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好久不见,今天小编给大家分析以下问题,主要对关于车厢的心理测试题,有哪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进行剖析,大家看完之后应该会有所吸收。
本文目录
一、生活中常见心理现象
现象一:“破窗理论”这是一种有趣的生活现象,有人称之为”破窗理论”,当一排完好的玻璃窗墙,如果有一扇窗受到破坏而没有及时修补时,那么其它完整的玻璃窗口也会陆续遭受到破坏,最后这一排完好的玻璃窗墙就会变成一睹破窗墙。当您第一位同学无意中发出手机铃声,而没有受到老师责备或制止时,其他同学默认老师对该行为不会责备或制止,同时由于该行为能引起其他人的笑声而带来某种满足感,于是便会效仿。PSYTOPIC建议:如果想制止某种现象,当其第一次出现时,应给予制止或惩戒。现象二:“影响力”圈套这是包含着”互惠”、”高层权威”和”说理”的影响力运用。1.包袋放在门口、佛祖面前许愿、听着师傅的罄声虔诚地跪拜、让我闭上眼睛:形成佛地乃神圣之地,以及”他们”即”佛人”的权威感2.送上两柱免费香、为我颂经、在护身符和功德簿写下心愿、好让师傅他每日为我虔诚祷告:解除抗拒和排斥心理,对方先施与”恩惠”,使当事人形成”亏欠”感 3.还要填写香油钱公德钱、独木不成缘:在以上两个条件下,师傅的理由自然顺理成章PSYTOPIC建议:遇到该类事件,保持一颗”无恩不受禄”的心态是很容易逃离的;如果不小心陷入了,既然别人已经付出了服务,掏点小钱亦是应当;如果金额过分,就看自己随机应变了。现象三:如何提高学习效率?这是生活方式的问题。在跑完1000米之后,紧接着参加100米的冲刺比赛,是否感觉有心无力?连续运作,没有休息,很难发挥出最佳水准。学习也是一样。影响效率的因素很多,其中时间和意愿是比较重要的因素。时间越长效率越低,意愿越弱效率越低。PSYTOPIC建议:要提高效率,不妨缩短学习时间周期和提高个人学习的意愿。一般来说,青春期的集中注意力时间在40分钟~45分钟,这也是通常的课堂设置时间,每间隔这段时间,注意就很难继续保持,这时要做的就是”放下”,休息15分钟再继续吧。心理百科:3对1规律说服别人或提出令人为难的要求时,最好的办法是由几个人同时给对方施加压力。那么为了引发对方的求同行为,至少需要几个人才能奏效呢?前面的实验结果表明,能够引发同步行为的人数至少为3~4名。当两个人统一口径诱使某人采取求同行为时,几乎没有人会作出错误选择。如果人数增加到3人,求同率就迅速上升。效果最好的是5个人中有4人意见一致。人数增至8名或15名,求同率也几乎保持不变。但是,这种劝说方法受环境的制约较大,在一对一的谈判中或对方人多时就很难发挥作用。当对方是一个人时,你可以事先请两个支持者参加谈判,并在谈判桌上以分别交换意见的方式诱使对方作出求同行为。在纸牌游戏中,经常能看到这种现象。纸牌游戏一般由4个人参加,在游戏过程中如果时机成熟,有人会建议提高赌金或导入新规则,同时也会有人提出异议,这时如果能拉拢其他两人,三个人合力对付一个人,那么剩下的那个人会因寡不敌众而改变自己的主张,被多数的力量说服。克莱乌杰比茨的手下败将拿破仑也曾说过:“胜利在于兵力充足。”由此看来,“以多胜少”的道理应该是在克莱乌杰比茨之前就有的一个规律。神奇的心理测试图片当今社会,人们的心理都在不同程度的发生着变化,欲望随机而起。经心理测试证明:下列图片与每个人的心理承受力有关,你的心理承受力越强,图片转动越慢。美国曾经以此作为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测试,他看到的图片是高速旋转的,而大部分的老人和儿童则看到的是,这幅图片是静止的。请大家自己为自己做一下测量。看你的心理承受力有多大,以待自己更好的调整心态。心理学166个现象:长知识的东西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在古希腊,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一样重,谁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他起初尝试了很多想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一边他一边坐进澡盆,以便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觉身体被轻轻地托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问题。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一般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一现象。心理学家将其称为“酝酿效应”。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就是酝酿效应的经典故事。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理的写照。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因此,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2阿伦森效应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实验】分4组人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结果】此实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应用】阿伦森效应提醒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该尽力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转。同样,它也提醒我们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过程中,要避免受它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态度。【实例】 1、有效利用在宿舍楼的后面,停放着一部烂汽车,大院里的孩子们每当晚上7点时,便攀上车厢蹦跳,嘭嘭之声震耳欲聋,大人们越管,众孩童蹦得越欢,见者无奈。这天,一个人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们比赛,蹦得最响的奖玩具手枪一支。”众童呜呼雀跃,争相蹦跳,优者果然得奖。次日,这位朋友又来到车前,说:“今天继续比赛,奖品为两粒奶糖。”众童见奖品直线下跌,纷纷不悦,无人卖力蹦跳,声音疏稀而弱小。第三天,朋友又对孩子们言:“今日奖品为花生米二粒。”众童纷纷跳下汽车,皆说:“不蹦了,不蹦了,真没意思,回家看电视了。”分析:“正面难攻”的情况下,采用“奖励递减法”可起到奇妙心理效应。 2、反例小刚大学毕业后分到一个单位工作,刚一进单位,他决心好好地积极表现一番,以给领导和同事们留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于是,他每天提前到单位打水扫地,节假日主动要求加班,领导布置的任务有些他明明有很大的困难,也硬着头皮一概承揽下来。本来,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人积极表现一下自我是无可厚议的。但问题是小刚的此时表现与其真正的思想觉悟、为人处世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模式相差甚远,夹杂着“过分表演”的成分。因而就难以有长久的坚持性。没过多久,小刚水也不打了,地也不拖了,还经常迟到,对领导布置的任务更是挑肥拣瘦。结果,领导和同事们对他的印象由好转坏,甚至比那些刚开始来的时候表现不佳的青年所持的印象还不好。因为大家对他已有了一个“高期待、高标准”,另外,大家认为他刚开始的积极表现是“装假”,而“诚实”是我们社会评定一个人所运用的“核心品质”。 3暗示效应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一般说来,儿童比XXXXX更容易接受暗示。管理中常用的是语言暗示,如班主任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就是对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也可以使用手势、眼色、击桌、停顿、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有经验的班主任还常常针对学生的某一缺点和错误,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同学生边看边议论,或给学生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都能产生较好的效果。4安泰效应安泰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他力大无穷,无往不胜。因为他只要靠在大地上,就能从大地母亲那里汲取无穷的力量。他的对手发现了这个秘密,便诱使他离开地面,在空中杀死了他。因此,要学会依靠大家、依靠集体。 5暗示效应所谓“暗示效应”,即是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从而使被暗示者不自觉地按照暗示者的意愿行动……此称之为“暗示效应”。少年儿童较XXXXX更易于接受暗示。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暗示、动作暗示,表情暗示、自我暗示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语言暗示——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因而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用“你真聪明”“你一定行”等语言为孩子打气,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鼓励,比如:领:我很棒!()众:你很棒!( X)领:你也行!( XX X)众:我也行!( XX X)动作暗示——音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艺术,低段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绪、思想内涵更不容易把握,这时候动作暗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能用肢体动作暗示学生,使学生更快地理解音乐作品。例如在表现音乐情绪方面,教师可以用左右轻轻摆动身体来表示轻柔舒展的音乐,用小幅度的点头来表示欢快活泼的音乐。表情暗示——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有许多的表演环节,包括唱歌表演、律动表演、乐器表演,形式上又包括集体表演、小组表演、个人表演等。在这些环节中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表情暗示的作用。当学生在表演时,教师如果是微笑的注视着他们,那么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他们能看到老师眼里的肯定和赞许。而在对学生音准的训练过程中,可运用柯达伊手势的动作暗示,让学生对抽象的音高有比较直观的理解。有一个班在学习歌曲《可爱的羊群》的第三句“水草丰盛羊儿壮”时,总是把最后一个音“5”漏掉。所以当唱到这几小节时我就用手势作出旋律高低的走向,到了最后一个音“5”时,我的手向上一带,学生的自然的就唱到位了,几遍之后便能完全掌握。自我暗示——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学会自我暗示,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体验中更好的发挥自主性。有的学生每当遇上听辨练习就会有“惨了!惨了!”“好难啊!”等自我暗示,在学习上维持着焦虑状态,从而干扰正常水平发挥。这种思维习惯一旦形成就会严重阻碍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想着自己一定能一定做的到。另外教师的课堂展示也是一个客观实在的态度暗示,具体体现在教师的精神状态以及对音乐作品表现的投入程度上。6安慰剂效应所谓安慰剂,是指既无药效、又无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质构成的、形似药的制剂。安慰剂多由葡萄糖、淀粉等无药理作用的惰性物质构成。安慰剂对那些渴求治疗、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的病人能产生良好的积极反应,出现希望达到的药效,这种反应就称为安慰剂效应。使用安慰剂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人,称为“安慰剂反应者”。这种人的特点是:好与人交往、有依赖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经常注意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和不适感,有疑病倾向和神经质。 7巴纳姆效应(暗示效应)朋友一次问我世界上什么事最难。我说挣钱最难,他摇头。哥德巴赫猜想?他又摇头。我说我放弃,你告诉我吧。他神秘兮兮地说是认识你自己。的确,那些富于思想的哲学家们也都这么说。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些问题从古希腊开始,人们就开始问自己,然而都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然而,即便如此,人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我的追寻。正因为如此,人常常迷失在自我当中,很容易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从众心理便是典型的证明。其实,人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比如,在公共汽车上,你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人张大嘴打了个哈欠,他周围会有几个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有些人不打哈欠是因为他们受暗示性不强。哪些人受暗示性强呢?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测试检查出来。让一个人水平伸出双手,掌心朝上,闭上双眼。告诉他现在他的左手上系了一个氢气球,并且不断向上飘;他的右手上绑了一块大石头,向下坠。三分钟以后,看他双手之间的差距,距离越大,则暗示性越强。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在日常生活中,人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来观察自己。正因为如此,个人便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常常不能正确地知觉自己。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将自己刻画得细致入微、准确至极。下面一段话是心理学家使用的材料,你觉得是否也适合你呢?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XXXXX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这其实是一顶套在谁头上都合适的帽子。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有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检查表(MMPI)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巴纳姆效应在生活中十分普遍。拿算命来说,很多人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的"很准"。其实,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对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响。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受暗示性就比平时更强了。加上算命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内心感受,稍微能够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会感到一种精神安慰。算命先生接下来再说一段一般的、无关痛痒的话便会使求助者深信不疑
二、usp知识小测试答案
1.智慧树完美着装第一章测试的答案
1.【单选题】在人与人第一次见面所传达的信息中()传递的比重最大。
2.【多选题】关于人类最初的着装动机,有以下几个主要假说:()。
A.遮羞说 B.吸引异性说 C.美化装饰说 D.保护说
3.【单选题】服饰能够体现身份和职业,还有()的功能。
4.【多选题】服饰设计的形式法则有()。
A.呼应 B.对称 C.错视 D.均衡 E.节奏
5.【单选题】高级定制、铅笔裤、手工属于哪个年代的时尚标签()。
A. 80年代 B. 21世纪 C. 90年代 D. 60年代
6.【多选题】色彩的感觉具体体现在()。
A.轻与重 B.华丽与朴素 C.软与硬 D.光明与黑暗 E.进退与涨缩
7.【单选题】色彩的调和主要有()种方式。
8.【单选题】以下颜色哪一对是补色关系?
9.【单选题】四季色彩理论是由()首次提出的。
A.卡洛尔.杰克逊女士 B.玛丽·斯毕兰女士 C.佐藤泰子女士
10.【单选题】服装色彩搭配的三层境界是()。
A.和谐、美感、个性 B.和谐、舒适、美感 C.舒适、和谐、美感
11.【单选题】影响服装外轮廓形变化的部位有肩部、腰部、下摆、围度和()。
12.【单选题】服装搭配里面的“长与短”搭配大致有()种方式。
13.【单选题】关于服装风格的“大与小”,以下()是“大与小”的关系?
A.优雅风格与古典风格 B.嘻哈风格与淑女风格 C.街头风格与朋克风格
14.【判断题】判断题:A型身材属于斜线型身材。
15.【判断题】判断题:I型身材可以说是小一号的H型。
16.【单选题】“时尚来来往往,唯有风格永存”这句话是()说的。
A.玛丽莲.梦露 B.香奈儿 C.奥黛丽.赫本
17.【多选题】个人风格的形成依据()。
18.【单选题】根据曲直,女性体型可以分为()。
A.直线型、曲线型、圆润型 B.骨感型、圆润型、中间型 C.直线型、曲线型、斜线型
19.【判断题】判断题:浪漫型和戏剧型都属于曲线型风格。
20.【判断题】判断题:优雅型可以理解成大一号的少女型。
21.【单选题】配饰发展大致分为()个阶段。
22.【单选题】妆容的灵魂是()。
23.【判断题】判断题:色彩可以修饰脸型、彰显主题、演绎风格。
24.【判断题】判断题:亚洲人各种发色都可以尝试,适合染金黄色头发。
25.【单选题】古今妆容的主旋律是()。
学校给家长布置了一项作业,要填写一份中小学生和家长安全知识问卷测试。
说让周六看焦作频道的讲座,我在网上找的答案,大家共享一下吧一、填空题(学生试题)(每空5分,共50分) 1、在本次安全知识讲座中,教育部长讲了重要的三点,分别是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安全教育,至关重要;人人关心,保护生命。 2、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四川省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将学生全部疏散一共用了四分钟。
3、一旦地震发生后,想要救他人则需要采取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策略。 4、对于儿童骑自行车,《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做出了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的规定。
5、当火灾发生时,我们可以采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三种方式对外发送求救信号。二、问答题(家长试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我们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在家里和学校发生地震的时候千万不要怎么做?答:在家中千万不要跳楼;千万不要站在窗边;千万不要躲在阳台上;千万不要躲在易破物品下;千万不要随意点燃明火。
在学校千万不要慌乱;千万不要躲在教室的外墙边;千万不要跳楼;千万不要拥挤外逃;千万不要往教室里跑。 2、我们家长应教育孩子在马路上行走时注意哪些安全常识?答:(1)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2)横过马路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3)遵守红灯停、绿灯行;(4)不跨不钻交通隔离设施;(5)不在汽车临近或车辆前后横穿马路,不在道路上扒、追、强行拦阻或抛物袭击车辆;(6)不在马路上追逐猛跑,嬉戏、打闹、游戏,不要边走边看书;(7)晚上步行要尽量选择穿戴浅颜色的衣帽和在有路灯的地方横过马路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35分) 1、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 2、道路划分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实行分道通行(√) 3、没有划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机动车在道路中间通行,非机动车、行人在道路两侧通行(√) 4、遇有交通警察现场指挥时,应当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行(√) 5、电动自行车应当在机动车道内行驶(*) 6、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 7、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 8、非机动车、行人不需要遵守交通信号灯的指示(*) 9、行人通过没有人行横道的路口可以随便横过道路(*) 10、行人横过道路时,遇有道路隔离设施可以跨越通过(*) 11、在道路上可以依坐在隔离设施上休息(*) 12、在乘坐公共汽车时不得向车外抛洒物品(√) 13、进行锻炼时可以在道路上进行(*) 14、横过道路时应当加速通过或忽前忽后避让车辆(*) 15、骑自行车遇有黄灯亮时,已经越过停止线的可以继续通行(√) 16、乘坐两轮摩托车应当正向骑坐(√) 17、方向指示信号灯的箭头方向向左、向上、向右分别表示左转、直行、右转(√) 18、闪光信号灯为持续闪烁的黄灯,指示车辆、行人通过时注意了望,确认安全后通过(√) 19、出行时可以坐在货车车厢内(*) 20、轻便摩托车不得载人(√) 21、驾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横过机动车道的,应当下车推行(√) 22、驾驶电动自行车必须年满16周岁(√) 23、驾驶自行车转弯时应当伸手示意(√) 24、驾驶自行车转弯时应当加速行驶尽快通过转弯路口(*) 25、驾驶自行车超越前车时不得妨碍被超越的车辆行驶(√) 26、驾驶自行车转弯时应当在伸手示意后突然猛拐(*) 27、如果驾驶自行车的水平很高可以双手离把行驶(*) 28、驾驶自行车时可以攀扶其他车辆节省体力(*) 29、同伴的自行车坏了可以自己骑车牵引(*) 30、驾驶自行车只要制动好,其他机件坏了照样可以上路行驶(*) 31、自己不会骑自行车,所以让别人在道路上教你学骑自行车(*) 32、驾驶自行车时不得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或者曲折竞驶(√) 33、行人在道路上通行,可以3人以上并行(*) 34、打的时可以从出租车的左侧上下车(*) 35、学生接送车辆驾驶室副座不准乘坐中小学生。
(对)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行人在没有交通信号灯和人行横道的路口应如何通过?(C) A、跑步快速通过 B、示意机动车让行后直行通过 C、确认安全后直行通过 2、骑自行车通过没有非机动车信号灯的路口应怎样通行?(C) A、减慢车速通过 B、确认安全后通过 C、按机动车信号灯指示通过 3、转弯的非机动车通过有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时应当:(B) A、在直行的车辆和行人前通过 B、让直行的车辆和行人先通过 C、有优先通行权 4、非机动车遇有前方路***通堵塞时,应当:(C) A、下车推行通过路口 B、从人行横道内绕行通过路口 C、不得进入路口 5、在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也没有交通警察指挥的路口,相对方向行驶同为转弯的非机动车相遇时(B) A、左转弯的车让右转弯的车先行 B、右转弯的车让左转弯的车先行 C、谁抢先谁先行 6、骑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在路段上横过机动车道时,应当(C) A、注意车辆缓慢通。
3.想要一些单选的心理小测试以及答案,最好要准确一些的
1,Question:请选择你的爱情果:1柚子 2石榴 3苹果 4西瓜 5柠檬 6菠萝 7火龙果 8樱桃 9香蕉 10椰子.(只能选择一个哦)
Answer:1初恋式的爱 2童话般的爱情3情人式 4老土式的爱情 5同性恋 6丑却甜的爱情 7贵族式 8*** 9常人式的爱情 10暴力式的爱(超准心理测试题)
2,Question:用第一感觉:我在你心中像哪种冰淇淋?1巧克力口味 2奶油口味 3香草口味 4香芋口味 5草莓口味 6蓝莓口味 7荔枝口味 8红豆口味 9咖啡口味.
Answer:1心爱的人 2依赖的人 3知己 4暗恋的人 5亲密好友 6牵挂的人 7普通朋友 8讨厌的人 9尊敬的人(超准心理测试题)
3,Question:如果你参加一个吃西红柿比赛你认为怎么吃会获胜:(1)西红柿夹蜜饯(2)西红柿炒蛋(3)光吃(4)西红柿色拉(5)番茄汁(6)糖拌西红柿
Answer:婚后偷情率:(1)60%(2)40%(3)0%(4)20%(5)99%(6)200%(超准心理测试题)
4,Question:给你做个测试:你现在想想自己想到的第一个异性是谁,再给"日"字添一笔成为另一个字,想好这个字
Answer:甲:崇拜的人目:未来老婆或老公田:没关系白:最爱的人电:暗恋者申:讨厌的人旧:普通朋友由:不信赖的人旦:喜欢的人.(超准心理测试题)
5,Question:在冬日的下午,你一个人在散步,这时你最希望看到什么景色?A在沙滩上晒太阳的螃蟹 B风中摇曳的红枫 C美丽善良的采茶姑娘 D在空中飞行的一对黑鹤
Answer:A*** B弱智 C智障 D傻瓜因为这些景象不会在冬天出现(超准心理测试题)
6,Question:测验:以下几种方便面你最喜欢哪种1.鲜虾鱼板面 2.红烧牛肉面 3香菇炖鸡面 4.梅菜扣肉面 5.番茄牛肉面 6.红烧排骨面
Answer:1不太成熟,爱吃醋,占有欲强 2见异思迁 3感情专一,始志不渝 4看破红尘,遁入空门 5.占有欲强 6专喜欢做第三者!(超准心理测试题)
7,Question:当你赶路累了,一好心的女巫说送你到以下哪或者谁家里休息,你选哪个1红磨坊 2七个小矮人 3美人鱼 4一休 5饼屋 6茱利叶 7附近亲戚家 8不理她
Answer:1花心 2纯情 3对爱充满幻想 4心如止水 5实在 6渴望浪漫悲壮的爱情 7顺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8暂时不想谈恋爱(超准心理测试题)
8,Question:给你做一个?情人节那天你与男(女)友在公园遇到了海洋动物义买.请你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海洋动物 1海星 2花斑鱼 3海龟 4海葵 5海马 6鲸 7珊瑚
Answer:爱情观分析 1尊重所爱的人值得托付终身 2极为依赖恋人 3情圣野心很大 4不太成熟爱吃醋占有欲强 5感情专一保守 6不专一 7色情狂(超准心理测试题)
9,Question:给你测试一道心理题:有金,银,铜,铁,玉,玛瑙,翡翠,草及石头共九种戒指,让你选,你会选哪个?
Answer:金.代表花心.银是坚持.铜是顽固.铁是无情.玉是温柔.玛瑙是依靠.翡翠是真心.草是纯真.石头是永恒.这是人对感情的态度.准吧?(超准心理测试题)
10,Question:给你做道心理题:有一个生鸡蛋和一个熟鸡蛋,有四个环境:水.口袋.树上.土里,你可以把两个鸡蛋一起放,也可以分开放,你会怎么放?
Answer:生鸡蛋代表婚前,熟鸡蛋代表婚后.水里:花心口袋:专一树上:眼光高土里:随缘(这题很准,是正宗心理学的题目)
4.中小学生安全常识测试答案(TVS
一、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12分)
答: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边;不要躲在阳台上;不要躲在易破物品下;不要随意点燃明火。假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内,如离门窗较远,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安全的。另外,也可以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暂避。躲过主震后,应迅速撤到宽敞的户外。撤离时注意保护头部,最好用枕头、被子等柔软物品护住头部。假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这是最庆幸的事情。如果在建筑物密集的地方,最好将手或皮包等柔软物品护住头部,尽可能做好自我防御的准备。并迅速离开变压器、电线杆和围墙、狭窄巷道等。若是在外边,千万不要靠近楼房、烟囱、电线杆等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或树木,要离开桥梁、立交公路,到空旷的田野较为安全。地震虽然是造成人口伤亡的天灾,但也不是不可预防的。如果能把握时机、运用防震知识就可以保护自己如地震发生前观察到鸟、动物的异常躁动;地震发生时蹲在桌子下面都可以减轻地震带来的伤害。可见,学习地震知识非常重要。地震会有层出不穷的次生灾害发生,每个人应根据不同情况,审时度势,采取灵活的应急对策。
二、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办?(12分)
答: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三、如果正在教室上课,发生了地震我们又该怎么办?(12分)
答: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
四、电视中讲到游泳时要注意几点?是哪几点?(12分)
答:电视中讲到游泳时要注意四点。
1、没有家长带领,小孩子不能偷偷地结伴去游泳;2、不能去不知水情、地方很偏僻的小河、池塘里游泳。3、为预防抽筋,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用水淋湿身体的各个部分,不能马上下水;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嬉戏玩闹,在没有大人及安全措施的情况下不能逞能比赛。
五、如果发生火灾,我们如何逃生自救?(16分)
答: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室外着火,门已发烫时,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窜入室内。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并泼水降温。若所有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排水管等逃生,或把床单、被套撕成条状连成绳索,紧拴在窗框、铁栏杆等固定物上,顺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脱离险境。
5.2013年小学生健康知识测试卷答案
当天的事情要当天完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饭前便后勤洗手;礼貌待人,尊敬师长;讲卫生,讲文明。关心集体,爱护集体。
平时使用计算机或看书、看报,最好每30分钟休息个5分钟,站起来走动一下,或看看窗外都可以,把一直注意近距离的视线拉长。
与计算机屏幕的距离不可短于30公分,使用防辐射认证的护目镜,避免辐射线对眼睛的伤害。
若眼睛干涩、发痒,先将眼睛闭起来休息个几分钟,再张开,千万不要用手去柔眼睛。若无改善就必须就医,因为有可能是其它的感染所致。
多喝水:尤其在有空调的办公室中或是房间里,应特别注意水分的补充,可改善眼睛黏膜干涩状态。
滴眼药水、生理时盐水、人工泪液:有戴隐形眼镜的人常常会靠这类的眼药水来保护眼睛;有些人则是为了防止眼睛干涩,也会在药房自行购买一些眼药水来点,但要注意的是药水的来源,最好还是由医生诊断所开出的,比较保险。因为大部分的眼药水或人工泪液,为了保存方便都会加入防腐剂或杀菌剂,一般人在使用上应该是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若您是过敏性的体质就很难说了。
冷、热敷:在眼睛疲劳的时候可以使用冰敷与热敷交替,但不可冰到或压到眼球,热敷也是一样,一次不超过5分钟,可以配合眼睛上下左右的旋转,,多做几次,可以改善眼睛周围的血循,对因疲劳造成的黑眼圈也有很好的效果。
平时可多吃些含有B-胡萝卜素的食品,如:红萝卜、木瓜、番瓜、绿色蔬菜等,有些人在办公室会泡些枸杞茶、或是决明子茶,这些都是对眼睛很有帮助的东西。
三、有哪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阿希实验"是研究从众现象的经典心理学实验,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在40多年前设计实施的。所谓从众,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阿希实验就是研究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违心地进行明显错误的判断。
典型的实验材料是18套卡片,每套两张,一张画有标准线段,另一张画有比较线段。被试7人一组,其中6人是实验助手(即假被试),第6人是真正的被试。被试的任务是在每呈现一套卡片时,判断a、b、c三条线段的哪一条与标准线段x等长。
实验开始前几次判断,大家都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从第7次开始,假被试(助手)故意作出错误的选择,实验者开始观察其被试的选择是独立还是从众。面对这一实验情境,真被试在作出反应前需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是自己的眼睛有问题,还是别人的眼睛有问题?是相信多数人的判断,还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在确信多数人的判断是错误时,能否坚持自己的独立性?阿希从1951年开始,1956、1958年又多次重复这项实验,结果发现:
•大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被试始终保持独立性,无从众行为;
•约有15%的被试平均作了总数四分之三次的从众行为;
•所有被试平均作了总数三分之一的从众行为。
心理学家米尔格尔姆(S.Milgram,1963)所做的服从实验,是其一系列有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最有影响的一个研究。
实验的被试是通过广告招聘来的40名职业不同的男性,每次实验付酬4.5美元。实验主试告诉被试,实验是为了研究惩罚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实验时,两人一组,一人当学生,一人当老师,师生角色由抽签决定。教师的任务是朗读配对的关联词让学生记忆,然后教师呈现某个词时,学生在四个备选中选择其中之一。如果选错,教师就按电钮给学生施以电击作为惩罚。电击强度从15伏到450伏,分30个按钮,电钮下方对应标明“弱电击”、“中等电击”、“特强电击”、“剧烈电击”、“极剧烈电击”、“危险电击”,最后两个用“××”标记。
由于事先的安排,实际上每组只有一个是真的被试,另一个是实验者的助手,即假被试。抽签结果,真被试总是当教师,假被试总是当学生。另外,这些电击也是假的,但为了使作为“教师”的真被试深信不疑,实验前,首先让其接受一次强度为45伏的真电击,作为惩罚学生的体验。结果“教师”感觉虽然45伏电击微弱,但已感到难受。
实验开始,“教师”和“学生”分在两个房间,被墙隔开,相互看不见,可以用电讯传声的方式联系。然后在“学生”的胳膊上绑上电极,这是为了在学生发生错误选择时,可由教师施以电击惩罚。而且实验者把“学生”用带子捆在椅上,向“教师”解释说是为防止他逃走。在实验开始时,“学生”故意出错,教师给予电击,当学生多次出错,教师电击的电压升到75伏时,有人开始呻吟。随着“学生”错误不断,“教师”电击的电压值不断升高,而“学生”则叫喊怒骂,哀求讨饶,踢打墙壁,最后停止叫喊,似乎已昏厥,这些声音只是放录音而已,而教师并不清楚。作为被试的“教师”不忍心继续做下去,问主试怎么办?实验主试严厉督促“教师”坚持做下去,并表示一切后果由实验主试承担,与“教师”无关。这时,充当“教师”的被试既要执行实验主试的惩罚命令,又要承受被惩罚者“学生”反抗的压力,内心冲突很厉害,出现了出汗、颤抖等现象,但即使如此,仍有65%的被试服从了命令,直到给予答错的“学生”电击高达450伏。另有35%的被试,作了种种反抗,拒绝执行命令,他们认为这样做太伤天害理。实验后,主试公开了真实情况和实验目的,以消除被试的紧张、焦虑和内疚。
心理学家多伊奇等人(Deutsch,1960)曾做过一个经典的实验,该实验要求两两成对,两人分别充当两家运输公司的经理,两人的任务都是使自己的车辆以最快的速度从起点到达终点,如果速度越快,则赚钱越多,要求尽可能多赚钱。每人都有两条路线可选,一条是个人专用线,另一条是两人共同的近道线,但道近路窄,一次只能通行一辆车,因此使用这条近而窄的道路只有一种办法:双方合作交替使用。研究的设计明确告诉被试,即使交替使用单行线,也必须要有一点等待时间,但走单行道远比启用个人专线经济、有效。实验最后以被试起点至终点的运营速度记分,分数越高越好。实验的结果表明,双方都不愿意合作,狭路相逢,僵持不下的情况时有发生,虽然在实验中也会偶有合作,但大多数都是竞争的结果。当实验者要求被试阐明宁可投入竞争也不愿选择合作的理由时,大多数被试表示自己希望战胜其他竞争者,他们并不重视自己在实验中的得分多少,即使得分少也宁可去竞争,胜过他人,实现自我价值。这一实验证实了人们心理上倾向竞争的论断。
研究还表明个体之间的竞争与群体之间的竞争有很大区别。在群体竞争的条件下,群体内成员的工作是相互支持的,共同活动的目的指向性很强,彼此交流及时,相互理解和友好,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效率。在个人竞争的条件下,多数人只关心自己的工作,相互不够支持。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吉布森(Rosenthal&L.Jacoboson)等人做了一个著名试验。他们在一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学生进行所谓“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通知教师说:“这些儿童将来大有发展前途”。实际上这些学生是随机抽取的。结果八个月后,对这些学生进行智能测验,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成绩确实进步了,教师也给了他们好的品行评语,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应。罗森塔尔认为这个结果是因为教师接受了“权威谎言的暗示”,对名单上的学生态度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偏爱心理和情感。从而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直接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期望效果的达成。他借用希腊神话中主人公皮格马利翁(Pygemoliou)的名字,把这个效应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后来,人们也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在研究儿童品德发展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关于儿童及青少年道德判断问题的研究,为品德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和一套研究方法,初步奠定了品德心理研究的科学基础。
皮亚杰依据精神分析学派的投射原理,采用对偶故事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他设计了一些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要求儿童判断是非对错,从儿童对行为责任的道德判断中来探明他们所依据的道德规则,以及由此产生的公平观念发展的水平。下面就是皮亚杰在研究中所用的一个对偶故事。
A有一个小男孩叫朱利安。他的父亲出去了,朱利安觉得玩他爸爸的墨水瓶很有意思。开始时他拿着钢笔玩。后来,他在桌布上弄上了一小块墨水渍。
B.一次,一个叫奥古斯塔斯的小男孩发现他父亲的墨水瓶空了。在他父亲外出的那一天,他想把墨水瓶灌满以帮助他父亲。这样,在他父亲回家的时候,他将发现墨水瓶灌满了。但在打开墨水瓶时,他在桌布上弄上了一大块墨水渍。
皮亚杰对每一个对偶故事都提出了两个问题:(1)这两个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2)这两个孩子中,哪一个更坏一些?为什么?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皮亚杰发现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与其认识能力的发展存在着互相对应、平衡发展的关系,这种认识能力是在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之中得到发展的。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10岁之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在10岁之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则多半能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
美国心理学家纽科姆(Newcomb,1961)曾在密执安大学作过一实验,实验对象是十七名大学生。实验者为他们免费提供住宿四个月,交换条件是要求他们定期接受谈话和测验。在被试进入宿舍前先测定她们关于政治、经济、审美、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他们的人格特征。然后将那些态度、价值观和人格特征相似和不相似的学生混合安排在几个房间里一起生活四个月,四个月后定期测定他们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和态度,让他们相互评定室内人,喜欢谁不喜欢谁。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处的初期,空间距离的邻近性决定人际之间的吸引,到了后期相互吸引发生了变化,彼此间的态度和价值观越相似的人,相互间的吸引力越强。心理学家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只要对方和自己的态度相似,哪怕在其它方面有缺陷,同样也会对自己产生很大吸引力。
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M.Triplett,1897)研究发现,别人在场或群体性的活动会明显促进人们的行为效率。他让被试在三种情境下,骑自行车完成25公里路程。第一种是单独骑行计时,结果表明,单独计时情境下,平均时速为24英里(1英时=1.61公里);有人跑步陪同,平均时速为31英里;而与其他骑车人同时骑行,平均时速为32.5英里。特里普利特在实验室条件下,让被试完成计数和跳跃等工作,也发现了同样的社会助长现象。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研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以坚韧的毅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长到上中学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实验证明: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
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这个实验表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
古代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曾把一胎所生的两只羊羔置于不同的外界环境中生活:一只小羊羔随羊群在水草地快乐地生活;而在另一只羊羔旁拴了一只狼,它总是看到自己面前那只野兽的威胁,在极度惊恐的状态下,根本吃不下东西,不久就因恐慌而死去。医学心理学家还用狗作嫉妒情绪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狗关在一个铁笼子里,让笼子外面另一只狗当着它的面吃肉骨头,笼内的狗在急躁、气愤和嫉妒的负性情绪状态下,产生了神经症性的病态反应。实验告诉我们:恐惧、焦虑、抑郁、嫉妒、敌意、冲动等负性情绪,是一种破坏性的情感,长期被这些心理问题困扰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和本人的实际情况越符合,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越能把压力变成动力。
关于车厢的心理测试题和有哪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