表”。1912年问世的罗夏克墨迹图测验(RIT)和于1943年首次出版,由哈撒韦和麦金利编制的目前影响最大的MMPI-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

3心理年龄测试:个人的心理年龄不一定与他的实际年岁相符。有的人年事己长,言行举止犹宛如孩童;有的人身处花季,却已然少年老成。

心理测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测试方法,它是指通过一系列手段,将人的某些心理特征数量化,来衡量个体心理因素水平和个体心理差异差异的一种科学测量方法。

心理测试也许是最受大家欢迎的游戏之一了,不管是醍醐灌顶仙人指路式,还是八卦胡扯无厘头式,尽管可能使美人嗔怒,引众人狂扁,但心理测试依然是当今达人们居家旅行,结交新朋,笼络旧友,搭讪女生的首选必备之物。未知永远是最令人不安,也最具诱惑的东西。想认识自己吗?想了解别人吗?想把握命运吗?想快速成功吗?想洞悉未来吗?这是千年以来人们一直关注的命题,从中国古代的《易经》、到如今西方的星座学、日本的血型类型论,不管是玄学大师、江湖术士还是心理学家、星座达人都一直在不懈努力。而每一个时代,也都必须有这样的角色,让人们在一心赶路时,彷佛看到前方若隐若现的光。尤其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没有时间,我们缺乏耐心,我们什么都想要,还希望又快又多。

我们对未来有更强的占有欲,彷佛对未过门的媳妇儿一样紧追不舍,任何一点闪失都会令人倍加焦虑。古人拜神算卦以求诸事启示,我们不用,做个心理测试,最适合的职业、最搭调的伴侣、最靠谱的朋友立即一目了然,结果如此直白,省去了多少揣摩领会。不容片刻迟缓,随即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快马扬鞭。“认识你自己”——希腊德尔菲神庙的神谕,也是每个人都在思索的问题。而如今,“我是谁”、“我为何而生”、“我的性格怎样”、“我有什么潜质”,这样的问题,已经从单纯的哲学叩问变成了更具实用主义的价值模型了。人们希望知道自己是哪方面的“人才”,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价值最大化,做什么样的工作最可能带来好前途,怎样才能快速地成功。大家都害怕没有接住从天而降的馅饼,因此想早早了解可能的掉馅饼的流程,以期在特定的时刻、特定的地点接住它。

这些问题的答案,本来是需要时间来慢慢发现的。然而,我们总是太忙,没有时间和家人朋友多交流互动以认识自己的性格和兴趣,也没有耐心去尝试不同的职业和生活方式来发现自己的才能和潜质所在。而心理测试——不管是科学化的测试量表还是娱乐式星座塔罗牌,都让我们彷佛发现了捷径,别人花了5年、10年乃至更久才破解的谜题,别人走了无数弯路才到达的彼岸,被我们轻易识破,瞬间抵达。彷佛超车的快感,令人难以自拔,也无暇去想它的危险性。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总是想多一份把握,也就多一点安全感

当这些情况出现时,你会时刻准备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还是会随着外界的变化而“跟着感觉走”?下面中创考研为各位学员准备的的这个小问卷可以帮助你,认清自己,看你如何面对考研过程中出现的挫折?

1.今天你去逛超市,只买了一样东西,你认为最有可能让你买这件东西的原因是:

C。自己就是为买这件东西而进超市的。

2.明天你将参加一个演讲比赛,晚上睡觉前,当你躺在床上想着明天的比赛时,你所想的内容最可能是:

A。明天的比赛肯定没有问题,我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

B。别想太多,顺其自然,但愿能好好发挥。

C。要是我突然忘词了怎么办?糟了,那就完蛋了……

3.你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很想继续深造,而你各方面的条件也都符合保送研究生的要求,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如愿,此时你会:

A。抱怨命运的不公平,希望有人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

B。复习已经来不及,于是放弃考研,改为找工作

C。马上开始复习,全力以赴准备考研!

4.有一天,你和同学约好去一家别人推荐的餐馆吃饭,可是你们都不知道餐馆的具体位置在哪里,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此时你会:

5.终于,你和同学找到了那家餐馆,正准备进去的时候,你碰到了几位朋友,他们要去对面一家餐馆吃饭,朋友游说你同去,而你也发现对面那家餐馆是自己非常喜欢的那种风格,食客更是络绎不绝,此时你会:

A。在朋友的劝说下去对面的餐馆。

B。有些动摇,不知道应该去哪家……

6.你们终于选择了一家餐馆,由于找了很久,非常累,所以很想快点吃到美味佳肴,然而,服务员对你们的态度有些怠慢,对隔壁桌的客人却笑脸相迎,还为他们进行详细的介绍,此时你的想法是:

A。无所谓,没必要享受那么细致的服务。

B。把服务员叫过来理论一番,批评其服务态度差。

C。很生气,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立刻换一家餐馆。

当沙漠里的鸵鸟遇到来自外界的伤害时,往往不会反抗,而是将头埋入沙中,全身一动也不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鸵鸟”,当他们感觉到一定的压力和风险时,就会把头深深埋起来,逃避即将遇到的困难。

总的来说,属于“考研鸵鸟”的你,自信心不足,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也容易被消极情绪所困扰。考研过程中,要注意时常给自己一些积极的鼓励,积极面对并努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每年秋天,地球上总会上演一幕壮观的大戏:数十亿只候鸟飞越南北,进行长距离的迁徙,到温暖的南方越冬。第二年春天,气候转暖,它们又会沿原路返回北方。

考研大军中,你属于犹豫不决的“候鸟”,会因外界因素而受到极大影响。周围的同学找到好工作,你心里会蠢蠢欲动;复习遇到挫折时会怀疑自己。你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和积极的评价,容易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考研过程中,能否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并相信自己的选择是你能否成功的关键。

还记得周杰伦的那首《蜗牛》吗?“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想/重重的壳挂着轻轻的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让风吹干流过的泪痕/总有一天我要属于我的天……”

恭喜你,你是一个坚定不移的考研者

即使遇到困难,也始终不会放弃自己的目标。你非常自信,会经常给自己许多积极的自我暗示;同时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能够以较好心态面对挫折,即使发现自己某方面不如别人,也不会因此受到困扰。正如歌中所唱的一样,总有一天,你会找到属于你的天。

中创考研希望所有有志于考研的同学,都不做鸵鸟和候鸟,都是一只永不放弃的蜗牛。考研如此,人生的路不也一样吗?所以啊,加油哈,祝大家如愿所偿。

在职场中,你是不是常常感觉迷失自我,盲目跟随;在别人眼中,你是“好好先生”,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意见。那么,你要小心了,可能你已经成为大家口中的“老好人”了。

1.很难公开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内心总是伴随着难以解脱的压力,常常心情紧张焦虑。

2.怕面对人群,尤其是怕自己被伤害,谨言慎行。

3.当做一件事没有成功时,常常自咎,懊悔不已。

4.对每一个有创新的计划都持悲观态度,极怕失败。

5.患病不肯求医,随病情自生自灭。

6.当发觉自己有可能患病时,拒绝告诉医生。

8.当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时,极度不安,老怀疑别人捉弄自己。

11.认为生活无意义,无价值,无乐趣。

13.从小就认为和家人有很深的隔膜。

14.失意时靠镇静药来麻醉自己。

15.认为不把心事向人倾诉是强人的表现。

16.情绪不安时,找不到人倾诉自己的心声。

对你来说,压抑自己的愤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会事事迁就别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做一个“老好人”。对你来说,能真正表达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你不逃避竞争,你觉得自然的生活就是这个样子。对于权威和暴力,也多能坚持自己的立场。对于掩饰和压抑,说得不好听,都是逢场作戏而已。你可不想在生活中当一辈子的演员。

7-13分:你转向老好人的可能性较大

你不喜欢反对别人,也不喜欢被别人反对。你喜欢轻松的人际关系,也觉得生活没必要时时都保持认真。对于权威和暴力的侵犯,你更多会选择一种屈从的态度,即不表现愤怒,把愤怒藏在心里并加以控制。你觉得戴上面具去生活,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和你相交不深的人,多觉得你是个人际交往不错的人,但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能让你真心实意表达自己观点的没有几个。

14-16分:你就是大家心中的“老好人”

你善于韬光养晦,希望遇事可以“息事宁人”,处事以退让、保守为主。他们往往喜欢抑制烦恼、绝望或悲痛;害怕竞争,逃避现实,企图以姑息的方法来达到虚假的和谐;外表逆来顺受、毫无怨言,内心却怨气冲天,痛苦挣扎。这样久了,不仅会干扰内分泌等功能,而且会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利于细胞变异和癌细胞的生长繁殖。

三、有哪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阿希实验"是研究从众现象的经典心理学实验,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在40多年前设计实施的。所谓从众,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阿希实验就是研究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违心地进行明显错误的判断。

典型的实验材料是18套卡片,每套两张,一张画有标准线段,另一张画有比较线段。被试7人一组,其中6人是实验助手(即假被试),第6人是真正的被试。被试的任务是在每呈现一套卡片时,判断a、b、c三条线段的哪一条与标准线段x等长。

实验开始前几次判断,大家都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从第7次开始,假被试(助手)故意作出错误的选择,实验者开始观察其被试的选择是独立还是从众。面对这一实验情境,真被试在作出反应前需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是自己的眼睛有问题,还是别人的眼睛有问题?是相信多数人的判断,还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在确信多数人的判断是错误时,能否坚持自己的独立性?阿希从1951年开始,1956、1958年又多次重复这项实验,结果发现:

•大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被试始终保持独立性,无从众行为;

•约有15%的被试平均作了总数四分之三次的从众行为;

•所有被试平均作了总数三分之一的从众行为。

心理学家米尔格尔姆(S.Milgram,1963)所做的服从实验,是其一系列有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最有影响的一个研究。

实验的被试是通过广告招聘来的40名职业不同的男性,每次实验付酬4.5美元。实验主试告诉被试,实验是为了研究惩罚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实验时,两人一组,一人当学生,一人当老师,师生角色由抽签决定。教师的任务是朗读配对的关联词让学生记忆,然后教师呈现某个词时,学生在四个备选中选择其中之一。如果选错,教师就按电钮给学生施以电击作为惩罚。电击强度从15伏到450伏,分30个按钮,电钮下方对应标明“弱电击”、“中等电击”、“特强电击”、“剧烈电击”、“极剧烈电击”、“危险电击”,最后两个用“××”标记。

由于事先的安排,实际上每组只有一个是真的被试,另一个是实验者的助手,即假被试。抽签结果,真被试总是当教师,假被试总是当学生。另外,这些电击也是假的,但为了使作为“教师”的真被试深信不疑,实验前,首先让其接受一次强度为45伏的真电击,作为惩罚学生的体验。结果“教师”感觉虽然45伏电击微弱,但已感到难受。

实验开始,“教师”和“学生”分在两个房间,被墙隔开,相互看不见,可以用电讯传声的方式联系。然后在“学生”的胳膊上绑上电极,这是为了在学生发生错误选择时,可由教师施以电击惩罚。而且实验者把“学生”用带子捆在椅上,向“教师”解释说是为防止他逃走。在实验开始时,“学生”故意出错,教师给予电击,当学生多次出错,教师电击的电压升到75伏时,有人开始呻吟。随着“学生”错误不断,“教师”电击的电压值不断升高,而“学生”则叫喊怒骂,哀求讨饶,踢打墙壁,最后停止叫喊,似乎已昏厥,这些声音只是放录音而已,而教师并不清楚。作为被试的“教师”不忍心继续做下去,问主试怎么办?实验主试严厉督促“教师”坚持做下去,并表示一切后果由实验主试承担,与“教师”无关。这时,充当“教师”的被试既要执行实验主试的惩罚命令,又要承受被惩罚者“学生”反抗的压力,内心冲突很厉害,出现了出汗、颤抖等现象,但即使如此,仍有65%的被试服从了命令,直到给予答错的“学生”电击高达450伏。另有35%的被试,作了种种反抗,拒绝执行命令,他们认为这样做太伤天害理。实验后,主试公开了真实情况和实验目的,以消除被试的紧张、焦虑和内疚。

心理学家多伊奇等人(Deutsch,1960)曾做过一个经典的实验,该实验要求两两成对,两人分别充当两家运输公司的经理,两人的任务都是使自己的车辆以最快的速度从起点到达终点,如果速度越快,则赚越多,要求尽可能多赚。每人都有两条路线可选,一条是个人专用线,另一条是两人共同的近道线,但道近路窄,一次只能通行一辆车,因此使用这条近而窄的道路只有一种办法:双方合作交替使用。研究的设计明确告诉被试,即使交替使用单行线,也必须要有一点等待时间,但走单行道远比启用个人专线经济、有效。实验最后以被试起点至终点的运营速度记分,分数越高越好。实验的结果表明,双方都不愿意合作,狭路相逢,僵持不下的情况时有发生,虽然在实验中也会偶有合作,但大多数都是竞争的结果。当实验者要求被试阐明宁可投入竞争也不愿选择合作的理由时,大多数被试表示自己希望战胜其他竞争者,他们并不重视自己在实验中的得分多少,即使得分少也宁可去竞争,胜过他人,实现自我价值。这一实验证实了人们心理上倾向竞争的论断。

研究还表明个体之间的竞争与群体之间的竞争有很大区别。在群体竞争的条件下,群体内成员的工作是相互支持的,共同活动的目的指向性很强,彼此交流及时,相互理解和友好,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效率。在个人竞争的条件下,多数人只关心自己的工作,相互不够支持。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吉布森(Rosenthal&L.Jacoboson)等人做了一个著名试验。他们在一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学生进行所谓“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通知教师说:“这些儿童将来大有发展前途”。实际上这些学生是随机抽取的。结果八个月后,对这些学生进行智能测验,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成绩确实进步了,教师也给了他们好的品行评语,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应。罗森塔尔认为这个结果是因为教师接受了“权威谎言的暗示”,对名单上的学生态度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偏爱心理和情感。从而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直接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期望效果的达成。他借用希腊神话中主人公皮格马利翁(Pygemoliou)的名字,把这个效应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后来,人们也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在研究儿童品德发展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关于儿童及青少年道德判断问题的研究,为品德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和一套研究方法,初步奠定了品德心理研究的科学基础。

皮亚杰依据精神分析学派的投射原理,采用对偶故事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他设计了一些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要求儿童判断是非对错,从儿童对行为责任的道德判断中来探明他们所依据的道德规则,以及由此产生的公平观念发展的水平。下面就是皮亚杰在研究中所用的一个对偶故事。

A有一个小男孩叫朱利安。他的父亲出去了,朱利安觉得玩他爸爸的墨水瓶很有意思。开始时他拿着钢笔玩。后来,他在桌布上弄上了一小块墨水渍。

B.一次,一个叫奥古斯塔斯的小男孩发现他父亲的墨水瓶空了。在他父亲外出的那一天,他想把墨水瓶灌满以帮助他父亲。这样,在他父亲回家的时候,他将发现墨水瓶灌满了。但在打开墨水瓶时,他在桌布上弄上了一大块墨水渍。

皮亚杰对每一个对偶故事都提出了两个问题:(1)这两个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2)这两个孩子中,哪一个更坏一些?为什么?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皮亚杰发现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与其认识能力的发展存在着互相对应、平衡发展的关系,这种认识能力是在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之中得到发展的。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10岁之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在10岁之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则多半能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

美国心理学家纽科姆(Newcomb,1961)曾在密执安大学作过一实验,实验对象是十七名大学生。实验者为他们免费提供住宿四个月,交换条件是要求他们定期接受谈话和测验。在被试进入宿舍前先测定她们关于政治、经济、审美、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他们的人格特征。然后将那些态度、价值观和人格特征相似和不相似的学生混合安排在几个房间里一起生活四个月,四个月后定期测定他们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和态度,让他们相互评定室内人,喜欢谁不喜欢谁。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处的初期,空间距离的邻近性决定人际之间的吸引,到了后期相互吸引发生了变化,彼此间的态度和价值观越相似的人,相互间的吸引力越强。心理学家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只要对方和自己的态度相似,哪怕在其它方面有缺陷,同样也会对自己产生很大吸引力。

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M.Triplett,1897)研究发现,别人在场或群体性的活动会明显促进人们的行为效率。他让被试在三种情境下,骑自行车完成25公里路程。第一种是单独骑行计时,结果表明,单独计时情境下,平均时速为24英里(1英时=1.61公里);有人跑步陪同,平均时速为31英里;而与其他骑车人同时骑行,平均时速为32.5英里。特里普利特在实验室条件下,让被试完成计数和跳跃等工作,也发现了同样的社会助长现象。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研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以坚韧的毅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长到上中学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实验证明: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

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这个实验表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

古代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曾把一胎所生的两只羊羔置于不同的外界环境中生活:一只小羊羔随羊群在水草地快乐地生活;而在另一只羊羔旁拴了一只狼,它总是看到自己面前那只野兽的威胁,在极度惊恐的状态下,根本吃不下东西,不久就因恐慌而死去。医学心理学家还用狗作嫉妒情绪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狗关在一个铁笼子里,让笼子外面另一只狗当着它的面吃肉骨头,笼内的狗在急躁、气愤和嫉妒的负性情绪状态下,产生了神经症性的病态反应。实验告诉我们:恐惧、焦虑、抑郁、嫉妒、敌意、冲动等负性情绪,是一种破坏性的情感,长期被这些心理问题困扰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和本人的实际情况越符合,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越能把压力变成动力。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测试对方的心理是否平衡,有哪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相关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也请大家多多关注小编和本站。

点赞(14)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