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17岁孩子心理测试怎么测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孩子心理健康的5个信号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17岁孩子心理测试怎么测,孩子心理不健康的5个信号

本文目录

  1. 17岁记忆力现在明显下降怎么回事
  2. 孩子心理不健康的5个信号
  3. 房树人可以测量心理智力吗怎么做

一、17岁记忆力现在明显下降怎么回事

1、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记忆力下降也一样,主要是找到原因才好对症调整。

2、会造成记忆力下降的原因很多,例如:

3、1:长期作息时间不规律,会造成脑部过度疲劳,会使记忆力下降。

4、2:偏食,特定维生素摄入量严重不足,如VB、卵磷脂、氨基酸等,这个可以通过食物补充,包括新鲜蔬菜、水果、玉米、糙大米、全小麦、黄豆、绿豆、蒜头、蘑菇、酵母、奶、动物肝脏、沙丁鱼、金枪鱼、瘦肉类等,也可以服用一定量的银杏叶提取物及维生素E。

5、3:长时间从事有关电脑信息方面的工作或直接是一名电脑游戏发烧友,长时间玩电脑的人记忆力下降尤为明显。因为从事电脑信息方面工作的人,每天接受的信息量过大,引起大脑疲劳和保护性的选择记忆;而玩电脑游戏的人,因画面的频繁变换、游戏内容的快速刷新,会使大脑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引发大脑过度疲劳和记忆饱和。需要提醒的是,因玩游戏而产生的大脑损伤虽然是可逆性的,但症状相对较重。

6、你需要先搞清楚原因,然后作出相应的调整,不过先介绍你一些方法试试,看有没有效

7、1:食补,如新鲜蔬菜、水果、玉米、糙大米、全小麦、黄豆、绿豆、蒜头、蘑菇、酵母、奶、动物肝脏、沙丁鱼、金枪鱼、瘦肉类等,也可以服用一定量的银杏叶提取物及维生素E。

8、2:注意作息时间,养成良好习惯。

9、3:少玩电脑游戏,控制合理上网时间,避免引起大脑疲劳及记忆饱和。

10、4:锻炼记忆力,有意识训练自己逻辑思维十种方法防止记忆力减退

11、保加利亚的拉扎诺夫博士,以医学和心理学为依据,对一些乐曲进行了研究,发现巴赫、亨德尔等人的作品中的慢板乐章,能够消除大脑的紧张,使人进入冥想状态。他让学生们听着节奏缓慢的音乐,并且放松

12、全身的肌肉,合着音乐的节拍读出需要记忆的材料。学习结束之后,再播放2分钟欢快的音乐,让大脑从记忆活动中恢复过来。很多试验过这种方法的学生都觉得记忆效果很好。

13、我们知道,人常常在看书和学习中甚至是休闲时会经常背诵一些名篇、成语、佳句、诗歌短文、数理公式、外文单词和技术要领知识吗?那可是锻炼记忆力的“硬功夫”呀。马克思青年时就是用不熟练的外文背

14、诵诗歌,锻炼自己的记忆力的。每天坚持10至20分钟的背诵,也能增进记忆力。

15、科学证明,正确的重复是有效记忆的主要方法,特别在人在学习中通过自己的脑、手、耳、口并用进行知识记忆时,记忆的效率高效果好。因为当你记忆时,应该用脑想,也要口念,手写,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地

16、调动了自身更多的记忆“通道”参加记忆,这样使自己的记忆痕迹加深,记忆效果当然更好。

17、我们在学习与看书时往往对一些数字、年代不易记住。如果你善于联想记忆,便好记了。如桩子表和房间法或叫罗马房法和图像字法,是联想法的具体化。你可以将桩子或房间用来当成图像的存放处桩子,原理

18、就是让要记忆的东西来跟已知的东西做连接。原来的东西就叫“桩子”,把新的要记忆的事物与桩子连接,此法用于大量数据和外语的记忆。

19、科学证明:人的咀嚼是能有效防止记忆衰退方法之一。有人认为,其原因在于咀嚼能使人放松,如果老人咀嚼得少,其血液中的荷尔蒙就相当高,足以造成短期记忆力衰退。如我们在观察人群中就会发现,经常

20、咀嚼的人牙齿就好,吃饭更香,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也随之增强。又如美国人最爱咀嚼口香糠就是例证。

21、唠叨,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女性延长了记忆和寿命。唠叨在语言运用中也是重复说某一个事情某一个人,经常地重复当然必须加深唠叨人对某一事或某一个的关注和记忆。专家认为,女性比男性更乐于与人言语交

22、流;男性进入老年期后,沉默寡言居多。而言语是不可或缺的心理宣泄方式,可防止记忆衰退。

23、摄取适量的“健康油脂”可减少血栓的发生,例如橄榄油、鱼油是维持血液正常循环的好选择,含有丰富维生素、矿物质的蔬菜水果也是保持健康的上佳选择。有不少的人,不是记忆不得法,而是大脑中缺乏记

24、忆信息传递员——乙酸胆碱。如果你经常吃点上述食物,便可极大地改善你的记忆力。

25、人的躯体活动能改善健康情况,精神活动则能减轻记忆力衰退。特别是那些爱玩爱活动的人们兴趣广泛,涉猎众多,知识面广,记忆也强。科学证明:爱跳舞、读书、玩纸牌、学外语等活动项目都能在不同程度

26、上增加神经突触的数目,增强神经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巩固记忆。

27、一般情况而言,身体健康,爱好体育运动和热爱生活的人,精力充沛,学习力强记忆力当然也强,人们在锻炼身体时可以促进大脑自我更新。专家认为,长期的心血管运动可以减少因年龄增长出现的脑组织损失

28、,可以减轻记忆力衰退。多项研究表明,要保持大脑活跃,只需经常运动。一周锻炼三到四次的在校儿童,在10岁或11岁时考试成绩一般都较高。经常走路的老年人在记忆测试中的表现要比那些惯于久坐的同龄人好

29、。通过向消耗能量的大脑输入额外的氧气,锻炼能增强智力。

30、最新研究还反驳了人出生后就不能再产生新的脑细胞这种说法。相反,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实际上能促进新脑细胞的增长。在老鼠身上,锻炼引起的脑力增强效果在与学习和记忆有关的海马状突起上表现得最为明

31、大量社会调查早已证明,家庭幸福对学习者而言是提高学习记忆力必要条件,特别是相恋的人或夫妻俩人的两情相悦的幸福感会使双方体内分泌激素和乙酰胆碱等物质,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延缓大脑衰老。

32、1.注意集中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容易遗忘。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

33、2.兴趣浓厚如果对学习材料、知识对象索然无味,即使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

34、3.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得住。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

35、4.过度学习即对学习材料在记住的基础上,多记几遍,达到熟记、牢记的程度。

36、5.及时复习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对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及时温习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

37、6.经常回忆学习时,不断进行尝试回忆,可使记忆有错误得到纠正,遗漏得到弥补,使学习内容难点记得更牢。闲暇时经常回忆过去识记的对象,也能避免遗忘。

38、7.视听结合可以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比单一默读效果好得多。

39、8.多种手段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分类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作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均能增强记忆力。

40、9.最佳时间一般来说,上午9~11时,下午3~4时,晚上7~10时,为最佳记忆时间。利用上述时间记忆难记的学习材料,效果较好。

41、10.科学用脑在保证营养、积极休息、进行体育锻炼等保养大脑的基础上,科学用脑,防止过度疲劳,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这是提高记忆力的关键.

二、孩子心理不健康的5个信号

孩子心理不健康的5个信号,70%的抑郁症成年患者,他们的心理障碍萌生于青少年时期。而心理不健康的状况,却往往让其出现心理扭曲等不正常的现象,下面介绍孩子心理不健康的5个信号。

儿童的心理行为可以表现在儿童的行为上,有些儿童出现“多动症”。主要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受到严重影响等几个方面。

指突如其来的没有明显身体原因的恐惧状态。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食欲低落、无端哭闹。这类儿童陌生环境反应敏感,而担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闹不停,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对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

恐怖表现在对某些事物或情景产生惧怕和逃离的心情,如怕打雷闪电,极度紧张,抱头乱窜。儿童对于一些没有危险或基本没有危险的东西也感到害怕,而且这种害怕十分突出,儿童由于恐怖而出现回避、退缩行为。失眠的孩子入睡困难,睡中不时惊醒、大声哭闹,甚至游四方,但白天回忆不起来,只觉得精力不足,情绪不稳。

这类孩子整日东奔西跑,经常搞恶作剧,喜欢讽刺挖苦别人。对美好的物品毫不爱惜,摔打成为癖好,表现出攻击性。

心理不健康的儿童一般没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往往由于个人心理不健康等原因,与人产生交流障碍。不能与人合作,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有猜疑、嫉妒、退缩现象,不能置身于集体,与人格格不入。

儿童心理健康是需要进行培养的,家长在进行培养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1、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2、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同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3、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4、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5、不要欺骗和无谓的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

6、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样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7、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赞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儿童心理不健康对其成长的危害是很大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心理上的健康健全,还需要结合以下方法进行:

游戏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我们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我们依据三大原则灵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论事,“阳春面浇头”外在式的;也不是对原有材料中内含的心理因素视而不见,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反应,一味地灌输渗透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互相割裂开来。我们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实现“跑班制”,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我们利用幼儿研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编织、绣花、擦皮鞋等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感受一种群体感。

体育活动和感觉统合训练促进合群性发展

体育活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更是促进合群行为发展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感统训练培养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同步提高,相互促进。

孩子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十二大信号——

孩子不爱上学,家长经常会找学校的错,公立学校的填鸭式教学,某位老师的不当行为,一些熊同学故意整自己的孩子……这些都是原因,但人是会适应环境的,为什么其他同学在学校里面好好的,自己家的孩子这么严重?家长除了找外部原因,也要多一个心眼,想想是不是自家孩子心理健康出了问题。

童书妈妈是“人性本善”的拥护者,我们相信孩子在心理健康的情况下,都会对自己负责,会寻找自己发展得更美好的路径。如果孩子出现放弃自己、不爱护自己的前途、学业、人际关系,而以放弃状出现难以抑制的网瘾,那不仅仅是孩子不听话,管不住自己,而是心理出现了问题。

孩子如果仅仅偶尔出现拖延,那仅仅是因为懒,但如果一直拖延,而且是很小的事情就能够让孩子畏惧做、拖延做,大事小事堵塞在一起——这样的情况,老师当然可以第一时间请家长,家长第一时间该做的不是“教育”孩子,打、骂、训斥都是无效的,要用科学的办法着手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了。

青少年天性活泼,热爱户外、热爱玩耍、热爱找各种乐子,如果长期不爱出门,做宅男宅女,那心理健康必然有问题。只是,究竟是心理健康出了问题才不出门的,还是因为老不出门出现心理问题,两者是交叉在一起的。

不爱跟人交往,很多时候被理解成孩子内向,以为只是性格问题,但内向跟不交往是有区别的。内向的孩子虽然不爱主动表达,但是会通过眼神、身体语言等发出自己对人感兴趣的信号,他们不愿意成为人群中心,但挺喜欢呆在小伙伴中间。如果一个孩子不跟人交往,甚至连好朋友都越来越少,那家长就要十分警惕了。

厌恶老师跟第一个厌恶学校有些类似之处,家长除了找老师的原因,还得找孩子的原因。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找出老师被厌恶的证据,换老师,换学校之上——很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一直对老师没有什么意见,突然厌恶学校厌恶老师,那是孩子在释放他厌恶这个世界的信号。

男孩女孩互相有好感,那是人之常情,心理健康的孩子能够处理好喜欢一个异性跟自己学业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学校家长对此报以宽松的态度,能够让孩子更容易处理好这个关系。但是,如果孩子认为“爱情”就是一切,没有爱情全世界都没有了,不能理性处理关系,很可能是缺乏安全感所致。

暴力行为就是心理出现问题的表现,如果此刻让孩子画一张画,拍一个视频,创作一段音乐,你会看见一些非常惊悚的作品。很多孩子会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拼命地去摔东西、砸东西,往往一边砸一边还念念有词。这个时候,往往是孩子的心理有很多的情绪需要发泄。家长不要仅仅看到孩子的行为,更应该关注孩子内在的情绪。

砸东西是对物品,攻击他人是对人,都是属于暴力行为。能够使用语言的人,不会使用拳头,呼啸的寒风吹不掉人们身上的衣服,暖融融的阳光能够脱掉衣服。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就明白这个道理。如果这样的情况下,还出现暴力行为,需要提醒家长的是,暴力行为不仅仅是性格原因,更是心理问题。

考试综合症是指患者由于心理素质差、面临考试情境产生恐惧心理,同时伴随各种不适的身心症状,导致考试失利的心理疾病。如不及时纠治,可形成恶性循环。考试是人类现实生活的一门必修课,也是接受社会化学习和教育的途径。孩子从容应考是其成功的必备心理能力。

表现为睡得过多或过少。很多孩子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对整个世界毫无好奇心,就是那么百无聊赖地躺在床上睡觉。睡的昏昏沉沉,睡的不分白天和黑夜。而另外一些孩子呢,却是不睡觉,或者说,睡不着。睡眠质量不好,又会导致孩子白天无精打采。睡觉,也变成了心理问题的借口,或者,寄托的方式。

表现为出现贪食或者厌食。同样的,孩子在饮食上的表现,也是心理问题呈现的一个特征。很多家长往往把孩子的“厌食”视为“挑食”,把孩子的“贪吃”视为“爱吃”,其实,控制不住地不爱吃饭,和控制不住的停不下来,都是孩子心理的映射。

以上的信号独立来看,都问题不大,都可能是孩子青春期逆反的表现,但一个孩子五个信号以上集于一身的话,家长就得引起高度重视了,孩子不仅仅是跟家长出现了次元壁(“代沟”的时尚说法),也不仅仅是逆反期,孩子很可能在经受人生中从未有过的心理障碍。

说直白点,就是孩子心理不健康了!孩子的心理不健康,会比学习成绩不好更加可怕,更加值得家长警惕,因为这是一个人的根本。学习再好只要孩子心理出现问题,就等于树没有根,泉没有了源,一切都是枉然。

他走过来,跟我说,他其实是一所重点大学的副院长,专门负责学生工作的。刚开的那个电话,就是一位学生因为学业的压力,留下一张纸条,失踪了。

我问他处理的结果如何?他说,经过一番的折腾,最终发现了这位已经出走的学生的行踪,好在没有发生自杀等极端的事件。

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每个大学每年的极端事件是有一个比例的,而且,中国重点大学的低端事件的比例一直都不低。

我也想起,在大学的时候,曾经一周之内发生了两起由于学业和情感而自杀的事件。

后来,我们在北上广深杭州重庆等地的读书会,以及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家庭营地上,都陆续地发现了大学、中学,乃至小学心理的种种问题。

中科院心理所专门从事青少年心理研究的祝卓宏教授。他早年从事一线的青少年心理诊疗,后来,又专门从事研究工作。

可以说,从实践到理论,他都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他说到一个具体的案例,就是当父母发现孩子已经屡次自杀的时候,才找到他来诊治。而他所要做的第一步,是让孩子愿意和父母说话,父母愿意倾听孩子。

也就是说,当发生极端的心理问题的时候,父母和孩子其实早就已经不沟通了。而如果父母早期能够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很多后来的悲剧都可以避免。

我们作为父母,肯定都不愿意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可是,我们也要正视一个现实,就是大致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都有心理障碍的征兆。

根据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障碍专家郑毅教授在其著作《孩子行为异常的诊疗与预防》中给出的权威数据:

17岁以下的中国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其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1、6%-32、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业适应方面。大学生中,16、%-25%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发生率也逐年上升,中学生高达6%-15%。

而且,国际上已经达成共识,70%的成人抑郁症患者,首发年龄是在青少年时期。大多表现为烦躁、逆反、并伴有易激惹的行为,而大多数的父母通常认为这些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现,而非一种情感障碍,就给忽视了。

倘若父母能够重视起来,做好干预的话,孩子再次复发的概率就会降低。

案例:从小到大,我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很少。父母在我小学的时候就出去打工了,我就是人们口中的“留守儿童”。

回过头来想,我的情绪其实很早之前就出现问题了,但我没有关注,也没有家人关心。

从初中就开始住校,在全封闭的学校里,校园霸凌真实地存在着。

那时我也碰到了和一两个室友处不好关系的问题,当时就曾有过自杀的念头。

但家长根本不知道学校里面发生了什么,他们忙着上班,打工,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孩子们究竟在经历什么。

即使偶尔打电话,问的最多的就是成绩怎么样,读书好不好,其它的,他们没有兴趣去听。

在我们那个小镇,高考对人很重要,所以到了高三这一年,很多家长会回来,专门陪读,但父母觉得我成绩很好,住校并不影响成绩,所以我仍然住校。

可那时我的情绪状态一直不太健康,每天晚上我都是哭着上床睡觉的,学校里有心理咨询室,我也去过好多次。

但父母并不了解这些,成绩掩盖了所有的问题,他们认为既然你的成绩仍能名列前茅,那么你就不会有其它问题。

那时由于和父母无法沟通,我希望自己不要去他们所在的城市读大学,但由于父亲的坚持,我还是去了他们同样的城市,还读了自己完全不喜欢的专业。

休学在家的时候,每当想到这些我都无法释怀,我不能看到自己当时的报考指导书,一看到我的情绪就会崩溃,哭得不能自己。

由于没有共同在一起生活的经历,所以休学在家和父母住在一起,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大的折磨。

在父母看来,以前非常听话,学习努力的那个女儿不见了,我身上那些好的标签都没了。过去的我在他们看来是无可挑剔的,但现在却让他们感到非常失望和绝望。

而在我的心中,我对他们有抱怨,有怨恨,我对他们同样充满了失望。

所以我们双方常常发生激烈的冲突,在这个家中我感到很没有安全感,再次割腕自杀,并且还离家出走过。

父母花了很长时间接纳这样的我,虽然,对他们来说,是越来越失望的过程,但他们只能慢慢接受。

而我在休学的时间,每天都会去图书馆看自己的喜欢的书,也试着在豆瓣上记录自己所看过的书。

我感觉陈医生的话对父亲影响比较大,他告诉我们,家庭成员要改变,要接纳对方,要成为自己。

爸爸听了之后,改变挺大的。或许他意识到了,在过去的那么多年,他爱的不是我,而是我的成绩,是把我当成在别人面前的谈资,以此满足他的虚荣心。

而我也知道了,虽然不能把自己的所有问题都归于原生家庭,但它确实一直在影响着我。

现在,我按时吃药,也一直在做咨询。可是对我来说,比较难的是,状态还是会有波动,或许还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才能让自己慢慢地好起来。

1、把身边朋友夸奖自己的词汇都写下来并记住,当其他朋友用同样词汇夸奖你的时候,告诉自己这就是自己应得的。当这个词汇是全新的时候,记录下来。

2、身边朋友要求自己做的事情,不要马上给出肯定回复,安静地让自己思考一下,问问自己是否真的愿意去做这件事情。

3、将自己想做的好玩的事情写出来,找出这些活动中,无关工作、无关晋升,并且自己独自完成的事情。然后从这些事情开始,享受恣意的时光。

取悦自己,并不容易,如果以上都对你很难,那就看看身边那些被称为任性的人吧。也许,从他们身上你可以找到取悦自己的力量,有时候,任性是美德。

1、根据孩子的智力测试水平,孩子的学业表现低于预期水平(好脑子,坏成绩);

2、无法按时完成学校作业或家庭作业;

3、沉迷游戏/网络等娱乐休闲活动而耽搁学业;

4、学习遇到困难时,行为出格、混乱、消极;

5、对学业、考试高度焦虑,恐惧与学业有关的失败;

7、离家时或到学校时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哭闹、发脾气、争论等);

8、与上学相关的身体不适:头疼、腹痛、恶心、胃疼;

9、经常对学校有负面评价,或不断质疑上学的.必要性;

10、恐惧与父母分开,退缩逃避与陌生人接触。

2、心里总想着死亡问题,有自杀想法或行动;

4、与家人朋友疏离,拒绝坦率地沟通,很少或没有目光接触;

5、食欲下降,睡眠增加,注意力差且优柔寡断;

6、对以前喜欢的活动缺乏兴趣;

7、感到没有希望、没有价值或不恰当的内疚,低自尊。

1、过分焦虑、担忧或恐惧,明显超出了年龄段应有水平;

2、躯体化反应:疲倦、颤抖、肌肉紧张、心跳加速、呼吸紧促、头昏眼花、口干、恶心、腹泻;

3、高度警觉:持续紧张不安,专注于困难,入睡困难,易醒;

4、恐惧泛化,影响到正常生活;

5、过于忧虑被父母遗弃,过分的罪恶感。

1、对突然的事件频繁爆发不恰当的愤怒,不顺心时,过度哭喊、咒骂、脏话;

2、通过幼稚行为、噪音或怪相吸引注意,上课时随意说话扰乱他人;

3、频繁打架,胁迫他人,残忍对待人或者动物,威胁要伤害父母、兄弟姐妹或权威人士;

4、愤怒的时候以同样的方式毁坏物品或扔东西;

5、被动攻击:健忘、假装没听见、懒散、拖延;

6、固执地拒绝家长或老师等权威人士的合理要求;

7、和兄弟姐妹同学朋友关系紧张,多有敌对行为,如嘲笑、起外号、捉弄他人等;

8、在游戏中不遵守事先定好的规则,拒绝分享和合作;

9、言语恐吓或身体攻击年幼弱小的同伴,如尖叫、骂人、推挤、破坏或抢夺、扔东西。

1、重复撒谎来满足个人需要,操纵他人,或者获得想要的东西;

2、长期为了逃避不良行为的后果和惩罚而撒谎;

3、为了逃避责任、作业、家务而撒谎;

4、通过撒谎来在同伴中获得地位;

5、从家里、学校、社区等处偷/拿东西;

1、5岁以上的孩子,白天或晚上仍有意无意尿床、尿裤子,或在不合适的地方大便;

2、为避免尿床或遗粪的羞愧,或对被奚落、批评、惩罚的恐惧,试图隐藏大便或脏衣服;

3、难以持续保持注意力,容易因外界刺激和内心想法分心;

4、活动过度,精力充沛,不休息,很难安静的坐着,或者说话过多;

5、难以入睡或易醒,哭闹或要求和父母一起睡;

6、在悲伤中醒来,伴有噩,梦境涉及危险场景;

1、用言语表达自我轻视的评论,把自己看成是没有吸引力、没有价值、愚蠢的、失败的、不重要的;

2、无法接受称赞,没有办法找出或接受自己积极的特质或天赋;

3、容易自责,过度取悦,害怕别人特别是同伴的拒绝,很难拒绝别人,害怕不被喜欢;

4、因为害怕失败、尴尬或羞辱,拒绝冒险尝试新体验;以消极的方式行事;

5、避免社交,避免目光接触;除亲属外很少或没有亲密朋友关系,持续一段时间对接触陌生人表现出过度的退缩或逃避,过度进行社会隔离的活动,如读书、在房间听音乐、打游戏;

6、对批评、不赞成或拒绝信号过度敏感,缺乏决断力;

7、在表现出与他人接触的意愿之前,有保证被他人喜欢的过度需求;

8、经常自我挫败,不喜欢和他人进行比较,感觉自己不受欢迎;

9、在社交中有显著生理症状,如心跳加速、大量出汗、嘴干、肌肉紧张和颤抖;

10、语言障碍:词汇量少,难以组织长句,难以表达感受;口吃;

1、想到会离开家伙与亲人分开时,过度的情绪悲伤或者不断抱怨,如哭闹、攻击、要求在一起、发脾气;或出现身体不适,如头疼、胃疼、恶心;

2、持续担心对不现实的分离的恐惧,如父母会失踪,被绑架,被伤害,遭遇不幸等;

3、离开家或与父母分开后不断抱怨,夸大悲伤,如恳求回家,要求去见父母或打电话;

4、没有亲密对象的陪伴就不愿或拒绝睡觉,拒绝在家以外的地方睡觉;

5、对主要照料者表现出退缩和拒绝,对所有人都保持距离;

6、过快的对陌生人表示出友好,或不加选择的对陌生人表达感情

7、拒绝接受照料,坚持不需要任何人帮助;

9、对兄弟姐妹、同伴、照料者表现出攻击;

10、频繁撒谎而不懊悔,或偷一些不重要的小东西。

如果孩子出现以上任何行为征兆,或孩子自己提出需要心理咨询,请尽早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接受咨询、治疗,千万别耽误孩子的最佳时机。

每个人都会有心理顺应力,这是指人在面对心理压力时的处理能力。

但孩子的心理顺应力还并不成熟,他们并不懂得如何转移注意力,

很多时候他们不能快速地消化委屈、缓解压力,

所以有些在大人眼中看着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在孩子心里却是天大的事,无以排解。

成年人解决问题有千万种方式,可是对于不快乐又解决无门的孩子来说,往往就会走向极端。

因此,当孩子出现以上心理不健康的信号,父母除了要第一时间带孩子接受专业心理医生的治疗外,在网上流传的一个父母帮孩子减轻生活和学业压力的方法,我们也可以借鉴使用:

2、每天至少花半小时坐在孩子身边一起做事或说话聊天,陪伴,将会让孩子获得心理的满足;

3、只允许孩子因为喜欢而非同学压力而选相关课程;

4、如果你的孩子常规性地不能在12点以前睡觉,应该尽快对他的学业或兴趣班进一步的了解和适当的安排;

5、课外活动主要是让孩子通过做他们喜欢的事得以从课业压力中解脱放松和学习团队精神及人际交往能力。确保孩子不是仅仅为了增色简历而非个人爱好而选择课外活动;

6、告诉孩子你爱他们本身,不是爱他们带回家的成绩。告诉他们:他们是你的命根子!你每天都爱他们,在他们以后漫长的生命旅程中会有更多的人爱他们;

7、告诉孩子不要用目前学校的标准来判断自己在世界的位置。告诉他们:你比你想象的要更聪明有能力。你会在大学感觉很棒,所以好日子就要来了;

8、带孩子出去参加爬山、露营或其它户外活动,这是减压的好方法。男孩在共同活动如车里或爬山时易于敞开心扉,睡前和餐桌上也是和孩子交流的好时机;

9、告诉孩子经历挫折和失败是好的经验,它使你对克服它并从中走出来更有经验和信心。所以拥抱挫折失败吧,因为它使你强大,不要害怕它;

10、学会从朋友、父母、老师和其他成人那里寻求帮助,清楚明白寻求帮助是聪明而非软弱的表现;

三、房树人可以测量心理智力吗怎么做

要想了解一个人的心理智力是多少,首先,我们得来了解一下【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

这个理论有很多变形,比较早期的理论,是由伯特提出来的。

▲伯特认为,儿童绘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这时候的人物较为简单,比如:火柴人,蝌蚪人

写实,能够画一些与现实相关的。

以上是伯特比较初始提出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后来又有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做了更系统、更细致的研究。

其中,较为有名的有罗恩菲德,美国心理学家,也是一个美术教育家,他提出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分为六个阶段,但其实也就是上面三个阶段的细分。

▲罗恩菲德把儿童美术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

(一)涂鸦阶段(2-4岁):儿童自我表现的第一阶段;

(二)样式化前阶段(4-7岁):儿童作首次的表现尝试;

(三)样式化阶段(7-9岁):有形体概念的形式(图式化时期);

(四)党群年龄(9-11岁):理智萌芽的阶段(写实的开始);

(五)推理阶段(11-13岁):拟写实的阶段;

(六)青春危机期(13-17):儿童美术发展的决定性时期。

那么接下来,我主要是用罗恩菲德的六个阶段,为大家介绍每个阶段儿童绘画的特点,讲授如何通过房树人,去看这个画是哪个年龄段的特点,根据绘画者的实际年龄,看出绘画者心智年龄停留在哪个阶段。

新手可以依据这个理论基础,去判断绘画者的心智年龄。

等熟练之后,你们可以用自己的经验和实践,去判断出绘画者的心智年龄。

1.涂鸦前期(2岁左右),幼儿因为身体发育等原因,还不能完全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身体,属于随意涂鸦期,眼睛和动作不太能协调,乱画;

2.涂鸦中期(2-3岁),可以稍微控制住自己,手和眼睛能协调,会画一些横纵相交的线条,线条不会很乱;

涂鸦后期(3-4岁),会画命名涂鸦,会给这些涂鸦赋予意义,有自己的意识。

虽然我们看不懂绘画者画的是什么,但绘画者会说自己画的是什么,比如绘画者会说:这是我画的狗、猫,这是我画的人等等。

而且,这个阶段的画,还会有不同的色彩,色彩的分别性。

可以细分为前图式阶段、图式阶段。

1、前图式阶段(5-6岁),开始画人,但是画的是蝌蚪人,空间上更多的是形状分布的平面的画,色彩和画面都是由自己的喜好来定,不符合客观事实,会有意识的做一些形象的表达。

如果这个阶段的孩子(4-7岁)画的画还停留在涂鸦阶段,则说明绘画者的认知不清晰,心理年龄还停留在2-4岁的时候。

一般我们给图式期及以上的孩子分析房树人,不给涂鸦期的孩子做分析,因为6-7岁才是我们能够分析房树人的年龄。

前图式阶段,以自我为中心观察现实生活,画面形象呈几何形组合,透明或X光画表现所知的存在,为表示自己的感觉,常夸张重要,忽略次要。

2.图式阶段(7-9岁),绘画者已经有很多可以表达自己的固定绘画符号,人物概念会更清晰,会以某些夸张或者变形的形式去处理人物,比如:画个头很大的人,手和脚很大的人,屁股很大的人。

这个阶段的绘画,空间的表达会更多样化,不再是形状分布了,而是会有天空,地板,有很多的画法出现。

颜色会更接近客观,比如:天空是蓝色的,而不是红色的。

可以从绘画者的图中看出,绘画者的画是否符合自己年龄,是否停留在前图式阶段或者涂鸦阶段等。

1.写实前期(9-11岁),写实,顾名思义,进入了现实。

这时期的绘画者不会画那些简单的形状和蝌蚪人,有人物性别、有远近大小、夸张少、会画穿上衣服,图式消失,进入现实。

画人物的时候能看得出画的这个人的性别究竟是男的还是女的,还会给人物画上衣服,会有衣服的褶皱;

很少会画夸张的人物,人物更接近现实,会有一些固定的色彩,不会用很夸张的颜色;

画面不再是单纯的平面化,会有立体感,比如:房子的正面和侧面;

9-11岁属于皮亚杰认知理论的具体运算阶段,这时候绘画者已经能认识具体的事物,思维已经发展出来。

2.写实中期(11-13岁),会开始慢慢有一些抽象的东西思考出来,会有视觉型的孩子和触觉型的孩子。

会把人物的衣服的褶皱、光影变化,以正确的比例、动态画出来;画出来的画是客观的,理性的。

三维空间、光影变化,会画的越来越写实,这是写实前期的孩子做不到的。

色彩方面,会根据光影的变化注意色彩的变化。

不考虑正常的比例,会画的比较夸张,注意自身的部分;会走向自由表达派、意象派,能够宣泄主观情感,有空间处理的能力。

色彩方面会走向两个极端,用色比较主观,但其中有意义和宣泄的成分,可以看到背后的思想。

3.写实后期(13-17岁),已经进入了青少年,这时候他们已经对画画失去了兴趣。

这时候的特点比较难把握,他们有了危机感,可以通过他们对自己画画的意识去判断。

评判画的外界的敏感比较高,比如:我是谁?我来自哪?

会很注重外界对自己的评价,所以画画的时候会比较小心,这时候有经过刻意训练的艺术生,所画的就会不容易评判了。

上面讲的就是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不同时期都有其各自的特征,根据特征和特点,可以大概的评判出绘画者的心理智力。

可以根据所画的房树人的特征,比如:蝌蚪人,或者具体的空间特征。

如果没有,就是停滞在图式表面的那个思维阶段。

某张房树人,画的非常细致,光影、空间、三维都有表现出来,那么,可以判断出绘画者的心理智力,是在写实中期之后(11岁之后)。

如果绘画者的画面色彩少,色彩乱,人物不是蝌蚪人,且较为夸张,而且是平面的画,那么,可以判断出绘画者的心理智力,是在前图式阶段(5-6岁)。

如果绘画者的画面看不出画的是什么,则属于涂鸦期,可以判断属于超低智能。

我们一般看房树人时,很少会遇到涂鸦期的画,因为能够画出房树人的,一般是在6岁之后。

判断房树人时,可以根据图式期的两期(前图式阶段、图式阶段)、写实期的三期(前期、中期、后期)来评判。

而写实中期可以分为视觉型、触觉型,那么,总共是可以分为6个阶段去评判。

可以根据以下6个阶段去评判,分别为:

所以我们慢慢会发现,房树人可以跟很多理论结合,因为房树人是绘画,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只是房树人规定了要画的内容(房子、树木和人物)。

所有的绘画理论的东西都可以嫁接过来(比如:线条、色彩、大小、空间、笔触等),都会影响和投射你的内心状态,无论是你的情感、性格、健康状态,都可以。

更多房树人知识请关注:Mr蔬菜(laochuiniu)

17岁孩子心理测试怎么测与孩子心理不健康的5个信号的分析就到此结束,小编有事就先告退,希望大家天天开心。

点赞(1)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